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光照强度对观赏凤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最有利于凤梨生长的光照强度,本实验以观赏凤梨品种‘丹尼斯’为材料,采用遮荫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观赏凤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在75%自然光强下,观赏凤梨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其次为50%光强处理和25%光强处理;不同遮光处理均提高了观赏凤梨叶片的含氮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27.2%、98.2%、85.9%,以75%光强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但对根系的含氮量影响较小;75%光强处理的叶片和根系含碳量比全光照分别提高了153.3%和33.3%,但是75%光强处理下的叶片C/N最低,根系C/N最高;75%光强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植株生长势最强。总之,在太原地区高温季节,以透光率为自然光强的75%,即2.25万~3万Lux的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观赏凤梨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葡萄采后果串的整体贮藏品质,研究了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对采后贮藏期间葡萄果梗和果粒品质的影响。以新疆无核白葡萄为试材,采用11种浓度的NO气体熏蒸处理样品,在(0±0.5)℃,相对湿度90%±2%的贮藏条件下,通过监测葡萄的表观、理化品质和贮藏特性,获得有效作用浓度。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NO不仅能显著降低葡萄失重率、落粒率和腐烂率,而且能减缓葡萄果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延缓果梗褐变的作用因NO浓度高低存在较大差异,其中NO浓度为400~600 μL·L-1时抑制效果明显,尤其是500 μL·L-1,而低于300 μL·L-1时作用有限,高于700 μL·L-1时有不同程度的伤害作用。由此得出,适宜浓度的NO熏蒸处理保鲜葡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跨度拱棚温湿度、光照强度变化规律,研究选取当地跨度8、10、16、20 m的4座双层棚膜拱棚,利用紫藤连线设备检测相关环境参数。结果表明,温室环境受外界天气影响较大,同样天气条件下4座温室环境参数变化趋势相同,但存在一定差异。在温度方面,随着跨度增加,拱棚内1月平均气温16 m跨度最高,8、12 m次之,10 m最低;在晴天、雪天和阴天3种典型天气里,10 m跨度的全天气温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湿度方面,4种跨度的拱棚均能保持较为适宜的空气湿度(相对湿度40%~70%)。在光照强度方面,4座拱棚内的光照强度均较低,均在晴天、雪天和阴天3种典型天气里呈现出单峰曲线。综合考虑,跨度10 m的拱棚能够在冬季维持较好的温湿度和透光性,适宜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4.
乐昌含笑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乐昌含笑种子进行实生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乐昌含笑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15.93℃以上,地表温度为16.12℃;发芽率最高为66%,最低为56%,平均为60.4%;1年生苗高最高为77.1cm,最低为26.0锄,平均为44.3 cm;地径最大为12.13mm,最小为5.05 mm,平均为8.32mm;苗期高、径生长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光照强度对泰山黄精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泰山黄精喜湿爽耐荫凉,避强光怕干燥,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光照强度对黄精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苹果林套种黄精新增产量和新根茎多糖含量最高分别达19.4%、21.8%,40%透光率遮阳网遮阳处理黄精新增产量和新根茎多糖含量最低,只有13.4%和11.0%。遮阳网下黄精的平均蒸腾速率是露天栽培81.4%,说明泰山黄精不适合露天生长。不同叶位的净光合速率,当大于20片叶时下降较迅速,生产上可剪去顶芽,促进地下部分生长。遮光栽培可有效减轻黄精斑叶的发生,以40%透光栽培黄精斑叶最轻,防效达68.4%。遮阳网覆盖栽培使黄精产量明显提高,以40%透光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增产27.71%,与CK处理和25%遮光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遮荫处理对丘陵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遮光率分别为75%、56%和30%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可有效改善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与不遮光茶园相比,75%、56%和30%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降低,日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低1.7℃、1.1℃、0.7℃,日平均地表温度分别比对照低8.2℃、5.7℃、3.5℃,日平均5 cm土壤温度分别低5.4℃、3.4℃、2.3℃。空气相对湿度则分别比对照高2.7%、1.6%、0.9%。75%遮光率处理与空白达显著差异,新梢1芽3叶含水量比对照高21.8%,第3片成熟叶的平均叶面积比对照高8.96 cm2。75%和56%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呈现单峰曲线,30%遮光率处理和不遮光处理的茶园为双峰曲线,各处理全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56%遮光率>75%遮光率>30%遮光率>不遮光。同时,蒸腾速率随遮荫率的增加而上升,56%和75%遮荫率下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30%和未遮荫处理茶园则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7.
红蓝LED光照强度对茶树生长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黔湄601’一年生茶树苗为试材,光量比为1∶3的LED红蓝光作为光源,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茶树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光合色素及生物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探索茶树苗生长发育对光强的响应机制。采用LED精准调节光质和光强,设置50μmol·m-2·s-1、100μmol·m-2·s-1、150μmol·m-2·s-1、200μmol·m-2·s-1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处理15 d后,5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色素含量的增加及Ca/Cb值的降低;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降低及氨基酸含量的增加,酚氨比值最低;150μmol·m-2·s-1光照强度对茶树叶重增加有促进作用;2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茶树叶茶多酚含量的增加和氨基酸、光合色素含量的减少;酚氨比值最高,光合色素含量最低。红蓝LED光照强度过低、过高都不利于茶叶品质形成,综合考虑,100μmol·m-2·s-1光照强度最有利于茶叶功能成分的积累,是茶叶LED光源设施栽培的理想光照强度。本研究结果对于设施茶树种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5个棉花纤维突变体胚珠和纤维的离体诱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离体诱导不同类型的纤维突变体胚珠纤维发育 ,研究纤维突变体离体纤维发育的情况。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突变体的纤维离体发育各不相同 ,纤维诱导率和纤维生长量均较对照差。纤维突变体诱导产生棉纤维的能力依次是 TM- 1 >Li>N1>T- 5 86>H10 。无絮突变体在 Bt培养基上能产生绒状细胞团 ,很少有单细胞纤维的生长。离体培养纤维以同时含 GA3和 IAA的 Bt培养基生长较好 ,一般以 5μmol· L- 1IAA + 0 .5μmol· L- 1GA3的 Bt培养基较合适。不同突变体对 GA3和IAA的浓度组合有特殊性。 GA3对胚珠膨大的作用大于 IAA,并易产生愈伤组织。以 fl、T- 5 86愈伤组织的发生频率较高 ,并以 Bt+ 0 .5μmol· L- 1IAA+ 5μmol· L- 1GA3培养基产生愈伤组织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长期物候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云南山茶生长的温度为18℃~24℃,长时间超过32℃,则生长受到抑制,长时期在-5℃以下云南山茶将发生冻害。最适宜云南山茶生长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为丰富繁殖技术,解决云南山茶繁殖方法的滞后、繁殖技术单一的问题,云南楚雄农校对云南山茶进行了扦插试验,在扦插试验过程中,引入了科技含量较高的控温控湿设备,使云南山茶扦插苗始终在扦插基质温度不低于20℃,拱棚内空气温度18℃~30℃,拱棚内空气湿度大于80%的一个适宜温度和湿度环境中生长,提高了云南山茶扦插苗的生根率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单独使用乙醇蒸气处理(EVT,250或500μL·L-1持续3 h)或者与热空气处理(HAT,48℃持续3 h)结合使用对中国杨梅采后腐烂与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效果。与对照相比,乙醇蒸气处理和热空气处理均能显著地减少由接种Verticicladiella abietina,Penicillium citrinum或Trichoderma viride所引起的腐烂;以500μL·L-1乙醇蒸气结合热空气处理杨梅的腐烂率最低,并且能够显著地抑制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杨梅果实自然腐烂率和微生物种群数量均为最低,能够很好地保持果品质量,效果好于二者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1.
首次从棉籽壳中提取和纯化了一种新的棕色素,紫外-可见光谱测定表明:该色素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分别是231nm和278nm;pH值对色素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在同一pH值的条件下,色素的颜色能保持稳定;棉籽壳棕色素对光、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各种金属离子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温度在80℃以下色素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集、测定南平烟区代表性植烟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借助GIS、GPS与地统计学模型(Geo-statistic)集成,研究其空间分布状况,并作出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土壤有效锌、水溶性氯平均含量分别为2.55 mg/kg、20.22 mg/kg,含量中等以上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94.71%、45.15%;交换性钙平均含量分别为531.69 mg/kg,含量较低和中等的面积占93.68%;交换性镁平均含量80.09 mg/kg,丰富面积占70.61%;有效硫平均含量35.30 mg/kg,含量中等以上面积占89.45%;有效硼平均含量0.26 mg/kg,含量低值面积占64.60%。交换性钙和有效锌可划分为2个类区,水溶性氯可划分为4个类区,交换性镁和有效硫、有效硼则可划分为3个类区。同时,根据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水溶性氯等主要养分的分布分区状况和丰缺程度,提出了8个施肥分区和5个烤烟专用肥分区,并根据每个分区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专用肥配方建议,实现烤烟统一、简化施肥。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夏季露地自然高温下的观察和35℃高温胁迫下的热害指数,通过实验筛选出了不同耐热性的7个品系;进一步在20℃/12℃(d/n)(CK)、26℃/20℃(d/n)、30℃/20℃(d/n)人工模拟高温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这7个品系的幼苗生长量、游离蛋白质含量、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结果表明:在26℃/20℃(d/n)和30℃/20℃(d/n)高温胁迫下,相对生长量、株高相对增长量、游离蛋白质相对含量和可溶性总糖的相对含量品系间差异显著;对热害指数第96小时的值、30/20℃鲜重生长量的相对增加值、26/16℃干重生长量的相对增加值、30/20℃株高的相对增长量、26℃/16℃(d/n)处理下游离蛋白质和26℃/16℃(d/n)可溶性总糖相对含量的试验数据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系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多年田间观察结果比较一致。进一步对各单项指标与隶属函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其中热害指数、26℃/16℃下的干、鲜重相对生长量和30/20℃下干重的相对生长量都和耐热性有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鉴定芹菜耐热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步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镍钴硫化物纳米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和恒电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方法考察了镍钴硫化物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的性能。160℃制备的材料在2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测得的质量比电容和面积比电容分别为1 298 F/g和1.13 F/cm2。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下,经过10 000圈的循环稳定性测试后,比电容保持了原来的70.8%。此外,通过对反应温度的控制,研究了反应温度对其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生成物的形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对其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氯蔗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氯蔗糖的特性。阐述了三氯蔗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断根、环割对烟草体内钾、钙、镁循环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网室内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烟草,于烟草打顶期及打顶后一周进行断根、环割处理,探讨断根、环割及断根+环割对烟草吸收钾、钙、镁和烟株体内钾、钙、镁循环、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断根降低了木质部汁液单位时间的钙、镁吸收循环量及钙、镁在韧皮部的积累量,而环割处理的结论刚好相反。断根+环割显著提高了木质部汁液单位时间的钾吸收循环量和烟叶的钾积累量,提高上部叶的钾含量,降低了中、下部烟叶钙、镁的含量,因此该处理提高烟叶品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将同一采样点的样品分别晒干、晾干、沤干后,以水为萃取剂,提取棕褐色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干燥方式不同,导致提取率有差别。色素溶液的吸光度随波长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相同,色素的水溶性,耐氧化一还原性,耐光性,盐、蔗糖、金属离子对色素的色泽的影响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8.
湖水中低温菌的筛选及其产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勾长龙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273-277
为了探索湖水中低温微生物及其酶活的多样性,并获得具有应用价值的低温菌。以低温环境下湖水为样品,通过平板涂布法和划线分离法对其进行初步分离纯化,进一步进行菌落形态、微观形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性质的测定,筛选出能够在低温下生长的菌株。并进行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质素酶功能的测定。结果显示共筛选出可培养的低温微生物22 株,包括细菌14 株,真菌5 株,放线菌3株。7 株具有蛋白酶活性,3 株具有淀粉酶活性,6 株具有木质素酶活性,6 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其中WF-1 具有四种酶活性,WB-8 具有三种酶活性,其他菌株具有一种或者两种酶活力。筛选的低温菌株具有多种酶活性,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生菜水培过程中,用混合氨基酸替代20%硝态氮时,不同的氨基酸添加方式和营养液的杀菌方式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于生菜采收前12 d开始进行,试验设置4个处理:A.替代氨基酸1次全部加入;B.每3 d添加氨基酸替代总量的1/4,共添加4次;C.氨基酸分次添加(添加方式同B处理),每次添加前营养液通臭氧0.5 h杀菌; D.氨基酸分次添加(添加方式同B处理),每次添加前把营养液加热到60-70℃保持10 min进行杀菌,然后迅速把营养液温度降低到常温。结果表明,在不杀菌的情况下,1次添加的产量和品质优于分次添加,但在降低硝酸盐含量方面,分次添加优于1次添加;在分次添加的情况下,杀菌与不杀菌相比,杀菌可以明显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加热杀菌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于臭氧杀菌,臭氧杀菌处理的生菜根系活力、叶绿素等指标高于加热杀菌,但2种杀菌方式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菜用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品种生育阶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菜用大豆品种生育阶段遗传差异对花荚脱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花荚脱落与各生育时期生育日数的遗传差异达极显著;花荚脱落率不仅与品种的开花阶段、结荚阶段日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并均有显著的回归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