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露天条件下的栎木栽培香菇,很难做到没有病害的发生,尤其到了第二年的春季出菇阶段,在菇木上会出现一些大型的竞争性真菌,这些有害真菌与香菇争夺营养,从而降低香菇产量,影响香菇质量,同时还会使栽培香菇的栎木发生褐色或白色腐朽,致使香菇失去生存基地而死亡,但菇农们对此还认识不到。针对该问题,本文对山西省晋中地区栎木栽培香菇,出菇阶段发生的大型有害真菌种类及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以期为菇农们在香菇栎本栽培生产中少走弯路,多出产品,出好产品。 1 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 担子果扇形,无柄,侧生,在栎木上散生或呈复瓦状群生,菌盖韧,革质,淡黄白色,表面有绒毛。子实层体褶状,菌褶从基部辐射而出,沿边缘纵向分裂,并向外反卷,菌褶为淡茶色。  相似文献   

2.
裂褶菌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曾素芳 《中国食用菌》1990,9(3):11-11,10
近年来国外对担子菌多糖的研究活跃,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为了扩大担子菌的资源,我们对野生裂褶菌进行了组织分离,用液体培养基的方法进行培养长出了裂褶菌子实体,从形态特征上看与野生裂褶菌子实体一样。通过对裂褶菌丝体的培养从其代谢产物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两种裂褶菌多糖SP-1,SP-2。在此基础上裂褶菌的生产培养采用微生物工业发酵的方法进行生产裂褶菌多糖,这样裂褶菌的生长时间缩短了,产量也高,有利开发。  相似文献   

3.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又称白参、树花、白花、八担柴等,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1]。裂褶菌食用价值高,质嫩味美,具有特殊浓郁香味,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平,具有滋补、镇静作用[2]。裂褶菌在食品工业、医药卫生、生物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4.
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r),别名裂褶菌、白参、白蕈(云南)、树花(陕西)、鸡冠菌(湖南)、鸡毛菌子(湖北)、白参菇(河南),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子菌亚纲,伞菌目,裂褶菌科,裂褶菌属。白参菌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名贵山珍,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渣培养裂褶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英 《食用菌》2007,29(1):29-29
目的:对中药药渣的生物转化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以加味藿香正气丸、葛根药渣作为培养基,考察裂褶菌在其上生长情况。结果:裂褶菌在两种培养基上都能生长,但子实体较小。中药药渣生物转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蘑菇病害     
7.菌丝霉病害名称白霉病病原菌无具体拉丁属名分类地位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生长环境多发生在双孢蘑菇覆土层上,偶然见于培养基上。宏观特征为生长迅速的白色菌丝体,在生长中纤细或棉絮状。此科中的种很像蘑菇菌丝体,与之不易区分。有时形成白色至黑色的菌丝结集而呈菌核状。微观特征发育良好的菌丝网,有或无锁状连合。仅知其营养菌丝体阶段。因为没有产孢子结  相似文献   

7.
对裂褶菌驯化栽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病虫害一绿色木霉和眼菌蚊进行危害调查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木霉在裂褶菌的一、二级种和出菇前的栽培袋中的污染率分别为5.0%、9.4%、26.7%;眼菌蚊在袋栽裂褶菌中的危害随菇棚内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对湿度90%以上时可达59.4%;筛选出的防治绿色木霉的方法是在裂褶菌培养基中加入0.5‰的杀菌剂施保功Wp;防治眼菌蚊虫害的方法是用防虫网覆盖和用32.5%乐农Ec或0.8%阿巴丁Ec的500~1000倍液在裂褶菌菇棚内喷雾。  相似文献   

8.
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 ) Fr.属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在我国云南等地民间早有食用及药用的传统,药理试验表明,其中所含的裂褶菌多糖,对小白鼠肿瘤有抑制作用.国外在裂褶菌的生态、遗传、生理等方面已有所研究,我们于1987~1991年开展了此项工作,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裂褶菌含有多种生物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裂褶菌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根据文献,系统综述裂褶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现阶段裂褶菌的菌种生产、人工栽培模式及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阿魏菇菌糠成分测定及对四种大宗食用菌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干燥、无霉变具有代表性的阿魏菇菌糠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200 g,应用国标法分别对阿魏菇菌糠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粗纤维被很大程度降解,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主料有很大幅度提高,且富含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在此基础上,应用平板法考察了阿魏菇菌糠提取液对鸡腿菇、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发现其菌糠提取液显著影响4种大宗食用菌菌丝生长,当PDA培养基中菌糠提取液加入量分别为30%和50%时,对香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量为50%时,明显抑制鸡腿菇的菌丝生长;除了加入量为10%外,均抑制杏鲍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1.
张健 《现代园艺》2001,(6):30-30
1 链孢霉 又名脉孢霉。无性阶段属丝孢目 ,球壳菌科 ;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危害菇的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菌丝白色 ,疏松 ,有分枝和隔。分生孢子梗为双叉状分枝。分生孢子串生 ,球形至卵圆形 ,桔红色或粉红色。子囊壳簇生或散生 ,近球形或卵形。链孢霉分布广泛 ,空气、土壤、腐烂植物、谷物等可传播。培养料过湿和棉塞受潮时将严重发生 ,可污染所有菇的母种、原种、栽培种及香菇、木耳、银耳的耳棒。被污染的菌种及培养料 ,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 ,生长迅速 ,几天后在瓶袋外形成桔红色粉状孢子团 ,明显高出料面。常常引起成…  相似文献   

12.
香菇菌盖上龟裂成菊花状斑纹,斑纹是呈白色或灰白色,菇民称其为花蕈,统称花菇。花菇并无特殊的营养成份或香味,却被公认为香菇中之上品,主要是其整个形成的时日较长,肉厚而脆嫩,食味好,柄短而细,形状、色泽等外形好。国外市场售价可比一般统菇高二~三倍,成批交易每公斤可  相似文献   

13.
祁金玉  高国平  张伟 《北方园艺》2010,(24):103-105
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单剂及复配对林木病原腐朽菌—裂褶菌的抑菌毒力。结果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毒力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在0.94以上;不同杀菌剂对裂褶菌的菌丝生长都表现出抑制作用,代森锰锌、退菌特、可杀得、多菌灵、石硫合剂和百菌清的EC50分别为33.79、41.20、441.93、475.231、430.34和4 117.42 mg/L;退菌特和代森锰锌按1∶3比例复配增效作用明显,按1∶1比例复配略有增效,按3∶1比例复配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裂褶菌多糖(Schizophyllan)是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综述了裂褶菌多糖结构、提取纯化工艺和生理活性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香菇酸性蛋白酶对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水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Terashita 等发现了一种酸性蛋白酶抑制剂S-PI,还发现它能促进一些菇类子实体的生长,使人们对食用菌中的蛋白酶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大量的文章报道了S-PI 对平菇、金针菇、裂褶菌、双孢蘑菇、盘基网柄菌以及香菇子实体的促进作用,此外,在S-PI 作用机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主要集中在酸性蛋白酶对机体的调控上。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满意的解释,所有的工作都仅仅体现了酸性蛋白酶在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活性变化,而未涉及到其本质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17.
4.截头炭团拉丁学名 Hypoxylon annulatum(Schw.)Mont。分类地位真菌门,子囊菌亚门,球壳目,球壳科。生长环境生长在栎及其他阔叶树的树皮和木头上。在栽培香菇、银耳、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llnderw.的段木上也经常腐生有此菌。形态特征子座半球形至瘤状,直径5毫米,或相互连接而不规则,早期咖啡褐色,后变为黑色,炭质。子囊壳近球圆,直径0.8—1.1毫米,上部突出,顶端平截成直径350—500微米的圆盘,圆盘中央有疣状孔口。子囊圆柱状,有孢子部分长60—75微米,直径5—6微米,柄长35—55微米;孢子8个成单行排列,褐色,不等边椭圆形,7-9×3-4.5微米(图47)。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消息,最近,一度爆红的"蓝瘦香菇"家族又发现了1位新成员,这也是中国团队首次报道在中国发现这个美丽动人的新种——勐宋粉褶菌。"蓝瘦香菇"一度爆红,并入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网络上的配图,"蓝瘦香菇"是1朵"伞盖还未撑开、呈蓝色的菌子",学名叫霍氏粉褶菌。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组,Peter E.Mortimer(南非籍)真菌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们近日发表了其家族粉褶菌的新  相似文献   

19.
蘑菇病害     
二、干扰性病害 (一)放线菌病害 1.放线菌病害名称放线菌病病原菌 Actinomyces 分类地位裂殖菌门,放线菌纲,放线菌目,放线菌科生长环境此属内的许多种是喜热的,在46.1-57·2℃生长茂盛,在此温度范围内可以在分解了的稻草内、马粪和牛粪内发现。此属是重要的土壤微生物组成菌。在有氧条件下,它们可以良好地生长在腐熟的蘑菇堆肥内。宏观特征在暗色稻草堆肥上很容易见到的灰色至白色斑点状菌落即此属放线菌。微观特征此菌为大量的纤弱菌丝网且罕分枝  相似文献   

20.
郭恒  李加林 《食用菌》1998,(6):22-23
年初,全国第三次香菇专业会议的代表参观泌阳县泰山庙乡小乔庄花菇生产现场时,无不为大面积的白花菇拍手称快,白花菇长势之好,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全国少见。怎样培育出这样好的白花菇?笔者在会后访问了泰山庙乡香菇推广站站长、种菇能手贾长林。贾长林说:花菇是菌盖带有龟纹的厚菇,龟纹裂的越多越深越白越好,其形成花纹的过程,是当菌丝柱的水分偏低偏少,但能维持菌盖和幼菇生长的最低水分,在幼菇期遇到较冷干燥的气候,菇盖表面细胞受到干冷恶劣环境条件影响,基本上停止生长或生长非常缓慢,而菇柄内还能向菇盖输送水分和营养,来满足菇盖内部菌肉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其幼菇盖内外组织不能同步生长,菇盖内部菌肉组织不断加厚、加密,这种异常发育现象达到一定程度,菇盖表面终于被胀裂而露出白色菌肉。如果干湿交替,偏低温继续下去,即可形成花菇。冬季培育花菇要掌握以下关键。 1 幼菇前期精心管理 经过3~5天的温差催菇,菌丝柱上已出现菇蕾,当菇蕾长至1~1.5cm时,花菇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