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浙江七叶一枝花8个野生种源地的共48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用1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90条清晰条带,其中79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7.78%,Nei's基因多样度He值为0.165 9,Shannon信息指数I值为0.240 1,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42 2。浙江野生七叶一枝花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源内的遗传相似性高于种源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7个省市自治区的49个扁蓿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扁蓿豆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筛选的15个条带清楚且稳定的引物,共获得127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10个,多态性位点的比例为85.61%,平均每个引物的多态扩增位点为7.33个;居群间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基因分化系数3个指标均大于地区间,内蒙古地区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北京地区的遗传差异较小;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将49个扁蓿豆居群分为6大类,供试扁蓿豆种质资源呈现出较好的地域性分布规律;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多态位点百分率均与年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广西古蓬和浪水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5个群体共85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古蓬种源三个群体47份样品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浪水两个群体共38个样品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群体ISSR分析数据采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浪水种源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这表明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个体闻基因多样性变异大.古蓬马尾松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浪水的为0.0363,这表明分别有95.19%和96.37%的变异存在予群体内;古蓬3个群体的基因流为9.8877,浪水两个群体的基因流为13.2643,这表明本研究分析中的种源内群体间存在比较高的近亲交配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马尾松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源黄连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RAMP对我国不同地区的180份黄连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对引物组合所产生的115条DNA扩增片段中,有109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4.78%;Shannon多样性指数I=0.5541,Nei's多样性指数H=0.38030,物种总基因多样性(Ht)为0.2963;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为0.3803,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2209,表明22.09%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77.91%;基因流(Nm)为1.7633,显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顺畅。  相似文献   

5.
摘 要: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西古蓬和水浪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中共85个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这85个马尾松个体进行PCR-ISSR扩增,其中古蓬47个样品三个组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水浪38个样品两个组共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马尾松采用POPgene 32 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而水浪种源的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 %,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表明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古蓬马尾松组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水浪的为0.0363。表明马尾松的主要变异存在于组间,古蓬3个组的基因流为9.8877。水浪两个组的基因流为13.2643,表明基因流不是引起马尾松组间分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优异的扁蓿豆育种新材料,本研究采用AFLP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于中国7个省市自治区的15份扁蓿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8对SSR引物扩增出109个多态位点,8个AFLP引物组合扩增出640条带,其中472条多态带。AFLP标记的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遗传分化系数均高于SSR标记。15份扁蓿豆种质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与地理类群很接近。AFLP和SSR数据的聚类分析显示:15份扁蓿豆种质分为4大类,但是聚类结果与地理类群不完全相符,主成分结果与聚类结果相似,Mantel检测表明:AFLP和SSR数据有较高的显著相关性,AFLP和SSR标记能够有效地对扁蓿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结果为扁蓿豆育种和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铜鱼遗传多样性的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长江下游铜鱼(Coreius heterodon)2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从4O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9个对每个铜鱼的D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19个引物共检测到95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100~1500 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为30个,占31.58%;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值为0.1940;个体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976,最小遗传距离为0.0003。通过与其他鱼类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比较可初步判断,长江下游铜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由于没有以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资料,因此不能评判过度捕捞和自然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对铜鱼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杂交子代SRAP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准确鉴定马铃薯杂交子代身份的真实性是马铃薯分子育种工作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SRAP分子标记分析5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对"青薯7号(♀)"×"陇薯3号(♂)"杂交组合的50个杂种F1单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1)从88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对主带清晰、条带丰富、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对54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共扩增出谱带21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80条,多态性比率为83.72%,多态性较高。(2)通过UPGMA法对54份马铃薯种质材料聚类分析显示,54份供试材料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3,平均为0.61;在遗传相似性系数0.645 6处,可将54份种质资源分为6大类群,包括5个复合组和1个独立类;54份马铃薯种质材料物种水平多样性条带百分率(PPB)为83.72%、Shannon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502 8±0.185 7、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35 5±0.148 1、平均每个位点上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990 7±0.096 2、平均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5 1±0.323 2。这些结果说明,供试马铃薯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遗传差异较大。(3)应用两个亲本之间17对具有父本特征条带的SRAP引物对"青薯7号(♀)"×"陇薯3号(♂)"杂交组合的50个杂种F1代进行子代真实性分子鉴定,初步判定所有杂种F1均为真实的杂交种。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亲本的筛选及杂交子代早期鉴定提供理论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绒毛白蜡种质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试验选取50份绒毛白蜡种质,采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利用筛选出的9对Eco RⅠ/MseⅠ引物对绒毛白蜡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50个绒毛白蜡种质共扩增出18 45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7 301条,多态位点百分率高达93.7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9,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为0.30;各种质间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458~0.741,当相似系数为0.62时,UPGMA分析将50个无性系分成9组,显示出绒毛白蜡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为绒毛白蜡种质鉴定及资源保护提供分子证据,也为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及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SSR、InDel分子标记的红甜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了解21份国内外红甜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演化地位。利用Indel和SSR分子标记,对21份红甜菜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InDel标记共得到25个基因位点,24个位点具有多态性,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58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70,等位基因K为2~4个,平均2.4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35,期望杂合度0.398,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330;SSR标记共扩增出28个基因位点,全部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标记扩增出3.5个多态性基因位点,Shannon’s 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92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548,等位基因K为2~7个,平均4.625个,平均观测杂合度0.399,期望杂合度0.587,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523。本研究发现红甜菜品种大多因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选育新品种时,建议尽量选择遗传距离较远的品种作为亲本。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茄子种质资源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茄子育种资源的遗传差异,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泰国和马来西亚的10份茄子材料及中国和南美的8份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90条,平均多态率为92%。17条引物在18份材料中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和平均香农信息指数分别为1.8971、1.4778、0.2850、0.4336,18份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5~0.81之间。运用NTSYSpc2.10软件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7时18份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其中来自于东南亚的10份材料在第1类群,来自于南美的3份材料在第2类群。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茄子材料与中国和南美茄子材料间遗传多样性丰富,可为茄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沙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为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应用SSR分子标记分析8个产地330份沙柳样本的遗传多样性。从4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9对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63条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数为2~11,平均多态性位点为3.8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817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07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79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6447。利用POPGENE软件对SSR扩增结果分析表明,8个产地间的遗传相似度在0.9437~0.9908。UPGMA聚类分析表明,8个产地划分成3类;遗传分化程度和产地间的距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半夏遗传结构和多样性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取自半夏主要分布区16个省的24份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68.7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0.2062;居群水平上,PPL为9.88%~58.02%,平均27.21%,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5282,居群间基因流(Nm)0.4466。UPGMA聚类分析显示,当相似系数0.896时,24份种质可分为5个类群。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野生榆叶梅6个居群进行分析.利用已筛选出的8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共产生256条谱带,其中206条谱带具有遗传多态性,占总谱带的80.47%;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产生129条多态条带,平均多态率为50.26%.6个居群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值为1.502 6,总Na值为1.804 7;有...  相似文献   

15.
马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保护和开发中国野生马槟榔种质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中国5个省的23份野生马槟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合适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1.3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0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28,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08。UPGMA聚类分析显示23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3846~0.9519,当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6.
枣树不同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验证现有枣树材料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对21种枣树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36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20个可扩增出清晰且多态性高的条带的引物用于RAPD-PCR扩增,共获得185条DNA片段,其中173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93.51%,平均每个引物可以扩增出9.25条。利用DPS软件建立了21种枣树品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82.48处所有枣树品种被聚为一类,在65.98处21种枣树品种被分为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11 cowpea genotypes representing two cultivars and nine elite genotypes were analyzed using 22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d nine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markers. ISSR markers were more efficient than RAPD assay with regards to polymorphism detection. But the average numbers of polymorphic loci per primer and resolution power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for RAPD than for ISSR. Also, the total number of genotype specific marker loci, Nei’s genetic diversity, 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 total heterozygosity, and average heterozygosity were prominent in RAPD as compared to ISSR markers. The regression test between the two Nei’s genetic diversity indices showed low regression (0.3733) between ISSR and RAPD + ISSR-based similarities but maximum (0.9823) for RAPD and RAPD + ISSR-based similarities. The RAPD- and ISSR-generated cultivar- or genotype-specific unique DNA fingerprints able to identify the most diverse genotypes. A dendrogram constructed based on RAPD and ISSR combined data indicated a very clear pattern of clustering according to the groups (cultivars and elite genotypes).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were comparable to the cluste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diverse genotypes (GP-125 — small size with good seed quality; GP-129, GP-90L — big size with poor seed quality) were separated from moderately diverse cultivars and genotypes. The genetic closeness among GP-129 and GP-90L, JCPL-42, and JCPL-107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high degree of commonness in these genotypes.  相似文献   

19.
越橘种质资源的CDDP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保守DNA序列多态性(CDDP)标记在蓝莓中的分布及其与生物性状之间的联系,为蓝莓种质的科学评价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支持。通过筛选多态性丰富的CDDP引物,对32份蓝莓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聚类关系。共筛选出17条多态性高、产物清晰易辨的CDDP引物。32份样品共检测到20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88条,比例为90.82%,特异条带17条,比例为8.21%。可以用2条引物组合完全区分32种蓝莓。在种群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59、0.37和0.56。样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44~1.00之间,平均为0.73。在相似系数为0.69时,32个蓝莓种质分为3类,野生种笃斯越桔单独聚为一类,矮丛品种‘Blomidon’和半高丛品种‘Northblue’聚为一类,其他品种聚为一大类。CDDP标记在蓝莓中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及特异性,与种质的需冷量、抗寒性及果实颜色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DP技术可有效用于蓝莓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