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雀的命运     
麻雀是乡间最常见的鸟之一。在北方,大多数鸟忍受不了漫长冬季的寒冷,纷纷南迁,只有麻雀留了下来。无论是落叶纷飞的深秋,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只要走出屋门,一抬头,在木栅栏或是树枝上,总能看见几只体型纤小、毛色土灰、鸣声短促琐碎的麻雀。别看小小的麻雀在偌大的地球上与世无争地生活着,但麻雀家族的命途却是多舛的。  相似文献   

2.
<正>鄱阳湖是世界上现存的两个最大的动态湿地之一,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约80万只候鸟如约来到鄱阳湖越冬,场面蔚为壮观。江西省想方设法保护鄱阳湖,万鸟翔集的鄱阳湖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西智慧”,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赞誉。鄱阳湖是全球最重要的白鹤和东方白鹳越冬地、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鹤、东方白鹳、小天鹅等珍禽来此越冬。  相似文献   

3.
朋友发来微信:“一起去鄱阳湖数天鹅吧!”看一看那些体态优美的鸟,听一听它们的叫声也好,在耳朵里留下回音。天空还没有被阳光穿透,就仿佛已经能够听到天鹅在湖面上拍打翅膀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为金眶行鸟在长江中、下游繁殖的首次报道。目前为止有关文献与报道仅将金眶行鸟(普通亚种)记录为长江中、下游的旅鸟。它的繁殖地分布在内蒙古中部、山东、山西、陕西、青海等黄河以北地区。通过作者观察发现,每年4~6月间在大量金眶行鸟在鄱阳湖保护区范围内的梅西湖、朱市湖和大湖池等地繁殖,本文从繁殖生境、配对、营巢、产卵、孵化出雏等方面对金眶行鸟的繁殖生态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森林鸟鸣和虫鸣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一步了解城市森林背景下鸟虫等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时空格局,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保护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深圳园山风景区内3处典型城市森林样地(山麓、河谷及山脊)在春季的声音为对象,通过物种识别、鸣叫频率、频谱图分析、声学复杂性指数等手段进行声音信号量化,同时结合环境因子(植被组成与空间结构、光照强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明确发声生物群落的活动规律和影响机制。【结果】深圳春季森林声音景观主要有鸟鸣声、虫鸣声及鸟虫混合声3种声音组成,其中优势的鸟鸣发声群落由红嘴相思鸟、白头鹎、红耳鹎、长尾缝叶莺、棕腹杜鹃和栗背短脚鹎等鸟类组成,虫鸣发声群落主要由蝉、蟋蟀和螽斯组成。从时间上看,日出和日落时段鸟鸣声占主导地位;到夜间鸟鸣声消失,虫鸣成为主导;其余时段则主要为鸟虫混合声。此外,将森林声景与3种森林植被群落特征(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垂直结构及物候)、气象因子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表明植被空间结构、灌木层物候变化、光照强度在春季对鸟鸣和虫鸣的影响较大;在植被垂直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灌木层物候明显的山脊样地,鸟鸣声和虫鸣声活动最丰富。【结论】深圳春季森林声景观的声音元素组成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的日内变化。同时,植被群落特征和气象因子对发声生物群落的影响显著。通过研究声音景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能够更充分地了解森林景观特征,为森林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使市民更充分地享受绿色福利。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鸟     
植树鸟南美洲北部的荒地,有一种白头、黑身、长嘴的"卡西亚"鸟,它喜欢吃当地生长的甜柳树叶。在它吃叶之前,会先用嘴在地上挖洞,把嫩枝咬断插入洞里,再慢慢地啄食。插在洞里的甜柳树枝几天后便会扎根成活,过1~2个月就能长成1米多高的小树。所以当地人叫它"植树鸟"。酿蜜乌安哥拉的北部,植物繁茂,四季花开。这罩有,种小鸟,名叫酿蜜鸟,全身洁白,长荷一个细小红艳的喙,性情活泼。它们成群结队地飞舞在花^人中,一边呜叫,一边将喙插进花蕊晕吮吸花蜜,啄食花粉。满载而归后,它们一边酿蜜,一边唱歌。  相似文献   

7.
他能够在200多种鸟叫声中,辨别出鸟的种属,以及各种声音分别是受到了惊扰,还是为了保卫家园和侵入者展开争斗;是择偶时发出的呜叫,还是一展歌喉,吟唱悦耳动听的歌曲。在鸟的王围里,他和鸟的情缘胜过自己的儿女,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为“鸟妈妈”。他就是乌拉特前旗鸟梁素海护鸟志愿者张长龙。  相似文献   

8.
现代园林观赏诸因素“花、鸟、虫、鱼”中,鸟也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具有动感的美,给园林更添诗情画意,增添情趣。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寥寥数笔,勾画出一幅春曦鸟鸣图;杜甫的《七绝》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鸟刻意,描绘出一幅动人画面。  相似文献   

9.
周小红 《森林与人类》2002,22(12):26-28
诗人说,鸟是天堂洒下的花籽。这固然是诗人美好浪漫的想象,但让人不能忽略的是,正是鸟类带来植物的种粒,展开了洪荒土地最初的繁荣。而人们想象中的天使,也是结合了人与鸟的形象设计而出。作家这样赞叹着鸟的迁徙习性:“野鹅比我们更国际化,它们在加拿大用早餐,在俄亥俄州吃中饭,夜间到南方的河湾上去修整自己的羽毛。”这种对未知远方的好奇和勇气让我们这些在都市牢笼中偷生的现代人自惭不如。1861年,德国出土了七块始祖鸟化石,这是目前人类研究鸟类起源和飞行史的全部材料。有人认为,始祖鸟是由一种小型恐龙进化而成。这…  相似文献   

10.
尹仲生 《云南林业》2003,24(2):25-25
“憨丁桩”为何物?鹳也。鹳鸟形状像白鹤,嘴长而直,羽毛灰色、白色或黑色,生活在水边,吃鱼、虾等。鹳觅食时常将一只脚缩在腹部下,另一只脚站在水中,半天不动一下,就像一截木头插在地上一样,发现鱼、虾时才猛地一啄。建水人常借鹳鸟的这种觅食形态挖苦某人傻乎乎的不勤快,行动不机敏,就说你怎么像“憨丁桩”一样。过去,在建水坝子中常见的鹳鸟是一种体型较大的灰鹳,所以又称“大憨丁桩”,这大概可以说是建水人的鸟文化吧。上世纪70年代以前,常见这些“憨丁桩”们或自由地翱翔于蓝天白云下,或觅食于收割后的稻田里、水库边,那时城里人只要走…  相似文献   

11.
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在美化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建设两个文明中起着重要作用,庞大的鸟类家族为消灭农林害虫也建立了功绩。然而,你可曾知道,许多鸟还能预报天气晴雨,成为称职的义务天气预报员。 早在20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观察到鸟鸣与天气的关系。“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诗经》中记述的天气与禽鸟的关系。《田家五行》一书载:“赤老鸭含水叫,雨则未睛,晴则主雨,老鸭作此声,亦然”。意思是下雨时听到赤老鸭嘴里好像含着水一样叫,雨不会停止;而晴天这样叫,未来也要下雨。老鸭和赤老鸭叫声相同时,  相似文献   

12.
<正>春日,油菜花飘香,小村庄散落在远处的山水风光里。湖5月去江西。先去了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几个管理站。正是雨季,雨下得淅淅沥沥,鄱阳湖里见不着铺天盖地的鸟,但是保护区的几个管理站都建得挺漂亮,  相似文献   

13.
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为美化环境,陶冶情趣,消灭农林害虫,维护生态平衡,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你可曾知道,许多鸟还能预报天气,成了义务天气预报员。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观察到鸟鸣与天气的关系。“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诗经》中记述的天气与禽鸟的情况。《田家五行》一书载:“赤老鸭含水叫,雨则未晴,晴则主雨,老鸭作此声,亦然。”意思是下雨时听到赤老鸭嘴里好像含着水一样叫,雨水不会停止;而晴天这佯叫,则要下雨。老鸭和赤老鸭叫声相同时,未来出现的天气情况也相同。  相似文献   

14.
周鹏 《湖南林业》2004,(6):24-24
一、动作萎靡爱睡,羽毛松驰膨胀。一般健康的鸟都是整天活泼蹦跳、飞翔。病鸟则静缩一团,站在栖木上或栖木下面睡觉。鸟儿病后体温会下降,为了维持体温,羽毛会膨胀起来,装进空气以维持体温。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动物     
卓秀云 《云南林业》2004,25(1):23-23
笑鸟瑞典的针叶林中有一种鸟,它的腹下长有10多层羽轮。每一轮上都有一张薄膜和许多羽梗相连,形成10多张薄膜。当它飞行时,空气冲击羽轮上的薄膜,便不停地发出像人笑一样的“呵呵”声,故被当地人称为“笑鸟”。枪鸟布隆迪有一种鸟,它的大嘴里长着一条极富弹性的舌头。它用舌头往外弹石子疾如子弹,且百发百中,连野狼见到这种鸟都要落荒而逃,因而当地人常饲养这种鸟用以防野狼。飞猫西班牙北部的瓦伦了山区,有一种名副其实的飞猫。它长有一副像鸟一样的翅膀,虽只有绒毛,但也能借助山势飞翔自如。这种飞猫专以老鼠为食,既能从高处飞下来捕鼠,又…  相似文献   

16.
吴松 《中国林业》2011,(16):20-21
作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三道河口林场的职工,笔者已经在塞罕坝工作生活了近20年,亲眼目睹了塞罕坝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努力,如今的塞罕坝已经由昔日的栖鸟无息树、黄沙遮蔽日的茫茫沙地,变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的百万亩林海,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鄱阳湖以白鹤闻名,但其实雁鸭类才是鄱阳湖水鸟的绝对优势群体,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雁鸭数量约30万只。鄱阳湖雁鸭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素有“九鹅十八鸭”之称。鄱阳湖的鸭科鸟类不仅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而且还有不少珍稀濒危种类,非常值得关注。鸭科鸟类俗称雁鸭类。在众多的候鸟中,雁鸭类是一个群体庞大的家庭,它们不但种类多、群体数量很大,而且分布范围广泛,除南极外,几乎世界各地都有它们的踪迹。雁鸭是最典型的游禽,大多是游泳高手,个个本领非凡。  相似文献   

18.
降雨在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杉木和马尾松林内、外雨树干茎流及迳流所含各种养分物质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浓度显著地高于林外雨。林外雨的各养分物质含量是 N>Ca>K>Mg>P,杉木林内雨的各种养分物质量是 K>N>Ca>Mg>P。皆伐迹地迳流中养分流失量显著地高于林地的流失量。雨水养分含量与降雨量存在着半对数函数关系。由降雨输入的养分量显著地大于迳流输出的养分量。林内雨和树干茎流淋溶的养分量占还原养分总量的 48—53%。林内雨和树干淋溶的K、Mg、N的养分量超过凋落物归还的养分量。  相似文献   

19.
鸟类与天气     
许多鸟都能预报天气,人们称它们为活的气象台。比如“斑鸠叫,阴雨到”、“腊嘴鸣,天将晴”、“早晨鸟儿叫,天气要转好”、“麻雀屯粮天将雪”、“燕子低飞要下雨”,……鸟类对季节的反映也很灵敏。“杨花落尽子规啼”,在黄河流域,子规啼,便表明夏季的开始,立秋前后,子规便逐渐飞回南方。“北雁南飞”,必定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的深秋季节。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观察到鸟类能预报天气,这在诸多古籍中都有表露。唐代刘长卿《谪仙怨》词云:“晴川落日初低,……鸟向平芜远近”。说明鸟儿在平旷的田野上自由飞翔觅食,这天必…  相似文献   

20.
《中国林业产业》2014,(10):27-27
2014年11月27日获悉,近日,到处白雪皑皑的高寒地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迎来大批太平鸟,成为边城冬季里的小精灵。太平鸟,一般体长18厘米左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通常超过5岁,最长为13岁6个月。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匕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特征极明显,数量众多,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