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的第一限制因素。通过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选用节水模式、改善旱地作物营养状况、调整作物播期及布局、选育和选用抗旱品种、增强抗旱锻炼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
玉米作为辽宁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作物,对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保证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干旱、低温寡照、洪涝等灾害性气候对其生产构成极大威胁.针对这种现状,从栽培技术层面提出抗逆栽培技术措施,为提高抗击自然灾害能力和实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气候的异常变化,导致部分地区的粮食作物的产量逐渐降低,尤其是高温、干旱对夏季玉米的种植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若补救措施不合理则可能导致产量大幅度降低。因此,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变化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地区夏季玉米的产量。而接下来本文将对高温、干旱对夏季玉米的生长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南涧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高坡陡,农业基础设施差,灌溉条件跟不上,加之自2010年以来遭遇了四年连旱,玉米又是南涧县主产作物之一,要想获得玉米高产,必须有一套适合当下环境气候的抗旱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冀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涛  方日华 《灌溉排水》1995,14(4):20-25
实验表明:冬小麦的灌水量直接影响下茬玉米的土壤水分;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冬小麦加夏玉米的总耗水量与产量均呈抛物线关系。因而减少非关键生育期的灌水对产量影响不大,根据天然降水分布规律,选用全生育期90天左右的玉米杂交种,6月20日以前播种,8月上旬抽雄,主使主要需水期与降水高峰相吻合,尽量减少夏玉米的灌水。通过作物干旱胁迫试验,找到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减产系数,为制定节水型灌溉制度提价依据,通过对土壤水分的观测发现,在和物播前、收后土壤内均有部分速效水,充分利用土壤水是节水栽培技术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阜新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深入研究玉米需水规律、干旱敏感性及水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蓄水保墒、抗旱播种、水肥调控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为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阜新地区的气候特点,在深入研究玉米需水规律、干旱敏感性及水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蓄水保墒、抗旱播种、水肥调控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阜新地区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为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玉米属C4作物,荣县地处川西南丘陵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有效积温高、光照强度较大,适宜玉米种植.但是,荣县气候多数年份冬干春旱,影响玉米苗期生长,严重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但通过多年的生产栽培实践,探索出了"选用良种、肥团育苗、规范化种植、加强管理"等栽培技术措施,实现了丘陵地区玉米高产的目标,也为农民增产增收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灌溉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不同品种土壤水分和WU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于2008—2010年采用不同小麦和玉米品种,研究不同灌溉处理下土壤水分动态及对冬小麦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2a试验结果均表明,灌水在不同土层的入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致以1a为周期,冬小麦生长期间,0~6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较大,60 c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夏玉米无法利用是导致灌水利用效率低的原因。通过分析冬小麦和夏玉米的WUE表明,抗旱节水品种的WUE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而非抗旱节水品种的WUE则相反;抗旱节水品种的产量在适度水分胁迫下变化不大,而耗水量有所减少,非抗旱节水品种在适度水分胁迫时,产量减少幅度较大,致使WUE有减小趋势。因此,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的华北地区,选用抗旱节水品种,适度减少灌水次数,可以减少无效灌水的入渗,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提高WUE。  相似文献   

10.
2ZYS-2型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的优势作物,其栽培模式长期以来以直播为主。玉米移栽技术是一项抗旱高产新型农艺栽培技术,相比传统的直播种植方式,移栽能够使玉米作物提高有效积温时间、减少春季低温伤害、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从而确保纸筒秧苗存活率率,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过去玉米移栽大都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劳动力需求大,作业效率低下,移栽质量难以保证,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育苗滤水移栽机的研制成功为玉米机械化移栽提供有效机械载体,填补了我国在该类型农机装备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1.
龚郑锋 《农业工程》2021,11(12):108-113
为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分别设置正常水分、拔节期干旱、抽雄期干旱和灌浆初期干旱4个处理,研究玉米干物质积累、灌浆特性、淀粉相关酶活性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抽雄期和灌浆初期干旱显著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贡献率;干旱显著降低籽粒质量和灌浆速率,抽雄期干旱对后期籽粒质量和灌浆速率影响最大;干旱显著降低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干旱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增加了秃尖长、减少了行粒数,3个时期干旱胁迫产量分别降低15.15%、33.11%和22.00%。因此,拔节期、抽雄期和灌浆初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为敏感,对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在玉米抽雄期,要确保水分供应,以保证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生育期玉米水分胁迫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抗旱提供理论依据。以玉米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灌浆-成熟期进行水分胁迫,测量玉米株高、穗位高、叶面积、穗部性状,对比充分灌水与非充分灌溉下玉米农艺性状差异。利用Jensen模型求解出玉米各生育期水分敏感系数,验证水分胁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干旱处理的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受影响较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抽雄—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穗部性状的形成较为明显,并且对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资源总量为810.33亿m3,人均占有量和耕地亩均占有量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干旱频发、作物生育期内水量分布不均等因素加剧了农业灌溉用水短缺,严重影响了旱作区作物种植面积的发展和产量的稳定与提高。分析了机械化暗式注水灌溉技术、中耕补水技术、喷滴灌技术等抗旱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效果,根据玉米调亏水分灌溉指标、作物受旱生态表现及土壤干旱状况分级,提出了抗旱节水灌溉集成技术模式,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了干旱带来的损失,为实现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抗旱对策,结合玉米种植地的实际情况,促进栽培技术的优化,制定完善的种植对策,不断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秸秆覆盖是减少棵间无效水分蒸发,提高根层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在北京大兴县的3年使用表明,覆盖秸秆3.0t/hm2,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结构,使表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且越是干旱年份保水保墒效果越显著,夏玉米出苗率提高4%~13%;可使作物总干物质产量提高26%,籽粒产量提高20%。研究结果显示秸秆覆盖技术具有明显节水增产效果,在半干旱的夏玉米种植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晔 《南方农机》2021,(6):68-69
干旱是一种会对经济、社会、环境造成影响的气候现象,尤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每年平均受旱面积达2700万hm2,粮食因旱减产产量达到4.7%,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干旱频发的国家,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产品需求的提升,干旱气候会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危害损失。本文基于此,先概述我国干旱导致的农业受灾情况,再分析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出干旱气候下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对策,给相关工作者以参考。  相似文献   

17.
魔芋辐照接枝聚合物在玉米抗旱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桶栽控水的方式,研究了2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施用魔芋丙烯酸辐照聚合物对玉米出苗、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同时以田间玉米为对照。结果表明,桶栽玉米施用聚合物出苗率较对照提高3.4%;施用聚合物显著降低旱灾和涝灾对各指标的影响,增强了玉米的抗旱性;轻度干旱组比正常水分组施用聚合物保水剂效果更好;田间玉米也证明了聚合物的保水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内蒙古赤峰市的主要粮食性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较为广泛。同时赤峰市的气候条件相对春季气候干旱少雨,不利于春季玉米的生长发育。当地政府部门依托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转变了传统生产模式,更好地缓解了气候干旱对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3个层面探讨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模式之下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以渭北旱塬合阳和长武2个试验站点为研究区域,通过多年的玉米田间试验数据评估CERES-Maize模型的适用性,再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输出的气象数据对2050年前玉米单产及生产水足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ERES-Maiz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雨养玉米产量和物候期,多数年份二者的绝对相对误差(Absolute relative error,ARE)在10%以内,CERES-Maize模型在渭北旱塬旱作农业区有很好的适用性。应用CERES-Maize模型模拟玉米生产水足迹,较传统水足迹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可靠。在RCP2.6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在RCP8.5气候情景下,随着温度升高和生育期有效降水的减少,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气温上升幅度过大对玉米单产有明显的负面影响,降水与玉米用水效率呈正相关。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旱作作物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应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发展集雨补灌、筛选和培育节水抗旱新品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梁爽  鲁清涛 《河北农机》2023,(17):112-114
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特点就是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时,将传统种植模式下的大豆、玉米进行合理搭配,实现大豆、玉米两种作物的复合种植,并通过带状复合种植,增加作物产量。同时也要看到,由于受到病虫害与杂草等因素的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产量有所下降。因此,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以及杂草问题,应该加强对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本文从大豆玉米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疫等方面进行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采用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进行防治,加大对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加强预报工作,以期提高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