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国产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国产印楝(Azdirachta indica A.Juss)种子中分 离得到化合物FI5,经波变分析确定其结构为印楝素,并验证了印楝素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更好的防治西花蓟马。[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印楝乳油(0.3%)和印楝素(62.73%)对西花蓟马作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印楝制剂对西花蓟马的忌避活性。[结果]2种药剂均对西花蓟马成虫有一定的忌避作用,随浓度的提高忌避率增大,都是选择性忌避效果好于非选择性忌避效果。选择性忌避试验中,12 mg/L的印楝乳油和印楝素忌避率都是在48 h时最高,分别为63.93%、64.52%。田间试验表明印楝乳油比印楝素的忌避效果要好,忌避率都是施药后第1天最大,第3天有所下降,第5天和第7天又升高,12 mg/L的印楝乳油和印楝素在第1天的忌避率分别为70.63%、58.33%。[结论]印楝制剂对西花蓟马均表现一定的忌避作用,印楝乳油比印楝素忌避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印楝及早熟型印楝2种材料的染色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印楝的染色体数目是2n=28,早熟型印楝的染色体数目也是2n=28,这是国内首次报道早熟型印楝染色体数目.从已做的压片来看,由于2种印楝的染色体都太小,无法做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4.
印楝6种活性成分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印楝种仁粗提物中分离到6种纯度较高的活性成分,并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成分对供试菌种均有一定抑制效果,其中对辣椒疫霉病病原菌和番木瓜炭疽病病原菌的平均抑制效果达极显著。以成分E22~E30对6种供试菌种的抑制效果最好,经鉴定,该成分为Salannin。  相似文献   

5.
引种印楝国产种子的印楝素含量及杀虫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海南省种植的印楝树(Azodirochta indica A.Juss)上收获的种子中印楝素(Azadirachtin)含量为0.48%,甲醇提取物获得率为16.395,其中含印楝素2.95,国产印楝种子提取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ccalis)和小菜蛾(Ptutella xylostella)幼虫均有强烈的抑制生长发育作用活性,提取物馏分F3-5(含印楝素0.883%)500ppm饲喂亚洲玉米螟4-5龄幼虫造成100%畸形死亡和变成“永久性幼虫”,113ppm时也有显著效果,2%处理小菜蛾四龄幼虫也使之100%畸形死亡,试验还发现不含印楝素的其它馏分对上两种害虫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印楝素是一种高效生物农药,为了增强人们对印楝素的认识,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文章综述了印楝素的分离、杀虫活性、对人的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期望能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献友  覃兆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18-8521,8611
介绍了楝酰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从杀虫活性、药物抗癌活性、杀菌活性3方面分析了楝酰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构效的关系,并对该类化合物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公害生物农药的抑菌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印楝种仁的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供试的8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印楝常规溶剂萃取物和超临界CO2萃取物对8种病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辣椒疫霉、茄子枯萎、番木瓜炭疽、西瓜蔓枯、香蕉黑星作用明显,其中超临界CO2萃取物抑菌效果比常规溶剂萃取物好,具有萃取时间较短,活性较高,对中、低分子量和非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亲和力等特点,但萃取率较常规溶剂低,提取时所耗的原材料多。[结论]印楝种仁超临界CO2萃取物对植物病原菌抑制效果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生产效益来选择适合的萃取物。  相似文献   

9.
印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了几十年来从印楝植株的各个部分分离和鉴定出来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为我国印楝的研究及综合利用印楝这一宝贵的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1:1,m/m)对斜纹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拒食中浓度(antifeedant medial concentration,ARC50)分别为0.97mg/L、2.42mg/L和1.0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1混合后具有增效作用。印楝素A、印楝素B和印楝素A B对大菜粉蝶3龄幼虫具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处理后24h,AFC50分别为176.67mg/L、224.48mg/L和149.99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按质量比1.6:1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3mg/L印楝素A和印楝素B能延缓斜纹夜娥的化蛹,降低蛹重,且印楝素B对蛹的影响高于印楝素A。1mg/L印楝素A与印楝素B能明显降低斜纹夜娥幼虫的体重,处理后3~5d,印楝素B对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的影响明显高于印楝素A。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几种植物的杀虫活性物存在部位、化学结构和对害虫的作用方式,概述其中的苦楝、川楝、印楝、黄杜鹃、苦皮藤和打破碗花花的当前研究现状,并提出植物杀虫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2.
印楝素制剂对小菜蛾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印楝素制剂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小菜蛾3龄思虫连续4d饲喂经15mg/L印楝素制剂处理的叶片时,幼虫和蛹死亡率达84.12%,化蛹率,羽化率和正常羽化的雌虫生殖力随处理浓度升高而迅速下降;对多种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小菜蛾田间品系和敏感品系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其LC50值分别为36.90mg/L和28.77mg/L。  相似文献   

13.
印楝种仁挥发性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法得到印楝种仁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 MS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15个,其中含硫化合物12个,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9 63% 含量最高的丙基,烯丙基三硫化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5 83% 经质谱碎片推断,这些含硫化合物可以分为脂肪族的二硫、三硫或四硫化物和硫代杂环化合物二大类  相似文献   

14.
印楝油微胶囊的制备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异氰酸酯、聚乙烯醇、丙三醇等为壁材,利用聚合方法制备了印楝油微胶囊.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制备印楝油微胶囊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分别为15%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溶液、20%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65%印楝油(neemoil)混合为最佳配比,此时具有73.29%的包埋率.以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成虫作试虫的生物活性测试显示,与直接使用印楝油相比,在一定时间里,微胶囊化后的印楝油更能减少黄曲条跳甲成虫的落虫量、产卵量和成虫的取食面积.其中,对成虫落虫量和产卵量的减少可持续4d,对成虫取食面积的减少可至少持续6d、微胶囊有效地保持了生物活性,延长了药效作用时间,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溶剂萃取和CO2超临界萃取技术,从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deJussieu)种仁中萃取印楝素,以3龄和5龄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Saunders)]初期幼虫为试虫,进行室内拒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2种提取物浓度在20μg/mL时,对瓜绢螟3龄、5龄幼虫已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各浓度萃取物对3龄试虫的非选择性拒食和选择性拒食作用都高于5龄试虫;连续以2种5μg/mL萃取物浸叶饲喂的试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试虫,处理2d后,常规溶剂萃取物、超临界萃取物处理试虫体重分别为对照的63.16%和61.92%。说明印楝2种提取物对瓜绢螟3龄和5龄幼虫均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而在同一浓度下,CO2超临界萃取物对瓜绢螟的拒食活性高于常规溶剂萃取物的。  相似文献   

16.
印楝是一种适生于热带和亚热带的长绿乔木植物,从印楝种仁中提取的印楝素(azadirachtin)是一种对小菜蛾、莱青虫、蝗虫等昆虫纲8个目中的200余种农业、林业、仓储和卫生害虫有毒力活性的广谱杀虫剂。印楝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农药、医药及日化产品等领域,在云南发展印楝产业,将印楝素作为杀虫剂用于农业害虫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水杨酸(SA)、萘乙酸(NAA)、壳聚糖(CTS)、吲哚丁酸(IBA)、茉莉酸(JA)、激动素(KT)和甲基茉莉酸(MJ)等7种诱导剂对印楝悬浮细胞培养产印楝素的作用,筛选出SA、NAA、CTS、IBA等4种刺激效果明显的诱导剂,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该4种诱导剂的最佳组合为SA 92.00 mg/L、NAA 6.0 mg/L、CTS5 4.0 mg/L和IBA 3.0 mg/L,得到印楝素含量的实际值为8.61 mg/g,与理论预测值8.69的相对误差为0.92%。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方程模型拟合情况良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以来对印楝种子贮藏期、育苗方式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种子活力高,贮藏期10d内发芽率达92.3%,撒播、点播的发芽率在90%以上,大面积干热河谷造林成活率在86%以上;印楝在干热河谷地区育苗生理性病害发生少,生长迅速,造林优势十分明显,可作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19.
印楝果实的成熟期较长,不同成熟期所采样品的百粒重、印楝素含量和印楝素产量也不相同,调查和实验结果显示:印楝果实的成熟期集中在7月初至9月中旬期间;早期样品的百粒重低而印楝索含量高,后期样品百粒重高而印楝素含量低,成熟率约30%时百粒重和印楝素含量基本稳定,印楝素产量在果实成熟后基本稳定;同一时期采摘的样品中,绿色果皮的样品印楝素含量和产量均高于黄色果皮的样品。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证实印楝素、闹羊花素-Ⅲ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毒杀,拒食、抑制生长发育的活性。放射免疫测定表明印楝素对试虫的蜕皮甾类滴度,促前胸腺激素活性有抑制作用,导致生长发育受阻。本文还对印楝素作用于斜纹夜蛾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