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以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为研究对象,考察蒋巷村的经济模式、能源利用、村民居住、社会文明等情况,发现蒋巷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科技》2014,(10):72-75
<正>常熟市从启动实施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综合示范工程"项目以来,以蒋巷村为代表,围绕新农村建设中改变面貌、改善民生、提升产业等领域的重大技术需求,通过相关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应用,为苏南地区实现农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学得会、走得通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在苏南农村,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为农村提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如何转移成了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的实地考察,发现蒋巷村剩余劳动力就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情况,由此概括出苏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4.
迷信和赌博已成为苏南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两大挑战。其形成和蔓延有经济和文化、传统和现实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因此,在推进苏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从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区别对待、富民优先、以人为本、科教兴农"的对策以遏制迷信和赌博等陋习在农村的蔓延并使其彻底根除。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社会发展、建设和改革的重要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追溯至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以湖北省为例,探寻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改革历程,力图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历史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8):116-118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山区,如何在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贫困山区农村所具有的普遍性特点进行分析,以山西省昔阳县井沟村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为基础,归纳总结出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井沟模式",即以"三带"模式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产业转型发展为方向的建设新路子,在此基础上,对井沟模式的要素配置进行分析,提出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消除贫困、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发展乡村旅游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我国现阶段的两大热门话题,也为我国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问题的重大举措,而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我国乡村发展问题的又一重要途径。如何使乡村旅游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一体化,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关键。以舟山为例,阐述"渔家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意义、途径和对策,以期对我国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浅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选取宁夏银川市新农村建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银川市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其结论对银川市及类似经济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亦有直接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甜甜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1):141-143
苏南的乡村经济在全国持续领先的背后有着深刻的伦理内涵。本研究从经济伦理视阈阐释苏南土地股份合作实现产权伦理的理性转换和私营经济是1种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的同时,吸收和借鉴苏南农村经济发展中优秀的伦理精神,将对全国的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肖晴  杨超  肖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66-12367,12370
从苏北新农村村落社会结构着手,以江苏铜山县大彭镇闸口村为例,探讨了新农村村落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问题,总结出在进行新农村公共空间的建设之前,必须充分了解村落社会结构,并根据其特点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中部农业大省河南省许楼行政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从微观视角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崔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88-18291
从解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观政策入手,以江西省高安市八景镇上保蔡家村整治规划为例,对村庄整治规划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整治规划要在规划理念和手法上加以创新,探索出一种既能适应其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村民需求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类似蔡家村的这种改进型的整治规划,其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突出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14.
借鉴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经验加速福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1年开始,台湾进行"富丽农村"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借鉴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做法,立足福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水平,加快改革与制度创新步伐,对提升福建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升级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和现实意义。该文分析了台湾"富丽农村"建设的特点与经验,并结合福建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汲君  张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6049-16052,16066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当前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以甘肃和江苏2省为例,就我国东西部地区新型农民培育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甘肃省在新型农民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提出了甘肃省新时期进一步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在连云港市率先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六化十有”的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典型示范的建设模式得到省、市的关注与好评。通过对赣榆县的新农村建设方法、成效和经验的分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302-5303,530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苏北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在总量,劳动者素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以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相结合,把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作为推动苏北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是1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湖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诸多难题。破解难题,首先从新农村建设的动力着手,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根本动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政治动力,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9.
尹志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247-6249,6252
论述了现代农业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总结了江苏大学在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经验,进而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工程,推进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农村自身客观条件不同而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该研究从规划编制的角度,以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刘各庄村规划为个案,探讨城郊型农村建设规划的特点和工作内容,并就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