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86-187,264
城市水系在维持城市的生态环境中占重要地位。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发生了恶化。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针对城市水系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和景观水体的治理,产生了许多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生态健康发展受到人们的关注,诸如河滩逐渐消失、自然流域缩小、河水水质污染、物种多样性降低等都是当今城市河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对赵家渠现状问题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河床自然化、面源污染控制、河流生境构建三条策略,运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使河流恢复近自然的状态,实现水环境、水景观、水生态三位一体的综合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与水环境有限承载力出现冲突,导致水体污染问题愈加突出.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推行一系列水生态修复措施来解决水生态环境问题.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因具有无须转移水体、运行维护成本低、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生态浮岛修复技术是原位水生态修复技术的一种,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及其周围所聚集的微生物来吸收和转化水体中过剩的氮、磷等营养成分及污染物.在综述了水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其分类构成、植物选用、功能强化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以期为水体生态浮岛修复技术的发展、完善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余俊  唐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12-2814
在广泛查阅城市河道修复建设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技术、人工浮岛技术、人工湿地技术3种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结合苏州阳澄湖支流北河泾的设计及工程实践,全面剖析了景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希望由此找出适应于城市经济开发中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乡镇水资源建设中的一些不和谐的理念,以及乡镇水环境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方法】提出乡镇水生态治理的新理念,如尊重水环境、维护水资源、防止污染、防止水土流失、营造人与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水生态环境、提高景观价值等。【结果】将理念融入案例,对山东单县东舜河的水生态修复改造项目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将水质净化、河道驳岸岸线、生物多样性三个方面的设计理念在应用于东舜河的水生态修复改造中起到突出的示范作用,对国内有类似的水环境困扰问题的乡镇水治理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琦  肖启栋  纪伟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73-174
水库作为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其生态保护与修复,有利于水库的正常运行,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修复的相关概念和实施库区生态修复的原则、方法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马良 《农业与技术》2014,(4):57+66-57,66
城市水环境在城市发展中具有生活与生产、防洪排涝、生态和经管以及文化娱乐等功能,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恶化使城市水环境失去了其生态功能,制约着城市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城市水环境营造与修复是一个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系统科学思想。为此,本文提出了节约用水、控制点源和面源污染、控制外源水环境污染、生态修复城市水体等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尹国斌 《乡村科技》2023,(8):135-138
湿地公园在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五缘湾湿地公园是福建省厦门市最大的公园,被称为厦门市的“城市绿肺”。在五缘湾湿地公园初期建设中,采取营造水环境、构建植物群落和动物栖息地、配套相关设施等措施,改善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修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但因超强台风“莫兰蒂”侵袭,公园在建成10年后植被和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片区受损严重。针对当地采取强化植物特色、平衡水体生态、吸引鸟类栖息等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措施,最终使湿地公园形成了“绿肺”“蓝肾”“白鹭”三大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水生态分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态分区研究自开展以来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发展出为不同管理目标服务的多种类型、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水生态分区研究的概念框架以及中国、美国和欧洲水生态分区的研究概况,综合阐述了典型水生态分区的指标体系和常见研究方法如生物评价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最后概括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水生态分区在水环境管理应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