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磷素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类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磷高效品种锦豆33和辽豆13,磷低效品种铁丰3号和锦8-14)为试验材料,设3个磷浓度用量(0,82.5,165 kg·hm-2),测定大豆根系氮、磷和钾的百分含量和积累量,考察磷素对不同类型大豆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和磷高效基因型大豆根系N、P、K吸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低磷处理下,鼓粒期和始熟期磷高效品种根系氮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磷低效品种;除分枝期外其它生育时期磷高效品种的根系磷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磷低效品种的,平均高41.4%;整个生育期磷高效品种根系钾的百分含量均高于磷低效品种的,平均高84.8%。磷高效品种的磷和钾的积累量也均高于磷低效品种的(平均高73.3.7%和122.9%)。与低磷相比,中磷和高磷处理能显著增加磷低效品种的根系氮、磷和钾的积累量,而磷高效品种则相对变化较小,即使在较低的磷浓度下其根系也能吸收较多的氮、磷和钾。  相似文献   

2.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不同施肥量下2个杂交水稻植株氮、磷、钾的吸收积累特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两个杂交稻品种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植株氮、磷、钾吸收积累。结果表明,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鞘、叶、穗各器官内的氮、磷、钾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叶的氮含量最高,茎+叶鞘的磷、钾含量最高;成熟期,叶的氮含量、茎+叶鞘的磷含量、穗的钾含量均下降。抽穗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红泰优996高于粤优589,磷吸收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成熟期,氮、钾吸收量及干物质量粤优589高于红泰优996,磷吸收量2品种差异不明显。2个杂交水稻品种地上部植株对氮、磷、钾积累量比例的变幅范围均在高产水稻积累变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不同钾水平下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吸收及利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翠甜’厚皮甜瓜为试材,采用盆栽砂培试验,设6个钾水平,即K1~K6(0、3、6、9、12、15mmol/L),研究其对厚皮甜瓜生育后期氮、磷、钾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够降低厚皮甜瓜各器官氮含量及成熟期根、茎叶氮累积量,显著增加果实氮累积量;增加根、果实磷含量及各器官磷累积量,显著增加果实、单株磷累积量;增加各器官钾含量及钾累积量,显著增加茎叶、果实以及单株钾累积量;显著增加氮生理利用效率和磷收获指数,增加氮收获指数,显著降低钾收获指数和磷、钾生理利用效率;单果鲜重以K2、K3和K4处理较高,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钾处理与其厚皮甜瓜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存在的显著相关关系与器官部位及生育期有关,但与氮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钾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与氮收获指数没有显著相关性,但茎叶氮累积量与氮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茎叶氮累积量与磷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磷、钾含量及累积量均与磷收获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根、果实氮含量与钾收获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磷含量与钾收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茎叶及果实钾含量和累积量均与钾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比较拟合优度(决定系数R2),发现钾水平与成熟期茎叶磷含量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最佳,钾水平与成熟期根钾含量采用线性拟合最佳,钾水平与其他各器官养分含量采用三参数指数或者五参数双指数拟合最佳。比较三者养分吸收及利用情况可知,钾水平为9 mmol/L(K4)时,氮磷钾生理利用效率较好,较有利于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条件下番木瓜的生长及植株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累积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时期,番木瓜的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器官的氮、磷、钾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在氮、磷、钾三要素中,番木瓜对钾的需求量最大,其次为氮,磷最少,表现为不同器官在同一测定时期内的氮、磷、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不同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累积量中,对氮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叶>根>茎,对磷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茎>根>叶,对钾的吸收累积量表现为:果实>根>茎>叶;但是,同一器官中,氮、磷、钾的累积量均表现为钾>氮>磷。  相似文献   

6.
崔广林  李隆云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1):2118-2125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青蒿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选用当地主栽青蒿品种渝青 1 号为材料,设置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施肥水平。于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及蕾期采集植株样本,分为根、茎、 枝和叶 4 部分,测定氮、磷、钾含量,计算青蒿主要生育期植株养分吸收、累积和分配情况。结果表明:青蒿对钾肥 的需求量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高肥和中肥处理整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根>茎。低肥处理整 个生育期氮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为叶>枝>茎>根。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整个生育期磷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 >枝>茎>根。苗期和蕾期生长阶段高肥、中肥和低肥 3 个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叶>枝>茎>根,分枝初期和分 枝盛期生长阶段 3 个施肥处理钾在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枝>叶>茎>根。不同施肥处理对养分积累趋势影响不大,但可 显著影响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养分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养分累积吸收量在生育前期较少,生育中后期急剧增加。 养分累积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青蒿中氮磷钾的吸收、累积与分配规律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存在差异,生产中 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产量目标,采取合理施肥措施,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施对鸦胆子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鸦胆子叶、茎、根氮浓度,其中叶氮浓度最高,但对磷和钾素的吸收影响不显著。土壤氮亏缺时,植物将较多的氮、磷和钾素分配到根部。供磷和供钾水平对鸦胆子氮、磷和钾素的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均不显著,氮磷、氮钾和磷钾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叶片氮、磷、钾浓度的大小受氮肥施用量的变化影响较大。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鸦胆子植株对磷的吸收量最多,钾次之,氮最少,其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平均为1∶1.4  相似文献   

8.
大麦氮磷钾吸收动态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84—1985年在杭州就不同施氮量下大麦(Hordeum distichum L、,品种浙皮1号和早熟3号)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动态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麦植株地上部氮、磷、钾的积累持续至灌浆期。氮和钾的吸收强度以拔节至抽穗阶段最大,磷吸收强度最大的时期为抽穗至灌浆阶段。增施氮肥不仅提高地上部的氮素积累量,同时也增加了植株地上部磷、钾的积累量。生育后期植株地上部的养分右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钾的损失最为明显,达最大积累量的30—40%。在本试验条件下,每生产100公斤大麦籽粒需氮2.85±0.56公斤,磷0.86±0.23公斤和钾2.30±0.38公斤。  相似文献   

9.
程素贞  罗孝荣 《大豆科学》1990,9(3):241-246
大豆植株中其叶片的钼、氮、磷含量均高于茎杆、叶柄、繁殖器官高于营养器官。钾在整个生育期中都保持较高的水平,只是叶片中的含量低于其它器官。种子中的钼、氮、磷、钾含量都较高。大豆吸收钼及氮、磷、钾的数量因品种及各生育阶段而有差异,吸收量以结荚至鼓粒期为最多,鼓粒期以后,安农75—59的植株中氮、磷、钾吸收量明显下降,唯有钼还在继续吸收,而安激一号对钼及氮、磷、钾仍在吸收。大豆对钼与氮、磷、钾的吸收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尤其是钼与氮相关最明显。安农75—59亩产189.5kg,需要N素16.05kg,P_2O_54.25kg,K_2O8.43kg,微量元素Mo357.32mg。安激一号亩产214.5kg.需要N素18.00kg、P_2O_55.01kg、K_2O8.85kg、微量元素Mo449.57mg。安激一号的种子除糖、脂肪含量较低外,而氮、磷、钾、钼、维生素C的含量均高于安农75 59。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试验技术,研究不同钾水平(K2O浓度0、1、10、50、250mg/L)对巴西橡胶树RRIM600种子实生幼苗生长及体内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50mg/LK2O范围内,巴西橡胶树实生幼苗株高、根长、茎粗及各器官生物量等均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钾水平处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氮利用效率不随钾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的变化,但氮积累效率则随钾水平的升高而增加;施钾降低了巴西橡胶树幼苗各器官磷含量,而提高了不同器官磷积累效率和利用效率,但各器官磷含量、磷积累量、磷利用效率均不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橡胶树幼苗根、茎、叶各器官钾含量、钾积累量随钾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钾利用效率则随钾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除在根中0、1mg/LK2O处理钾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外,在根中其他处理间及在茎、叶中各处理间钾利用效率达差异极显著水平,钾利用效率更能体现不同钾浓度处理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淡黑钙土上,向日葵吸收土壤氮、钾较多,而磷相对较少。吸收肥料氮多,磷少、钾居中。施肥对向日葵吸收土壤养分都有激发效应。向日葵吸收肥料养分的高峰期为出苗后60—77天。施用氮、磷、钾化肥后,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均高于无肥处理,而蛋白质含量均低于无肥处理,但单位脂肪及蛋白质产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叶柄的全氮、全磷、全钾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结果:同一品种内,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叶片和叶柄的氮、磷、钾含量均逐渐下降;各品种氮、磷在叶片中的含量始终高于叶柄,而钾在叶片中的含量则始终低于叶柄;不同品种叶片和叶柄氮、磷、钾含量变化与品种的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生育中后期相关更显著,而叶柄氮、磷、钾含量与品种淀扮含量达到了显著正相关.因此,生育中后期叶柄的氮、磷、钾的含量是衡量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高低的重要生理指标,可做为马铃薯高淀粉育种早期选择和品质预测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以高淀粉品种晋薯2号,中淀粉品种内薯3号,低淀粉品种紫花白为材料,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及叶柄的全氮,全磷,全钾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其结果:同一品种内,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叶片和叶柄的氮,磷,钾含量均逐渐下降,各品种氮,磷在叶片中的含量始终同于叶柄,而钾在叶片中的含量则始终低于叶柄,不同品种叶片和叶柄氮,磷,钾含量变化与品种的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生育中后期相关更显著,而叶柄氮,磷,钾含量与品种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4.
苎麻纤维发育相关基因FB27表达与纤维细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了纤维蛋白FB27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基因型和不同时期的茎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苎麻FB27基因的表达不具有组织特异性,但在苎麻纤维组织高度发达、纤维组成成分最多的茎部表达量最高,尤其是茎皮;在高纤维细度种质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低纤维细度种质中相对表达量较低;在不同的生长季FB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头麻>三麻>二麻.在同季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伸长增粗期FB2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苗期和工艺成熟期较低.苎麻纤维发育相关基因FB27的表达程度与纤维细度表现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胡椒干物质产量和主要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经测定2一8龄胡椒植株总生长量和干物质产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增加。5一8龄胡椒植株营养组织每株干物质产量为7.91kg。生殖组织即果穗每株干物质产量 为.41kg。果粒占果穗干重的93.3%,果梗占6.7%、植株营养组织中不同器官干物质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枝条>叶片> 蔓 > 骨干根 > 细根。营养组织中的养分 含量氮最高,钾次之,再次为钙、镁、磷。各主要元素氮、磷、钾、钙、镁之间的比值为15.6 : l : 12.8 : 10.6 : 2.1。果实中氮含量最高,钾次之.再次为钙、镁、磷。它们之间的比值为13.3 : 1 : 9.7 : 3.1 : 1.2。以每年每公顷产黑胡椒7500kg计,则每年每公顷消耗的氮172.65kg,磷13.35吨.钾122.7kg, 钙40.8吨,镁 15. 15 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和西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特点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东北(吉林公主岭,JL-GZL)和西北(新疆伊犁71团,XJ-71)两个生态条件差异明显的大田试验,比较不同生态区春玉米植株养分吸收、积累差异。研究表明,西北试点的春玉米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等养分积累量均高于东北试点,其中,子粒产量、干物质积累量达极显著水平,叶片、茎秆、子粒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达显著水平。东北春玉米叶片、茎秆氮含量较西北春玉米高,叶片、茎秆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叶片、茎秆钾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低于西北春玉米。西北春玉米每吸收1 kg氮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高7.75%、7.11%,每吸收1 kg钾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分别较东北春玉米低9.12%、9.71%,每吸收1 kg磷所产生的子粒、干物质两个生态区无显著差异。氮磷钾收获指数与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西北试点氮收获指数高于东北试点,钾收获指数低于东北试点,磷收获指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养分吸收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杂交晚粳浙优12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30  kg/hm2范围内水稻植株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及钾积累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超过270  kg/hm2后增施氮肥反而降低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施氮量在150  kg/hm2时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杂交粳稻浙优12对土壤中氮素、磷素以及钾素的吸收利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为吸氮量最大时期,施氮量在0~270  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浙优12各生育期植株氮积累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水稻植株全生育期氮积累量、磷积累量和钾积累量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水稻吸氮总量的相关系数最大。氨挥发速率、累计氨挥发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施用基肥阶段氨挥发速率最快,累计氨挥发量最高。在基肥氮肥和分蘖肥氮肥施入后,高施肥水平(270  kg/hm2、330  kg/hm2)下氨挥发速率均远高于其他处理,其中,施氮量330  kg/hm2处理施基肥后测得的累计氨挥发量占基肥施氮量的23.9%。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大豆植株对N、P、K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吉育89为材料,在大豆不同生长时期测定大豆植株磷素含量和土壤N、P、K含量,研究其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取样的4个时期里,植株磷素含量均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在土壤磷素水平为30 mg·kg~(-1)时,植株磷素含量达到最大;5个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趋势都是先下降,在收获期由于土壤自身的磷素补偿作用而有所升高;在各生育时期的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值都出现在有效磷含量为30 mg·kg~(-1)处理,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为10和50 mg·kg~(-1)两个处理的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一直较高,说明低磷和高磷土壤对植株氮素吸收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与硝态氮相似,均是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而呈单峰曲线变化。说明N、P、K肥的合理配比均能够提高肥料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水平下杂交油菜的矿质营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1994年和1995年在田间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对杂交油菜品种黄杂1号和秦油2号氮、磷、钾、钙、镁、铁、锌和锰的吸收、积累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生育期进展植株氮、磷、钾浓度的变化均表现为由高到低趋势。不同生育期植株氮、钾浓度和生育前期的植株磷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生育后期的植株磷浓度却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降低趋势。在生育后期植株各器官的氮、磷养份向籽粒的迁移性较强,而钾的迁移性则相对稳定。钙在果壳的浓度最高,在主茎和果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而在种子中的浓度和所占比例最小。铁在根系中的浓度和所占比例最大,而种子的浓度和所占比例最小;镁、锌和锰均是在种子中的浓度和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铃薯各器官中钾素(K2O)浓度始终以茎秆中最高,表明作为运输器官的地上茎需要更多的钾离子。马铃薯对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增长初期和淀粉积累期,且以淀粉积累期的吸收速率为最高,这与块茎的生育代谢规律一致。降低密度、增施氮、磷、钾肥可提高各器官中钾的含量和钾的积累量,尤其是增施磷肥。马铃薯钾素(K2O)积累量在淀粉积累期达到峰值,在块茎形成期以前,叶片中钾素(K2O)的分配率最高;块茎形成后,地上茎中的K2O的分配率始终高于叶片,这有利于保持地上茎的高效运输、直立与抗性;块茎形成后,K2O的分配率逐渐增加,对于块茎体积的增长和淀粉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