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酶抑制法速测是检测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简便、快捷方法。采用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考察不同桑叶样本对检测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桑叶样本碎小、浸提过程中振荡处理都会提高抑制率,造成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嫩叶的抑制率明显低于成熟桑叶;强桑1号和农桑14号2个桑品种的抑制率接近。据此,提出了应用酶抑制速测仪的桑叶前处理方法,用该方法检测无毒桑叶建立校准曲线,导入CL-BⅢ残留农药测定仪标准对照库,便于用户检测桑叶时参照,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已有30余个果桑采摘园.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桑果食品的食用安全以及蚕农利用果桑园桑叶养蚕的安全性,于2020年采摘期对市内5个规模较大果桑采摘园的桑椹和桑叶进行了常用农药残留抽样检测,并用桑叶进行了养蚕生物试验.结果表明,5个果桑园的桑叶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农药残留,桑椹中的农药残留检测值均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养蚕生物试验除一个果桑采摘园的桑叶试验组发生家蚕农药中毒症状外(可能没有达到采叶的安全间隔期),其余4个果桑采摘园的桑叶试验组家蚕均能正常生长发育至上蔟营茧.  相似文献   

3.
《北方蚕业》2018,(3):17-20
使用胶体金免疫法原理的吡虫啉速测卡对桑叶吡虫啉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具有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环境要求低、易于操作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速测卡可以检测出桑叶中96h内的微量吡虫啉农药残留,检测浓度可达0.05mg/L;经过家蚕生物鉴定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确定了吡虫啉速测卡检出结果的可靠性,明确了吡虫啉农药快速检测卡可以有效且快速的检测出桑树中的吡虫啉农药残留,服务于蚕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韦伟 《广西蚕业》2004,41(2):48-48
家蚕对农药比较敏感,生产中因误喂被农药污染的桑叶或者残效期未过的桑叶等而造成桑蚕农药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养蚕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防止和减少蚕儿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除了科学地使用农药和桑园的合理布局等防范措施外,对易发生农药中毒的季节,为安全起见,在用叶前对桑叶中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现介绍一种使用广州天河绿洲生物化学研究中心生产的农药速测卡(各地蔬菜安全检测部门有售)快速检测桑叶中农药残留的简易方法:(1)随机抽取桑叶样本(10~20片),用剪刀剪成细小碎片充分混匀。(2)取少量桑叶碎片于杯子中…  相似文献   

5.
为了达到快速检测牛乳中农药残留的安全要求,建立酶抑制率法的检测手段.酶抑制率法对农药的检出率,依据农药品种的不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可以用酶抑制率的方法对超出我国国家标准允许残留限量或违禁使用农药的牛乳进行检测,酶抑制法的检出时间为30 min,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测试成本低廉并且可以用于现场检测.因此,此方法可以用于牛乳中部分农药的监督检查,并对实现现场检测农药残留和大批量样品的筛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灭多威和毒死蜱是桑园主要杀虫剂品种,研究2种杀虫剂在桑叶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对家蚕的毒性,为确定临界残留量和安全间隔期提供参考依据。将20%灭多威乳油和40%毒死蜱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倍药液后喷洒桑树,采用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法检测桑叶中灭多威、毒死蜱的残留消解动态,同时测定对家蚕的残毒期。结果表明:桑叶中灭多威和毒死蜱的残留量随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符合农药残留消解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灭多威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23.1354·e~(-0.5336t),半衰期t_(0.5)=1.2987 d;毒死蜱的消解动态方程为C=18.5759·e~(-1.6110t),半衰期t_(0.5)=0.4302 d;喷洒20%灭多威乳油1500倍药液9 d后桑叶中残留量为0.73 mg·kg~(-1),喷洒40%毒死蜱乳油1500倍药液21 d后桑叶中残留量为0.50 mg·kg~(-1),可视为对家蚕生物毒性的临界残留量。  相似文献   

7.
桑叶农药残留已成为影响蚕作安全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着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为了减少蚕农因家蚕农药中毒造成的经济损失,文中以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铃脲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法测定了微酸性电解水对溶液体系中氟铃脲的降解效果,发现贮存10 h的微酸性电解水与100μg/mL氟铃脲溶液混合处理30 min,降解率最高,达到79.07%。采用Fenton比色法测定微酸性电解水在贮存过程中产生羟自由基的能力,发现贮存10 h时产生羟自由基能力最强。采用生物学试验鉴定微酸性电解水对桑叶氟铃脲农药残留的去除效果,采用将微酸性电解水与氟铃脲溶液混合处理后喷洒桑叶饲喂家蚕、将氟铃脲污染的桑叶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喷洒处理后饲喂家蚕以及将氟铃脲污染的桑叶用微酸性电解水进行浸泡处理后饲喂家蚕3种方式,5龄盛食蚕体质量增长率、熟蚕体质量、结茧率、化蛹率、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显著提高,死蚕率和死笼率降低,且随着氟铃脲农药残留浓度降低,浸泡处理时间延长,效果改善越好。微酸性电解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解桑叶上氟铃脲残留,减少桑...  相似文献   

8.
采用农药残留速测卡检测和养蚕生物试验对比,筛选出适合桑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酶抑制速测卡,并建立了10种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速测卡检测校准参考值,为速测卡应用于养蚕生产中预防桑叶农药残留超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乙酰胆碱酯酶(Ach E)是有机磷(OP)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作用靶蛋白,在体外胆碱激酶(choline kinase)可专一性地以三磷酸腺苷(ATP)作为磷酸的供体,催化Ach E的酶促反应产物氯化胆碱发生磷酸化。依据家蚕基因组数据库中的胆碱激酶基因(Bmcok)序列(Gen Bank登录号:AK378994.1)设计合成特异引物,从家蚕5龄第3天幼虫头部克隆了家蚕胆碱激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质,获得质量浓度约1.03 mg/m L的家蚕胆碱激酶液。纯化的家蚕胆碱激酶在30℃、p H 9.5时的活性最高,约为115.6 U/mg。通过耦合Ach E和家蚕胆碱激酶的酶催化反应,并结合ATP-荧光素发光反应,建立酶抑制-发光快速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对甲胺磷残留的检测限可达0.05μg/m L,灵敏度高于现有的酶抑制色卡法和酶抑制分光光度计法,初步表明了将家蚕胆碱激酶应用于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影响桑叶上农药残毒期的环境因子作用,减少养蚕中农药中毒的损失,采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桑叶上农药残留的消解动态.选择40%辛硫磷乳油、20%灭多威乳油、40%毒死蜱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等3种类型的4种农药,对盆栽桑树喷药后分别进行光照和遮阴、土壤湿润和干旱处理,经过一定时间间隔后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3龄起蚕的死亡率,以死亡率曲线表示农药在桑叶上的毒性消解动态.结果表明:环境因子对4种供试农药残留毒性消解速率的影响均表现为光照湿润>光照干旱>遮阴湿润>遮阴干旱,桑叶光照和土壤湿润能够促进桑叶上农药毒性的消解.在遮阴条件下阿维菌素的毒性消解极慢,辛硫磷次之,而对灭多威和毒死蜱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首次开展桑园和大田常用的9种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对全国推广数量最大的广西桑蚕品种"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进行了急、慢性的毒害性测定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8种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农药在桑树上的安全间隔期(残毒期),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新方法。从毒理、生理生化、解剖学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溴氰菊酯、杀虫双和Bt药剂为剧毒或高毒农药;毒死蜱、敌敌畏和锐劲特为中等毒性农药;克螨特和草甘膦为低毒农药。剧毒、中高毒性农药对桑蚕的呼吸生理、体内新陈代谢、组织器官、母蛾产卵量带来种种危害和影响,最终导致蚕茧质次量低。武鸣县蚕农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加强蚕桑生产中的农药中毒防控措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400、800、1200、1600保万灵杀虫剂释液喷于桑树,以清水桑为对照,桑叶饲蚕后查明了蚕的中毒症状及万灵杀虫剂不同浓度的残毒期。为确保养蚕安全,喷药2周后方可采叶。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杀虫、杀螨剂溴虫腈在桑树害虫与非靶标昆虫家蚕之间以及桑树害虫之间的差异性毒力,为溴虫腈在桑园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测定24%溴虫腈悬浮剂对野桑蚕、家蚕、桑螟、桑尺蠖的室内毒力选择性比值较高,其LC50值倍数比例为362∶126∶1.6∶1,各种试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家蚕>野桑蚕,该药剂对家蚕的毒性很小。分别采用80、160、32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桑树后间隔1、3、6、9 d采摘桑叶饲养家蚕3龄幼虫至上蔟,除用320、160 mg/L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处理区间隔1 d的桑叶养蚕后,家蚕的各项生理指标与清水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外,其它处理区无显著差异(P>0.05),并无迟发性毒性效应。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4%溴虫腈悬浮剂对桑树害虫的毒力具有选择性,试验期桑园内的几种害虫对该药剂的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桑尺蠖>桑螟>桑毛虫>桑剌蛾,320、160、80 mg/L 3种质量浓度溴虫腈悬浮剂稀释液喷施后7 d对桑尺蠖的平均防效极显著优于对照农药267 mg/L辛硫磷稀释液的防效,而对桑螟的平均防效低于对照农药200 mg/L灭多威稀释液的防效(94.2%)。研究结果显示溴虫腈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毒力,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较低,该药剂适合用于对桑尺蠖等桑园害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桑树不同季节施用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的残留毒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虫螨腈因其对家蚕的低毒性而成为桑树害虫防治药剂之一。为了确保桑园施用虫螨腈对家蚕的安全性,分别于春、夏、秋季对桑树喷施虫螨腈后,调查药剂对家蚕的残毒性及家蚕的中毒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桑树喷施虫螨腈对家蚕的残毒性差异较大。夏季以24%虫螨腈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3 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基本安全,1000、2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5d采叶饲养对3龄期家蚕已无致死性;春季3种浓度药液喷施后7 d采叶饲养仍造成3龄期家蚕100%死亡。夏蚕期3龄期家蚕饲喂1000倍稀释药液喷施后1h的桑叶后即出现中毒死亡,而中秋蚕期、春蚕期的3龄期家蚕食下相同毒叶分别在1、3d后才出现中毒死亡现象。此外,调查虫螨腈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残毒性,表明对5龄期家蚕的残毒性明显低于3、4龄期的家蚕,因此建议在家蚕4龄期之前尽量不用虫螨腈防治桑园害虫。  相似文献   

15.
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哒螨灵、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辛硫磷和吡虫啉6种常用杀虫杀螨剂对家蚕的毒力,并研究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和吡虫啉4种杀虫剂的2种亚致死剂量(LC5、LC15)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蚕区桑园害虫防治选择对家蚕安全的杀虫剂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力大小依次为吡虫啉>辛硫磷>敌敌畏>哒螨灵>溴虫腈>炔螨特,其对家蚕96 h的LC50分别为0.256、0.556、8.912、50.689、119.715、351.691 mg/L,毒力皆随着时间的累积而增加;炔螨特、溴虫腈、敌敌畏3种杀虫剂的LC5、LC152种亚致死剂量对存活家蚕幼虫的历期、眠蚕体质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且相同药剂不同亚致死剂量间对家蚕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田常用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田常用20种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结果表明:家蚕对其中11种杀菌剂农药有一定的毒性反应,表现轻微的症状.杀菌剂农药对家蚕的触杀毒力和残毒期因杀菌剂品种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家蚕对杀菌剂农药的抗性因龄期大小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7.
三类生物源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对家蚕的毒性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阿维菌素类、氯化烟酰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家蚕的毒性,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共15种生物源农药对家蚕2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家蚕中毒症状。结果表明:将15种农药分别配制成不同梯度浓度的药液浸渍桑叶饲喂家蚕48 h后,各种药剂对家蚕的LC50值均小于0.5 mg/kg,属剧毒级农药,对家蚕有极高风险性;各种药液处理引起的家蚕中毒症状表现出多种相似的特征,如有吐液、翘头、翘尾、身体扭曲呈"C"或"S"形等。试验证明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及其混配制剂不适合在桑园及其附近农田使用,同时也验证了对高等动物毒性低的农药并非就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效提取桑叶植酸的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成熟度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和蚕粪中的植酸含量,有助于进一步开展降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及提高桑叶营养利用率的研究。运用Design-Expert 8.0.4 Trial软件的Box-Behnken模型,分析不同提取条件因子对桑叶植酸提取效果的影响作用为原料质量浓度>提取液中盐酸的浓度>浸提时间,确定最佳提取条件:提取液为1.25%盐酸+0.1 g/mL硫酸钠,浸提时间为2.18 h,原料质量浓度为0.05 g/mL。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桑叶和蚕粪中的植酸,并应用比色法测定5个桑品种春季成熟叶、嫩叶以及秋季成熟叶、嫩叶中的植酸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98、3.55、3.75、3.52 mg/g,5龄幼虫蚕粪中的植酸含量为3.78 mg/g,与桑叶中的植酸含量接近。检测结果说明桑叶中的植酸随着桑叶的成熟其含量不断增加,家蚕不能吸收利用植酸态的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