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高速铁路建设中占用的临时用地的现状入手,针对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特点,分析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损毁类型,研究高速铁路临时用地复垦技术,提出复垦管理的政策建议,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完善土地复垦管理政策,促进高速铁路临时用地的规范化管理和后期利用。  相似文献   

2.
道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是对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具体实施。文章分析了我国现有道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的五种主要类型,并对临时用地复垦的复垦方向、质量要求和复垦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文章的研究,希望对道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的编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线性工程项目建设具有线路长、跨度大、涉及用地类别广泛等特点,其临时用地复垦范围主要是管道施工作业带的临时用地区域。以相国寺储气库工程北碚段临时用地复垦项目为例,分析线性工程项目整个复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规范线性工程临时用地使用,减少线性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的影响,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4.
陈兆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22-17724
对《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临时用地复垦实施管理办法》中临时用地复垦实施、设计、验收及移交和复垦资金管理、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南水北调工程临时用地复垦管理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临时用地复垦方案是对临时使用土地造成损毁后实施有效复垦的重要依据。本文按照复垦方案编制的框架内容,从分类编制方案、做到精准施策;充实背景概况,加强选址论证;做实基础数据,理顺设计逻辑等方面,对目前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结合新时期新要求,提出针对性解决思路和路径,同时对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前编制后各环节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期对新时期临时用地复垦方案编制质量的提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是矿区生态恢复、补充耕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以重庆綦江区存在临时性建设用地的14个煤矿为研究背景,从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的适宜性、驱动力和约束力3个维度出发,构建由自然因素、区位因素、人口因素等8个因素,坡度、土地破坏程度、土源保证率等20多个评价因子组成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权重法(AHP层次分析法+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从地块尺度出发,确定复垦方向.结果表明:(1)适宜复垦为生态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57.67%,主要为坡度较大、岩土污染较重、周边地类为林草地且距离林草地较近的地块;(2)适宜复垦为农业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39.25%,这些地块离村庄较近,土源保证率较高,灌排条件较好;(3)适宜续用为建设用地的煤矿临时建设用地,仅占总面积的3.07%,主要为一些地面建筑保存较好,旧物利用率较高的地块.该研究将复垦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要素及复垦的隐形风险纳入评价体系中,对科学合理的开展煤矿临时建设用地复垦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用地对土地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及时地对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本文以安徽省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蚌埠境内)化家沟片治理工程的项目部临时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复垦工程设计,避免了复垦工作的盲目性,提前做好复垦准备工作,保证复垦工作与工程建设协调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公路建设对土地破坏的影响,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原则与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例分析了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高速公路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MAPGIS软件,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进行适宜性评价,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以及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实现了信息查询,为合理复垦、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西安市临潼区何寨街办某高速公路LJ-3合同段2#场站临时用地为例,主要采用极限条件法对高速公路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不同的评价因子和确定评价单元,通过测定复垦前后土地质量状况,对破坏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复垦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极限条件法得到的适宜性等级偏低,但总体评价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耕地资源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生态化建设的要求和污损土地存在现状,开展生态型土地整治已成为顺应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不断严格以及生态型土地整治要求的不断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不断向耕地产能提升转变,对于污损土壤的修复也是生态型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本文对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以及联合方法等各类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在生态型土地整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污染土地修复工作的推进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新环境问题,制约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安全再利用。分析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及其主要工业企业来源,综述了应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污染土壤修复、诊断与标准体系建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认为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因存在修复后植物处置困难及转基因植物的生态风险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将会严重影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议加强污染土壤化学修复技术研究,并提出我国现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已不能满足污染土壤诊断及修复尤其是化学修复效果的评价,迫切需要建立相应的能反映污染土壤修复状况的生态毒理诊断方法和标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开展生态土地整治研究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分析法及总结归纳法,在总结贵州生态土地整治探索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贵州在生态土地整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今后贵州开展生态土地整治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推动贵州生态型土地整治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已成为缓解和改善耕地数量不足的重要方式,但由于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不断减少,集中连片程度的不断降低,项目前期立项和设计工作所需数据信息获取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渭北台塬区主要为丘陵沟壑地貌,部分区域甚至已无法通过人力踏勘的方式去完成,给设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卫星遥感影像为土地整治类项目项目区范围确定、地块信息获取、工程整体布局以及规划设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以宝鸡市陇县LJB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对高精度遥感影像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规划设计工作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高精度遥感影像在土地整治设计工作的应用研究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介质中迁移,最终对矿区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矿区地质地貌复杂、土壤理化性质变异性大、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复杂、现有土壤污染修复不彻底等成为矿区土壤污染修复主要限制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矿区土壤污染修复研究成果,系统提出了构建地形地貌修复基本理念,综述了原位提取、钝化、纳米材料、联合修复以及新理念五类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提出了矿区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计量的Cr污染土壤修复发展历程剖析(2001-201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Web of Science,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定量分析了2001—2015年15年间发表的与Cr污染土壤修复相关的文献,研究了Cr污染土壤修复在不同时期(2001—2005、2006—2010、2011—2015年)的发展与演变,对比了不同阶段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发展的异同点.文献计量分析显示,Cr污染土壤修复历程由早期的以电动力修复、生物修复主导的应用可行性研究,逐渐转向土壤淋洗修复、钝化还原修复以及以筛选修复菌种与修复植物为核心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时期,进而向多技术联合修复、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探索研究阶段发展,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增强.Cr污染土壤修复技术3个阶段的研究内容由少至多,由浅入深,材料功能优化和环境友好化日益成为研究的驱动力.历经数十年发展后,以负载和纳米化为特征的新型修复材料制备及应用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而修复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地域化适应将是修复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指导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工作,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的目标,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新一轮土地整治实施项目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新一轮广东省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不仅能有助于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优化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且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托克逊县2000-2010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分析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对托克逊县夏乡、博斯坦乡、伊拉湖乡和郭勒布依乡4个乡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可持续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乡的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由全部不可持续上升到整治后的勉强可持续及中等可持续,土地整治效果明显,评价结果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修复实践   总被引:105,自引:45,他引:60  
近年来我国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防治成为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农业生态修复技术等,对每种技术的基本修复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国内外典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实践进行了介绍,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