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采用保留现有灌木、乔木或乔木幼苗以及藤本植物而只对杂草进行清除的林地清理与抚育方法和穴垦整地等配套技术的生态造林方式,将喙果鸡血藤、凌霄花、扶芳藤、绿爬山虎、龙须藤、常春藤、五指那藤等7种藤本植物和金钱松、棱角山矾、湿地松、木荷、柔毛油杉、光蜡树、飞蛾槭、柏木、圆柏等9种乔木树种在湖南省"高铁"沿线的石灰岩山地进行示范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藤本植物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凌霄花,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龙须藤,分别为90%和85%,藤本植物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4.29%、90.14%;乔木树种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的是光蜡树,分别为98%和95%,最差的是棱角山矾,分别为83%和80%,乔木树种的平均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33%、88.33%,总体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为93.19%、89.13%;②在轻度或中度石漠化地方,喙果鸡血藤等缠绕类藤本植物比扶芳藤等吸固类藤本植物长势要好;③在造林的乔木树种中,造林前期,棱角山矾、光蜡树和飞蛾槭比金钱松和柔毛油杉生长要好、要快,且光蜡树和飞蛾槭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其它乔木树种要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垦加大穴的造林方法,在湖南省的嘉禾县和邵东县石灰岩发育的红壤上进行了棱角山矾的应用示范林营造,其初步结果是:①嘉禾县应用示范点造林5年的棱角山矾胸径、树高平均年生长量分别达1.4 cm和60.8 cm,最大株胸径、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1.7 cm和84 cm,造林成活率达95%,保存率达90%;邵东县造林2.5年的棱角山矾地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达0.98 cm和84.8 cm,造林成活率达93%,保存率达87%。②棱角山矾适应性强,长势好,生长较快,是中度和轻度石漠化治理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割除堆积法与大穴整地等配套技术,在湖南城步和溆浦两县石漠化等造林困难地上营造川黔紫薇应用示范林,结果表明:城步县示范林3年生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17 cm和1.82 cm,最大单株树高、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达161 cm和1.87 cm,造林成活率96.3%,保存率91.1%;溆浦县示范林3年生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22 cm和1.92 cm,造林成活率95.1%,保存率90.4%。川黔紫薇适应性强,长势旺,生长快,是轻中度石漠化等造林困难地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造林树种在石漠化地区的生长情况和不同海拔高度及土壤母质类型下麻栎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郴州石漠化地区,麻栎-柏木混交林中麻栎的树高生长量(210.87~216.87 cm)及地径生长量(22.57~28.80 mm)大于柏木的树高生长量(148.60~188.60 cm)及地径生长量(20.00~22.24 mm);同样,麻栎-光皮树混交林中麻栎的树高生长量(244.83~250.47 cm)及地径生长量(30.34~34.40 mm)也大于光皮树的树高生长量(180.80~235.60 cm)及地径生长量(20.49~29.10 mm),从总体上看麻栎的生长情况表现显著优于柏木及光皮树,而后二者是郴州石漠化地区复绿造林的常用树种,这也表明麻栎适合于郴州石漠化地区的造林推广。另外,栎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受到海拔高度和土壤母质类型等立地条件的显著影响,表现为海拔高度越高生长量越小、石灰岩优于砂砾岩优于花岗岩,而对地径生长量的影响会弱于对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漯河绿化树种单一,秋色叶树种匮乏的现状,试验性引种了长柄槭、葛萝槭、飞蛾槭、建始槭、血皮槭5种河南野生槭树,从生长量及生长表现对比,发现建始槭、飞蛾槭、长柄槭在漯河生长表现良好,可以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6.
2014年开始,在海拔900~950m高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采伐迹地中引种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Winkl),栽植后对其生长量在不同山体坡位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光皮桦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1.77%;保存率平均达87.50%,中坡的成活率、保存率为最高,不同坡位对光皮桦的造林成活率影响极显著、保存率影响显著。造林第3年的胸径生长量平均达2.13cm,树高生长量平均达432.53cm,不同坡位胸径、树高生长量是山体下坡最高,不同坡位之间的胸径和高生长量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因此,光皮桦可考虑作为杉木人工纯林采伐迹地更新的树种加以推广,但应选择中、下坡位,土层深厚的地段为好。  相似文献   

7.
对富源县三道箐林场石漠化地区栽植的4~5年生湿地松、云南松、华山松林分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对树高、地径年均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及LSD检验,以对比3个松类树种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成效。结果表明,树高年均生长量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地径年均生长量也是湿地松最大,华山松最小。湿地松可作为富源县石漠化地区松类造林树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国有维都林场进行红椎纯林、杉木纯林、“红椎+杉木”混交林(5∶5行状混交)早期生长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纯林、红椎纯林、“杉木+红椎”混交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皆超84%以上,不同造林模式对树种成活率、保存率无显著影响;混交林杉木的平均树高较纯林增长13.11%,平均胸径增长9.13%;混交林红椎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分别比纯林增长2.03%、36.65%;混交林中红椎、杉木生长值皆超过相应树种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规定的生长指标。采取杉木与阔叶树红椎混交造林,对杉木、红椎的早期生长量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上营造的杉木、马尾松、枫香和巨尾桉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和生长情况进行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坡耕旱地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山垅田,其林木生长也较好,但杉木不适于山垅田造林;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树种之间,胸径、树高的生长量依次为巨尾桉〉枫香〉杉木〉马尾松.  相似文献   

10.
以长兴县林场实际营林生产形成的幼林为基础,应用成活率、保存率、地径期间年均生长量、树高期间年均生长量、病虫害情况等5个造林效果评价指标,采用调查、测定、计算、比较各造林模式的造林效果评价指标等方法,得出稀疏针叶林下浙江楠、赤皮青冈、红豆树、枫香等树种的补植造林模式是适宜的,采伐迹地采用枫香、榉树带状混交造林是适宜的,光皮桦全面造林比较适宜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洞口县石漠化现状和造林成林率调查,结果表明:洞口县石漠化区杉木、马尾松、柏木、阔叶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差异明显,人工造林成林率差异极显著。柏木林的现有林面积所占比例和人工造林成林率远远大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阔叶林仅次于柏木林,马尾松林介于阔叶林和杉木林之间,杉木的林最小。柏木是石漠化地区首选造林树种,其次是阔叶树;营造柏木、阔叶树纯林或柏木与阔叶树混交林可作为洞1:7县及其相同生境石漠化地区主要造林模式;马尾松纯林可作为辅助造林模式应用;杉木不适宜在石漠化土地上生长,不宜作为石漠化地区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台湾相思(A. confusa)、 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杨梅(Myrica rubra)等5 个树种,在粤东4 个区县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进行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4 年,各树种平均保存率排序为:大头茶(90.1%)> 大叶相思(85.5%)> 台湾相思(84.5%)> 杨梅(76.7%)= 小叶榕(76.7%)。大叶相思生长最快,平均树高为1.84 m,平均地 径为4.03 cm,平均冠幅为1.35 m;大头茶、杨梅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快。这4 个树种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 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小叶榕保存率低、生长慢、长势差,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 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下5种幼苗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该区年龄相同的5种主要植被恢复树种车桑子、滇柏、侧柏、花椒和香樟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算其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生态指标,系统比较各参数的适应性变化及其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5种幼苗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车桑子逐渐降低,侧柏和滇柏先降后升,花椒和香樟先升后降;(2)各光合生理生态参数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逐渐降低,且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极显著降低,其中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侧柏的净光合速率最低比对照下降了100.5%,下降幅度最大;胞间CO2浓度在轻度干旱胁迫时下降,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上升;水分利用效率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时增加,重度干旱胁迫时下降,其中香樟的水分利用效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仍是对照的1.05倍;(3)综合分析各项生理生态参数,5种幼苗均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但香樟的控水耐旱能力明显高于其它4种树种,更能适应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总结、研究并推广适宜海岸石质山地绿化造林树种的营造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用8年多的时间,对海岸石质山地几种适宜树种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海岸石质山地上侧柏的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建水石质山地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水县石质山地进行了墨西哥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和干香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的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林木的生长状况也较好。前者中墨西哥柏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车桑子均为94.44%;后者中干香柏的造林成活率为77.78%、保存率为72.22%,车桑子均为100%。经用层次分析法对两种混交模式的乔灌木层次的明显性、群落的盖度、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等4个方面作比较,得出墨西哥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的稳定性优于干香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由于石质山地的土壤较为瘠薄,影响了乔木树种的生长,使两种乔灌混交林中乔木树种墨西哥柏和干香柏的生长高峰期提前在第3~4年到来。相比较墨西哥柏比干香柏更能适应试验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其造林后第6年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仍达0.99 m和1.08 cm,而干香柏只有0.44 m和0.4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