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猪场废水灌溉对地下水中钾、钙、钠、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程中产出的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和3个处理阶段出水与地下水按体积比1∶5混合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进行3年的小区灌溉试验,监测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钾、钙、钠、镁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钾含量在厌氧水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呈现高量厌氧水(Ha)〉中量厌氧水(Ma)〉低量厌氧水(La)的变化趋势,在混水灌溉处理地下水中钾含量均呈厌氧水与地下水1∶5混合(Tag)〉原水与地下水1∶5混合(Tog)〉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合(Teg)的变化趋势;(2)地下水中钠、钙、镁含量大致呈现低量厌氧水(La)〉中量厌氧水(Ma)〉高量厌氧水(Ha),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混合(Teg)〉原水与地下水1∶5混合(Tog)〉厌氧水与地下水1∶5混合(Tag)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天津杨柳青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猪场废水原水、厌氧出水和仿生态塘与地下水稀释(1:5)灌溉以及厌氧出水高、中、低定额灌溉对潮土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场废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中量厌氧水灌溉增强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过高或过低量厌氧水灌溉降低土壤酶活性;原水、厌氧出水和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对土壤酶活性也有显著影响;与对照(正常施肥和灌溉)相比,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促进土壤脲酶活性;所有的稀释灌溉处理对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有抑制趋势,但其中仿生态塘水稀释灌溉处理的降幅较小。建议适宜的猪场养殖废水厌氧出水灌水定额为500m^3·hm^-2,适宜的稀释灌溉处理为仿生态塘水与地下水1:5的稀释比例。  相似文献   

3.
长期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交换性钙、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始于1987年)玉米连作试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施肥与地膜覆盖对棕壤中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影响,以及交换性钙、镁和pH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34~2.52 g/kg之间,交换性镁含量在0.30~0.66 g/kg之间,目前都比较丰富,作物基本不会出现缺钙缺镁症状。经过24年的不同施肥处理,施有机肥土壤表层(020 cm)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施用化肥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无论不覆膜还是覆膜,单施化肥底层(2040 cm)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大于表层;施用有机肥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两个层次差异不明显,交换性镁含量土壤表层大于底层。覆膜与不覆膜相比,单施化肥土壤覆膜后表层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含量增加,底层含量降低,而有机肥处理表现的不明显。土壤表层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与pH之间都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硝态氮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应用猪场废水处理工艺中3个阶段的出水(原水—猪圈舍干清粪后冲洗直接流入积水池的水;厌氧水—原水经厌氧池处理后的出水;仿生态塘水—经曝气和植物吸收处理的厌氧水)与地下水1︰5(体积比)配比和厌氧水不同灌溉量进行冬小麦小区灌溉试验,通过监测土壤硝态氮含量动态变化和残留量筛选适宜的混合水类型和厌氧水灌溉量,为制定合理的猪场废水灌溉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应用3种混合水灌溉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呈现“S”形变化趋势,小麦收获后各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比初始值有所增加;收获后3种混合水灌溉处理0~100 cm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比拔节期均有很大增加,仿生态塘水︰地下水1︰5处理变化幅度最小,较适宜灌溉;厌氧水灌溉量与土壤中硝态氮淋溶量和残留量成正相关关系,中灌水量(500 m3/hm2)较适宜。灌浆期灌水大大增加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含量,灌浆期宜使用地下水灌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云南省菠萝蜜主要种植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以期为菠萝蜜园合理施肥提供依据。调查分析了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15个种植园不同土层(0~20、20~40、40~60 cm)的土壤养分状况和叶片养分含量,结合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在0~20 cm土层含量最为丰富;不同土层间除土壤pH、有效硼之外,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元素均有含量变幅范围、变异系数较大的表现。(2)86.67%土壤pH值小于6.5,土壤呈酸性,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及各种中、微量元素含量中上水平,磷素含量各种植园表现不一,差异明显。(3)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速效钾、有效锌、交换性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有效磷、有效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叶片氮、锰、锌、铜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钙与土壤交换性钙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云南省菠萝蜜种植园施用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提高土壤pH,增施有机肥、磷肥、硼肥,适当控制氮肥、钾肥、钙镁中量元素肥及铁锰铜锌微量元素肥的施入量,以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125、1500和1875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酸碱缓冲容量和碱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0~30 cm土壤pH,导致土壤酸化,酸化率为2.88kmol·hm~(-2)·a~(-1);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处理在0~15 cm和15~30 cm分别提高了1.22~1.58和0.35~0.64个pH单位,并产生大量碱,在0~30 cm达到了9.93~13.82 kmol·hm~(-2)·a~(-1),其中0~15 cm占80%。与CK处理相比,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EC、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及0~15 cm交换性K+,减少0~30 cm交换性酸,特别是交换性Al3+。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和相应碱贡献了104.3%,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总之,多次大量施用硅钙钾镁肥在显著提高0~30 cm交换性Ca~(2+)、Mg~(2+)和0~15 cm交换性K+含量的同时,有效改良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稻田土壤酸性,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菜心的土壤钙、镁营养诊断指标及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地方,不同钙、镁含量水平的菜园土壤进行菜心钙、镁肥田间试验。根据20个试验点的钙肥试验和15个试验点的镁肥试验结果,分别建立菜心相对产量与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菜心产量与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呈抛物线相关;在质地为中壤土的菜田上种植菜心,土壤交换性钙的适宜含量为4.26 ̄9.60cmolL-1,交换性镁的适宜含量为2.01 ̄2.31cmolL-1;在参试的所有菜田中,施钙肥增产显著的菜田占50%,增产率为0.65 ̄33.8%;施镁肥增产显著的菜田占47%,增产率为-1.6% ̄34.7%。  相似文献   

8.
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养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夷陵区柑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状况及相关性,在柑橘主产区采集了 41个土壤和叶片样品进行养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柑橘园土壤 pH均值 5.5,偏酸性柑橘园占 22%。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硼处于低量缺乏的比例分别为 33.1%、68.3%、36.6%和 100%,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适宜偏高水平。2)叶片中氮、钾、钙、镁和锌含量缺乏的柑橘园分别占34.1%、87.8%、36.6%、65.9%和95.1%。叶片磷、铁、锰、铜和硼含量在适宜偏高水平。3)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和有效硼的含量与叶片中对应元素存在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钾和有效铜与叶片对应元素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钙与土壤 pH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碱解氮、交换性镁以及叶片镁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夷陵区柑橘园应有机无机肥配施,增施硼、锌和镁肥,同时可施用适量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相似文献   

9.
云南保山烟区土壤与烟叶钙镁含量分布特征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云南保山烟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和烟叶钙镁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两者之间关系,为烟区钙镁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选择烟区76个代表性烟田采集土样和烟样,测定了其钙镁含量,应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了分布特征研究,应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了土壤与烟叶相关性研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保山植烟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分别介于130~7300 mg kg-1和20~1880 mg kg-1,平均分别为1811.93 mg kg-1和354.93 mg kg-1,整体处于高含量范围;但是施甸、隆阳、昌宁和龙陵分别有44.44%、53.33%、41.18%和64.28%的土样钙/镁比低于5,腾冲100%和91.67%的土样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处于低和很低范围。保山烟叶钙和镁含量分别介于0.53~2.67%和0.10~0.91%,平均含量分别为1.56%和0.32%,均低于全国烟叶平均水平;其中腾冲、龙陵和昌宁烟叶钙含量低于1.5%的分别达到91.67%、64.29%和64.71%,腾冲25.00%的烟叶镁含量低于0.15%。保山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含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烟叶钙含量与土壤pH、交换性钙和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烟叶镁含量与土壤pH和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土壤pH值对烟叶钙含量的影响最大,交换性镁对烟叶镁含量影响最大。因此,建议烟区针对土壤的交换性钙镁含量以及烤烟钙镁含量,科学进行分区管理。  相似文献   

10.
以烟台地区苹果主栽品种烟富3为试材,通过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硅钙钾镁肥与黄腐酸钾配施对酸化果园土壤化学性质、果树叶片功能、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相比,硅钙钾镁肥处理提高了土壤pH、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镁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硅钙钾镁肥与黄腐酸钾配施后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钙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11.6%、24.8%、24.7%和1.55 cmol/kg。单施硅钙钾镁肥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6.05%和8.39%;硅钙钾镁肥和黄腐酸钾配施显著改善叶片功能,叶片SPAD值和叶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11.9%和16.1%。单施硅钙钾镁肥及其与黄腐酸钾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单果重和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9.4%~11.8%和11.4%~14.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硬度分别较对照增加了8.6%~10.2%、14.1%~16.8%、10.1%~12.3%和3.2%~3.8%,差异显著。综合评价,硅钙钾镁肥可有效改良土壤,改善苹果叶片功能,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硅钙钾镁肥与黄腐酸钾配施比单施硅钙钾镁肥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猪场废水灌溉对潮土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方缺水地区利用猪场废水对冬小麦进行小区灌溉试验,分析不同水质及水量灌溉处理土壤剖面全磷和速效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质灌溉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相似,均随深度增加含量逐渐减少;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与灌水量呈正比关系;收获后,各处理土壤耕层(0-40cm)磷素累积量均有所增加,磷素活化系数明显增大,大部分在7%~9%之间,高量厌氧水灌溉处理达到10.4%.采用未经处理的猪场废水多次灌溉后,过量磷素向下层土壤淋溶现象明显;高量厌氧水灌溉土壤耕层累积大量速效磷,易随地表径流污染周围水体.这两种类型的猪场废水不适于作为磷源进行农田灌溉.  相似文献   

12.
Irrigation with wastewater provides the opportun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its disposal, reuse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reshwater, differentially diluted wastewater and undiluted wastewater (hereafter called wastewater) were used to grow wheat in sandy loam soil under fertilized and unfertilized conditions at the experimental farm of Bangladesh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angladesh. Fresh groundwater and wastewater of Mymensingh municipality were used to irrigate a wheat field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wastewater application on soil properties. In this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wastewater-irrigated soil were compared with freshwater-irrigated soil. The application of wastewater reduced the bulk density of the surface soil by 1.92% and augmented the porosity by 5.89%. The un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of the soil were improved under wastewater irrigation. Soil pH increased due to wastewater application but decreased, to a smaller extent, due t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increased both with wastewater and with fertilizer application; both parameters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However, at the deeper layers, they were not affected by wastewater application. The organic carbon (C) and total nitrogen (N) level of the soils were higher under wastewater irrigation than under freshwater-irrigated soil. The organic C increased by 23.93% under wastewater irrigation in the top 20 cm soil layer. The N content of the soil showed similarities with the organic C contents. Available P and S concentrations were greater in the soil irrigated with wastewater compared with the soil irrigated with freshwater. The exchangeable cations – sodium (Na), potassium (K), calcium (Ca) and magnesium (Mg) –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wastewater application. Thus, farmers are advised for irrigation with municipal wastewater to ease pressure on freshwater and to improve soil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3.
采用负压计法和烘干法,监测不同的灌溉定额、灌溉频率下膜下滴灌棉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水分含量,并调查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当灌溉水质为淡水且滴孔流量为1.6L·h^-1时,过量灌溉(450mm)和适量灌溉(375mm)膜内0~60cm土层的含水量适宜,过量灌溉的含水量最高,少量灌溉(300mm)使土层在蕾期以后处于轻度干旱状态;低频(10d)和适频(7d)灌溉膜内0~60cm土层的含水量适宜,低频灌溉的含水量最高,而高频(3d)灌溉使土层在花铃期处于轻度干旱状态;灌溉定额和灌溉频率对棉花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过量和高频灌溉的棉花产量分别为区组内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盐分胁迫是滨海盐渍土上粮食产量提高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研究不同功能性改良物料对消除和减轻这一障碍因子的作用,为改良盐渍化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青麦 6 号’为供试材料,在滨海盐渍土上进行田间试验,设置 7 个处理为空白对照(CK)、含钙物料的磷石膏(PG)和脱硫石膏(FGD)、调酸物料的硫酸亚铁(FS)、含碳材料的牛粪(M)以及含碳和调酸物料的腐植酸(HA)和糠醛渣(FRs),分析比较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施加改良剂降低了土壤表层 (0—20 cm) 的 pH 值,作为酸性材料的腐植酸、糠醛渣和硫酸亚铁效果明显,土壤的 pH 值较对照分别降低了 0.10、0.11 和 0.11;施改良剂降低了土壤的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钠的吸附比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简称 SAR),磷石膏和脱硫石膏提供充足的钙离子用于置换土壤中交换性钠离子,明显降低了不同土层中的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 SAR 值,0—20 cm、20—40 cm 和 40—60 cm 土层中,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对土壤交换性钠离子含量和 SAR 值的降低效果明显,其中施加磷石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15.5% 和 18.3% (0—20 cm)、28.2% 和 28.6% (20—40 cm)、36.5% 和 36.5% (40—60 cm),施加脱硫石膏分别较对照降低了 24.9% 和 27.9% (0—20 cm)、27.6% 和 26.3% (20—40 cm)、24.5% 和 25.0% (40—60 cm);施加改良剂增加了小麦成熟期的穗数,其中磷石膏、脱硫石膏和糠醛渣改良效果显著,分别较对照增加 27.6%、24.5% 和 18.6%,并分别提高小麦的产量 26.7%、17.8% 和 17.8%。【结论】 酸性物料的糠醛渣、腐植酸和硫酸亚铁,可以明显降低土壤 pH 值和增加小麦苗期的茎蘖数量,综合考虑改良剂对土壤 pH、Na+ 含量、SAR 值和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含碳的调酸物料的糠醛渣效果较好;含钙物料的磷石膏和脱硫石膏,可以显著降低土壤 Na+ 含量以及 SAR 值,增加小麦成熟期穗数,提高小麦产量均具有显著的效果,磷石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李平  王兴祥 《土壤》2006,38(3):322-327
采用原状土柱进行模拟淋溶实验,比较研究了模拟酸雨和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交换性盐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去离子水对照相比,pH 3.5和pH 4.5模拟酸雨淋洗后,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K 、Na 、 Ca2 和Mg2 含量增加了5.19%-14.65%,而这种增加主要发生在10-20 cm土层。100 μmol/L和10 mmol/L的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淋洗后,0-20 cm土层土壤交换性K 、Na 、Ca2 和Mg2 含量与模拟酸雨淋洗后的结果相差不大,有的层次甚至还要稍低;而在20-50 cm土层则增加了10.42%-96.41%。有机酸淋洗后,土壤交换性盐基的增加受矿物溶解和盐基迁移两方面的影响,而下层的增加可能主要是盐基迁移的影响,由此可见有机酸或许加快了盐基离子向下迁移的速度和土壤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咸淡水轮灌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溶质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探讨不同咸淡水膜下滴灌方式对棉花根系、产量和土壤剖面溶质迁移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巴州灌溉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共设置全生育期微咸水、淡水和咸淡水轮灌(蕾期—花铃前期淡水、其余生育期微咸水)3个处理。对比不同咸淡水处理下,棉花根系发育、地上部生长和产量的差异,分析0~100 cm土壤中铜、铁、锰、钙、钾、钠6种溶质垂向分布与变化特点。结果表明:2012年,微咸水灌溉条件下,钠离子未发生表聚,40 cm以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高(P0.05),棉花总根长密度、最大根长密度呈咸水处理轮灌处理淡水处理,咸水和轮灌处理下,单株棉花地上部干物质、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高于淡水处理,分别达32%、20%和22%。2012–2013年,咸水处理下棉花总根长密度骤减,导致该处理下单株棉花地上部干物质、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土壤盐害离子增加,微量元素减少的情况下,采用蕾期至花铃前期淡水灌溉、其余生育期微咸水灌溉的方式,钠离子未发生表聚,2013年棉花总根长密度高于咸水处理达24%,地上部干物质、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较咸水处理高出13%~24%。咸淡水轮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棉花根系生长,缓解盐害离子对棉花造成的生长胁迫。另外,不同咸淡水灌溉处理下,土壤溶质迁移规律不同:2012–2013年,土壤中铜、铁、锰平均质量分数降低约40%,0~10 cm的表聚系数由0.14~0.17增长至超过0.20,3种处理下铜、铁、锰都表现出强烈的表聚性;钙、钾、钠平均质量分数增加33%~45%,3种处理下钙、钾未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而微咸水处理下钠由不表聚转变为显著表聚。该成果可为干旱地区合理利用微咸水,实现棉花优质稳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长期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对连续7a采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栽培番茄的保护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氮矿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渗灌管为发汗式半软管,埋深为30cm;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水方法及施肥、田间管理同当地农业生产。当20cm深处的土壤水吸力达到40kPa时开始灌水,渗灌和滴灌每次的灌水量是沟灌灌水量的1/2。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矿化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累积矿化氮量—时间曲线变化的趋势看,可将保护地土壤0~50cm剖面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渗灌与滴灌处理相似,为0~20cm、20~40cm和40~50cm土层,而沟灌处理则为0~30cm、30~40cm和40~50cm土层。保护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可以用Twopool模型表达。比较不同灌溉处理,在0~10cm土层,易矿化有机氮含量(N1)表现为滴灌>沟灌>渗灌,易矿化有机氮矿化速率(k1)常数也以滴灌处理最大,说明滴灌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易矿化有机氮的形成。与渗灌和沟灌相比,长期使用滴灌灌溉有利于改善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陇东黄土高原农田黑垆土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剖面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变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主要集中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呈明显的表聚现象;0—60 cm土层MB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0—20 cm土层MBC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180.92~282.53 mg/kg;POC含量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2~1.68 g/kg和0.25~0.96 g/kg,40 cm以下土层颗粒有机碳含量较低;剖面中不同土层深度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SOC)的比例在 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土层,MBC/SOC变化范围分别为2.29%~3.70%和1.00%~2.11%,POC/S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46%~19.13%和5.08%~16.16%,剖面MBC/SOC与MBC、POC/SOC与POC随土层的变化规律均一致,MBC/SOC和POC/SOC可以作为反映土壤剖面质量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