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将生物有机肥、商品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分析在轻度盐碱地施用不同用量的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生育期、产量和土壤盐分的影响,为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的配施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各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处理对玉米的生育进程没有影响;各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处理中,BM200+ST2处理(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土壤调理剂30 kg/hm2)玉米产量最高,BM300+ST2处理(生物有机肥4 500 kg/hm2+土壤调理剂30 kg/hm2)玉米产量居第二;生物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的改土效果明显优于商品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配施,且高施用量优于低施用量。从产量、投入和改土效果综合考虑,生物有机肥3 000 kg/hm2与土壤调理剂30 kg/hm2配施可实现玉米增产,并减缓土壤盐分表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牡钙酸清土壤调理剂在油菜上不同用量试验效果。【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30m2。处理1:不施肥;处理2:配方施肥(CK);处理3:配方施肥+土壤调理剂(1500kg/hm2);处理4:配方施肥+土壤调理剂(3000kg/hm2);处理5:配方施肥+土壤调理剂(4500kg/hm2)。各小区除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不同外,其他施肥及田间管理措施完全相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1.施用该土壤调理剂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结荚数及千粒重;2.油菜产量随着该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当土壤调理剂施用量为4500kg/hm2时油菜产量最高;3.施用该土壤调理剂,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等养分含量,以及降低土壤可交换酸度,改善土壤酸化;降低土壤有效态铅含量,当调理剂用量为3000kg/hm2时,土壤有效态铅含量降低幅度最大;其他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各处理间无明显及规律性变化;【结论】虽然施用土壤调理剂均提高油菜产量,但由于...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含硅土壤调理剂对土壤pH值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有助于提升土壤pH值,土壤pH值增加0.12~0.13;通过增加水稻株高、降低空秕率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土壤调理剂750 kg/hm2+有机硅功能肥225 kg/hm2的处理水稻产量最高;提高了水稻种植成本,降低了净收益和产投比,不利于水稻可持续性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土壤质量,减少化肥用量,改善草莓品质,本研究以草莓品种红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棚小区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有机源调理剂4 800 kg/hm2+常规施肥(T1)、有机源调理剂4 800 kg/hm2+基肥减量10%(T2)、有机源调理剂4 800 kg/hm2+基肥减量20%(T3)、有机源调理剂4 800 kg/hm2+基肥减量30%(T4)5个处理,分析有机源调理剂应用与化肥减量对草莓产量、品质、根腐病发病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T1处理能显著提高草莓产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增加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施用有机源调理剂能显著降低根腐病发病率(39.68%~64.09%)。T1和T4处理能降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土壤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T1处理对提高草莓产量和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效果较好,T4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团聚体结构和缓解土壤酸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氮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生育指标与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以常规品种济麦22为供试品种,以不同氮肥施用方式为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株高、茎蘖数、次生根数量、产量均以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孕穗期施尿素75kg/hm2处理最高,其次为底肥施尿素150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225kg/hm2处理,再次为底肥施尿素187.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87.5kg/hm2处理,以底肥施尿素225kg/hm2+拔节期追施尿素150kg/hm2处理最低。由此说明,与纯底肥施入处理相比,氮肥适量后施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植株的茎数、次生根数,进而增加植株的穗数,提高产量。由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穗数、穗粒数、茎蘖数、株高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说明生产上应注重氮肥施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青稞施肥措施、实现化肥零增长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研究施肥量对青稞生育期、农艺性状、蛋白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对青稞生育期、农艺性状、蛋白质、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和收益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青稞生育期延长,株高、穗长增加,倒伏增大;从产量构成的三因素看,随着施肥量增加成穗数、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千粒重呈下降趋势;从产量、肥料利用率、总产值、纯收益、产投比看,施肥量低于处理C(N 135 kg/hm2+P2O5 135 kg/hm2)时,青稞产量、肥料利用率、总产值、纯收益、产投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施肥量超过处理C时,青稞产量、肥料利用率、总产值、纯收益、产投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考虑“陇青1号”在该地区的最佳肥施量为处理C(N 135 kg/hm2+P2O5 135 kg/hm2)。  相似文献   

7.
土壤调理剂在豫东平原黄潮土区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土壤调理剂在豫东黄潮土区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群体动态、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2a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旋耕施肥的基础上施用30 kg/hm2土壤调理剂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保水性,促进小麦根系生长;2 a 4点处理3(配方肥750 kg/hm2+旋耕12 cm+土壤调理剂30kg/hm2)的平均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较处理2(配方肥750 kg/hm2+旋耕12 cm)分别提高12.20%、10.14%和4.55%,平均增产21.9% (P<0.01).在目前耕作制度下增施土壤调理剂是小麦栽培中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冬小麦栽培中有机替代的有益作用,设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30%磷肥、有机肥替代60%磷肥、不施用基肥等处理,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探究了基肥运筹中有机肥部分替代化学磷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常规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千粒重、增加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有机肥替代30%~60%磷肥能够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常规施肥小麦产量为7 455 kg/hm2,有机肥替代30%与60%磷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为7 404和7 257 kg/hm2;有机肥替代化学磷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了土壤容重。综上,有机肥替代化学磷肥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供应状况,有机肥替代30%~60%磷肥可以实现小麦稳产,提高小麦有效穗数、增加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是有机肥替代化学磷肥实现小麦稳产的主因。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基肥运筹中增施蚓粪对设施栽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西瓜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蚓粪用量对西瓜产量、品质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在等量施用22 500 kg/hm2粪肥的基础上设置增施225 kg/hm2复混肥、3 375 kg/hm2蚓粪、6 750 kg/hm2蚓粪3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增施225 kg/hm2复混肥相比,增施蚓粪能增加西瓜果实产量,但降低了西瓜果实的含糖量和糖酸比;导致0~15 cm土层土壤pH下降及土壤盐分升高;显著增加了0~15和15~3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综上,增施3 375 kg/hm2蚓粪比增施225 kg/hm2复混肥(15-15-15)处理能更好地提升西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芝麻田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芝麻田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间表现为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芝麻田土壤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芝麻田的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间表现为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照,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对照,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酶活性。6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芝麻的产量,分别比对照、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能够显著提高芝麻的产量,分别比对照、15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3000 kg/hm2生物炭+肥料深施提高63.50%、43.27%、28.58%。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田土壤酸化加剧问题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在酸性土壤蔬菜田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不同用量(0、750、1 500、2 250、3 000 kg·hm-2)对土壤理化性状和萝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的土壤pH值提高0.1~0.5单位,可交换酸下降0.25~0.69 cmol·kg-1,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2.26~45.52 mg·kg-1,萝卜增产3.2%~18.0%,净效益增加1 444~10 165元·hm-2。综上,在酸性土壤上施用牡蛎壳土壤调理剂能够明显缓解土壤酸化,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综合考虑土壤改酸效果与生产效益,该区域萝卜施用1 500~2 250 kg·hm-2牡蛎壳土壤调理剂是合适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试验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3/4 g/mL)和不同施用量(0~540 kg/hm2)的微生物菌肥对4个水稻品种苗期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2(菌液浓度为1/3 g/mL)下,不同品种芽期的根长、芽长、根数、鲜重、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3(菌肥施用量为367 kg/hm2)的微生物菌肥对4个水稻品种苗期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的影响。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2(菌液浓度为1/3 g/mL)下,不同品种芽期的根长、芽长、根数、鲜重、发芽率均达到最高值。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T3(菌肥施用量为367 kg/hm2)下,不同品种在成熟期的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以农香优雅占的单株产量最高(52.88 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根数、芽长、发芽率、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菌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1/3 g/mL为菌肥在水稻芽期的最适施用浓度,367 kg/hm2)下,不同品种在成熟期的穗长、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单株产量均达到最高,以农香优雅占的单株产量最高(52.88 g)。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根长、根数、芽长、发芽率、有效分蘖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菌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1/3 g/mL为菌肥在水稻芽期的最适施用浓度,367 kg/hm2为菌肥在水稻成熟期的最适施用量。农香优雅占为最适合施用微生物菌肥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通过腐植酸土壤调理剂与常规肥料配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土壤上进行3年小麦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土壤化学性状。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3.8%~5.0%、8.6%~12.0%、16.4%~29.2%、27.3%~30.7%。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改良土壤盐碱障碍,相比常规施肥处理,pH降低0.30~0.43个单位,碱化度降低4.6%~27.2%,脱盐率为17.28%~23.53%,钠离子含量降低15.4%~42.7%,氯离子含量降低20.7%~37.6%。2250 kg/hm2和3000 kg/hm2土壤调理剂施用量间均无显著差异。腐植酸土壤调理剂能够提高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小麦产量提高7.47%~25.83%。综上,施用腐植酸土壤调理剂2250 kg/hm2是改良黄河三角洲盐碱土以及提高小麦产量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4.
黄文  李金锦 《乡村科技》2023,(19):73-75
针对江苏省宿迁市水稻种植中存在的氮肥过量施加,导致氮肥利用率下降、氮肥淋失量增加、水稻产量下降等问题,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替代尿素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探寻出水稻种植生产中最佳有机肥替代比例,促进区域水稻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较常规尿素施加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尿素处理均可显著提升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产量,在处理5即在当地常规尿素施用量为基础上,75%有机肥替代尿素处理下水稻各项指标表现最优,水稻地上部植株吸氮量、氮素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及产量分别为256.73 kg/hm2、33.28%、18.59 kg/kg、71.61 kg/kg、278.67万穗/hm2、108.85粒/穗、24.65 g、74.83%及9 834.26 kg/hm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土壤调理剂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河南省许昌地区以番茄品种“农园1号”为研究对象,设4个土壤调理剂用量处理,分别为0、100、300、500 kg·667 m-2。定植10 d后测定其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定植后每隔1个月测定番茄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成熟后计算其果实产量。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养分含量提高、理化性状有所改善。试验初始阶段,各处理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不显著;试验后期,各处理的各项测定指标差异显著,土壤调理剂的各处理均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以土壤调理剂施用量300 kg·667 m-2效果最好,土壤养分、理化性状、生长发育等指标最佳,单株产量最高。土壤调理剂施用量达到500 kg·667 m-2时,产量有所下降,说明土壤调理剂施用量过高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缓释复合肥料具有养分释放速率慢、释放周期长的特点,可以满足农作物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近年来应用愈加广泛。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缓释复合肥料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复合肥料处理玉米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均优于等养分混合肥及常规复合肥处理;产量分别增加2 460、1 365 kg/hm2,增幅分别为40.3%、19.0%;节本增收分别达到4 770、5 445元/hm2;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建议在玉米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应用缓释复合肥料。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调环酸钙对小麦产量相关因素及安全性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豫麦49’为材料,返青后施用不同剂量的5%调环酸钙EA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返青期施用5%调环酸钙EA 150~ 600 g/hm2,可矮化植株高度,降低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粗和茎壁厚度。调环酸钙能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返青期施用5%调环酸钙EA 300 g/hm2和5%调环酸钙EA 300 g/hm2+0.01%芸苔素内酯SL 150 mL/hm2的产量较高,分别达7410.0 kg/hm2和7560.0 kg/hm2,较对照(CK)分别增产10.7%和13.0%。5%调环酸钙EA对小麦安全无药害,建议在小麦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对土壤条件和小麦生育性状的影响,以济麦22小麦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播种时双镇压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时镇压处理较对照未镇压处理0~2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4.47%,>2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0.67%,>40~60 cm土层含水量增加1.62%;镇压后0~20 cm土壤容重增加12.00%,>20~40 cm土壤容重增加7.53%。小麦前后置双镇压播种机镇压可以促进小麦分蘖,单株次生根数增加1.8条(增幅64.29%),受冻枯叶率降低20%,有效穗数增加31.5万穗/hm2(增幅6.27%),穗粒数增加1.1粒(增幅3.13%),产量提高1 201.5 kg/hm2(增幅14.1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研究了"施地佳"土壤调理剂水剂对酸性土壤的有效养分、p H和水稻的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施地佳"土壤调理剂30 kg/hm2,对酸性土壤改良有一定的效果,对水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增加效果不显著,对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产量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和稻田土壤酸性改良的效果,探索改善土壤酸化、提升耕地地力的有效方式,特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分别为特贝钙土壤调理剂100 kg/亩(T1)、特贝钙土壤调理剂150 kg/亩(T2)、修护龙土壤调理剂60 kg/亩(T3)、修护龙土壤调理剂100 kg/亩(T4)、不施土壤调理剂(CK)。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调理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酸碱度,同种土壤调理剂随着施用量的增加pH升高的幅度变大。其中,特贝钙土壤调理剂以施150 kg/亩效果最好,修护龙土壤调理剂以施100 kg/亩效果最好,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对土壤酸碱度的改善效果整体上稍好于修护龙土壤调理剂。不同土壤调理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穗实粒、结实率,同种土壤调理剂之间施用量高的效果更好,整体上修护龙土壤调理剂好于特贝钙土壤调理剂;不同土壤调理剂对水稻有效穗的提升作用较小,与CK相比穗总粒和千粒重呈不同程度的降低。不同用量的土壤调理剂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水稻产量,同种土壤调理剂之间,施用量高的效果更好。因此,土壤调理剂的推荐施用量分别为特贝钙土壤调理剂150 kg/亩、修护龙土壤调理剂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