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近年来,随着杉木林面积的扩大,杉木病害种类不断增加,1977年我们在江西德兴县李宅林场的杉木幼林中发现一种新病害——杉木芽枯病。经调查,在该场10,000多亩人工幼林内,发病面积2,000多亩,发病株率20%左右。江西婺源县秋口林场、浙江省武义县俞源公社的杉木幼林中,也发现了同种病害。杉木被害后,顶芽枯死,长出大量腋芽形成丛枝,严重影响杉木正常生长,降低材质。为了摸清该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找出防治措施,我们从1977年起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建瓯市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纯林、杉木×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杉木×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杉木×桤木(Alnus cremastogyne)4种人工林样地林下土壤肥力进行测定分析,并以改进的内梅罗指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均为强酸性,速效P严重缺乏;各样地土壤表层综合肥力水平均为一般,平均综合肥力水平等级均为贫瘠,强酸性土壤导致速效P缺乏是其综合肥力较低的主要原因;土壤综合肥力系数的排序为杉木×鹅掌楸杉木×枫香杉木纯林杉木×桤木。该研究可为闽北山地杉木及其混交林分的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杉木综合科技示范林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杉木综合科技示范林的5年连续调查表明,示范林杉木的历年生长量均超过杉木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和尤溪县项目造林平均生长量。其生长量比杉木速生丰产林标准提高10%-15%,起到了示范和样板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杉木研究现状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杉木是中国特有的树种, 其应用关系到中国的生态和经济建设。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介绍了杉木营林研究现状, 总结了杉木加工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成果, 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昆明市海口林场中心街苗圃和白塔村苗圃的杉木、华山松幼苗期病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尤其是在幼苗出土后1—2月内,受害更为突出。其发病症状为猝倒型和立枯型,由于发病时间和危害部位的不同,其病害类型则不同,中心街苗圃杉木苗上,兼有猝倒型及立枯型,以猝倒型为主;白塔村苗圃华山松苗上以立枯型为主,兼有猝倒型。杉木苗于二月二十八日播种,三月十二日开始出苗,三月二十二日开始发病,到四月中旬发病比较普遍,五月中旬为发  相似文献   

6.
南捞乡位于马关县东部,当地杉木种植规模较大,是马关县重要的杉木产地之一,但由于杉木林缺乏大径材培育与杉木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杉木林地综合经济效益较低。文章分析了杉木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培育杉木大径材和发展杉木林下经济的方法和措施。只有培育良种壮苗、选择适宜地块、规范栽植技术、强化后续管理,才能培育出杉木大径材;只有发展林下经济才能改变杉木林产业结构,提高杉木林地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 杉木生理性黄化病是我国杉木林的主要病害,发生在山区、半山区和红壤丘陵2年生以上的人工杉木林中。随着杉木用材林基地的发展,病害发生的面积也不断扩大,我省大面积发生杉木生理性黄化病有好几处,较为严重的有德兴县李宅林场,发病面积达2,000余亩;广昌县东华山林场,发病面积达800余亩;全南县茶寮(?)林场,发病面积达1,300余亩,其次进贤县北岭林场、莲花县六市林场、上饶市爱国大队林场等杉木林发病面积都在200亩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筠连县杉木种子园三种主要病害杉木叶枯病、炭疽病、赤枯病进行取样、观察研究,探讨其发病规律、流行规律,找出最佳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9.
杉木是优良的速生树种。建国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全省已营造杉木林600多万亩。随着杉林面积的扩大,各地出现杉木的两种主要病害黄叶病和叶枯病,发病面积超过30万亩,其中杉木黄叶病14万亩。杉木发生黄叶病后,轻则影响生长,如咸丰县坪坝营林场,连续四年受害后,杉木平均高生长量下降50%,平均胸径生长量下降45%;重则树势衰退,导至叶枯病发生,成片枯萎死亡。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指示。我们对发病原因、发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其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泛,部分种类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杉木主要病虫害的种类、分布、发生情况,以及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杉木病虫害发生及危害严重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粤北地区杉木真菌性病害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粤北地区 ( 小坑林场、龙山林场、大坑山林场 )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真菌性病害进行全面调查,共采集 86 份标本,分离病组织获得菌株 162 份,主要归属于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腐皮壳属(Diaporthe)、镰刀菌属(Fusarium)、黑孢菌属(Nigrospora)、拟茎点霉属(Phomopsis)、叶点霉属(Phyllosticta)以及散斑壳属(Lophodermium)等。根据病害症状粤北地区主要杉木病害包括:杉木立枯病、杉木炭疽病、杉木溃疡病、杉木顶枯病、杉木梢枯病、杉木赤枯病、杉木球果坏死。各林场杉木林中,杉木炭疽病普遍发生、分布广;种子园中杉木球果病害危害严重,直接影响球果的产量和质量;在大坑山林场 4-5 年生的林分中,杉木顶枯病大面积发生,但在其它地区少有发生;此外,杉木溃疡病、杉木赤枯病和杉木立枯病在个别无性系或者苗圃中零星发生,但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12.
杉观混交林中杉木和纯林杉木生长特点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宗明  杨玉盛  郑志平 《林业科学》2001,37(Z1):126-130
通过对杉木观光木混交林杉木与纯林杉木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生前混交林杉木与纯林杉木树高生长比较接近.10 a生后直至27 a生混交林杉木树高生长始终大于纯林杉木.混交林中杉木在与观光木的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因此它的胸径、材积生长始终比纯林杉木大.4~11a生时纯林杉木种内竞争比较激烈.  相似文献   

13.
介绍江西森林中药资源概况,以栀子等代表性森林中药为例阐述了江西主要森林中药的研发现状,简述江西林药结合生产经营模式,分析森林中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江西森林中药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油松-沙棘混交模式对生境和油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以油松纯林为对照,对油松与沙棘行状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宽行混交和宽行混交沙棘平茬林地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及油松的存活率、高度、地径、顶梢年生长量等进行13年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沙棘郁闭度、高度均高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林地的光照强度为油松纯林的较高,带状混交、宽行混交沙棘平茬、行状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宽行混交和行状混交的较低;土壤储水量在11年后表现为行状混交与宽行混交的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带状混交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居中,油松纯林的较低;土壤密度、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表现为沙棘郁闭度、高度越高,土壤密度越低,土壤空隙度、土壤养分越高.与油松纯林相比,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油松的高度和地径在6年以后明显较低,存活率在7年以后显著降低;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高度在7年以后较高,行状混交沙棘平茬与宽行混交沙棘平茬的油松高度在10年以后高于带状混交的油松;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与带状混交的油松地径在9年以后大于油松纯林的油松地径;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的油松顶梢年生长量在6年以后较大,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的较小.油松与沙棘混交,行状混交沙棘平茬、宽行混交沙棘平茬和带状混交促进了油松的生长,行状混交和宽行混交降低了油松的存活率,抑制了油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1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89.35 t·hm-2,高出杉木纯林49.3%;其凋落物层生物量则为纯林的3.48倍。混交林中火力楠枝叶生物量分布高度高于杉木,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火力楠根系分布深度低于杉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因而,杉木和火力楠混交林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可促进林分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力改善,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16.
乐昌含笑人工林的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鹏飞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74-77,83
通过对乐昌含笑和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调查,进行乐昌含笑人工林培肥土壤和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营造乐昌含笑人工林后林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强,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林地土壤结构、孔隙和养分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乐昌含笑人工林具有比杉木林更好的培肥土壤功能;乐昌含笑叶的最大持水率明显高于杉木叶,其林分地上部分最大持水量是杉木林的1.14倍,同时由于乐昌含笑林土壤结构及孔隙状况的改善,林地蓄水能力增强,使得乐昌含笑人工林表现出比杉木林更好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福州市宦溪镇运用热扩散法和热平衡法对桉树杉木人工混交林内的桉树(Eucalyptus sp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树干液流进行测定,采用TDR测定土壤含水量,同时对土壤、叶片水势进行测定,对比研究桉树与杉木的蒸腾耗水差异。结果表明:桉树和杉木树干液流日动态变化具有相同的昼夜节律性,均呈中午高、早晚低的单峰型变化;桉树的液流密度小于杉木的液流密度,但桉树的液流通量则大于杉木的液流通量;桉树的单木日均耗水量大于杉木的日均耗水量;桉树对水分的获取能力大于杉木。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持水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林的林下枯落物贮量与持水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林分林下枯落物总贮量在5.13~6.50t/h㎡之间,其大小顺序为:杉木毛竹混交林〉阔叶林〉杉木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明显,其大小顺序为阔叶林(19.00t/h㎡。)〉杉木毛竹混交林(15.72t/h㎡)〉杉木林(11.09t/h㎡)。枯落物有效持水量在0.93~1.62mm之间。  相似文献   

19.
闽东高海拔山地地形因子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继策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2):120-122,128
应用地形5个因子在2个水平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闽东高海拔山地14年生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海拔>坡度,影响杉木人工林冠幅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影响杉木人工林枝下高的各地形因子的重要程度依次为:坡形>坡位>海拔>坡向>坡度。坡形对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和枝下高影响显著,坡位对杉木人工林树高影响显著。影响杉木人工林生长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坡形,其次是坡位,坡向、海拔和坡度(在45°以内)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林有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31-34,49
通过2003年干旱对1~3年生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的杉木造林成活率、1~3年生杉木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显著低于降水量正常的年份(2000~2002年)。干旱期间1年生杉木林平均造林成活率为81 5%,下降11 5%,平均地径当年生长量为0 70cm,下降54 3%,平均树高当年生长量为0 53m,下降36 4%;2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8 8%和34 2%,3年生杉木林地径和树高当年生长量分别下降36 0%和43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