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7 年4 月在每口均为0-039ha 的池塘中,分别按每ha1026 、513 和256 尾放养1 龄的兰罗非鱼雌鱼,并按雌∶雄2∶1 的比例放养雄鱼,每组三口池塘。这些池塘每隔一个星期拉网捕捞一次,体长大于7cm 的兰非鱼被选出来移走,并于11 月进行彻底的捕捞。在不同的处理组产量有显著的不同,在雌鱼密度高的池塘,其产量为13118kg/ha ,在雌鱼密度低的池塘为10514kg/ha 。小罗非鱼的平均体重和总数也受到放养雌鱼密度的显著影响。饵料系数( 吃掉的饵料,kg/ 鱼的增重,kg) 平均为1-02 ,在不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经140至159天池塘养殖,11亩池塘共产罗氏沼虾1674.4公斤,平均亩产为152.2公斤,产量最高的池塘平均亩产为205.6公斤;平均每万尾虾苗产虾60.9kg,平均成活率为36.9%。投入产出比为1:2.05。铒料以颗料状一配合铒料和螺蛳为主,平均铒料系数为1.93。  相似文献   

3.
鱼虾混养轮捕轮放模式效益高第一次试验中,在0.7ha的土塘中每月放养3300尾雄性尼罗罗非鱼鱼种,每两个月放养一次罗氏沼虾后期幼体15000只。放养19周后,每月捕出尾重400g的罗非鱼730昨/h。日投饵量为sskg/ha鱼生长最快,但黎明前水体溶...  相似文献   

4.
利用清河电厂回水,在水库坝下7口(2.64ha)池塘采用常规法养殖罗非鱼,获平均单产17685kg/ha、利润27328元/ha的成果。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超过清河水库历年池塘养殖罗非鱼指标。  相似文献   

5.
池塘培育鳙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池塘养殖鳙鱼种高产试验,共3口,总面积0.81ha,采用人工投饵为主,辅以施肥的方法,获得单产6962.1kg/ha,其中鳙鱼单产5285.9kg/ha,规格30.9g;获利润18083.58元/ha,为解决水库鳙鱼种类放养量不足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林永泰  王德盛 《水利渔业》1994,(5):16-17,33
池塘主养鲂成鱼,搭养链、鳙鱼种,当年获产量7018kg/ha,净产6577kg/ha。其中鲂3769kg/ha,净产3416.9kg/ha,平均个体重由放养时的42.6g长至427g,成活率96.7%,饲料系数为精饲料2.51加青饲料2.18。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结果和经济效益,说明鲂适合作为我国池塘新的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7.
Lori.  WJ 朱振东 《湖北渔业》1995,(1):48-50,38
为了提高鱼池斑点叉尾Hui的养殖产量,作者在0.04ha的土质鱼池中,通过使成离心泵(227升/分)将底部池水陆列表层的方式,做了3次再循环水养殖研究,其中有2次研究抽取的池水通过1000升的生物过滤器进行了处理。放养鱼种平均规格45g/尾,放养密度7410尾/ha至19760尾/ha到10601kg/ha,商品鱼规格450g以上,其中研究3中的一口鱼池产量最高为13387kg/ha。研究表明,再  相似文献   

8.
王维  王荣端 《水产学报》1997,21(3):258-262
在铜含量不同的铒料对中国对虾生长及体内铜、锌和铁含量影响的研究中,发现铒料中铜含量为25.27mg/kg时,可使体长为30-40mm的中国对虾增长最快。铒料中铜含量与对虾头胸部铁含量呈负相关,而与对虾腹部铜锌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2口面积1亩的池塘中开展双季主养雄性罗非鱼试验,采取沙管井取水升温,放养较大规格鱼种,投喂优质饵料,强化水质管理,连续充氧等技术措施,获总产7517kg,其中罗非鱼6571kg,总产值97964元,平均亩利税13471.5元。试验一池双季主养雄性罗非鱼经济效益显著,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在3口0.83亩池塘进行主养淡水白鲳的密度试验,分别放养平均尾重145g鱼种560尾、940尾、725尾、并混养鲢、鳙、鲤、罗非鱼。结果:3口池塘分别折合每亩净产1206.28kg,1392.06kg,1043.41kg,每亩纯收入6000元左右。在盐度为10的池塘中,养殖淡水白鲳,平均日增重6.7g。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珠江三角洲三种不同生态类型池塘的能量转换效率。三种不同类型的池塘分别是:1)静水塘,面积0.247ha,试验期间不换水,也没有其它增氧设施;2)加水塘,面积0.193ha,每天加水2,700-3,000M3/ha;3)微流水塘,面积0.193ha,每天由潮汐自然进水30,255-42,480M3/ha。另外,加水塘和微流水塘各配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在鱼浮头时使用。结果表明增加池塘的换水量可以增加鱼产量,提高池塘的能量转换效率。还表明换水量大的池塘其生物能占的比例较大,而光合能占的比例则较小。为提高池塘的能量转换效率和鱼产量,必须增加“直食性”鱼类的放养量、减少“滤食性”鱼类的放养量。  相似文献   

12.
1992年在本站汀村鱼种场进行鱼种池主养鲤鱼试验,4口试验池,面积0.706ha,第一季(3-7月)在0.471ha鱼池中生产食用鱼5754.6kg,扣除鱼种,净产鱼4268.1kg,折合净产9061.81kg/ha;第二季(7-11月)在0.706ha鱼池中生产鱼种5491.5kg,折合单产7778.3kg/ha。两季纯盈利10580.23万元。与传统的单季生产相比,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缓解夏季  相似文献   

13.
1992年一口面积3333m^2的池塘直接放养建鲤乌仔1.75万尾,放养鲢夏花1.2万尾,经过143天饲养,当年共产鱼6617kg,折合单产19845kg/,占80%,平均规格达到458g/尾,成活率65.8%,饲料系数2.23;产鲢鱼种1345kg,占20%,平均规格161g,成活率70%,共盈利23540.15元,投入产出比1:2.1。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4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5m×5m),进行了封闭式施肥混养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与台湾红罗非鱼(Oreochromismosambicus×O.niloticus)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对虾成活率45.0%~86.7%(平均664.2%),产量为75.7~111.8kg/hm2(57d),生产力为0.19/m2·d。池塘对中国对虾的负荷力为170.0kg/hm2。其中某些围隔对虾死亡较多的原因是负荷量超过了负荷力,发生饵料缺乏和自残。在限定罗非鱼放养量(8×103尾/hm2)的条件下,鱼虾最适放养尾数配比为1∶3,中国对虾(体长5.55cm)的最适放养量为24×103尾/hm2左右。  相似文献   

15.
在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进行了彩虹鲷当年苗种不同密度池塘成鱼养殖的对比试验,在相同面积(22668m2)的三口池塘分别按1500尾/667m^2、1200尾/667m^2、1000尾/667m^2的密度放养,放养规格为平均每尾16g,经146d养殖,平均产量分剐为563.5kg/667d、586kg/667m2、502kg/667m^2,鱼个体平均体重分别为410g/尾、525g/尾、540g/尾,成活率分别为92%、93%、93%;经济效益对比:1200尾/667m^2放养密度的效益最好,1000尾/667m^2次之,1500尾/667m^2最差。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在沅江市七子浃乡五四渔场的20hm^2成鱼塘进行了黄颡鱼套养,年底共起捕黄颡鱼3630kg,新增产值72600元,平均每667m^2产量、产值分别为12.1kg、242.0元。其中3口黄颡鱼套养的成鱼塘,总面积2hm^2,每667m^2黄颡鱼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20.1kg、411元、339元,投入产出比1:5.7。本文对黄颡鱼的池塘套养条件、前景、规格、密度、防病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初  相似文献   

17.
为了示范利用大豆最大化全植物蛋白饲料进行草鱼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性能,在中国广州地区进行了养殖示范试验。试验将杂交罗非鱼种放养在3口4.7亩(0.31公顷)大小的池塘内,放养密度为800尾/亩,并搭配放养白鲢鱼种100尾/亩(即罗非鱼12000尾/公顷和鲢鱼1500尾/公顷)。经124天饲养,杂交罗非鱼从79g/尾长至平均497g/尾。达到商品规格的平均毛产量为杂交罗非鱼390kg/亩(5851 kg/公顷)和白鲢32kg/亩(476 kg/公顷)。估算的杂交罗非鱼的平均饲料转化率为1.63:1。养殖的低鱼产量和差饲料转化率是源于3口鱼池中罗非鱼的自然繁殖,这表明放养的杂交罗非鱼雄性率较低。由于罗非鱼的过度繁殖问题,在其达到6 00 g商品规格之前结束了该试验。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具有食性杂、生长快、群体产量高、适应性强、易饲养等优点。1999年 ,我市水产部门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示范村—民安镇才旺村进行了养殖试验 ,并取得了成功。4月10日投放鱼种 ,11月20日测产验收三口试验池共1.2hm2 ,总产鱼9224kg ,其中斑点叉尾7340kg ,平均规格0.65kg/尾 ,鲢鱼1010kg,平均规格0.61kg/尾 ,鳙鱼874kg,平均规格0.54kg/尾。试验池每667m2产值8678元 ,纯利4733元 ,投入产出比1∶2.2。1池塘条件试验面积分别为0.27hm2、0.…  相似文献   

19.
成鱼塘套养黄颡鱼高效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在沅江市七子浃乡五四渔场的20hm^2成鱼塘进行了黄颡鱼套养,年底共起搏黄颡鱼3630kg,新增产值72600元,平均每667m^2产量、产值分别为12.1kg、242.0元。其中3口黄鳝鱼套养的成鱼塘,总面积2hm^2,每667m^2黄颡鱼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为20.1kg、411元、399元,投入产出比1:5.7。本文对黄颡鱼的池塘套养条件、前景、规格、密度、防病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面积2.0hm^2,水深2m的池塘中投放体长为3~4cm的鳜鱼苗5000尾,用面积为4.0hm^2的池塘培养铒料鱼养殖鳜鱼,经360d的饲养,共产商品鳜鱼1000kg,平均体重0.4kg,养殖成活率为50%,获得为1970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