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水稻是东辽县主要细粮作物,面积较大,分布较广。据测定,水稻土中二氧化硅含量占土壤固体重的50%~60%,并以硅酸盐或硅铝酸盐形态广泛存在各种石砾和砂子中,高度抗风化,很难溶解,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能被水稻吸收利用的有效硅(有机硅、胶体硅和水溶性硅)含量较低,一般只有78~12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白浆土施用生物硅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浆土上施用生物硅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中氮、磷、钾和硅素养分的含量。在白浆土上以生物硅肥施用量450~600 kg/hm2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叶喷式高效硅肥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0引言水稻是喜硅作物,秸秆中通常含有10%左右的硅。每生产1000kg稻谷,水稻地上部分吸收的SiO2量达130kg,超过水稻吸收氮磷钾养分总和[1]。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硅,但其有效性很低,多以难溶状态存在。叶喷式水稻硅肥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肥料,它含有20%以上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速效SiO2,既含有无机营养成分,又含有有机和矿质营养成分。因此,使用该肥料不但  相似文献   

4.
钾硅肥施用对水稻吸收铅、镉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钾硅肥施用对水稻铅、镉吸收及土壤中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将施肥和重金属钝化修复良好结合在一起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钾硅肥施用对水稻生物量、钾素积累量、铅/镉含量和土壤中有效态铅/镉含量及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钾硅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和钾素累积量,与不施钾处理相比,水稻生物量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了40.4%~47.0%和170.0%~252.0%;钾硅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茎、叶和籽粒中铅和镉的含量,与施用硫酸钾处理相比,水稻茎、叶、籽粒中铅和镉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3.6%、35.6%、28.7%和15.6%、29.7%、26.8%,且随着钾硅肥用量的增加,水稻地上各部位铅和镉的含量显著降低,但水稻根部重金属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中有效态铅、镉经过一季水稻种植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钾硅肥处理和硫酸钾处理土壤有效铅、镉含量并无明显差异。钾硅肥的施用既满足了水稻对钾素的需求,又降低了水稻地上各部位对土壤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硅在自然界的分布占第3位,仅次于氧和氢。硅虽不是所有作物都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对禾谷类作物,特别是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水稻是典型的硅酸盐作物,它吸收大量的硅(si02)。硅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明显。水稻是具有代表性的硅酸植物,稻株含硅量可达10%~20%,生产100公斤稻谷,稻株需吸收硅酸17~18公斤,超过水稻吸收氨、磷、钾量的总和。茎叶中含量可达到干重的10%~15%,谷壳中含量可高达25%左右,为此,日本、韩国等已把硅列为水稻增产的4大元素(N、P、K、Si)之一。  相似文献   

6.
水稻施用硅肥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从土壤中吸收很多硅,水稻植株中硅含量2.36%~6.47%,土壤中有效硅为350~370mg/kg.为保证水稻对硅肥需要,施用硅肥非常重要.试验证明,施用硅肥不但能增加水稻高度、分蘖数、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而且也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施用硅肥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喜硅作物,其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硅素。土壤中能被水稻利用的有效硅含量相当低,只有通过硅肥的施用,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硅素养分的需求。在水稻栽培中,特别是在高产栽培中,移栽期每亩施用含枸溶性硅20%(其中水溶性硅5%)的多效硅肥8kg,能显著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和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改善水稻的营养状况,增强水稻的抗倒、抗病性能,改善后期光合条件,促进后期光合产物的合成与积累,使有效穗增加、结宵率和  相似文献   

8.
叶面施硅对水稻吸收和转运无机砷和甲基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叶面施硅对水稻吸收和转运不同形态砷[As(Ⅲ)、As(Ⅴ)、MMA(Ⅴ)和DMA(Ⅴ)]的影响,采用水培模式和高效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HPLC-AFS)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水稻幼苗叶面施硅后其吸收不同形态砷的能力及其体内不同形态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砷形态处理下,叶面施硅可降低水稻地上部和根部砷含量,其中As(Ⅴ)、MMA(Ⅴ)处理下,叶面施硅水稻根中砷含量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26.16%、35.32%(P0.05),As(Ⅲ)和As(Ⅴ)处理下,叶面施硅后,水稻地上部砷浓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降幅分别为23.03%和42.98%;叶面施硅处理还可降低水稻对砷的吸收能力,其中As(Ⅴ)、MMA(Ⅴ)处理下,叶面施硅水稻对砷的吸收显著低于对照,降幅分别为29.08%、35.17%(P0.05);此外,叶面施硅可以降低水稻地上部与根系砷形态含量,其中As(Ⅴ)处理下,叶面施硅的水稻地上部As(Ⅲ)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32.60%(P0.05),As(Ⅴ)和MMA(Ⅴ)处理下,水稻根系As(Ⅴ)和MMA(Ⅴ)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55.30%和30.61%。但是,叶面施硅对不同形态砷在苗期水稻体内的转运没有显著影响。总之,叶面施硅可抑制水稻对不同形态砷的吸收与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稻砷毒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了三种水分管理模式干旱(D)、间歇淹水(IF)、持续淹水(CF)以及水分管理与钝化剂(铁硅材料及生物炭)联合修复模式对不同水稻品种吸收Cd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从分蘖前期到成熟期CF处理各水稻品种糙米Cd的含量比IF处理降低0.20%~45.43%,比D处理降低37.67%~62.11%。三种水分条件下低累积水稻品种G8优2168糙米中Cd的含量比常规品种G8优165低35.03%~54.61%。施加铁硅钝化剂在三种水分(D、IF、CF)条件下,糙米中Cd含量比对应单一水分管理模式依次分别下降64.26%、55.74%、38.14%;施加铁硅+生物炭钝化剂降Cd效应下降。低累积品种+持续淹水联合铁硅钝化剂处理,糙米Cd含量最低。水稻根表铁膜中Cd含量在三种水分条件(D、IF、CF)下依次增加,根系和糙米中Cd含量则依次减少,表明持续淹水可以促进根表铁膜对Cd的固定,同时持续淹水使土壤CaCl2提取有效态Cd的含量显著下降,两者共同作用降低了糙米Cd的含量。施加铁硅钝化剂对根系铁膜固定Cd无显著影响,主要通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使糙米中Cd含量下降。低累积水稻品种+持续淹水水分管理+铁硅钝化剂联合修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保障糙米安全生产。种植低累积水稻和在水稻生长关键期持续淹水水分管理对抑制水稻Cd吸收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稻缺水季节及缺水地区则更应重视低累积水稻品种和钝化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硅吸收及其对病虫害的防御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但是绝大部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有效硅含量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在植物吸收硅后土壤仍能保持土壤溶液中硅浓度在一恒定水平。硅主要以二氧化硅胶(SiO2·nH2O)的无机物形态存在于植物表皮细胞和细胞壁上。植物体内硅的含量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很大。植物主要以单硅酸形式吸收硅,不同植物吸硅的能力不同。水稻具有主动吸硅能力,大多数植物以被动形态吸收硅。施用硅肥能提高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水稻硅肥试验表明,在慈溪部分有效硅含量低的水稻土中,施用硅肥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可增强土壤中磷元素的有效性,提高水稻对磷素的吸收。同时水稻植株对硅的吸收量有一定的饱和度,施用硅肥超过一定量时,水稻植株中的有效硅含量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2.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营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30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与硅素积累的关系及高效硅肥对2个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氮素含量与硅素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水稻品种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DMPE)与其体内N、P、K、Si积累的平衡有关,NDMPE与养分平衡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养分偏离系数呈显著负相关,但氮素吸收量与养分平衡指数和养分偏离系数的相关不显著。硅肥提高了叶片GPT转氨酶和籽粒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从而促进了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但其NDMPE却随氮素积累量的增加而降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水稻土有效硅含量及硅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全省水稻土取样分析和进行水稻施用硅肥盆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土有效硅含量高低顺序为湿潮土> 砂姜黑土> 盐化潮土> 棕壤。每666 .7m2 施用含SiO2 55% 的高效硅肥5 ~10kg,可提高土壤有效硅含量,改善水稻生物性状,增强抗逆性,与对照相比,水稻增产7-8% ~21.5% 。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水稻硅素营养状况及硅肥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大多数灌溉水中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mg/kg,土壤有效硅含量为200 ̄400mg/kg,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吸收的硅主要来自土壤,水稻植株的含硅量和土壤有效硅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硅素分期施用对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硅素运筹对土壤-水稻(Oryza sativa L.)体系中Cd迁移的影响,探索缓解Cd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和积累Cd的最佳施硅时期和施硅比例,采用盆栽实验,以稻田土壤为供试土壤,外源添加氯化镉模拟Cd含量为100 mg·kg~(-1)的污染土壤,在施硅总量(56 mg·kg~(-1)土壤)不变的基础上设置基施硅素(C1)、基肥和拔节期硅素1∶1分期施用(C2)和拔节期施硅素(C3)3种处理,以不施硅(CK)为对照,研究硅素分期施用对土壤Cd的形态以及水稻对Cd的吸收、转运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C2和C3处理水稻成熟期土壤中Cd含量增加19.4%(P0.05)、18.9%(P0.05),C2和C3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降低27.3%(P0.05)、27.1%(P0.05),而土壤残渣态Cd含量分别增加97.7%(P0.05)、111.3%(P0.05)。成熟期各施硅处理水稻的根和糊粉层中Cd含量显著增加,而茎、叶和精米中Cd含量明显降低,其中C1、C2和C3精米的Cd含量分别比CK降低13.8%(P0.05)、35.1%(P0.05)和27.9%(P0.05),茎、叶、精米的Cd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也显著降低,而根的Cd富集系数显著升高。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土壤各形态Cd含量与水稻根和精米中Cd累积量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综上表明,C2和C3成熟期土壤Cd的有效性显著降低,残渣态Cd显著增加,Cd从土壤向稻株中的转移受到抑制,水稻吸收的Cd大部分累积在根部,降低Cd向地上部各器官的迁移,从而导致精米Cd含量和累积量明显降低,其中C2处理更利于整个生育期土壤可还原态Cd含量的减少和抽穗期土壤中可氧化态Cd含量的增加,利于抽穗前水稻生长发育。C2处理施硅效果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6.
沿黄稻区水稻硅素营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水稻全生育期对硅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和硅在水稻体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稻体内硅的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以指数形式增加;在整个生育期,水稻中硅的含量出现分蘖期、孕穗期两个高峰和拔节期、收获期两个低谷;水稻拔节前硅集中分布在叶鞘中,成熟时穗中最多;在亩产500kg稻谷的产量水平下,每100kg稻谷约需SiO29~10kg。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一种典型的集硅、喜硅作物,从幼苗到成熟整个生育期对硅的需求量都比较多,而经过床土调酸后,会使土壤中的硅含量大量降低,无法满足水稻秧苗生长对硅元素需求,秧苗期喷施,直接能被吸收,改善秧苗的生育性状,有利于培育壮秧,水稻移栽到本田后,对硅元素的需求仍然很高,追施硅钙镁钾肥能及时补充土壤中的硅元素的含量,利于水稻吸收,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试验结果表明,秧苗喷施硅丰原液体硅肥和本田追施硅钙镁钾肥后,植株的抗寒性和抗病虫能力增强,叶瘟病发病率比对照低1.53个百分点,穗茎瘟发病率比对照低1.69个百分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公顷增收稻谷900kg,增产率为8.94%。  相似文献   

18.
<正>硅是水稻、甘蔗等作物健康生长的必需元素。水稻茎秆中硅含量是N含量的十倍多,超过N、P、K的总和。水稻是作物中选择吸收和富集硅最多的,这种生理特性是由其特有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硅可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提高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量;可使叶片增厚,植株健壮;可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提早抽穗,使穗轴增粗、穗长增加等。硅的积累和分布的特点还使表皮细胞的通透性显著降低,从而降低蒸腾量30%以上,相对提高了抗旱能力。表皮细胞角硅层的形成,增强了表皮的坚韧性,从而提高了对病虫侵入的抗性。硅能提高水稻茎秆的强度,提高植株抗倒伏的能力。水稻吸收硅的能力,是来自于体内的新陈代谢,而这种代谢活性仅限于水稻的根部。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坡缕石钝化与喷施叶面硅肥联合处理对水稻吸收累积Cd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喷施叶面硅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水稻地上部Cd含量及Cd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能力。与空白对照相比,糙米、颖壳和秸秆中Cd含量最大可分别降低34.9%、30.1%和34.0%,且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喷施硅肥对Cd在地上部累积的抑制效果依次为分蘖期+齐穗期分蘖期齐穗期。盆栽试验中添加1.0%的坡缕石后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糙米、颖壳、秸秆以及根系中Cd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39.5%、28.6%、35.3%和20.9%。坡缕石钝化处理并联合在水稻分蘖期和齐穗期分别喷施0.1%~0.4%叶面硅肥结果表明,钝化处理与叶面阻Cd联合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水稻地上部对Cd的吸收,其中稻米、颖壳和秸秆中重金属Cd含量最大分别可降低58.1%、63.3%和68.7%,糙米中Cd含量可由对照的0.43 mg·kg-1降到低于稻谷Cd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值0.20 mg·kg-1以下,但对根系中重金属Cd的含量降低仅为17.8%,与坡缕石单一钝化相比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硅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区对比的方法研究硅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的处理株高明显高于不施硅处理,穗总粒数、穗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施硅处理,各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随着施硅量的增加茎秆含硅量提高,子粒二氧化硅含量降低。成熟期每公顷水稻吸收二氧化硅的量1240.5~1254.0kg,平均1248kg/hm2;硅肥利用率为12.6%~17.9%,平均15.7%;生产100kg稻谷需要吸收二氧化硅13.2~13.8kg,平均13.5kg。硅肥施用量和产量之间相关系数R2=0.902P0.05(2,4)=0.8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