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 virus , FIPV )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及致死率较高为主要特征[1]。该病不同年龄的猫均易感,多发于4 岁以下年轻成猫,纯种猫发病率高于一般家猫。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各种应激条件以及感染猫的自身疾病和猫免疫缺陷病等都是促使FIP发病的重要因素。该病呈地方流行性,发病率低,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致死率几乎为100%。笔者从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X 光影像学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等方面对一例猫渗出性传染性腹膜炎病例报告如下,以期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1 临床病例患猫品种为英国短毛猫,雌性,8月龄,体重2.1 kg 。食欲正常,体温40.6 ℃,大小便正常。腹部膨大、腹部触诊有明显的水样波动;抽取腹水,呈淡黄色黏稠样液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西安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IP)发病率与发病月份、年龄、品种、性别、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本调查对2018年6月1日—2022年3月31日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动物医院就诊的115例FIP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IP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且与性别无关。英国短毛猫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27.43%。1.5周岁以下年龄的猫的发病率最高,占病例总数的81.98%。黄疸、食欲不振、腹围增大和发热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实验室检查以白蛋白和球蛋白比值降低、总胆红素浓度升高为特征。本调查可为FIP的诊疗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46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的临床变化与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应用,调查了北京市芭比堂连锁动物医院2018年收诊的猫科病例。收集了146例自然发生的猫FIP的病例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品种,以及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药物治疗及临床转归,并对其发生率、复发率、转归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岁(84%)、发烧(60%)和胸/腹水(65%)病例显示很高的FIP发生率;11%的FIP猫表现眼部症状,如葡萄膜炎和角膜后沉积物;血液或胸、腹水白球比0.6(51%)、单纯胆红素血升高(13%)、急性期反应蛋白异常升高(13%);血液或胸腹水猫冠状病毒(FCoV)检测阳性(38%)、高抗体滴度(2%)、超声肾脏髓质缘征(32%)等有助于诊断FIP;在146例FIP猫中,缓解率34%,复发率2%,死亡率64%,在40例FIP猫中,用抑制FCoV复制剂(GC376、GS44152)治疗,其缓解率达7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湖北省武汉市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流行情况,以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的门诊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猫传染性腹膜炎抗原快速诊断试纸条和RT-PCR检测技术,对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的1 036例临床病例进行猫传染性腹膜炎检测,并对病例的发病情况和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共检出猫传染性腹膜炎阳性病例61例,检出率为5.9%。从时间分布看,2018年1月的检出率最高,占13.4%,其余月份的检出率为6.0%~8.0%。从群间分布看,英国短毛猫、田园猫、美国短毛猫的患病比例较高,占总阳性病例的76.7%;雄性猫(70.0%)患病比例高于雌性猫(30.0%),1岁以下幼猫的阳性占比为72.1%。本研究对于了解猫传染性腹膜炎流行发病特点以及该病的临床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较详细的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腹水检查后,对患猫进行剖腹探查手术,将腹腔肿块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冠状病毒检测,最后确诊为猫传染性腹膜炎。此外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以加深对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症状、诊断、治疗和转归的了解,为以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传播广泛,不同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以老龄猫和2岁以内的幼猫感染率最高,特别易感于群居饲喂的猫群,同群的健康猫常被带毒猫的排泄物所感染。目前,比较公认的猫传染性腹膜炎(FIP)诊断方法是由免疫荧光染色、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病样中猫冠状病毒(FCoV)抗体来共同决定的。对于湿性传染性腹膜炎病例来说,可以先检测腹腔积  相似文献   

7.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引起的全身性、致死性疾病.FIPV属于猫冠状病毒(FCoV),主要感染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另一种非致病性冠状病毒,称为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存在于大多数健康猫肠道内.根据血清学和基因序列,可以将FCoV分为Ⅰ型和Ⅱ型,FECV和FIPV在基因组上有...  相似文献   

8.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引起的慢性致死性疾病,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为主要特征,不同年龄的猫均可感染,但老龄猫和2岁以内的猫发病率较高,纯种猫发病率高于一般品种的家猫,传染率非常高。本研究将猫冠状病毒S基因进行碱基序列优化并合成,亚克隆至PET30a,得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NTU-2-S-RBD,进行大量诱导表达并纯化,最终得到的蛋白纯度可达90%,为后续疫苗的制备及诊断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观察GS-441524对自然感染的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病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试验招募了25只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院确诊为FIP的患猫,随机分为高剂量组(5 mg/(kg·d))(12只)和低剂量组(2.5 mg/(kg·d))(13只),每日皮下注射GS-441524治疗并记录体重、体温、注射药物的疼痛反应及每周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评价药物疗效。设定治疗周期为4周,部分病例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治疗时间。结果显示,共计20只湿性FIP和3只干性FIP患猫完成试验,2只患猫退出。治疗时间为4~18周。20只湿性FIP患猫中,2只在1周内死亡,1只体腔积液增加,17只用药1周后积液减少,用药2~3周后积液消失。3只干性FIP患猫中,2只患猫的肠系膜淋巴结在用药1~2周后减小,1只无明显变化。所有患猫的精神和食欲在用药3~5 d内改善;体重在1~2周内开始增长;5只发烧的患猫用药2~3 d后体温恢复正常;14只贫血的患猫用药1~10周后恢复正常;16只患猫出现白细胞数量升高且淋巴细胞数量下降或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用药1~2周内开始好转。所有患猫血清中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白球比)均<0.8,其中9只总蛋白升高,4只白蛋白降低,14只球蛋白升高,用药1~2周后开始好转。高剂量组的患猫4周药物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81.8%和60.0%,低剂量组的患猫4周药物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5.0%和22.2%。用药4周前后,高剂量组的患猫除白细胞总数(WBC)和白蛋白(ALB)外,其余指标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而低剂量组的患猫仅体重差异显著。除血红蛋白(HGB)、WBC和ALB外,药物对患猫的体重、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总蛋白(TP)、球蛋白(GLOB)及白球比(A/G)改善情况差异显著(P<0.05),且高剂量药物效果更佳。综上,GS-441524能有效治疗自然感染的FIP,高剂量(5 mg/(kg·d))疗效更佳,最短治疗周期为4周。  相似文献   

10.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一种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高致死性传染病,深圳联合宠物医院曾接诊1只疑似患传染性腹膜炎的病猫,为了对其进行诊断,试验采用临床症状、B型超声波、腹水穿刺、血液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确诊。结果表明:该猫患有渗出性传染性腹膜炎,使用3C类蛋白酶抑制剂(GC376)治疗8周,在用药期间病猫体温恢复正常,体重增加,血液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腹水减少,异常的免疫反应、炎性反应等症状得到了纠正和控制。说明GC376对该病猫传染性腹膜炎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经过对北京地区15家动物医院的猫皮肤病临床病例进行临床病变初诊、伍德氏灯检查、被毛皮屑采样镜检,获得疑似猫癣菌病病例样本892例,采用SDA、DTM及PDA培养基分离培养,892例病例样本均检出猫癣菌,检出率为100%。在检出的猫癣菌中,犬小孢子菌检出率最高(53.70%),其次为石膏样小孢子菌(14.13%);夏秋两季发病率(分别为41.91%、35.02%)明显高于春冬两季(分别为10.07%、13.00%),而在夏秋两季中又以8月、9月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1.07%、18.55%);患病年龄以1岁龄以内幼龄猫发病率最高(48.88%),其次是7岁龄以上老龄猫(39.13%);病变部位以四肢及指(趾)部最高(28.70%),其次是背部(24.55%);雌雄患病比例基本持平(雄性为47.08%,雌性为52.92%)。提示北京地区猫癣菌病病原菌以犬小孢子菌为主,以8、9月份发病率最高,发病部位以四肢及趾部最高,1岁龄以内的幼年猫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猫传染性腹膜炎(简称猫传腹)是一类由冠状病毒引起、以严重腹腔炎症为特征的高致死性传染病,然而对其病原的诊断尚无公认的标准方法,且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应用于兽医临床.因此,本研究通过描述一例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诊治过程,探索针对该病的合理诊疗手段.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综合临床症状、生化分析、血常规等检测方法,实现对该病...  相似文献   

13.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常感染1~4岁的群居成年猫[1]。该病的致死率超过90%,少数的猫因诊治及时而康复[2]。患猫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重减轻、腹围增大、持续发烧、呼吸困难、腹泻、黄疸等临床症状[3]。FIP常分为渗出型和非渗出型两种,前者通常表现为胸、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腹膜炎、贫血等症状;后者主要表现为眼部肉芽肿、中枢神经障碍等症状[4]。本文对临床一例高度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的病例诊治进行回顾,旨在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ionitis,FIP)是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感染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慢性、渐进性、致死性传染病[1]。该病在幼龄猫经常突发,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据研究表明可通过粪便传播。4岁以下的猫多见FIP群体发病,症状多为精神萎靡、厌食和消瘦,发烧的特点是黄昏时体温较高,入夜后会缓慢恢复正常。FIP后期症状分成干湿两型,第一种是湿型  相似文献   

15.
正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以腹膜炎、胸膜炎和弥漫性脓性肉芽肿为主要特征,一般经口鼻感染。该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应答异常造成的,其中IgG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纯种猫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在美国兽医院发病率为0.5%左右。笔者等在临床上偶遇一例,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16年11月11日,一布偶猫,6月龄,雄性,未去势,体  相似文献   

16.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由猫冠状病毒(FCoVs)引起,以胸、腹部积液和极高的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目前治疗该病无特效药,只能通过对症治疗维持基本生命体征。该文通过对收集的3例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进行分析,比较该病的几种综合临床诊断方法,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北京市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与国内外毒株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性,无菌采集北京市宠物医院4例疑似患有猫传染性腹膜炎病例的腹水和组织等病料样本,将经RT-PCR诊断为猫冠状病毒(FCoV)阳性的病料样本接种于猫肾细胞(CRFK)进行连续传代培养,结果分离到1株毒株.对分离毒株进行形态学观察,RT-PCR检测,TC...  相似文献   

18.
动物冠状病毒科的疾病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PED)、猪血凝性脑脊髓炎(HE)、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火鸡蓝冠病(TCD)、犬冠状病毒病(CCV)、猫传染性腹膜炎(FC)、猫肠道冠状病毒(FEC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病(NCDCV)、幼驹胃肠炎冠状病毒病(FGEV)等。不同种属的动物和人类因感染不同的冠状病毒,其临床症状也不尽相同。下面将主要动物冠状病毒病及综合性防治措施分述如下:1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以呕吐和腹泻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上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猫杯状病毒(FCV)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年龄、品种等的相关性,本调查对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动物医院就诊经PCR检测诊断为FCV感染的病例,以及院外送检样品经PCR检测为FCV阳性的病例,进行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FCV好发于雄性家养猫,小于1周岁的幼猫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出现眼鼻分泌物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查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FCV患猫的这些流行病学特征为FCV感染的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正向常规诊断和反向治疗性诊断结合的方式,综合临床病变、生化分析、超声检查、RT-PCR检测,对一例中华田园猫腹围明显增大、喜卧不动的疾病初步判定,结合治疗、预后情况进行综合评判,最终确诊该病例为湿性猫传染性腹膜炎,为相关病例诊断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