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双低油菜菜薹食味好,品质佳,采用油蔬两用栽培是提高油菜生产综合效益的途径之一。试验对黔油29号进行不同时期摘薹对油菜产量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油菜薹高达15~21cm时摘薹10~16cm,其综合生产效益最高。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贵州省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黄山市“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筛选适宜黄山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1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皖油28’菜薹口感甜脆爽口、菜籽产量高,‘同油杂2号’菜薹产量与总产值高,二者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蓉油16’与‘华油杂62’的菜薹、菜籽产量与总产值较高,可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3.
基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来源的油蔬两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经过相同试验处理,基于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对各品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适合作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山地区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法]选用3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皖油28、同油杂2号、中双11,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育期、菜薹和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推迟播期或增加密度都能缩短油菜的生育期。适当早播或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皖油28的9月26日播期、密度225 000株/hm2的处理组合产值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质油菜"油蔬两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适宜“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9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摘薹与未摘薹的产量、产值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增12.52%,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124.08%,初步分析油菜摘薹后二次分枝及每角粒数普遍增加是菜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供试品种中,中油112菜薹、菜子产量高,菜薹口感甜脆爽口,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天下农3号菜薹产量及总产值高,浙油28菜薹口感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菜子增产潜力大,二者可以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菜油两用油菜适宜的品种、摘苔次数与摘苔量、摘苔后产量结构的变化及对产量的影响、干菜苔加工方法以及菜油两用油菜的生产效益,系统分析了安徽菜油两用油菜的生产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菜油两用油菜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方式对菜油两用菜薹中双10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增加菜油两用型油菜菜薹产量,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为菜油两用型油菜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菜油两用油菜"中双10号"进行了移栽、开沟条播、撒播、密度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测定其对菜薹产量的影响,得出最大效益的种植方式。[结果]结果表明,菜油两用油菜"中双10号"采用撒播、用种量为4 500 g/hm2时其可采摘到最大产量的油菜菜薹。[结论]采用撒播、密播可提高油菜菜薹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江淮地区"油蔬两用"油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适宜江淮地区推广种植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以皖油18为对照,采用Delphi法研究比较了16个优质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营养品质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天禾油6号、中乐油2号、中乐油1号等8个品种的菜薹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皖油18;绵油12号、秦优七号、润油188的菜籽产量比对照增产10.40%~21.48%;秦优七号、天禾油6号、华油1087、润油188的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高25.17%~44.67%;品种间菜薹营养品质差异不显著,中双8号、秦优七号、沪油16、润油188、天禾油6号的品质相对最佳;品种间总产值差异极显著.Delphi法综合评价结果:润油188、天禾油6号、绵油12号、秦优七号、华油1087适宜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9.
油菜是宣城市宣州区主要越冬农作物之一。为了筛选适合宣州区种植的油菜新品种,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由15个油菜新品种组成的品种比较试验,观察并记录有关性状、产量等,为确定主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以沣油737、德新油53、核优46、沣油520及早杂油1号等品种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宜在桂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质、丰产"油肥两用"油菜品种,通过品种筛选试验研究了南油10号、德油杂17、油研9号等16个油菜品种的生育特点、生物和经济产量性状等。结果表明:油研52号、绵丰油5号、科乐油1号、油研10号和渝油21等5个油菜品种菜籽产量和生物产量较高,适宜②在桂西北地区作为"油肥两用"油菜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配合油菜种植机播、机管、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报务,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关键。2012~2013年遵义市农技站引进8个油菜新品种,在绥阳县洋川镇进行了油菜不同油菜品种适应机械化服务比较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田间综合性状表现,8个品种中,以黔油22号、黔油29号、黔黄油21号、黔油28号表现较好,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多,产量较高,适宜机播。结合油菜品种田间生育期表现及品质分析,以品种黔黄油21号、黔油29号、黔油22号最适宜全程机械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油菜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新品种乐油5号、德油6号、德油8号、德油9号4个品种,其产量较高,生长性状良好,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油肥1号薹-肥两用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菜品种油肥1号为材料,采用移栽和直播2种方式对其薹-肥两用的栽培模式进行研究,并以白菜薹为对照,对其菜薹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移栽较直播采收方便,菜薹采收期长,产量高,是薹-肥两用油菜宜采用的栽培方式;油肥1号菜薹的干物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含量明显高于白菜薹,其他指标与白菜薹相当。  相似文献   

14.
正油菜菜薹清绿、鲜嫩、爽口清香,富含维生C、维生素B和矿物等微量元素,非常有益人体健康,深受消费者喜爱。双低甘蓝型油菜已脱除苦涩之味,生长旺盛,分枝较多而粗壮,再生力强,适合菜油两用栽培,只要综合运用技术措施,667m2可摘收菜薹250~300kg,仅此能获利上千元,且油菜籽产量几乎不受影响或更高,值得大力推广。1良种的选用菜油两用油菜要选用早生、快  相似文献   

15.
为引进适合南昌地区二晚稻田种植且早熟耐迟播的油菜新品种,引进一批早熟油菜新品种,在不同播期试验条件下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1月初前的任何时候种植,沣油827生育期短且产量高,适合南昌地区生产;而C868、丰油730、青杂131和282018生育期与德油早1号相当,但耐迟播且产量略高于德油早1号,可适度推广种植,以增加品种多样性,减少品种单一化带来的生产危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油菜品种油肥1号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播期对该品种蕾薹期菜薹产量及盛花期鲜草产量的影响,为薹肥两用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肥1号秋播比春播菜薹产量增加24.80%,但品质差异不大;鲜草产量增加34.10%,且植株养分含量略高。  相似文献   

17.
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高油、适应性强的油菜新品种,从国内引进11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德油早一号的综合农艺性状较好,适合在广西冬季种植,可以在广西大力推广;而中油杂新组合、中油杂11、华油9558的产量较高,德油5号、中油杂2、中油杂11的含油量较高,需再进行下一步的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8.
明确播种期延迟对不同油菜品种直播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为筛选黔北稻-油两熟制区域早熟、耐迟播且适宜直播杂交油菜品种提供参考,通过无重复大区对比试验研究播期10月10日(Ⅰ)和播期10月20日(Ⅱ)2个处理10个油菜品种在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的适栽性。结果表明:收获期处理Ⅰ和处理Ⅱ的密度比值(Ⅱ/Ⅰ)为0.82~1.04,黔油早1号的比值最大(1.04),兴奥油478和先油杂2号其次,均为1.00,迟播对三者影响均较小;迟播对生育期的影响以抽薹期和初花期影响较大;结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黔油早1号、德喜油1000、恒禾油001和黔油早2号共4个品种较耐迟播且适宜直播,保油杂4号耐迟播性中等,其余5个品种不耐迟播或因产量较低不建议迟播。  相似文献   

19.
通过黔油系列油菜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黔油19号、黔油20号、黔黄油21号、黔油22号、黔油30号5个品种适合遵义市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中双11为材料,通过油蔬两用栽培与单收菜籽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1 995.0 kg/hm2,产菜籽2 434.5 kg/hm2,菜籽产量较单收菜籽栽培的增产6.0%;油蔬两用栽培纯收入11 928.5元/hm2,比单收菜籽栽培的新增纯收入9 830.0元/hm2,增收468.5%。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黄山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