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蚕种不同的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出库后分浸酸与不浸酸等处理后,调查932、7532原原种不同处理的实用孵化率。结果:浸酸处理的蚕种库外保护时间在50天以内,冷藏时间在120—140天内孵化成绩比较好,冷藏时间超过140天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不浸酸处理就催青的蚕种冷藏120—130天的孵化率稍偏低,而冷藏时间140—160天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孵化成绩稳定。结论:932、7532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最好控制在4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50天。冷藏时间在140天以内的,应当进行浸酸处理。而冷藏时间在140天以上的,蚕种出库前经过适当的中库调整3天后再出库,不需要经过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达到推迟用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生产上通常将当年所生产的蚕种5℃温度冷藏,且冷藏期在30~40天内出库浸酸的蚕种,为短期冷藏浸酸种。经短期冷藏的蚕种因未完全解除滞育,在正常的加温冷藏浸酸标准下实行浸酸,往往是孵化率偏低,甚至达不到实用孵化率的要求。常温浸酸法不需要加温,盐酸浓度和浸渍时间的有效范围大,且操作简单较安全,用于冷藏浸酸种方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3.
因用种的计划变更,或每天制种量较少和工作上的原因,生产上有时实施即时浸酸种浸酸前冷藏抑制,在一定期限内出库再进行即时浸酸的做法。按常规此法的冷藏抑制期限不超过5天,在有效的期限内浸酸用种,无论对孵化率和养蚕成绩都无不良影响,是生产上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浸酸时延长冷藏浸酸种出库至浸酸间隔时间的试验表明:从出库至浸酸间隔时间不超过36h时,实用孵化率在97%以上;因此,在蚕桑生产中如果异地秋季发生蚕种短缺,可以将冷藏但未浸酸的蚕种,运输到用种地区后再进行浸酸,但途中运输时间以不超过36h、温度不超过30℃为宜,从而保证秋季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一鸣 《蚕桑通报》1989,20(2):51-52
即时浸酸蚕种的冷藏时间,一般以3~5天为宜,7天为限,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超过7天,或者更长时间,才能满足用种时间上的需要。1988年,为了解决中秋用种时间上的矛盾,我们对调入的长兴县龙华蚕种场生产的早早秋蚕种,采取了即时浸酸后冷藏18天,然后出库催青发给农村饲养,经调查表明:蚕种孵化齐,一日孵化率高,蚕的生长发育正常,产茧量与冷藏浸酸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用即时浸酸种冷藏的办法来调节孵化日期,一直都在生产上沿用,但冷藏时间一般在20天以内,按规定冷藏期限超过20天的蚕种不能发放,这样就容易造成蚕种浪费或蚕种供应受到限制,对生产很不利。那么这种实用期限能否再延长呢?在日本有即时浸酸后冷藏卵用氯化钠水溶液浸渍和给冷藏卵补充水分办法延长冷藏期的试验报导。在我国也有即时浸酸种(春制种)浸酸后入库冷藏(3~4℃),能延长冷藏抑制有效期限的研究报导。延长即时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期限  相似文献   

7.
<正> 我省历年来冷藏浸酸种需要冷藏50天才能浸酸,即使是秋用品种也需冷藏40天,否则孵化率不高。由于农村出库时间基本一致,有时一天出库数量能达10万张之多,面对如此巨大的出库量,冷库往往难于承受,即使能按时出库浸酸.但在蚕种配发上难以做到品种之间、批次之间的搭配完美。针对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在“短期冷藏种接触高温冲击浸酸试验”基础上,于1991年着手研究短期冷藏种(没有达到生产规定的冷藏日数)出库浸酸、浸酸后再冷藏试验。1992年我们又做了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材料与方法1.供试品种:1991年、1992年均是采用宿迁场春繁秋用的苏5×苏6及反交。  相似文献   

8.
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相似文献   

9.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10.
短期冷藏浸酸的蚕种孵化率不够稳定,特别是用人工饲料育所制得的蚕种(人工饲料育蚕种),对盐酸刺激的感受性因蚕品种、饲料组成及饲育条件而不同,与桑叶育所制得的蚕种(桑叶育蚕种)有明显的差别。浸酸前接触高温能提高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西村1977)。所以用人工饲料育蚕种和桑叶育蚕种进行了短期冷藏浸酸前接触高温和有关浸渍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广东现行推广种二化性春制秋用“8301”出现孵化率低,主要是表现多产生化乌死卵。产生化乌死卵的主要原因,除认为与蚕种种质有关外,还与蚕种保护、冷藏时间、浸酸处理、催青方法等综合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要减少“8301”发生化乌死卵,提高蚕种孵化率,根据我场生产实践和本试验结果认为:在提高蚕种种质的前提下,春制的“8301”黑种的蚕种保护可于产卵后用75~76°F,干湿球差3~4°F保护5~6天(卵色为近固有色或刚刚转为固有色)再入予备库(予库温度63~65°F)放置7~10天,才入内库,冷藏110~140天,出库浸酸处理。浸酸方法是:盐酸比重1.092,液温118°F,浸渍时间6~7分。至于催青方法问题,催青期千万避免81°F以上高温催青(特别是催青期前半时间更应避免),最好采取渐进温度的催青方法,即蚕种出库浸酸后第1—2天用70~72°F,3~4天用72~75°F,5~6天用75~76°F,6天以后用77~78°F进行催青,采用这个催青温度,不会影响下代少产黑种。如果没有降温设备的普通场(站),可于蚕种出库浸酸后,放置有降温设备的原种场按上述催青温度催青6~7天后,才把蚕种运走,因催青期后半期接触高温的危害较催青期前半期接触高温危害小。  相似文献   

12.
<正> 多年来,我省春制秋用蚕种多采用冷藏浸酸方式,即产卵后用温度25℃(77°F)保护50小时,卵色呈赤豆色时人库5℃(41°F)冷藏38天~40天以后浸酸,蚕种孵化齐一。若要缩短冷藏时间提前出库使用,则必须在卵色呈淡赤豆色时入库作短期冷藏。但此技  相似文献   

13.
蚕种的供需平衡往往受多种变化因素的影响 ,蚕种准备少了 ,会影响蚕桑生产需要。如果提前出库浸酸 ,因冷藏时间不足造成蚕种孵化不齐 ,不符合生产用种要求。反之 ,蚕种准备过多 ,则造成报废损失。因此 ,搞好蚕种余缺调剂工作是蚕种供应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站近两年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 1999年进行了成批中秋用种改早秋用种的浸酸处理 ,结果表明 ,浸酸前采用高温冲击2小时 ,浸酸时适当增加浸酸时间 ,其实用孵化率将显著提高 ,孵化和养蚕成绩与早秋入库蚕种一样 ,均获得丰收。1 处理操作1.1 入库冷藏。按照传统的浸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两广地区现行生产用桑蚕一代杂交种7.湘×9.芙的赤豆色蚕卵,入库冷藏15~120d后,比较不同冷藏时间、浸酸处理条件对蚕种解除滞育的效果。结果表明:赤豆色蚕卵入库冷藏15d后,按常规的人工孵化法浸酸18min,蚕卵的实用孵化率达91.93%;冷藏30~75d后,浸酸18min,实用孵化率约为91%~95%;冷藏期达到90d以后无需浸酸处理可直接出库催青,孵化良好。当冷藏期达到120d时出库催青,孵化正常,实用孵化率仍符合生产要求,即使作18min的浸酸处理,也不会影响其孵化率。  相似文献   

15.
中短期冷藏浸酸种随时孵化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中短期冷藏浸酸种采取提早出徊,在出库后进行高温冲击(33—38℃,3—4小时),然后浸酸,可使实用孵化率达90%以上,养蚕成绩正常。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短期冷藏浸酸种在冷藏中途改为黑种冷藏浸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产卵后在25C保护58小时入库分别冷藏8天、10天、15天,然后出库感温3天—13天,成为近固有色、黑种后再作近固有色、黑种冷藏浸酸处理,实用孵化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一、试验目的: 家蚕种经即时浸酸处理后的冷藏时间,就一般资料报导,最长可抑制15—20天,但蚕种发放调度上,常有超出此上述日期的,在我省更是如此。因发种数量少,时间要求先后不同之故。更因对现行品种缺乏具体指导资料,想通过试验,摸清现行品种于即时浸酸后最大有效的冷藏期限。以利于我们今后蚕种的调度。  相似文献   

18.
广东的春制秋用种、秋制春用种都是滞育卵冷藏浸酸种。即产卵后将蚕种置于23~25℃温度保护,待其变为固有色后才入库5℃冷藏,蚕卵一旦变为固有色,就必须给予一定时间的低温保护,满足其生理需要后才能打破其滞育成为活性卵,出库后再加以盐酸刺激才能孵化齐一,如果低温保护时间不足,尽管出库浸酸,也难以使之孵化齐一,这样用种计划难以改变,用种就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使滞育冷藏卵随时出库处  相似文献   

19.
延长冷藏浸酸蚕种的再冷藏时间,以利于调节蚕种的供应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是生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取用现行生产蚕品种,在常规冷藏浸酸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冷藏抑制,探讨延长冷藏浸酸种再冷藏抑制的时间和方法。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供试蚕品种新九、7532及其正反交一代杂种、均由我所提供。二、试验方法与分区将1988年21—26/10制种,外温保护20天,10—15/11入库的新九原种和6—9/11制种,外温保护10天,17—20/11入库的7532原  相似文献   

20.
家蚕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抑制的有效时间(有效期)与蚕种质量和冷藏处理方法关系密切。一般认为,即浸后蚕种冷藏抑制的有效期有20-45d,本试验发现,即浸种冷藏抑制有效期因蚕种质量和冷藏处理方法的差异而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好的可达60d,差的只有10d左右。加强浸酸处理,提高浸酸后冷藏抑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即时浸酸蚕种浸酸后冷藏抑制的安全性,延长有效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