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肝脏组织病理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评估其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肝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和肝活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肝组织学评估结果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仇湘中教授认为膝骨关节炎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主要病机为肝虚、血瘀,治疗上强调补肝通络,针对此病总结出“补肝健膝方”,为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喹酮辅助常规护肝干预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学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肝干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吡喹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分级、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及血清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门脾静脉内径和脾实质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HA及L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吡喹酮辅助常规护肝干预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有效延缓肝硬化进程,保护肝脏功能,并有助于改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眩晕入手,整理了黄政德教授从肝论治眩晕的病因病机理论,总结了其从肝论治眩晕的实践经验,并选取了其临床病案进一步佐证其从肝治晕遣方用药特色。黄政德教授在病机上强调眩晕皆肝风作祟,并与痰、瘀、虚、火有关,在治疗上强调以调肝为基础,辅以不同治法,调肝则风息晕定。黄教授治疗眩晕经验独到,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对21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结果:经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效率为47.6%.肝肾功能主要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以总胆红素下降最为显著(P<0.01),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0.05).进行1、2、3次血浆置换,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0%、50%和58.3%.治疗早、中、晚期重型病毒性肝炎有效率分别为85.7%、50.0%、12.5%.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结论:中间型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而且进行得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6.
周慎教授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涉五脏、以肝为主,五脏之病皆可致眩,非独肝也。在治疗方面,提出在疏肝、柔肝、养肝、清肝、平肝的基础上,依据病机选用宣肺、健脾、养心、滋肾等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严重肝外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38例(88.4%),死亡5例(11.6%),死亡患者按AAST分级属Ⅵ级1例、Ⅴ级2例,Ⅳ级1例、Ⅲ级1例。治愈患者中并发胆瘘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肝再出血、肝脓肿、膈下感染各2例,经抗炎、支持、引流和止血等对症治疗后均治愈。结论采用合理、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重度肝外伤的救治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胆石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为10%~20%,我国约为7%~10%[1-2]。相对于肝内胆道结石而言,肝外胆道结石更容易引起化脓胆管炎、梗阻性黄疸或胆源性胰腺炎,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更大,因此如何有效合理地治疗这类疾病一直是肝胆外科学者探索的热点。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微创手术理念的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功的应用于肝外胆道系统结石的治疗。肝外胆道系统主要包括肝门部胆道、肝总管、胆总管、壶腹部胆道以及胆囊(管)。肝外胆道结石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微肝胃百合汤对胃溃疡肝胃气滞证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 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微肝胃百合汤组(超微组)33例、传统肝胃百合汤组(传 统组)31例、西药胃三联组(西药组)34例,分别采用超微肝胃百合汤、传统肝 胃百合汤、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疾病疗效 、胃镜疗效和血清中EGF、IL-10含量的变化。结果 3组疾病疗效和胃镜疗效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EGF、IL-10含量均升高(P<0.05), 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微肝胃百合汤治疗胃溃疡肝胃气滞 证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EGF的表达保护胃黏膜,同时上调IL- 10水平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起到抗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维肝冲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97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 5 5例 ,慢性 42例 )患者接受维肝冲剂治疗(维肝组 ) ,每次 1小袋 (含 1 0 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物 ;另选 49例急性肝炎作对照 (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和一般护肝治疗 )。结果 :维肝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 (包括乏力、纳差、口苦、恶心呕吐、肝大等 )以及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有明显效果 ,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 P<0 .0 0 1~ 0 .0 5 ) ,但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阴无明显效果 (两组比较 P>0 .0 5 )。两组在服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 :维肝冲剂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可改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11.
经筋包括神经、肌肉、筋膜及肌腱、韧带等附属组织,具有坚韧柔和之性;脏腑、经脉、经筋与脑髓神机相连接。经筋系统与运动系统相关,运动障碍疾病表现为随意运动调节功能障碍,属于经筋病范畴。通过帕金森病、不宁腿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破伤风4个医案,阐释了运动障碍疾病有脑髓神机统摄无权,经筋拮抗失衡;筋路受阻痹闭,筋障筋结并存;经筋刚柔异性,筋缓筋急无度;经筋维稳功能失常的病机特点。基于经筋理论辨治运动障碍疾病,必须持神机、调刚柔、通筋路、熄肝风、重外治,才能涵养阴阳冲和之气,滋养全身脏腑筋脉,恢复经筋主司运动协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方面的用药规律,为当代医家临床临证处方用药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统计《章次公医术经验集》中胃病使用药物,并分别查出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章次公先生治疗胃病的高频药物是苦杏仁、茯苓、延胡索、当归、旋覆花、半夏、枳实等;其中药物功效归类以理气药居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药及补虚药之类;药物药性多温、平;药物药味多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脾经居多,其次为胃经、肺经及肝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药对配伍规则如延胡索-苦杏仁配伍最多,其次是茯苓-苦杏仁、当归-苦杏仁、旋覆花-苦杏仁等;药组配伍规则以苦杏仁-延胡索-旋覆花最多,其次是苦杏仁-延胡索-当归、苦杏仁-旋覆花-延胡索、半夏-吴茱萸-茯苓等。结论 数据挖掘结果发现章次公治疗胃病多用降气化痰、活血止痛、健脾行气等治法,对于当代医家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用药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早泄是临床常见的男性疾病,常与其他男性疾病(如勃起功能障碍,遗精病)并发,发病率仅次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而在治疗方面却颇为困难。谭新华教授对早泄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证候分型、治法方药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心得,认为早泄之为病,其本在肾,制在肝,源在心,与肺脾相关,故早泄当从五脏论治。  相似文献   

14.
廖丽  刘琴  彭珣  郭芮  李定祥 《勤云标准版测试》2017,37(10):1090-1092
通过分析整理古今关于经与乳的文献资料,探讨经乳同源的中医学理论依据,发现乳房与胞宫通过冲任上下沟通,经乳受肾气-天癸-冲任性轴的调控;经血、乳汁的形成、输布、排泄,经病、乳病的病因病机均与肝、脾、肾(天癸)、冲任密切相关。经病传乳,乳病传经,经乳疾病多相兼出现,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呈现出周期性的消长变化。故笔者希望通过对经乳同源理论的探讨,阐明经乳相关的生理、病理特性,总结中医经乳理论,为临床经病治乳、乳病治经、经乳同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陈新宇教授提出运用内经“五脏整体观”理论分析病因病机,指出咳嗽不仅与肺相关,肾虚、脾湿、肝火均可引起咳嗽。临床治疗中陈教授多用伤寒原方加减,文中以桂枝汤、小陷胸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为例,系统阐述了陈新宇教授在咳嗽治疗方面的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16.
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崇奉“中和”之道,创建中和医派,倡导治疗目的是实现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平衡,因此要重视自然、社会、气候、食物、水源、情志、劳逸、阴阳、气血津液代谢与人体的关系。将中和观视为中医学健康观、疾病观、治疗观和养生观的核心与精髓:认为身体健康有中和;身体疾病为失中和;主张治疗疾病求中和;养生保健顺中和。  相似文献   

17.
王小云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肾虚为本、肝脾失调、痰湿阻络、血瘀经枯,同时强调情志因素影响。治疗以补肾扶脾为要,理气化痰、疏肝祛瘀为辅,并强调治未病、心身同治法的应用,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临床上善于诊治各种疑难杂症,本文列举熊老师运用宣痹汤复方治疗疑难病案例:反复发热案、淋巴瘤发热案、类风湿性关节炎案、发热皮疹案、肺部占位并全身结节案5则,其病机均属湿热痹阻经脉,通过对上述异病同治案例的分析,以示熊继柏教授的辨证思路,并为临床上应用宣痹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欧阳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于内科临床,认为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是肝风上扰,兼夹寒、热、郁、痰、虚所致,其治疗主张从肝风所兼夹病邪入手,常应用散寒熄风、散热熄风、解郁熄风、化痰熄风、养血熄风、柔肝熄风6种治疗法则,取得了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脊髓充贯椎骨管腔、传导脑髓神机、调控躯体神机、脊髓濡养全身躯体及脏腑、脑脊液循环代谢自有常度。督脉循行脊髓,反映脊髓的大部分功能,督脉为通真之路,脊髓为脏真聚所。例举颈脊髓外伤后遗症神经源性膀胱并神经源性直肠、T12-L1水平椎管内多发性肿瘤术后、脊髓空洞症3个医案,阐释了脊髓病变以脏腑经络病变为基础,具有易虚损、易痹阻、易共病的病机特征。脊髓疾病属于督脉病变的一部分,治疗上以恢复督脉阴阳水火升降之通道为原则,要同时兼顾督脉病和髓病的用药特点。治督脉应与相关经脉同治,形神同治;虚者治肾命为主,实者通经络为要,治神者参考脑病;治髓虚实主于肝胆,尚用风药。脊髓疾病用药不拘定法,必须辨病辨证,分别轻重缓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