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是反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社会前进发展方向和广大人民意愿的先进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文化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是进行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历史经验。红色文化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理理论为指导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继承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提倡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化是随着绿色运动的兴起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文化,生态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断转型,从生态文化的变迁中看到人对自我地位的认识更加理智。从生态文化的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西方生态理论学派等方面分析了求同存异容纳多元生态文化的理论,生态文化的发展与构建需要吸收古今中外文化的合理因素,具有包容力与认同力的生态文化更能指引我们营造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认同理念:“天人合一”的传统生态文化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建设美丽中国,以广博包容的生态文化为指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4.
《古今农业》2013,(3):68-68
解放军理工大学人文教研室陶德臣教授的《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研究》和《中国传统市场研究——以茶叶为考察中心》两部书已于2013年7月由长虹出版公司出版。《中国茶叶经济与文化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为指导,采用历史学、经济学、市场学等多种方法,全面系统研究了先秦至现代2000多年间中国茶叶生产、经贸、文化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主义,深厚土壤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幻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变革精神、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等。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般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最优秀的文化成果之一,是指导我们一切事业的理论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内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社会、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阐释的理论基础出发,基于我国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以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剖析,就是把握产业振兴这个主要矛盾,补齐人才这个关键要素,激发文化这个最深沉的力量,注重生态建设这个物质基础,发挥组织振兴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同时,要把握党的全面领导、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分类指导这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马银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12):162-164+192
为了高质量发展我国的乡村文化产业,并走向文化强国之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研究了乡村文化产业的相关概述和新时代的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乡村文化是我国特有的宝藏,对劳动人民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乡村文化产业以乡村文化为基础,通过开发和运用乡村文化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和提高文化软实力,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了有效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应该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并在推广乡村文化产品的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的传统特色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发展形态为背景,通过分析交往过程中媒介形态的演变以及由此形成的舆论的特征,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中"媒介———舆论"思想及其价值诉求。在以立体网络为载体,以信息共享为支撑,以时空的无限性为特征的电子信息时代,网络舆论扩大了人们的认知领域,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征方式。以此为时代语境,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媒介———舆论"思想指导网络反腐建设,塑造积极、健康、良性互动的网络反腐的舆论景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新生的契机,也是网络反腐建设不得不融入的一种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生态问题却日益严峻,很多人认识到研究生态问题的迫切性。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很值得我们研究,其生态思想理论精深,对于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对其理论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从理论上讲,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同时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对河南省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独特视角,结合河南省情,对河南省高校应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分析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农民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成果。新型农民培养问题是当今社会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邓小平农民思想理论基础,为解决新型农民培养问题找到新思路和新方法,也会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当前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背景下中原经济区建设为背景,在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农村人口有序转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夏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经济,鼓励垦殖,曾不断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当地从事农耕生产的人数众多,他们坚持开展灌溉和精耕细作,使西北边疆的种植业迅速壮大起来,尤其是所辖河套地区,基本达到了中原水平。恰如当时边臣庞籍所言:“且西羌(指西夏)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可以说,西夏统治者及其人民发展西北边地农业经济具有历史性重要意义,对神州大地的经济建设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商水方言是中原官话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河南方言的重要部分。调查本地区语言实际,总结出该地区的语音与词汇特色,为河南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而努力。推求出该地区方言的音系,不仅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便利,也为语音的历时研究提供基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词条,为记录方言词汇与揭示悠久地域文化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16.
杨晓靖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69-14171
农业是早期人类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适当的农作物和特定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导致了文明的出现。位于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粟黍的发源地,全新世大暖期适宜的气候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优越的环境条件促成了这一区粟黍农业的形成,并在在中原地区孕育出中国最早的文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丰富园林绿化中黄色系的芍药属植物种类,也为牡丹(Paeonia suffuruticosa)远缘杂交新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牡丹新品种‘金波’物候期的观测,研究其与气温、空气湿度和地温的关系,掌握其生长规律。[结果]‘金波’从3月4日开始萌动,萌动期12 d;4月10日进入风铃期,持续10 d;4月28日进入开花期,花期持续22 d,此期间平均气温14.8℃,地温14.8℃,相对湿度78.6%。新品种‘金波’开花晚于中原栽培品种,且花期长于中原栽培品种。[结论]对‘金波’加以推广利用,有利于延长牡丹栽培品种的观赏期,丰富牡丹观赏品种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的学习运动既是一次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运动,也是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运动。这一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原则在全党范围内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又形成了一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源泉 ,伟大变革的时代需要理论创新 ,而理论创新要面向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