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朱顺 《农家致富》2006,(20):39-39
秋季养殖甲鱼应以水质调节为主:先用水质净化剂以较快的速度降低水体的氨氮与亚硝酸氮含量,2天后补充调水生物制剂(如光舍菌、硝化细菌等),优化养殖水体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养殖中后期的罗氏沼虾池塘进行了改善水质的试验。通过测定水体的溶解氧、pH、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亚硝酸态氮等水质指标,来评价池塘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对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和pH值的影响不明显(p〉0.05),但能显著降低水体的化学需氧量(P〈0.05);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后,氨氮的最大降解率为59.61%,亚硝酸态氮的最大降解率为86.70%,说明它有明显降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态氮含量的作用(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微生态制剂对水质的影响,筛选适宜的制剂类型,以鲤鱼养殖生产中常用的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EM菌等微生态制剂为材料,探索其在一定时间内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芽孢杆菌、硝化细菌能够快速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适合在养殖水体亚硝盐氮指标偏高的环境中使用;光合细菌能够快速提高水体溶氧、降低水体氨氮含量,适合溶解氧不足、氨氮偏高时的应急使用;乳酸菌对降低水体pH值效果较好,可在水体pH值偏高时使用;复合制剂EM菌对亚硝态氮、氨氮、溶氧和pH值均有较好的调控效果,能够长时间稳定鲤鱼养殖水质环境,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分析无锡梁溪河水系地表水水质特征,监测了2020—2022年梁溪河鸿桥和蠡桥2个断面水质变化,并结合梅梁湾2021—2022年调水水质变化和梁溪河太湖入湖口与到京杭运河交界处河段8个支浜2021年6—12月的水质情况,综合探究梅梁湾调水和梁溪河支浜水质变化对主河道断面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梁溪河水系地表水水质逐步提升,其DO、COD、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指标均满足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夏季高温会加速水系好氧过程,引起DO含量降低,进一步导致水系COD、高锰酸盐、氨氮和总磷含量的增加,是影响梁溪河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梅梁湾调水氨氮和总磷含量较高,结合Canoco 5相关性分析发现,其对梁溪河氨氮和总磷含量的贡献较大。而三节桥浜的COD含量较高,其支浜水流的汇入是引起梁溪河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因素之一。建议从夏季梁溪河水质维稳、梅梁湾调水管控和主要入河河道水质的治理三方面综合提升梁溪河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5.
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质分析和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葡萄糖强化养殖水体培育生物絮团的过程中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成熟的生物絮团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水平,并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的总固体悬浮物(TSS)含量。(2)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水体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108 h后趋于稳定,生物絮团组AWCD高出对照组18%;同时生物絮团系统水体微生物提高了对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代谢强度;对比2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发现,生物絮团组Shannon-W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2组水体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主成分1(PC1)贡献度为66.9%,主成分2(PC2)贡献度为12.4%,2组水体微生物差异较大,碳代谢功能差异显著。因此,养殖水体应用生物絮团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水质,增加水体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影响水体微生物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效微生物菌剂对河蟹养殖水体的调控作用。[方法]考察高效微生物菌剂对不同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COD、总氮和总磷的降解作用,并研究水体中叶绿素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对水体水质指标的测定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高效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降解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总氮,促进水体氮循环,降低水体中叶绿素的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结论]高效微生物菌剂能有效改善河蟹养殖池塘水质,促进河蟹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7.
以渭河宝鸡段及主要支流丰水期水体为例,选取12断面为监测点对其水质指标氨氮和总磷进行监测分析,并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各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渭河水质在丰水期也不容乐观,特别是渭河主河道水体和金陵河水体,最差水质达到劣Ⅴ类水,大部分监测断面水质超过了水功能区要求。最后给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三江源高寒湖泊扎陵湖为研究对象,在扎陵湖湖泊设置3个采样点,分别对扎陵湖水体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并采用超标率和超标倍数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扎陵湖水体中总氮含量为0.58 mg/L,总磷含量为0.018 mg/L,氨氮含量为0.115 mg/L,硝酸盐氮含量为0.150 mg/L,亚硝酸盐氮含量为0.001 3 mg/L,TOC含量为0.382 mg/L。总氮和总磷的相关系数R2=0.313 9,说明总氮总磷的相关性较差,总氮、总磷含量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氨氮含量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Ⅰ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洞庭湖区不同养殖池塘的水质状况。[方法]以珍珠养殖池塘、四大家鱼苗种养殖池塘、四大家鱼成鱼养殖池塘、大水面、藕池、浮萍池等养殖池塘和进水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各水体中COD、氨氮、亚硝酸氮、总氮、总磷、可溶性磷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藕池中的CO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苗种池和进水沟的COD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7大水体中珍珠养殖池的COD最低;苗种池中的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大水面、进水沟和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珍珠养殖池的氨氮含量最低。成鱼池中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珍珠养殖池和浮萍池中的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亚硝酸盐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浮萍池中的总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氮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总磷含量与进水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浮萍池与藕池中的总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总磷含量最低。大水面中的可溶性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体(P0.05),进水沟和成鱼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浮萍池和苗种池的可溶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珍珠养殖池的可溶性磷含量最低。[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与管理以及合理、可持续的渔业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活性生物修复菌制剂改善虾池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活性生物修复茵制剂,对养殖中后期的南美白对虾池塘进行了改善水体质量的试验.通过测定分析水体的pH、化学需氧量、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溶解氧等水质指标,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这种水质净化剂能有效调节pH在7.5~8.5的范围内,提高水体的透明度6.8~13.4 cm,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23.81%~47.37%,降低水体COD和磷酸盐的含量为31.64%~49.71%和30.58%~62.43%,改善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使得试验池水体的营养状况值(E)下降了49.15%~86.96%,为南美白对虾的高产、高效养殖营造了良好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套优化组合的水处理系统,主要由下行生物膜池、上行生物膜池、下行牡蛎壳滤池和上行牡蛎壳滤池4个单元串联构成,各单元底部均设置了曝气装置.设计了仅其中1个单元或者3个单元曝气的4种工况,来研究不同曝气工况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进水总氨氮质量浓度为0.52~0.72mg·L-1,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0.15~0.72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7.59~9.26mg·L-1,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81—2.40mg·L-1,水温为15.3~20.4℃时,采用仅上行牡蛎壳滤池曝气工况时水处理效果最好,对总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7±7.5)%、(94.9±3.6)%、(12.2±38.7)%和(17.8±17.4)%,各项指标的出水浓度分别为0.16、0.04、6.76、1.91mg·L-1.其中:总氨氮和硝酸盐氮出水浓度分别达到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和Ⅲ类水标准,亚硝酸盐氮出水浓度低于鳗鱼养殖安全浓度,但活性磷酸盐出水浓度高于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黄河三角洲地区台田间渗水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渗水池塘的水质因子变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池塘间水质因子差异较大,但均表现出水体盐度较高、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较低、K+离子含量相对较低、Ca2+离子和Na+离子含量相对较高及K+/Na+显著低于正常海水等特点。结果说明,黄河三角洲地区台田间渗水池塘的水质条件不适合直接进行水产养殖,应对水质调整后才可做养殖之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幼鱼养殖过程中投饵量(30、38、46、54、62、70、86、102、120、140、160、180、200、220、240 mg/d)对鱼体的增重及对水环境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鱼在生长过程中的最佳投饵量为160 mg/d,当投饵量小于160mg/d时,许氏平鲉的增长速度随投饵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饵量大于160 mg/d时,再增加投饵量也并不能提高幼鱼的增长速度。投饵量对水体中固体悬浮物、COD、氨氮含量的影响与投饵量对幼鱼增重的影响的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存在投饵过量指示点(SZ)、COD污染指示点(CZ)、氨氮污染指示点(NZ)。当投饵量小于SZ、CZ、NZ时,悬浮物、COD、氨氮含量均随投饵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投饵量大于SZ、CZ、NZ时,悬浮物、COD、氨氮含量迅速增加。养殖水体中COD的自净符合一般水体COD的自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投饵量(T)与悬浮物含量(S)的模型为S=-18.86+1.082T-0.0069T2+0.0002T3,投饵量与COD的模型为COD=0.16+0.977T-0.055T2+0.00017T3,COD自净模型为C=113.4×exp(-0.68t)。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磁湖13个水质指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磁湖水质的主要指标为pH、电导率、水温、叶绿素、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其他指标对磁湖水质的影响较小;其中,氨氮、总磷指数代表水体引起湖泊富营养化的营养元素的污染状况,而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是磁湖水体中有机污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太湖应用过程中水质数据和水质等级评价不准确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多隐含层改进型GA-BP神经网络来辨识复杂的水质模型,以均方误差MSE作为个体适应度,并在权值调整过程中加入动量因子来加快收敛速度,获取最优权阈值,提高其拟合程度和泛化能力.根据校准后水质的pH、溶解氧、浊度和氨氮数据,利用TS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适用于当地水质评价的模型.仿真测试结果充分说明改进型GA-BP优化TS模糊神经网络对复杂水质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水质数据的均方误差、绝对误差更小,绝对误差保持在1.5%以内,水质等级预测精度提高14.28%.  相似文献   

16.
朱荣胜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114-116
在芜湖龙窝湖选择6个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水体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以及化学需氧量(CODCr)指标,评价了龙窝湖水体水质状况。结果表明:龙窝湖春季水体中TN的含量为1.50~7.42mg/L,NH3-N含量为2.58~6.67 mg/L,TP含量为0.029~0.288 mg/L,CODCr浓度为16~46mg/L。样点水质指标达标率和各指标的样点达标率均低于50%。龙窝湖水质氮、磷指标未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域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7.
氨氮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克氏原螯虾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氨氮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功能的影响。实验分为6组,氨氮梯度设置为0(对照组)、10、20、30、40和50 mg/L,分别于1、12、24、36和48 h取肝胰脏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1)在同一浓度氨氮作用下,随着作用时间延长,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在不同浓度的同一取样时间点,随着氨氮浓度升高,SOD和CAT活性除在48 h时逐渐下降外,在其他取样时间点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含量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结果表明,氨氮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抗氧化酶活性随着氨氮胁迫水平增加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在此过程中机体因氨氮胁迫受到的损伤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选择两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土池(305#、301#池),每隔14 d定期采集一次养殖对虾和水样,检测对虾血清、肝胰脏和肌肉组织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的活力和抗菌活力(Ua)等免疫指标,以及水温、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探讨了养殖对虾免疫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中免疫指标随亚硝酸盐氮、总氨氮等浓度的转变有很明显变化,301#池塘水体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由高于305#池转变为低于305#池,其养殖对虾体内各组织的免疫指标由低于305#池转变为高于305#池。表明在检测的养殖池塘理化因子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影响养殖对虾免疫指标最主要的因子,因此,养殖过程中应加以严格控制,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19.
以斜带石斑鱼育苗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碎屑食物链为基础的工厂化育苗方法,研究了育苗期间水体中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pH、光照和溶氧等理化因子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斜带石斑鱼育苗的方法.结果表明,随着育苗时间的增加,水体中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质量浓度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呈现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y=4.385 4x0.287,R2=0.862 5,水体的溶氧质量浓度均在5.7 mg·L-1以上,pH变化范围为7.15 ~7.92.育苗后期氨氮质量浓度维持在5mg L-1以上,温度变化范围为27 ~29℃,盐度变化范围为30 ~34,光照强度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 075 ~2 320 lx,一天中水面直射光照射面积和时间也呈现一定的线性变化关系:y=0.017 7x2-0.187 8x+0.524 3,R2=0.979 9.育苗期间池底水的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溶氧和pH与表层、中层差异显著,鱼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孙凌  阚元卿  尚志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01-7903,7908
[目的]探讨不同氨氮浓度对水蕹菜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在营养液中设置不同氨氮浓度(0、0.1、0.5、1.0、5.0、10.0、50.0 mg/L),对优良的水面培植作物——水蕹菜扦插苗展开培养,研究其各项生长指标对氨氮浓度变化的响应及其对氨氮的吸收利用。[结果]氮素缺乏导致水蕹菜植株增高减缓,叶片黄化,分蘖受抑。当氨氮浓度超过0.5 mg/L时,植物快速增高;但超过10.0 mg/L,又会抑制植株增长,根系溃烂,叶片脱落。氨氮初始浓度为1.0 mg/L时,水蕹菜各项生长指标最优,对氨氮净化效率最大,为96.3%。氨氮浓度超过1.0 mg/L时,植株根长偏短,根重偏低,茎叶系统增重明显,总生物量增长状况优于低氨氮处理(1.0 mg/L),但净化效率却随着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结论]该研究为鱼虾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