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和权重法在作物产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5-2009年西安市气象局气象观测资料和市统计局提供的产量资料,采用直线滑动均值和调和权重法进行模拟外推,计算出趋势产量Y_l,再通过气象产量与影响小麦产量的12个气候因子,用逐步回归相关性显著的5个气候因子,建立冬小麦气象产量预报方程,即得到气象产量Y_m。依据作物产量预报模式Y=Y_t+Y_m得到产量预报值,更接近实产。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试验基地中宁1981—2008年气象资料和红枣产量资料的分析,结合历年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记录,得出了5类影响红枣产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别是萌芽展叶期高温(B1)、盛花期空气的高温低湿B2)、盛花期连阴雨(B3)、果实生长期连阴雨(B4)、果实成熟期连阴雨(B5);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气象灾害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其对红枣生产的影响权重顺序:B5>B4>B2>B3>B1;将趋势产量 进行灾害订正,预测红枣各生育期的实际产量,并建立了基于农业气象灾害的中宁红枣的动 态产量预报模型,可为实际预报业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与神经肽Y受体(NPY receptor,YR)的相互作用及信号传递机制,对草鱼YR的基因结构、组织表达和细胞信号传导途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草鱼基因组中获取了7个YR基因的序列,分别为Y1RY2RY2-2RY4RY7RY8RaY8Rb。对草鱼YR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7个YR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硬骨鱼类中高度保守。组织表达结果显示,草鱼YR主要在中枢组织表达,但也可以位于外周组织,包括眼睛、鳃和肠道。NPY可以激活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Y2RY4RY8Rb的表达,Y2R与cAMP/PKA信号通路偶联;Y4R与MAPK/ERK信号通路偶联;而Y8Rb可激活cAMP/PKA和MAPK/ERK 2条信号通路。脑室注射NPY可引起Y1RY2RY4RY8Rb表达量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草鱼Y2R、Y4R和Y8Rb具有功能性,能够有效传递信号,NPY的作用很可能由这些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砂姜黑土地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播种水和氮肥底追比对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播种水和氮肥后移显著降低灌浆前后期旗叶Fo(P<0.01);增加灌浆中期旗叶Fm(P<0.01),延缓小麦灌浆后期旗叶Fm的降低速度。灌播种水显著延缓Fv/FoFv/Fm的下降。秸秆还田可以显著缓解灌浆前期Y(Ⅱ)的下降(P<0.01),灌播种水显著延缓灌浆中期旗叶Y(Ⅱ)的下降速率(P<0.01)。秸秆还田和灌播种水条件下氮肥的后移有利于提高灌浆期旗叶Y(Ⅱ)。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播种水降低开花期和灌浆前期旗叶Y(NPQ),增加灌浆中后期旗叶Y(NPQ);显著降低灌浆中期旗叶Y(NO) (P<0.05)。氮肥后移有利于降低灌浆期旗叶Y(NO),从而在灌浆期内合理利用光能,降低光损伤。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有利于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产量。尤其灌播种水显著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提高小麦产量(P<0.05);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主茎(P<0.05)和第一大分蘖(P<0.01)的单穗结实粒数。  相似文献   

5.
采用长沙马坡岭气象观测站1998~2007年的气象资料,从湖南农业统计年鉴中选取晚稻产量数据,利用3年滑动平均产量分析得到气象产量,经逐步回归模拟得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表明:长沙县地区气候因子对晚稻气象产量存在显著影响。这一结果为长沙县地区水稻产量监测和预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防灾减灾决策及指导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煤炱科(Meliolaceae)4个新种和1个新变种.它们分别是:桑寄生针壳炱Irenopsis Loranthi Y.X.Hu,八宝树小煤炱Meliola duabangae Y.X.Hu,青藤生小煤炱Meliola illigericola Y.X.Hu et B.Song,大叶藤生小煤炱Meliola tinomsciicola Y.X.Hu et Y.S.Ouyang,红光树生小煤炱细小变种Meliola knemicola Hansf.var.minor B.Song et Y.S.Ouyang.桑寄生针亮炱的文字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一般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PM公式)计算。但是在河套灌区部分地区缺少辐射数据的观测,因而无法利用PM公式计算ET0。本文选用河套灌区临河气象站1990—201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利用PM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对ET0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为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气压差和平均温度。建立了基于饱和水气压差、温度和风速的ET0估算公式,验证结算显示相关系数、纳什效率系数和总量平衡系数分别为0.96、0.92、1.00。在风速缺测的条件下,也建立了基于饱和水汽压差和温度的ET0估算公式。以上两个公式为河套灌区缺资料条件下ET0的估算提供了简单且准确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宁夏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宁夏具有代表性的中部(盐池、海原)和南部(西吉、隆德)4个区县1971-2007年以及北部(青铜峡、石嘴山)2个市1971-1985年的马铃薯产量统计资料,及对应的各地气象台站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等气象资料用于试验。采用积分回归方法分析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生育期内各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进一步分析不同区域气候因子对马铃薯最终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通过相关系数得到影响宁夏南部马铃薯气象产量的气候因子为4月日照时数;中部为4月日照时数、7月降水量;北部为6-8月降水量及8月的日照时数和气温。利用积分回归法得到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为气温,其次为降水和日照,其中气温在结薯期对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的负效应,降水在结薯期对气象产量的影响呈明显正效应。采用产量影响指数法,得到对宁夏不同区域马铃薯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南部为7月上旬降水量,中部为7月降水量,北部为8月上旬降水量。【结论】气候因子对宁夏马铃薯气象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定量评估干旱灾害对旱区冬小麦造成损失的方法,以山东省莒县为例,利用1981—2010年莒县三十年气候整编资料以及历年冬小麦生长发育期、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运用FAO PM公式,对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旱灾害等级》中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可能蒸散量、需水量、水分亏缺率进行求算,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作物系数表(Kc)中后期阶段的发育期、Kc的界定取值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等进行订正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间各生育阶段总可能蒸散量518.741 mm、不同作物系数小麦总需水量466.393 mm,平均作物系数总需水量440.93 mm,进而求算的阶段水分亏缺率符合实际,效果良好,用水分亏缺率作为评估干旱对冬小麦造成损失的方法可取,可以满足依据水分亏缺率对小麦产量的预报评估需要,可为基层和各级科研人员掌握和了解小麦干旱灾害评估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氮耦合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氮耦合效应对微咸水膜下滴灌棉花光合作用、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寻求、优化适合微咸水储量丰富地区的最佳水、氮区间。设置3个水平的灌溉定额:2 500、3 500、4 500 m/hm(W1、W2、W3);4个水平的施氮量:100、200、300、400 kg/hm(纯N)(N1、N2、N3、N4)。结果表明:棉花光合参数、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等指标水氮耦合效应极显著。灌溉定额增加,棉花产量(Y)、氮肥偏生产力(NPFP)先上升后下降,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细胞间CO2浓度(Ci)减小。对PnTrGs而言,W1、W2水平时,均为N2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W3水平时,N3水平提高最明显。对棉花Ci来说,W1、W2水平下,均在N4水平处取得最大值;W3水平下,N1水平时得到最大值。对YiWUE而言,W1水平时,N2水平的促进作用最大;W2、W3水平时,均为N3水平提高最明显。对NPFP来说,灌溉定额相同时,均为N1施氮量提升效果最显著,N4施氮量的抑制作用最大。棉花产量最大值、最小值分别出现在W2N3、W1N4处理,依次为6 725.89 kg/hm、5 045.54 kg/hm,相对减少了24.98%。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合归一化处理和空间分析方法得出,棉花Y和Pn同时大于等于相对值0.9时的最佳灌水施氮量为3 335.08~3 968.36 m/hm和273.83~344.73 kg/hm。  相似文献   

11.
选择重庆市主推的13个水稻品种为受试对象,采用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比较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籽粒对镉(Cd)、砷(As)、铅(Pb)、铬(Cr)等潜在危害大的重金属元素累积的差异,分析其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转运与分配特征及其与籽粒吸收累积的关系,筛选多目标元素低积累品种,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籽粒Cd、As、Pb和Cr含量极值相差分别超过3、4、20倍和3倍,同一品种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筛选需以多种污染元素为目标。运用重金属综合累积指数PZ,将供试水稻品种重金属综合累积能力分为低(PZ<0.7)、中等(0.7 ≤ PZ < 1.0)和高(PZ≥1.0)三类,其中Y两优1号、隆两优534和隆两优华占为重金属低累积品种。水稻品种基因型差异对重金属累积的影响以籽粒最大、茎叶部和根部次之。茎叶向籽粒的转运系数TFSL-G是水稻基因型差异的重要体现,与籽粒重金属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13种供试水稻平均产量在5.85~10.61 t·hm-2之间,极值相差44.8%,产量较高的6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超过9.00 t·hm-2;平均穗粒数差异是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兼顾水稻产量与籽粒重金属累积情况,推荐隆两优534、Y两优1号、袁两优908和渝香203品种为重庆地区适宜品种,既能获得高产也利于水稻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鲁东南地区近年来茶叶总产量增加,但单产波动较大,研究气象条件与茶叶产量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利用1992~2005年日照市三站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找出茶叶产量和温度、降水、日照、冻土等12个气象因子呈显著相关特性。逐步回归后建立茶叶产量预测的数学模型,为多元一次回归方程Y=-972.12+191.39X1-219.92X2-37.06X3+8.06X4-66.26X5+3.83X6+5.07X7+8.56X8-0.29X9-0.05X10+9.71X11+ 1.68X12,r为0.999987。经检验其平均偏差为5.02%,可见预测模型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氮肥追施量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4 个黑粒小麦(‘运黑161’、‘紫优5号’、‘冬黑1号’、‘临黑131’)和7个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44’、‘济麦23’、‘晋麦95’、‘石农086’、‘邯农1412’、‘中农175’)品种,设置0(N0)、34.5(N1)、51.8(N2)和69.0(N3)kg/hm2 4个追氮水平(在拔节期追施),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含量和氮吸收量、硒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N0相比,追氮均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不同。4个黑粒小麦籽粒产量在N1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19.4%~30.8%;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23’、‘晋麦95’、‘济麦44’和‘石农086’籽粒产量在N2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20.8%~85.1%,‘邯农1412’和‘中农175’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2)追氮可增加2种粒色小麦籽粒氮含量,黑粒小麦在N3处理氮含量最高,增幅为4.2%~18.3%,白粒小麦N2处理最高,增幅为3.9%~18.1%。追氮可使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增加11.3%~121.8%,白粒小麦籽粒硒含量降低6.7%~83.0%;追氮使黑粒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增幅为0.7%~16.1%,白粒小麦增幅为0.8%~31.7%。3)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在基施氮肥165.0 kg/hm2基础上,黑粒小麦拔节期追氮34.5 kg/hm2,白粒小麦拔节期追氮51.8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SWAT模型,构建资料缺失条件下的综合干旱指数,为干旱特性的多角度分析提供支持。【方法】以甘肃省金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依据1981-2017年水文气象资料建立流域SWAT水文模型,通过SWAT-CUP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与验证,将模拟的土壤湿度、蒸散发数据与实测降雨、径流数据相结合,运用嵌套Archimedean构造联合多个干旱变量,构建参数化的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指数(comprehensive drought index,CDI),并分析所构建CDI的适用性。【结果】SWAT模型模拟的金塔河流域径流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率定期和验证期的确定性系数(R2)与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均高于0.7,且不确定性分析指标P>0.7、R<1.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调整后的模型参数可用于描述金塔河流域的水文过程。所构建的参数化的气象-农业-水文CDI的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干旱事件的发生基本一致,且能够监测到仅有1种或2种干旱发生的干旱区域,可同时表征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能从多个角度反映干旱特性。CDI对金塔河流域东北部的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的监测能力较强;年尺度的CDI对气象干旱、农业干旱与水文干旱的监测能力强于季尺度与月尺度。【结论】所构建的CDI适用于金塔河流域气象-农业-水文综合干旱的监测,可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及旱灾预警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257份小麦品种资源中矮秆基因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矮秆基因Rht-B1bRht-D1bRht8等的广泛利用,不仅增强了小麦的抗倒性,而且提高了产量。明确矮秆基因的分布,可以为小麦矮化育种提供分子信息。采用STS和SSR标记检测257份小麦品种资源中Rht-B1bRht-D1bRht8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257份材料中, Rht8基因分布频率最高(106个品种,41.2%),Rht-D1b次之(88个品种,34.2%),Rht-B1b最低(70个品种,27.2%)。此外,部分材料中含有不同类型的矮秆基因组合,且分布频率不同,其中Rht-D1b+Rht8(25个品种,9.7%)>Rht-B1b+Rht8(24个品种,9.3%)>Rht-B1b+Rht-D1b(9个品种,3.5%)>Rht-B1b+Rht-D1b+Rht8(5个品种,1.9%)。上述结果为小麦抗倒伏育种以及矮化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在涟源市进行早稻+晚稻双超模式示范攻关,早稻品种为69优02, 产量为8.85T/hm2,晚稻品种为Y两优911,产量为10.58T/hm2。“双超”模式示范面积早稻、晚稻各140hm2。早稻、晚稻测产验收平均产量合计19.43T/hm2,每公顷增效10360元。  相似文献   

17.
吴泽新  李凤云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41-141,144
利用德州市11个县(市)近50年来的气象资料和棉花产量,在分析棉花生育期气候概况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气候因子与气象产量相关系数的方法,研究气候因子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给沿淮稻茬麦区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育种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取沿淮麦区6个高产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用三次多项式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究,研究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 6个品种中,安农大1216的产量最高,为8 598.77 kg·hm-²,烟农19最低,产量为6 031.07 kg·hm-²;籽粒灌浆过程中安农大1216粒重最高,成熟期千粒重达到51.4 g,郑麦9023的千粒重最低,为47.78 g;各个品种间灌浆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因品种不同,灌浆参数也有所不同,但“R²”均达到0.99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理论最大粒重(W)显著相关,与平均灌浆速率(V)、最大灌浆速率(Vmax)、有效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Vs)、有效灌浆持续期粒重增加值(Ws)和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呈正相关但未达显著水平。可见筛选的WVVmaxVs、Ws和T等灌浆参数值较高的小麦品种在该地区种植有利于提高小麦千粒重,增加产量。此外,必须考虑到小麦品种、高效栽培方式、管理手段和协调产量构成三因素,才会最大可能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玉米气象产量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简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代表重庆4个区域的合川、垫江、开县、南川1960~2001年的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玉米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借鉴贝尔(Baier)产量模式思路计算了玉米的气象产量,利用相关等方法简要分析了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基于贝尔产量模式思路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同时考虑了气候和非气候因子对气象产量的影响,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气象产量计算方法;在1960~2001年时段内重庆4个地区玉米单产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除南川玉米单产突变不显著外,其余3地玉米单产的突变均发生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期;重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在年际间有较大差异,而且在不同地区也有较明显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的年际变化及本身的气候差异有关;生育期内的降水多寡(旱涝)对重庆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是影响重庆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栽培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和产量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干旱区栽培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所需的最佳施氮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3个时期(头茬果期、夏果期、秋果期)5个施氮梯度(0、50 g·株-1、100 g·株-1、150 g·株-1、200 g·株-1),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干旱区种植的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施氮可以提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Chl)含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表观量子效率(AQY)、对弱光的利用能力、果实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并且能降低叶片胞间CO2浓度(Ci)。相关性分析表明,Chl含量与Ci间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当全年施氮量为150 g·株-1时叶片Pn最高,3个时期分别比不施氮时高出67.6%、54.1%、44.0%;当全年施氮量为150或200 g·株-1时果实单株产量最高,3个时期分别比不施氮时高出27.6%、32.9%和52.3%。说明当全年施氮量为150 g·株-1时黑果枸杞叶片Pn最大,150或200 g·株-1时果实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