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玉霞  林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7):105-10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细菌性疾病,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以实现奶牛乳房炎的快速、准确诊断。现根据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16~23S rRNA之间的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等3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PCR检测方法。用建立好的PCR检测方法对临床患病奶牛获取的31份样品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PCR检测方法能快速、特异地检测出3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从而确定致病菌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106 cfu/mL、1×106 cfu/mL、1×103 cfu/mL。因此,该方法可作为一种常规检测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的治疗效果,用抑菌圈法和改良2倍稀释法测定了42种单方中草药和9种复方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症”病原菌——黄海希瓦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诃子、五倍子、牡丹皮、石榴皮、金樱子、地榆、丹参和丁香8种草药的效果较好。将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4种单方中草药组成9种复方,复方最低抑菌浓度显著好于单方,最低最低抑菌浓度为0.547 mg/mL。试验结果显示:复方最佳配比为诃子:石榴皮:丹参:丁香=2:1:1:1。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基因工程疫苗,采集隐性奶牛乳房炎奶样,利用THB ( Todd-Hewitt Broth )固体选择培养基和色素试验,并结合无乳链球菌种属特异性基因cfb,采用PCR技术从隐性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和鉴定无乳链球菌。根据GenBank已报道的链球菌cfb基因序列,经ORF分析和B细胞表位预测,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cfb因子富含B细胞表位区域引物,添加酶切位点和真核表达元件,以分离株无乳链球菌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cfb基因并连接T载体克隆测序,经测序确定无误后,连接pcDNATM 3.1 V5-His A( pcDNA-cfb)真核载体,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从89份隐性奶牛乳房炎奶样中分离得到8株无乳链球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cDNA-cfb)。 THB和色素试验初步筛选,可以作为快速分离无乳链球菌的一种方法,利用Bcepred和Lasergene-Protean软件对分离得到的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序列分析,在所克隆的cfb基因序列内有多个优势抗原表位,因此,有望作为无乳链球菌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的抗原靶标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其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是造成奶牛生产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乳房炎的病原体有80~1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形体、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相似文献   

5.
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鹿蹄草、功劳叶和地榆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吸光值和电导率值;将大肠杆菌在带药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0 h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中草药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鹿蹄草的MIC值为31.25 mg/mL,MBC值为62.50 mg/mL;功劳叶和地榆的MIC值均为62.50 mg/mL,MBC值均为125 mg/mL。加药组的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出现变长现象,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三种中草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鹿蹄草等中草药对香白杏采后褐腐病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鹿蹄草、厚朴等中草药单剂以及鹿蹄草为主的各种中草药复配组合对香白杏采后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号(鹿蹄草 厚朴 大黄)复配组合在离体试验中抑菌效果最佳,10 mg/mL浓度的抑制率达89.77%;该组合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 mg/mL,2.5 mg/mL.活体抑菌测定结果表明,11号复配组合对香白杏褐腐病菌有不同程度的延缓侵染与抑制作用,但不能完全防治;0.10 mg/mL扑海因与11号组合20 mg/mL(4级浓度)能完全抑制香白杏褐腐病菌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7.
半夏乙醇提取物体外抑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常见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的抑菌效果,以得出抑菌谱。分别用75%、95%乙醇对生半夏进行回流提取并用琼脂扩散法和液体混合法测定了半夏提取液对一系列供试细菌和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7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5.24%,而95%乙醇提取半夏的提取率为2.73%;75%乙醇半夏提取液对供试细菌和真菌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各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大肠杆菌25 mg/mL,恶臭假单胞菌12.5 mg/mL,藤黄微球菌12.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12.5 mg/mL,枯草芽孢杆菌10 mg/mL,酿酒酵母10 mg/mL,裂殖酵母20 mg/mL,黑曲霉菌12.5 mg/mL,甜瓜枯萎霉菌25 mg/mL。半夏醇提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以有效的抑制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对真菌的抑菌作用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开发了7种新型稀土配合物。使用差热热重和红外表征了配合物,采用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了配合物对4种(番茄溃疡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尖孢镰刀菌和胡萝卜黑斑病菌)农作物病原菌的敏感性;采用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考察其急性毒性。7种配合物均为低毒性药物,并且抑菌效果好。对向日葵菌核病菌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125 mg/mL。对番茄溃疡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Ce(NO3)3(B)3、Gd(NO3)3(B)3,最低抑菌浓度是0.125 mg/mL。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性最好的是La(NO3)3(B)3、Gd(NO3)3(B)3和Y(NO3)3(B)3,最低抑菌浓度是0.5 mg/mL。对胡萝卜黑斑病菌抑菌性最好的是Gd(NO3)3(B)3,最低抑菌浓度是0.5 mg/mL。结果表明7种新型稀土小檗碱配合物是一类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和开发绿色环保且可有效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中草药资源,为植物源杀菌剂的开发奠定研究基础。本研究以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菌,对川芎、黄柏、连翘和地锦草乙醇提取物的16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并观测了抑制菌丝生长效果最好的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芎石油醚萃取物、连翘乙酸乙酯萃取物和黄柏正丁醇萃取物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3.68 mg/mL和5.82 mg/mL;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IC50为11.29 mg/mL,且在菌丝生长IC50浓度下导致菌丝形态异常。川芎石油醚萃取物可作为新型植物源抑菌剂来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臭氧化橄榄油对不同程度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抗生素带来的环境污染及耐药性问题,本试验根据臭氧的杀菌原理试制出具有杀菌作用的消毒类药物——臭氧化橄榄油。以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和醋酸氯己定为对照组,臭氧化橄榄油作为试验组,探究臭氧化橄榄油对不同程度子宫内膜炎奶牛的治疗效果。同时为了验证臭氧化橄榄油对子宫内膜的损害,进行了小鼠子宫内灌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化橄榄油组对于卡他性及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有效率能够达到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且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于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0~80 mg/L浓度范围内,臭氧化橄榄油浓度的增加并没有引起小鼠子宫上皮细胞明显的损伤。臭氧化橄榄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抗生素预防及治疗治疗卡他性及黏液性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炎诱导子宫发生炎症从而影响奶牛的生育能力。奶牛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在发生子宫内膜炎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然而,对于围产期前后患子宫内膜炎荷斯坦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仍不清楚。因此,我们选取年龄、体重和胎次相近的20头健康奶牛,分别于产前15 d,10 d,5 d,0 d采集其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后,无论是否患子宫内膜炎,在该20头荷斯坦奶牛产后5 d,10 d,15 d跟踪采集静脉血液,检测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通过对比围产期前后患子宫内膜炎荷斯坦奶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相对于未患病奶牛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早期预防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蛙源无乳链球菌全菌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分离鉴定的无乳链球菌用0.4%的甲醛灭活,加弗氏完全佐剂制成灭活全菌苗,对牛蛙进行注射免疫。通过测定受免牛蛙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总蛋白、免疫球蛋白的测定及免疫保护率的测定,探讨疫苗的免疫应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全菌疫苗能够提高牛蛙的血清抗体水平及总蛋白、免疫球蛋白含量。此外,无乳链球菌全菌苗对牛蛙抗人工感染也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因此,将无乳链球菌全菌苗用于牛蛙链球菌病的防治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奶牛日粮诊断过程中只考虑日粮营养组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局限性,本文首次提出了将奶牛日粮营养组分与营养代谢性病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并以此结果对日粮配方优化设计。基于web2.0技术,采用JSP+Tomcat+MySQL架构,建立了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奶牛日粮诊断系统。该系统先进实用,能有效地解决奶牛日粮配方针对性不强、难以规避奶牛营养性疾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膨化混合料对泌乳后期奶牛泌乳性能、干物质采食量(DMI)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荷斯坦泌乳后期奶牛80头,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精料为常规饲料,试验组精料中的能量、蛋白饲料为膨化饲料。试验期56天。【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膨化混合料可显著增加泌乳牛的日产奶量(P<0.05),试验组全期产奶总量及标准乳产量分别为1117.40 kg/头和1128.30 kg/头,比对照组增加56.43 kg/头和50.29 kg/头;膨化混合料对乳脂率和固形物总产量影响显著(P<0.05),试验组产脂量、固形物产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85 kg和1.17 kg;膨化混合料可提高奶牛DMI和粗蛋白表观消化率(P<0.05),试验组DMI比对照组增加1.57kg/d,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膨化混合料可提高产奶后期奶牛DMI,对泌乳性能和营养物表观消化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奶牛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效果并合理制定人工授精方案,采用流式细胞仪制备性控冻精,对3 947头健康荷斯坦牛进行人工授精。结果表明:①性控冻精和常规冻精的受胎率、产犊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性控冻精的雌犊率和繁殖率分别达到92.01%和50.03%,对照组仅为51.13%和34.97%,差异极显著(P0.01)。②青年牛的情期受胎率达到55.25%,极显著高于经产牛(P0.01);青年牛的产犊率达到98.31%,显著高于经产牛(P0.05);青年牛的繁殖率为51.84%,经产牛为42.12%,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③采用第1次人工授精后10~11 h重复授精1次,每次1支性控冻精的授精方案,其情期受胎率为55.17%,繁殖率达到55.81%,同其他方案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应用性控冻精进行人工授精可以显著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6.
解放初期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奶业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发展,对奶业发展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利用各地档案馆保存的奶业档案资料,深入分析了解放初期中国推行的奶业政策措施对奶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时推行的干部薪酬供给制对奶牛养殖业的推动,揭示了中国的奶业合作化和奶业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及计划经济制度下国营奶业的真实历程,为研究中国现代奶业史的演变提供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北京市奶牛饲养管理的整体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制约奶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探讨出适合北京都市特点的奶牛饲养管理发展模式。运用文献检索、政策咨询2种基本方法了解相关前沿理论,在结合访问座谈、市场调查、问卷调查、抽样分析等方法获得实际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经统计处理,发现北京市奶业整体发展状态良好,但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在营养供给、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环境建设方面存在些许不足。因此,针对实际状况,结合当地特点,建议相关部门建立适应京郊奶业特色饲养管理规范、扶持政策、宣传教育体系、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热应激奶牛血清NO浓度和NOS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不同品种奶牛血清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活力以及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与热应激的关系。此实验在热应激期(THI 82.61±0.60)和非热应激期(THI 47.42±0.51)对荷斯坦牛(n=20)和娟-荷F1牛(n=20)血清NOS活力及NO浓度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和娟-荷F1牛在热应激期血清NOS的活力均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1);热应激期娟-荷F1牛血清NOS的活力显著低于荷斯坦牛(P〈0.01),非热应激期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期荷斯坦牛血清NO浓度较非热应激期显著降低(P〈0.05),娟-荷F1牛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非热应激期荷斯坦牛血清中NO浓度显著高于娟-荷F1牛(P〈0.05),热应激期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