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鱼类皮肤作为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的第一道防线[1]。鱼类皮肤黏膜免疫系统不仅对宿主防御病原侵入是必要的,而且对水产养殖疫苗应用也十分重要[2-3]。近年来,与系统免疫相比而言,鱼类皮肤黏膜免疫应答研究备受关注[4-6]。笔者针对鱼类皮肤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及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疫苗浸泡免疫后鳜(Siniperca chuatsi)皮肤黏液中抗体消长规律,以揭示鳜局部黏膜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及浸泡免疫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鳜皮肤黏液中抗体滴度在免疫后第7天达到峰值211,抗体从开始形成到消失持续21 d;添加佐剂(IMS1312、葡聚糖、莨菪碱、食盐)可以提高鳜皮肤黏液及血清中抗体滴度和相对免疫保护率,其中添加IMS1312组免疫保护率最高,达77.8%,免疫保护与抗体滴度成正相关(R2=0.79,P<0.05);以溶菌酶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免疫在免疫后1周内即抗体未形成时,对鱼体起主要保护作用。此外,通过比较鳜血清与皮肤黏液中的抗体消长规律,发现血清中抗体滴度峰值出现时间较迟(第14天),抗体持续时间较长(42 d),初步推断鳜皮肤黏膜中可能存在相对独立于全身免疫系统的局部黏膜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3.
动物免疫失败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联华 《畜禽业》2010,(4):28-30
根据疫苗免疫的基本原理和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分析母源抗体、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免疫操作、病原微生物、饲养管理、药物等因素对机体免疫系统或抗体形成的影响,提出疫苗选择、科学制定免疫程序、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用药五项提高免疫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鱼类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DNA疫苗也称核酸疫苗、基因疫苗 ,是将含有编码保护性抗原蛋白的基因序列和表达所必需调控元件的质粒DNA直接导入动物组织 ,使抗原蛋白经过内源性表达并递呈给免疫系统 ,诱发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形成对相应病原的免疫保护作用 ,用于免疫的质粒DNA称为DNA疫苗。它不同于传统的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亚单位苗 ,是带有特异性抗原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是继病原体疫苗、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 3代疫苗[1] 。DNA疫苗在人体和哺乳动物研究中已取得一定进展 ,部分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2 ] 。而鱼类DNA疫苗的研…  相似文献   

5.
鱼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中,鱼类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Na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NALT)近年来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并被证明是嗅觉器官中抗原识别和启动黏膜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感染后可发挥快速的局部免疫响应。以NALT为靶点,对鱼类开展疫苗鼻内接种可起到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但目前,对NALT中复杂的免疫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其互作机制知之甚少。本文对鱼类嗅觉器官结构与功能、NALT的细胞与分子网络及免疫应答、鼻内接种的应答及免疫保护效果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阐明鱼类NALT在黏膜局部发挥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期为新型黏膜疫苗的设计与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云奎 《科学养鱼》2007,(11):83-83
鱼类虽然是低等的脊椎动物,但它们仍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当机体受到病原生物刺激后,能够产生特异免疫应答,抵御病原入侵。因而可以通过研制、接种疫苗,刺激鱼类免疫系统,获得免疫保护,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5,(1):25
<正>1膜免疫(口服接种)口服疫苗有Rota Shield、Rotarix、Rota Teq。由于轮状病毒是肠道病毒,肠道黏膜免疫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口服免疫可有效地刺激黏膜免疫细胞产生分泌型Ig A并引起全身免疫。2被动免疫何家惠等用RV弱毒株Na86F90制成的疫苗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效果可靠,特别是与大肠杆菌苗同时免疫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佐剂最早来源于拉丁语"adjuvare"一词,为"帮助",是指能够提高机体对抗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物质,能够在免疫反应中诱导全面持久的免疫应答。在疫苗制剂中,佐剂的功能主要包括:增强疫苗抗原的免疫原性;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优化免疫应答,促进免疫能力较弱人群中的免疫应答;增进抗原与黏膜之间的传递以及免疫接触;减少疫苗成分中抗原的  相似文献   

9.
沈薇 《海鲜世界》2002,(2):18-20
1942年Duff用杀鲑气单孢菌免疫鳟鱼获得成功后,便揭开了免疫学在水产动物养殖中应用的历史篇章。由于化学药物施用后会存在鱼体残留、抗药株出现及破坏生态环境等诸多不足,就极大地推进了鱼类免疫学及免疫疫苗等免疫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但由于水产动物是较低等的动物,其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也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兔体反应,测定生产中应用的猪瘟活疫苗(兔源)脾淋苗的疫苗效力,用不同头份疫苗分组进行免疫,确定出该疫苗在实际生产中的有效免疫剂量。在此基础上,将猪瘟、口蹄疫和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分别进行单独免疫、两两组合注射和三种同时注射,从而确定当前生产中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的有效结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在全面提高免疫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疫苗浪费,减轻基层兽医工作量,减少防疫投入人力物力,科学指导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1.
DNA疫苗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类生物制剂,它能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持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在抗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传统的灭活疫苗相比,其免疫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攻克DNA疫苗免疫效力低下的难题,一些学者已经研制了多种佐剂制品,以提高DNA疫苗对动物疾病免疫保护的能力。该文针对使用佐剂提高DNA疫苗免疫效力的最新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球虫病极大的影响着养殖业的前进与发展,尤其是鸡球虫病,好给养鸡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鸡球虫病的防治措施绝大部分还停留在药物的预防和治疗上,疫苗的使用还处于相当空白的地步,虫体疫苗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而其他疫苗正处于实验阶段。但随着人们对球虫病了解的不断加深,虫体疫苗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运用于实际生产中,抗原疫苗、粘膜疫苗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也成为防治球虫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雷俊明 《畜禽业》2012,(8):13-14
<正>免疫注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正确选择、保存和使用疫苗,是保证疫苗免疫效果和取得免疫成功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动物免疫接种后,抗体达不到标准,保护率低,造成免疫失败,引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8)
为了解猪O型口蹄疫和羊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在三角镇免疫效果,该试验随机5个养殖单元(5家散养猪户以及4家养羊户)和4个规模化养猪场,对猪O型口蹄疫和羊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开展了免疫监测。监测结果显示:三角镇2015年上半年散养户猪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为92%,下半年免疫合格率为56%;201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羊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均为100%;4个规模化猪场2015年上半年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为97%。  相似文献   

15.
规模化猪场的免疫接种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在修订免疫程序时,除了要作免疫抗体监测外,观察免疫接种过程中猪群是否出现强烈免疫应激反应情况尤为重要。贵州省某猪场在原有免疫程序的基础上,插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以修订免疫程序的过程中,发现仔猪副伤寒苗与瑞倍适疫苗的免疫接种仔猪出现强烈的过敏性休克现象,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猪场技术员展开一系列的免疫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猪出现过敏性休克与这2种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先后顺序密切相关:(1)先接种瑞倍适疫苗,再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间隔时间的长短可以不考虑;(2)先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再接种瑞倍适疫苗,间隔时间建议在5d以上,否则仔猪易发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疫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达  毕海林  唐建华 《畜禽业》2012,(11):22-25
疫苗在动物疫病的防控中起着巨大作用,但传统疫苗(灭活苗、弱毒苗)已不能跟上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的步伐。基因工程疫苗作为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克服了传统疫苗的生产成本高、免疫途径局限、安全性较低等缺点,成为动物疫苗发展的新方向。文章概述了几种常用基因工程疫苗的特点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研制的几种鳜鱼疫苗鱼类免疫学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真骨鱼类都具有较为完善的免疫系统,除非特异性免疫外,对入侵的病原体(如嗜水气单胞菌)还可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将病原体杀死、降解或排除。疫苗是将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灭活、减毒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体刺激鱼类免疫系统的特性,当鱼体接种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3)
猪瘟是严重危害我国和世界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我国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即C株)在世界范围内的猪瘟免疫防控和最终根除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养猪业仍在承受该病的困扰,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疫苗免疫力下降或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每年都让养殖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我国猪瘟流行特点、现有猪瘟疫苗特点及合理使用猪瘟ST传代细胞苗、科学免疫猪瘟等问题作一概述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9.
DNA疫苗在动物疾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疫苗的出现是疫苗研究史上重大事件,被誉为疫苗研究的第三次革命。DNA疫苗既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也能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在预防和治疗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DNA疫苗预防动物疾病是DNA疫苗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一些重大动物疾病预防研究上取得许多突破。可以肯定,随着人们对DNA疫苗免疫机制深入理解以及提高其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经验的积累,DNA疫苗定会在预防动物各种疾病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4,(7)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D)的主要病原。该病毒可破坏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最终导致猪的生产性能下降、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共有6种不同的PCV2疫苗获得了新兽药注册证书。文章就目前国内外PCVD的流行状况、我国当前PCV2疫苗特点及PCVD的科学免疫等方面作一简述,以期为PCVD的疫苗选择和科学防控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