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香蕉品种资源抗枯萎病的鉴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香蕉品种资源抗枯萎病的鉴定曾惜冰,王碧青,韩路,黄秉智,杨护(广东省农科院果树所,广州五山510650)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巴拿马枯萎病、黄叶病)是香蕉的一个毁灭性病害,广泛分布于世界各香蕉产区。50年代,该病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哥斯达黎加、...  相似文献   

2.
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研究人员已选育出抗病害的转基因香蕉植株。虽然澳大利亚香蕉种植户反对在本国推广种植转基因香蕉,但此抗病植株将对非洲贫困地区的香蕉生产带来帮助。昆士兰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抗香蕉巴拿马病(又称香蕉枯萎病)的单个基因植入香蕉基因中,结果此基因有效阻止了感病香蕉植株内的细胞死亡。据澳大利亚香蕉种植者协会称,香蕉巴拿马病对澳大利亚北领地香蕉业影响很大,一旦枯萎病暴发.对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也会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香蕉枯萎病重病区种植抗枯萎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并结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研究其对植株生长、产量及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为桂蕉9号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种植桂蕉9号不同类型种苗对植株抽蕾时的假茎高度、假茎基围以及采收时的单穗重和第3梳果指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植株采收时间和香蕉枯萎病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显著;种植吸芽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大苗早26 d左右,种植二级组培大苗的采收时间比二级组培小苗早32 d左右;种植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低,其次为二级组培大苗,种植二级组培小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最高;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只影响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与不施用菌肥的植株相比,种植二级组培小苗、二级组培大苗、吸芽苗的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下降14.79%、21.73%、25.10%,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因生产上用吸芽苗进行种植比较麻烦,为缩短抗枯萎病香蕉品种生育期、降低其枯萎病发病率,建议种植二级组培大苗并配合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  相似文献   

4.
拮抗生防真菌是微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获得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峙试验测定表明080409-8,080409-13和080819-B2-1等3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在55%以上;3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浓度处理7d,080409-8,080409-13,080819-B2-1的抑制率分别为22.00%,51.67%,63.00%;5%处理7d,抑制率分别为39.33%,62.00%,71.00%;080409-8,080409-13,080819-B2-1发酵液的10倍,50倍和1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为40%~85%,在50倍稀释液浓度下,3株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香蕉引种过程中容易出现巴拿马病害,对香蕉的品质以及产量会有较大的影响。对香蕉巴拿马病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香蕉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拮抗菌的鉴定及香蕉组培袋装苗防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法比较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细菌,并进行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菌株S4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不同浓度S40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生长.该拮抗菌发酵液可明显推迟组培袋装香蕉苗发病和死亡,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均大于70%.  相似文献   

7.
以香蕉和青头菌为原料酿制风味香蕉果酒,研究了青头菌汁液对香蕉汁酒精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青头菌汁液对香蕉果酒发酵具有促进作用,最适条件为发酵温度30℃,果酒干酵母用量0.10%,果汁外观糖度18%,青头菌汁液4%,发酵7d,酒精产率达8.4% vol.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香蕉种植者和出口商协会(PBGEA)表示,截至2011年底,香蕉巴拿马病已摧毁超过1000hm2的香蕉园,威胁到至少30万户人的生产与生活,这些家庭主要依赖香蕉产业生存,香蕉产业可能是棉兰老岛出口收入来源最高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设置石灰碳铵熏蒸土壤处理和对照(空白),探究使用土壤熏蒸剂对长期连作蕉园的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特别是对植株生长发育、土壤化学性质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两季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分别比对照降低40%和46.62%,显著增加香蕉每667m2产量,两季分别比对照增产45.56%和75.99%。土壤熏蒸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酸化,使酸性土壤维持中性水平,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且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两季分别提高28.33%和89.14%)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23.92%和38.67%)。土壤熏蒸处理明显改变了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显著降低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生物相对丰度,显著增加放线菌门生物相对丰度;同时显著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真菌相对丰度,并且显著提高部分土壤拮抗菌属的相对丰度,如链霉菌属、红球菌属和曲霉属。因此,石灰碳铵熏蒸可有效改善香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并促进其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10.
香蕉枯萎病也称黄叶病、巴拿马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土传病害。20世纪50年代曾在中南美洲的巴拿马等国家爆发,使当时风糜世界的第一大国际贸易香蕉品种‘大蜜舍’绝产。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台湾省发生香蕉枯萎病,之后的菲律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11.
香蕉根结线虫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香蕉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迅速发展,香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复种指数不断增加,大棚营养袋苗土带病,苗期发病早.受害严重,移栽时直接把线虫带人大田,导致香蕉根结线虫病普遍发生,发病率一般达20%~30%,严重的达60%以上,减产40%~60%;苗期发病则严重影响出圃率,对香蕉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利用香蕉茎叶在香蕉园套栽平菇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香蕉园行间栽培平菇是一项高优生态农业的典范,它能充分利用空间、土地,不与香蕉争肥、水,菌渣蛋白还是很好的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香蕉产质量,提高农业附加值。香蕉茎叶发酵栽培平菇,不仅变废为宝,为香蕉茎叶找到出路,而且还解决了以前依赖木屑、蔗渣栽培平菇的问题。现将报告如下。1 培养料的配制1-1 配方 香蕉茎叶50%,牛粪20%,稻草25%,尿素0-2%,石膏1%,过钙0-5%,石灰粉2-3%。1-2 制作 将稻草及香蕉茎叶砍断撕碎,用3%~5%的石灰水浸泡16~24h后,捞起沥干水建堆,建…  相似文献   

13.
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卢娜林瑞链霉菌的分离及防效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获得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对海南多年连茬的健康香蕉园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含药介质法、薄层层析法等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评价,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组成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共分离得到放线菌25株,拮抗放线菌8株,其中B-03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85.43%和80.14%,对香蕉长形叶斑病菌等9种病原菌具有广谱抗性,菌丝生长抑制率、孢子萌发抑制率可达48.34%~85.43%和38.43%~80.14%。经鉴定该菌株为卢娜林瑞链霉菌(Streptomyces lunalinharesii),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达72.72%,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选择轮作木薯年限达3年的蕉园,采取木薯茎叶100%粉碎还田措施,测定蕉园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理化性质、香蕉长势和枯萎病发病率等。结果表明,与对照(空白)比较,木薯茎叶还田可显著降低可培养真菌数量、枯萎病病原菌数量及总真菌数量,增加可培养放线菌数量、总细菌数量和碱解氮含量,B/F、A/F(可培养细菌数/真菌数、放线菌数/真菌数)均增大;土壤的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香蕉株高、茎粗、叶面积和SPAD值(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增大,香蕉枯萎病发病率降低至33.9%。说明木薯茎叶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善,且有效促进香蕉生长、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含有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和淡紫拟青霉E16防控香蕉枯萎病的专利菌株制备的复合菌肥(CMF)与套作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测定了香蕉、红薯套作条件下施用CMF对香蕉生长、发病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香蕉移栽120 d时,在单作和套作条件下,施用CMF能促进香蕉生长,降低发病率,其中以套作与施用CMF控病作用最显著,套作+CMF处理后香蕉株高、茎围、叶宽、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分别提高了37.7%、40.1%、24.3%、29.1%和79.9%,香蕉枯萎病菌数量下降了61.74%;到移栽300d时,667m2产量提高了35.7%,防效提高了69.4%,根际可培养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7.6、42.1、2.7倍,土壤呼吸速率提高了126.1%。施用CMF结合套作可促进香蕉生长,提高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呼吸作用,增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于担心真菌病害危害香蕉种植,菲律宾当地香蕉种植户要求菲律宾政府帮助种植户抗击巴拿马病(亦称香蕉枯萎病),以挽救菲律宾出口收入。菲律宾是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市场最大的香蕉出口国,香蕉出口成为菲律宾第二大出口创汇产品,仅次于椰子。  相似文献   

17.
广西蕉类枯萎病发生及为害情况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枯萎病,又称巴拿马病或黄叶病,是香蕉上一种土传毁灭性检疫病害。其病原菌为古巴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f·sp·cubense Snyder etHansen。1904年该病在美国夏威夷首次发现,1910年巴拿马因该病造成很大损失。我国台湾自1967年首次发现此病一个新的生理小种4号为害Cav-e  相似文献   

18.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此病最早是在1874年澳大利亚被发现,在1910年造成巴拿马香蕉极大的损失,故此病又称巴拿马病。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1症状枯萎病在各个生长期都会发病,但幼龄蕉树发病较少。症状有两种:(1)外部症状。①叶片倒垂型黄化。成龄蕉株接近结果时,下部叶片叶缘先出现特异性黄化,而后逐渐  相似文献   

19.
多米尼加有机香蕉主要出口欧洲市场,其中主要是西班牙、法国、英国和葡萄牙。多米尼加出口的有机香蕉70%出口到欧洲,其余30%出口到美国。多米尼加每年出口有机香蕉约1500t。  相似文献   

20.
因广州等地香蕉感染巴拿马病毒引发的香蕉有毒谣言,使海南省香蕉产业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导致香蕉收购价急剧下跌,蕉农损失惨重。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毒蕉风波”,海南省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应对措施。海南省政府拿出100万元,对运蕉出岛车辆进行补贴。农业部紧急派员飞赴海南产地进行调研,央视以及海南省主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澄清“蕉癌”传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