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部水产司今年7月中旬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了“渔船中高压液压捕捞机械研讨会”’。与会代表总结了我国渔船中高压液压捕捞机械的发展过程和经验,交流了中高压液压传动技术在渔船上应用具有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渔船上的液压驱动捕捞机械发展的起点是低压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年的历史。70年代到80年代,低压传动绞纲机在全国大中型渔船上占有统治地位,机械绞纲机逐步被取代。随着科技进步,低压绞纲机也同样会被中高压取代,因为中高压比低压有很多优点。近几年,由于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液压元件的质量也越来越过关,这就为液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渔船  相似文献   

3.
该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液压传动,特别是中压级传动在美国各种渔船的捕捞机械上普遍受到重视和获得成功应用的情况,其中,在拖、围和多种作业渔船上采用的几种典型的中压级传动系统,有些我们尚未普及,如多机遥控;有些我们尚未开发应用,如在多种作业船上采用大小复合泵供油的多机串、并联系统等。继近些年来我国对日本有关这方面资料的介绍和引进渔船较多,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渔船捕捞机械的发展趋势。这对于中高压传动刚刚崛起、但尚处发展初期的我国渔船装备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捕捞机械的控制水平和发展兼作渔船以开发多种资源,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比例控制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性能介于普通开关式控制阀和电液伺服阀之间的新型液压控制元件,它具有电液伺服阀的基本性能,能够连续地、按比例地控制回路的压力、流量和方向,又具有普通控制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比例阀分手动控制和电液控制两类。渔业机械尤其是渔船渔捞机械,经常处于恶劣的变工况条件下工作,因此,液压渔捞机械通常要求能够实现手动比例控制其运动要素。手动比例阀能够较好地满足其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加强渔船中高压液压捕捞机械的开发、生产和推广工作,适应渔船捕捞机械更新换代,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现由部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与江苏省常熟市渔业机械厂共同组建中国水科院渔机所常熟渔业机械联合厂,联合厂由部定点生产渔船捕捞设备,并于1992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国水科院渔机所常熟渔业机械厂发展方向:从事渔船中高压液压甲板捕捞机械设备和其它机械产品的开发、生产、经营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我国渔轮捕捞甲板机械有机械、电气和液压传动等多种形式。近七、八年来,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已普遍应用低压液压机械,亦开始装备中高压液压机械。根据发展的需要,最近设计的JB2×40型油泵是一种适用于船舶主机直接驱动的新型油泵。该泵采用了外曲线转子、钢球浮动、滑阀配流、径向柱塞、通轴双联等结构形式,具  相似文献   

7.
徐晓 《渔业现代化》1989,16(6):42-43
积极开发结构新颖的,省力的,控制方便、操作可靠的能适应当前日益广阔而复杂的渔情海况的各种渔捞甲板机械和系统,不断提高渔船的作业能力和经济效能,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宁波渔轮厂运用新工具和新工艺将中高压液压传动技术在渔船上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8.
我国海洋渔船捕捞机械的发展是随着海洋捕捞作业结构和作业海域的变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0~60年代,由于国营渔轮向较大的钢壳船发展,群众渔船的机动化,作业海域外延,网具加大,要求起放网实现机械化.50年代国营拖网渔船大多是183千瓦以下钢壳渔船,采用并联式机械传动的绞纲机,单滚筒绞拉力一般为2吨;60年代,以串联式绞纲机为主,采用机械传动或电传动,并在295千瓦以上渔船上开始使用工作压力为2.5兆帕的低压液压绞纲机.随着灯光围网渔船的发展,开始小批量生产电动动力滑车。第二个阶段是70年代,国营拖网渔船推广使用由叶片泵、三作用叶片马达及相配套组  相似文献   

9.
刘帅 《齐鲁渔业》2011,(10):49-50
液压传动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体积小,输出压力大;不会有过载的危险;输出压力容易调整;速度容易调整;易于自动化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优点使其较其他传动方式更适合于渔船作业环境,因而在渔船甲板机械中现多采用液压传动,并且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机帆渔船是我国海洋捕捞的骨干力量,其甲板机械配置尚相当落后。近年来各地研制各种作业机械以装备机帆渔船,使其能适应于较深海域作业和开展多种渔法兼轮作。随着甲板机械种类增多,将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作业系统。该系统宜采用何种驱动方式其经济效益最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别讨论改造现有机帆渔船甲板机械的驱动方案和适合于新建造机帆渔船的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