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通过剖析当前南方丘陵区土地整理普遍存在单纯追求增加耕地数量、固定的整理模式和高品位规划设计、后续效益与市场经济脱节,缺少产业支撑的误区。结合南方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效益目标,提出土地整理应针对南方丘陵区特有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根据其特殊的交通、地质、地形地貌和耕作制度,从提高耕地质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项目后续效益入手,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加强土地整理,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耕地质量及土地生产率,确保我国根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邢台市耕地流转的时空特点,计算出耕地保护的阀值,提出了相应的耕地资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近年来,虽然邢台市耕地数量持续减少,人口不断增加,人均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对耕地资源的压力却没有随之恶化,反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率在不断提高.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保证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基础和满足工业化、城市化对土地需求的根本途径.政府对耕地资源利用与调控和管理的目标应当是努力加大投入,提高耕地生产率,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条件下,合理、适度地转移耕地用途,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资源的效用,而不仅仅局限于严格控制耕地的转用.  相似文献   

4.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上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因此改变耕作制度能使作物种植结构向着多元化、多熟制、多样化、多效益、多种经济方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模式进行探索与经济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的成就、问题及战略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耕作制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不断调整、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包括产量增加、品质改善、模式增多和功能增强等.当前,我国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熟制缩减、耕地撂荒、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衰退、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高产地区,为了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业基地,必须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耕作制度.这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的过程.我国人多地少粮缺,当务之急是充分利用劳动力提高土地生产率(即单位面积产量),在提高单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一定时期内要靠精耕细作吃饭,走一年多熟的道路.苏州地区每个农业人口平均只有一亩一分耕地.如何在这有限的耕地上实行合理种植,夺取持续高产稳产?在这个问题上,苏州地区解决得还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7.
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探索与经济效益分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作制度又称农业经营制度,是指以土壤耕作为中心,包括施肥、灌溉、除草、水土保持、轮作倒茬等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在内的农作体系。从广义上来说,指农业熟制、作物布局。复种指数与耕作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耕作制度,在单位面积耕地上将原来一年只播种一季农作物的耕地,重复播种一季或两季,变一年一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或三熟,从而增加复种指数:因此改变耕作制度能使作物种植结构向着多元化、多熟制、多样化、多效益、多种经济方面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勐海县中海拔稻作区耕作制度模式进行探索与经济效益研究。  相似文献   

8.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深入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实施成效,并结合本地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探讨耕地轮作休耕未来发展趋势,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情的耕地轮作休耕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根据21世纪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分析提出了未来我国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其一。努力提高耕作制度的集约化水平,适度提高复种指数,发展集约高产多熟,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其二,全面推进耕作制度的高效化,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的前提下,强调经济效益,主要途径是以结构调整促进高效,以高产促高效,以发展高价值高效益种植体系实现高效化;其三,积极发展可持续性耕作制度技术体系,重点包括资源保护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资源循环利用型技术以及环境保护型技术等;其四,促进耕作制度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一方面不断更新、提高传统先进精华技术,另一方面有目的、有选择地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提高我国耕作制度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耕地减少,人口增长的形势下,开展耕作制度改革,填补农田秋闲,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遂昌县在制种基地进行了与杂交水稻制种相配套的耕作制度新模式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宋元时期,吴淞江两岸一度盛行大圩,大圩内实行着水稻休耕制。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连作制后期开始盛行,农民收稻放水,冬季积水休闲。麦稻两熟或在高地,或在低地,其分布与水环境有关。麦稻与其它景物相配合,构成江南农田景观的基色。由于圩岸植树较多,树木与河道及作物相配合,也构成诗人笔下传统江南景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有限的耕地上,在基本不影响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利用0.5熟光热资源,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方法]通过填闲复种和间套增种,分区构建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新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效益。[结果]在平原丘陵区稻田构建"秋马铃薯/油菜-水稻"、"冬马铃薯-水稻-秋马铃薯"和"秋(冬)马铃薯-水稻"等3种新模式;在平原丘陵区旱地构建"春(冬)马铃薯/玉米/甘薯"、"春(冬)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和"小麦+冬马铃薯/玉米/甘薯"等3种新模式;在高原山区构建"春马铃薯/玉米"新模式。[结论]新模式复种指数200%~300%,积温利用率68.9%~93.4%,光能利用率0.98%~1.59%,秸秆利用率50%~100%。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新模式全年产量提高2.6%~93.0%,效益增加15.8%~284.3%。马铃薯多季高效种植模式已成为四川农作物增产增收的主体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安徽稻茬田利用与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华俊 《农学学报》2017,7(6):82-87
安徽是全国优质水稻生产基地,也是小麦生产的次适应区域,其中稻作区传统种植模式以“水稻—小麦/油菜”种植模式为主,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气候环境的影响,小麦、油菜种植处于亏损状态,冬闲稻田面积急剧扩增,亟待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安徽利用稻茬田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区位、气候、上市季节、土地资源、产量效益好和机械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减灾避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安徽稻田马铃薯产业发展,要加强配套技术研究、扩大稻茬马铃薯攻关示范成果应用、强化生产主体培育、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加大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推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双季稻田多作复合种植系统的能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探寻高效的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是目前最为迫切的研究内容。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实行多熟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在朝着多熟种植的方向发展。1987年,美国著名生态学家H.T. Odum提出能值分析理论来探讨陆地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原理和模拟技术,并将其扩展到人类所参与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系统。20世纪80年代以来,应用能量投入产出来衡量不同熟制或不同复种方式优劣已为国内外农业工作者重视并广泛应用,有助于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科学评估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论文将阐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系统中的资源利用和投入与产出效益,为南方双季稻田冬季复种模式的耕作制度改革、农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为全面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和地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农村繁荣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田定位试验的原始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江西省余江县双季稻田7种复种模式系统中的经济产量折能、光合生产力、光能利用率、投入产出、运行效率和环境负荷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冬季复种模式下的作物经济产量折能为217.5×106-229.7×106 kJ•hm-2,均大于冬季休闲模式(T1)的213.5×106 kJ•hm-2,其中T4、T6和T7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以T6的增幅最大(8.5%)。T6处理在2008-2010年间均表现出最高的能量增幅,具有很好的优势和稳定性。冬季复种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4.03 g•m-2•d-1)和光能利用率(1.46%-1.70%)极显著高于T1(10.55 g•m-2•d-1和1.28%),平均增幅为14.4%-34.8%,以T3为最高(34.8%)。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冬季复种轮作模式下的经济产量折能为220.9×106-229.7×106 kJ•hm-2,均高于冬季复种连作(T2)的217.5×106 kJ•hm-2,以T6的增幅最大(6.1%)。除T3有所增加外,冬季复种轮作模式的光合生产力(11.99-13.10 g•m-2•d-1)都低于T2(13.67 g•m-2•d-1),平均降幅为4.2%-12.4%,以T4下降最多。T3(1.70%)和T6(1.67%)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6%-1.58%),且其他处理均低于T1,以T4和T5降幅最大。能值分析显示,不同处理的能值投入产出存在明显差异;表土净损失能最少为T1(2.98×1016sej),最多是T5(3.83×1016sej);工业辅助能最少投入为T1 (1.62×1017sej),最多是T4(2.98×1017sej,近T1的2倍);有机能投入最少为T1(6.55×1015sej),最多是T7(1.19×1016sej,近T1的2倍);T1的产出能最低(1.39×1016sej),T6的产出能最高(5.42×1016sej,近T1的4倍)。除T3(2.81)略低外,冬季复种模式的能值投入率(3.12-4.57)均大于T1(2.84),T4和T5增幅分别达61.1%和50.4%;但冬季复种模式下的能值产出率只有T4(0.13)高于T1(0.08),其他处理(0.06-0.07)均低于T1。冬季复种模式的环境资源能值占总投入能值的比例为0.17-0.26,一定程度上说明稻田冬季复种模式更有利于保护农田环境资源。冬季复种模式的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总投入的能值的比值在本研究中为0.10-0.15,意味着稻田农产品的产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可更新环境资源的消耗,将增大稻田水土流失的风险。所有处理的工业辅助能值/总投入能值的比值均超过了0.8,但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即工业投入所占比重较大,不利于稻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结论】双季稻田冬季作物的种植有利于提高稻田的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除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混播绿肥轮作模式外的稻田冬季种植经济作物的轮作模式的光合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均低于双季稻田冬季复种连作模式。双季稻田冬季种植蚕豆和豌豆的种植模式比稻田冬季休闲模式具有优势,但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油菜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利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试验区双季稻田冬季种植油菜为最佳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与食物安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在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缺乏以及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食物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兼用型农作物,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和较长的产业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可利用冬闲田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三大粮食作物相比,其单产还有较大的增加潜力。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将对缓解中国食物安全压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From 1972 to 2015, stocks of productive moisture were determined in the 1-m-deep soil layer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t Prikumsk Experimental and Selection Station in a six-course rotation: bare fallow–winter wheat–winter wheat–corn to green fodder–winter wheat–spring barley. Analysis of moisture supply for crops in the arid area showed that bare fallows provide the emergence of seedlings in 62% of years, while repeated winter wheat plantings yield seedlings in 22.8% of years. As the amount of autumn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the relative productivity advantage of winter wheat after bare fallow decreased from 99.4 to 43.2%. By spring, the stocks of productive moisture were 37.7% higher and the productivity was 73.5%, or 1.75 t/ha, higher after bare fallow than after bastard fallow.  相似文献   

17.
双季稻田冬种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对比研究了"冬闲-双季稻"和不同的"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双季稻种植模式相比,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土壤容重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冬种大麦模式的降低幅度最大;所有冬种-双季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但冬种豌豆模式的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了。综合全部指标来看,稻田冬季种植蚕豆模式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19.
粤北作物生产潜势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分析粤北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主要特点基础上,运用光能利用测算原理,热潜势测定方法,侧算分析了八种主要作物及其相应熟制的生产潜势,剖析了水肥转化效率。潜势分析表明:水稻和甘蔗(主要在本区南部)光能利用率高,热潜势利用率大,是当地的优势作物;花生、番薯、大豆光热潜势利用偏低,有待提高;油菜、小麦尚待克服当地限制因素,潜势始能发挥。双季稻一年二熟或与油菜、小麦组成的一年三熟是当地当前的高产熟制。并就充分利用粤北光热水肥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方双季稻田稻季无草翻耕冬季休闲(CK)、周年稻草焚烧还田翻耕(BST)、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高桩(SNTH)、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翻埋(SNTB)和稻季稻草翻耕还田冬季稻草翻埋(STB)5种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进行观测,分析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旨在探索双季稻田CH4减排最佳的稻草还田方式及土壤耕作调控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早、晚稻季CH4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年CH4排放总量的43.9%和52.1%,冬闲季CH4排放比例很小,仅为4.0%;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周年CH4排放总量(P<0.05),增加幅度为25.9%~92.8%(P<0.05),与STB处理相比,SNTH处理和SNTB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H4排放(P<0.05);不同稻草还田处理周年CH4温室效应大小顺序为:STB>BST>SNTB>SNTH>CK。可以看出,双季稻田稻季稻草覆盖免耕还田、冬季翻埋稻草还田或留桩还田能显著减缓因稻草直接还田CH4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在南方双季稻区是一项可行的CH4周年减排的稻草还田调控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