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利用1996-2006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包头市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牧草地和耕地是包头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二者总和超过全市总土地面积的90%.10年期间,包头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土地呈逐年上升趋势.用地主要以耕地向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转移以及水利设施用地向林地、园地、牧草地转移为主.经济发展、城镇化、人口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包头市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借助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理论,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包头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内容、指标及权重。并通过对包头市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研究,根据包头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项研究划分了包头市土地退化类型,分析了土地退化原因,从而提示了土地奶穹的演变规律,提出了包头市土地退化防治对策,为全面控制土地退化,加速土地复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军  聂云峰  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1945-1947,1954
研究了井冈山市土地利用现状及1996~2005年间的变化情况,并对井冈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井冈山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包头市固阳县为研究对象,以1991年、2000年和2007年三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基于RS、GIS为技术平台,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法对不同时期土地利用进行解译,研究该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有效管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三者总和接近了研究区的96%,占绝对优势。(2)研究时段内,耕地和草地减少量较多,水域和未利用地有少量减少;林地的面积增加最多,建设用地面积也有较多增加。(3)就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各地类变化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草地>水域;就土地利用变化强度而言,则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4)从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来看,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在16年间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土地利用呈现衰退现状,并有衰退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所选3样点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进行了深度分析,并揭示了三者之间变化差异的原因,分析结果对重庆地区今后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春燕  王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140-4143,4147
以都江堰市中心城区2005和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选择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向,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和总变化量的计算方法,对都江堰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并做好预测,有利于了解土地变化的原因及发展趋势,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更趋于合理。依据2009~2013年阜康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阜康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得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口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对2015~2018年土地利用进行了预测,将预测结果和阜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阜康市土地利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倩  刁承泰  刘雪  黄娟  刘贵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160-3162
根据1996~2004年重庆永川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其土地利用动态、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利用效益的变化情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社会驱动力进行定性分析,指出影响永川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主要有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政治经济政策。然后运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数据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作定量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主要社会驱动力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韶关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对韶关市近1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韶关市2010年和202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农村出现的农户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助于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和农民增收。土地使用权流转是一种法律行为,当事人双方应当依法签订书而合同。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土地流转合同方而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对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健康发展,更好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特别是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庆辉  王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74-4675
[目的]评价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锌环境质量。[方法]按照"梅花型"取样,测定包头市郊区菜地、马铃薯地、小麦地、玉米地等不同土地类型土壤重金属锌含量,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土壤锌含量最高值为86 mg/kg,平均值为72 mg/kg,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29,污染指数Pi≤0.7,说明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锌环境质量属于清洁级,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均没有安全风险。[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进一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力和农用土地资源与环境适宜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白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771-4772
以包头市苏卜盖乡为例,对土默川平原地区农村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区普遍存在着以农村废弃宅基地为核心的土地占用问题。在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此来保护农村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包头市农田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评价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镉、铅、铬、锌的环境质量。[方法]对包头市北郊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按照"梅花型"取样,测定包头市郊区菜地、马铃薯地、小麦地、玉米地不同土地类型土壤重金属镉、铅、铬、锌含量,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单项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37,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值为0.30,说明包头市郊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镉、铅、铬、锌环境质量属于清洁级,种植农作物如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均没有安全风险。[结论]该研究为包头市进一步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影响和农用土地资源与环境适宜性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河内蒙古包头段水体氨氮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戴宝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44-8045
通过对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状况水质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黄河包头段氨氮污染近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污染还是较为严重;一年中6~10月氨氮含量较低,其他月份氨氮含量增高,且氨氮含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高。  相似文献   

16.
浮山县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浮山县1989—2008年有关人口和耕地资源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量的变化趋势,指出了浮山县耕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改善浮山县现有耕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达到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推动浮山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 ,二者结合驱动该区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为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该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为苏仙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进而推进全市土地资源持续、集约利用和城市区域扩展规模研究,并为自然、人文条件相近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