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环棱螺“蠡湖1号”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国内多家单位以2014年从无锡市芙蓉湖收集的10 000只野生环棱螺作为基础群体、以体重和壳宽为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环棱螺“蠡湖1号”与野生群体相比,体重提高28.54%,壳宽提高10.14%;适宜在江苏、湖北、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进行养殖,也可在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俗称石螺、螺蛳,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田螺科(Viviparidae)、环棱螺属(Bellamya),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螺蛳粉逐步成为网红食品,需求量和产量逐年提高,螺蛳是螺蛳粉的主要原材料,养殖前景较好。目前,稻田养殖环棱螺均采用“底播”模式,即将螺蛳均匀撒入稻田中,  相似文献   

3.
江山 《科学养鱼》2016,(3):26-27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俗称河虾、湖虾.养殖试验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太湖1号”青虾亩效益比普通青虾提高500~2000元,套养亩效益比普通青虾提高200~900元. 一、环境条件 1.虾池条件 虾池为长方形,东西向,塘堤坚固,防漏性能好.土质为壤土或黏土,池底较平坦,淤泥15厘米.  相似文献   

4.
继河蟹产业化养殖之后,名贵经济鱼类南方大口鲶的养殖在湖北石首乡村迅速崛起,广大养殖户充分利用田间沟渠、池塘湖汉,通过专养、套养、稻田和网箱养殖等多种方式进行养殖,并形成水中鱼、池旁果、岸上猪、水上鸭、鱼鸭猪报养、鱼稻共生等综合生态立体养殖模式。据调查,截至3月中旬,全市有37个乡镇、村级渔场,6个国营场站及391户养殖专业户开展了大口鲶的养殖,专养、套养、稻田及网拦养殖面积12000多亩,其中专养800亩,套养2400亩,稻田养殖200亩,拦网养殖8600亩,网箱养殖2400m3,单大口鲶养殖一项,就新开发水面500亩,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正>稻田养殖红草金鱼属于稻渔综合种养的一种模式,基于稻田养鱼、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的原理并取得成效。近年天津宝坻区开展了稻田养观赏鱼模式,养殖品种以红草金鱼为主,根据红草金鱼饲养简便、生长较快、抵抗力与适应性强的特征,在稻田沟渠中进行粗放养殖,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促进农民增收,是一种绿色生态农业的养殖模式。现将稻田养殖红草金鱼的技术要点、效益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与稻田养殖食用鱼、河蟹和小龙虾养殖模式进行对比情况介绍如下。1稻渔综合种养现状  相似文献   

6.
利用稻田进行黄鳝、泥鳅的生态混养 ,是我县近年来摸索成功的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实践证明 ,稻、鳝、鳅兼作可以充分利用稻田水面资源 ,而且能形成稻、鳝、鳅之间的生态食物链 ,解决黄鳝的生物饵料供应、鳝鳅的种苗自繁、清除稻田的虫害 ,从而提高稻田种养的综合经济产出率 ,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放养尾重 2 5g~ 50g的鳝种 ,经 1~ 2年的稻田养殖 ,即可长成 1 50g以上的个体 ,放养尾重 1 0g左右的鳅种当年即可长成 3 0g以上的个体 ,稻田鳝鳅生态混养年均收益在 1 50 0元 /亩以上。1 稻田的选择与田间工程的开挖用于养殖的稻田应选择靠近…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兴化在提水养殖田块推广河蟹养殖套养淡水小龙虾模式,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一、养殖田块工程建设选取提水养殖塘口,开展蟹池套养淡水小龙虾的养殖。田块(提水塘口)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附近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的水稻田,田块的面积每块20~30亩为宜。田埂上围起高40~50厘米、基部入土25厘米的塑料薄膜做防逃墙。进、排水口用双层密网封口扎  相似文献   

8.
<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十足目、鳌虾科,俗称小龙虾,约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1]。小龙虾借助稻渔生态种养模式平台,完成了从默默无名到万众瞩目的华丽变身[2],目前位列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第6位。稻虾种养模式是我国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3]。  相似文献   

9.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1):25-26
稻田套养南方大口鲶,是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种养结合项目。发展稻田养殖南方大口鲶,可使粮食增产5%以上,且每667m2可新增大口鲶成鱼30~40kg,其他成鱼75~100kg,每667m2产值达900~1200元,增利润500~8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其养殖技术简述如下。1选择稻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且交通方便、水利设施好的田块,面积667~2000m2为宜。田埂高为80~100cm,宽40~50cm。2整理田块开挖鱼凼一般667~2000m2的田块可挖鱼凼2~3个,建在稻田中央和田埂边,开挖成方形,…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我省承担了农业部“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鲤共作”模式示范,示范面积600亩,计划亩产10kg,实施综合种养的稻田较水稻单种亩均效益增加5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使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孙安盈 《渔业现代化》1998,(4):12-12,35
稻田综合养殖──稻田鱼、蟹、虾混养、养殖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淮阴市稻田养殖发展较快、效益明显、1997年淮阴市稻田养殖面积11万亩、示范区稻田亩产鱼30kg、蟹25kg、虾15kg、水稻超450kg,亩均利润260o元,现将稻田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l稻田Xi程稻田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的中低产田地,稻田四周开挖环沟:宽3~4nl、深l~l.Zm,稻田内开成十字或并率形沟,宽l~1.Zm、深0.6~0.sun、稻田开沟的养殖水面占稻田面积的18~20%、在每块田对角上建直径30cm的进排水涵洞。过排水处…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5月,本地淡化虾苗在瓦窑镇稻田养殖区进行稻田南美白对虾套养,取得成功。养殖田地总面积10亩,实现总产稻谷3250千克,南美白对虾937千克,平均亩产稻谷(以实际稻田面积计)464.3千克,南美白对虾(以环沟面积计)312.3千克。现将养殖过程总结如下。一、基础条件1.稻田地块利用前些年稻田养蟹塘,本次试验地块总面积10亩,四周开挖环沟,环沟宽7米、深  相似文献   

13.
稻渔综合种养是近年来我国重点推广的一种典型生态循环农业,立足于粮食安全,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绿色生态”,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做好渔业产业扶贫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提高种养经济效益,促进农(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2016年开始关注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高效技术研究与推广,开展了稻田养殖小龙虾、稻田养殖甲鱼技术研究,现将稻田养殖小龙虾试验的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0年桃江县发展农户养殖南美螺6.67公顷,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 场地选择养殖南美螺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进水、排水方便,不受洪涝影响。稻田面积600~700米2为宜。2 场地建设在稻田四周挖30厘米深、1米宽的沟,面积大的稻田在中间适当增加几条横沟,田垅高50厘米,保证稻田水深15~20厘米,在放幼螺前10天,用生石灰40千克/667米2消毒,并换水两次,田两侧设进、排水口。3 幼螺投放种螺一般在4月初开始产卵孵化,孵化的幼螺要集中培育,当长至8~10克再分批投放,每667米2投放6万~8万个为宜,适当疏养有益…  相似文献   

15.
<正>平湖市以"养鱼、稳粮、增收"为出发,从2010年开始开展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面积从2010年的440亩到2014年推广面积已达5500亩,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渔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将我市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情况介绍如下:一、新模式试验示范1.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位于平湖市新埭镇,试验示范面积2220亩。2.稻田要求(1)种养条件:养殖青虾的稻田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好、不渗漏水且交通便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促进贵州稻田养鱼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解决传统稻田养鱼经济效益比较低、农民种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019年借助《山区稻渔配套模式集成与研究》项目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工作,引进经济价值较高、市场需求较大的中华鳖以及生长速度较快、抗病能力较强的福瑞鲤2号新品种,在铜仁市思南县项目示范单位的稻渔生产基地针对稻渔综合种养“稻+鱼+鳖”模式开展了水稻种植、福瑞鲤养殖、鳖的养殖混合共生种养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稳粮增渔环保综合种养技术在水产界称其为"稻田种养新技术"。与上世纪的稻田养殖方式相比,其特点是:1.稻田从单一的种植结构转为种养结合的复合结构,综合效益极为显著。2.养殖对象以特种水产为主体。3.采用种养结合,构成"稻虾(鳖渔)共生"系统,通过保持和改善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有效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促进物质在系统内的循环和重复利用,使之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食品安全型的产业,产品为无公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18.
陈永祥 《齐鲁渔业》2007,24(2):42-43
2004年我们利用大水面进行了网围养蟹套养翘嘴红鲌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试验条件与方法1.1试验条件试验在建湖县大溪湖水产开发公司1、2号网围内进行,面积5.33 hm~2(80亩)。大溪湖属草荡提水养殖大水面,池底为粉砂质草渣土,pH值7.0~8.2之间,水的透明度30~60 cm。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选育耐低盐品种拟穴青蟹(青蟹)“东方1号”,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拟穴青蟹相比,成蟹体重提高15.2%,适宜水温为18~28℃,可在盐度为3以下的人工可控水体中养殖。现将拟穴青蟹低盐度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业者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材料试验地点为上海良星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周边环境无污染,水源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规定。从中选取试验稻田两块,分别编号1#、2#,面积分别为12、11亩。  相似文献   

20.
<正>一、稻田选择与改造1.稻田选择试验稻田30亩,稻田集中连片且田块较规正,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体理化指标符合渔业养殖用水标准,进排水方便,土壤肥沃。稻田远离交通要道、环境幽静、避风向阳、便于看护。稻田土壤为黏性壤土,渗透性小、保水性强。2.稻田改造(1)加固田埂:稻田四周建田埂并进行加固夯实,田埂顶部宽30厘米左右,田埂高度比稻田田面高出50~60厘米。田埂加固的土可用开挖蟹沟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