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但目前蚕桑生产在我市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蚕农普遍老龄化,机械化程度十分低下,制约了  相似文献   

2.
蚕桑生产是嘉兴市传统的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市的农业生产中,蚕桑生产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蚕桑生产不但为我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蚕桑生产是嘉兴市的传统优势产业,有着最完整的产业链,从蚕种繁育到种桑养蚕,从缫丝织绸到丝绸印染,从服装生产到出口创汇,其产业链最长最完整。它不但为我市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为我市工业生产和出口创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蚕桑生产是嘉兴市秀洲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全区现有桑园面积2000余hm2,养蚕户1.5余万户,全年饲养蚕种4万张左右,从蚕种制造到蚕茧生产,从蚕茧加工到出口创汇有着一条十分完整的产业链。蚕桑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秀洲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原先从事蚕桑产业的劳力年龄结构逐渐老化,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差,投入不足,养蚕加温设施跟不上,种种  相似文献   

5.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1,42(4):46-47
1王店镇基本情况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部,处于海宁市、桐乡市、秀洲区三县交界地带。蚕桑生产历来是王店镇的传统产业,种桑养蚕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较早地形成从桑苗培育、蚕种生产、蚕茧生产、加工出口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全镇桑园面积1400hm2,养蚕户1-3万余户,年饲养蚕种在4万张左右,  相似文献   

6.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的重点蚕区,地处嘉兴城郊,也属城郊型蚕区,蚕桑生产历来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素有“渔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相似文献   

7.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是该区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十几年来年产蚕茧稳定在4000吨左右,茧款收入在0.8亿元左右。全区现有桑园面积4万余亩,  相似文献   

8.
蚕桑生产是秀洲区新塍镇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也是秀洲区的重点蚕区,近年来年产蚕茧稳定在750t左右,茧款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全镇现有桑园面积866hm2,养蚕户6500余户.目前蚕桑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产业受到重大冲击,生产总量快速下降,在此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谈谈我镇蚕桑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泰国蚕桑生产现状广泛而深入的考察、调研,概述了泰国蚕桑生产的现状,介绍了管理机构的职能和种桑养蚕的技术水平、丝绸生产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了对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吴江市是江苏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是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种桑养蚕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全市现有桑园面积约3千万平方米,养蚕户2万余户,近几年来蚕茧稳定在4 000吨左右,而且从栽桑养蚕到蚕  相似文献   

11.
嘉兴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称,种桑养蚕生产历史悠久,"桑柘遍野,无人不习蚕",故种桑养蚕是当地农民的主要产业之一.在种桑养蚕过程中,气象环境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春季连阴雨不但对桑树的正常生长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家蚕的正常饲养带来许多困难.本文对春季连阴雨天气特点与对蚕桑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以嘉兴地区2002年出现的罕见的春季连阴雨为例作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秀洲区地处浙江省北部,北接江苏省的吴江区,东接嘉善县及嘉兴市的南湖区,西接桐乡市,南接海盐县与海宁市.秀洲区历来是浙江省重点蚕桑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桑园是整个蚕桑产业链的基础,曾有这样的说法,要想养好蚕,先要培好桑,而在整个培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桑园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曲江县蚕桑生产有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据了解,从1964年开始就有人种桑养蚕,历经风风雨雨,艰难曲折。其实,我县发展种桑养蚕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有充足的劳动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种桑养蚕逐步从珠江三角州向北部和西部转移。县委、县政府认识到种桑养蚕是贫困山区致富的一条路子,及时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并在1983年冬成立了蚕桑生产的管理机构。经过九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1992年,全县种桑养蚕户发展到8340户,占全县农林总户数的15.7%。  相似文献   

14.
蚕桑是海宁市农业生产上一项历史悠久、面广量大,并有着成熟种养技术和完整产业链的传统优势产业。长期以来种桑养蚕以生产周期短、比较效益好而成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并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故农民一直有“吃饭靠种田,用钱靠养蚕”的说法。但上世纪末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人和高效种养业的发展.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传统优势逐步削弱。同时工业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大量农村劳力向务工、经商等方面转移,农民增收渠道呈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1,42(2):32-34
1王店蚕桑生产现状与优势 1.1王店蚕桑生产现状 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腹地,居沪杭苏"金三角"中心,境内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优美,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之美誉。  相似文献   

16.
海盐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面广量大,产业链完整。长期以来,种桑养蚕以生产期短,比较效益好而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在本县出口创汇及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桑树又占全县绿化林木的40%,其良好的绿化生态功能,在环保上为社会所关注。但近年来蚕茧生产行情持续低迷,蚕农生产信心受挫,蚕桑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广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恒成 《中国蚕业》2006,27(4):55-56
广西农民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作为自给自足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从未间断。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生产发展十分缓慢,而且时起时伏。直到1978年全区蚕茧产量尚不足2500t。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国家“东桑西移”的有利条件、加上茧丝绸市场的走俏,在政府的引导和群众的努力下,蚕桑生产迅猛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蚕茧产量大幅度攀升。2005年全区蚕茧产量已多达14万t。曾经在国内排不上名次的“小蚕区”,步步登高荣升到全国产茧大省,年产茧量居全国之首。现在,全区凡是种桑养蚕较多的地方,农民增收、加工企业增效、财税增多。种桑养蚕已成为很多农民经营项目中的首选,它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奉区建设礼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亮点。桑蚕生产涉及种桑、养蚕、加工、流通等环节,蚕丝的产业链中,种和养是基础。本文就种桑和养蚕方面的巩同和发展提出如下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江为民 《蚕桑通报》2013,44(1):46-47
王店镇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南接海宁市,西连桐乡市,是嘉兴市十大蚕桑重点镇之一.蚕桑产业历来是王店镇的重要产业,种桑养蚕历史悠久.全镇年发蚕种5万张左右,占秀洲区的50%.现有桑园面积1400 hm2,养蚕农户1.3万余户,蚕茧产量常年稳定在2000t左右,年蚕茧产值在3000万~6000万元,户均养蚕收入35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淮阴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可以充分地利用先进的蚕桑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有效地改变目前我县蚕桑生产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而造成的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的粗放式经营,提高我县蚕桑生产经营水平,促进我县蚕桑生产产业化发展。1我县实行蚕桑生产基地化经营的可行性我县是工业小县、农业大县,种桑养蚕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曾为推动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较大贡献。1995年蚕桑生产达到我县历史上最高峰:桑园面积13.5万亩,年养蚕发种31万张,年创产值1.5亿元之多。但是在上几年低潮冲击下,也…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考察组于1992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先后到印度、泰国和香港考察蚕桑生产及丝绸市场情况。在印度访问了萨氏贸易公司、卡纳塔克邦蚕业发展研究中心和一些主要蚕区,在泰国访问了许明发有限公司、泰国丝绸协会、泰丝公司和蚕桑主产区呵叻府,在香港访问了粤海丝绸有限公司。现将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印度,泰国蚕桑生产概况 1.种桑养蚕情况印度现有桑地面积28万公顷,其中水田桑园19万公顷,早地桑园9万公顷。在全国20个邦中,有15个邦种桑养蚕。主要蚕区分布于南方,一般位于北纬10~20°地带,届热带季风气候,适于全年多次养蚕。目前全国约有5万个乡、村,550万人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