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新农业》2010,(5):13-13
甘肃省中东部旱作农业区在今年春耕中,再次掀起利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种植玉米等作物的热潮。这项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白色变革”的旱作农业技术,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变无效降雨为有效降雨,还可增温增光,不仅大大增强玉米等农作物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旱作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甘肃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地膜覆盖技术的不足,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提出,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并从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阐明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重大意义,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和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甘肃发展旱作农业的思路和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甘肃旱作农业区的农业资源状况,分析了旱作农业发展思路的形成过程,总结和提出了甘肃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并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甘肃旱作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以期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适应气候变化规律 发展旱作避灾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对宁夏气候及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宁夏旱作农业区春旱频繁、夏秋降雨相对比较多的气候变化特点,本着适应气候变化规律,变对抗性生产为适应性生产,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的原则,提出了压砂保墒,发展压砂西甜瓜产业;适应气候变化,发展马铃薯产业;早覆膜保墒,发展玉米生产;一膜两季,发展油葵生产;扩种饲草,以草促牧、以牧补农;合理轮作倒茬,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因势利导发展旱作避灾农业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甘肃发展旱地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甘肃旱作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阐述了甘肃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推广应用前景,并从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阐明了发展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为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全膜微垄沟播技术是由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提出的一项旱作农业创新技术,其要点是在地表起等间距微垄,并在垄与垄之间形成集雨沟槽,然后用地膜全地面覆盖,在沟内播种作物。该技术体系集垄面雨水集流、覆膜抑蒸、垄沟种植技术于一体,能大幅度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率、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增产效果极其显著,适用于大豆、西葫芦等中等密植作物或蔬菜。同时,全膜覆盖强化了地膜的增温功能,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促进大豆早熟和扩大大豆种植区域。为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技术,特制定本规程。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平凉市旱作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平凉市旱作农业发展对策是:因地制宜兴修水平梯田;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适当调整旱地作物种植结构;不断加大种养殖业发展;修建高效集雨坑、蓄水场,倡导滴灌、渗灌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浅议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膜保墒技术是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科技支撑。现代意义上的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在覆膜时间上包括秋覆膜和早春覆膜,在覆膜方式上包括半膜覆盖和全膜覆盖,在覆盖膜延期利用上包括留膜留茬越冬和一膜两年用。与传统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相比,现代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基本实现了“五改”:一是改作物播期覆膜为秋季或早春覆膜。二是改半膜覆盖为全膜覆盖,三是改一膜一年用为一膜两年用,四是改垄面平播为双垄沟播,五是改几乎全部种植玉米为因地制宜种植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西甜瓜、谷子等各种特色抗旱作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旱作农业生产的影响、当前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抗旱技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机理等,以探索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下西北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途径,为推动未来旱作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作物生长的影响主要有3方面:一是气温升高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二是降水量和降水格局变化引发的作物干旱/洪涝问题;三是极端气候引发的气象灾害导致粮食生产波动。为适应或缓解上述不利影响,提高有限降水利用效率、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增强作物-土壤体系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缓解未来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3方面入手:(1)覆盖聚集降水,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变土壤水分分配,调控土壤水分运移并提高降水入渗效率,从而“调水”以适应降水变化;(2)土壤培肥优化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从而“改土”提高作物-土壤体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稳定旱作农业生产力;(3)通过“调水”和“改土”技术集成,形成“水土协调”技术体系以综合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减缓未来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区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甘肃省旱作农业区重点推广的一项关键抗旱新技术,集“膜面集雨、覆盖抑蒸、垄沟种植”三大技术为一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问题,实现了旱作农业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使地面始终处于全封闭状态,自然降水高度富集叠加,垄沟内土壤湿度大幅度提高,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极易引起杂草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甘肃定西县鹿马岔流域综合治理的成绩及采用旱农生产力和生态适应性研究的初步结果,认为干旱少雨是影响生产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肥力不足则是限制生产力提高的根本原因。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的现状,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述了“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实行农牧结合,对恢复生态平衡,培肥地力,提高水分生产率,发展旱农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吉林省中部农区作物种植制度与气候条件特点,提出了以增加效益,降低能源和物质消耗为目的,兼顾生物与工程技术的新机械化农作制度,其内容包括秋季耕整地,土壤培肥,精量播种,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五项措施,涵盖十项全程机械化农作制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模糊聚类分析在旱作农业分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选择广东省12个地区样本,根据6个特征,应用模糊聚类分析进行旱作农业分区。结果表明:模糊聚类分析用于旱作农业分区符合实际情况,且比现时旱作农业划分方法为好。模糊数学原理可用于耕作制度的分类和指标权重的评估。这是旱作农业分区定量化研究的一次新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定西鹿马岔综合治理试验区为样板,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该村当前的农牧结构进行了优化选择,初步研究认为:在保证粮食自给条件下,发展豆科牧草是强化农牧系统功能的重要环节;今后畜牧业的重点应以发展草食家畜和禽兔为主;粮食生产水平对农牧关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种植业、草业和牧业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系统协同效应是开发旱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农牧业经济的特点。通过对农业生产影响因素以及农业与畜牧业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该区农业与牧业发展在土地等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农业与牧业在产品的提供方面又存在着互补关系。同时生态环境恶化对农牧业发展起着负作用。在农牧并存是该区必然选择的前提下,发展农牧业经济必须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建立农牧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生态改善的良性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定西县鹿马岔村科技户经济结构进行了综合调查分析,提出了农牧副各业并举、科教兴农、发展壮大科技户是该地区农业继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8年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山地地区的农作制各要素的现状和特点,认为黑龙江省山地地区农作制存在的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该地区农作制的发展趋势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林业产业;调整林业内部结构,加快林产品发展和林木的培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链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龙江省的畜牧业生产蓬勃发展,尤其在农村,畜牧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某些村屯,可以说奶牛养殖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了解黑龙江省奶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经过实地考察调研,从扶持奶业发展,规范奶业管理,实现规模化养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回顾了河北省康保县1949~1994年的粮食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地水土资源特点,阐明了康保县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结合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旱地农业张北试验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康保县农业发展的途径和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甘薯产业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多山,其农业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发展重点以畜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种植业为宜。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种植国。通过对统计数据的比较,对甘薯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甘薯种植面积约7万hm2,为全国第15位,约70%的薯块用于饲料。在云南山地农业中,甘薯具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将会有一定的发展。建议以市场为导向,抓住云南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抓住甘薯产业由东向西转移的机遇,促进云南甘薯种植业发展,在云南农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