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生植物对螃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其强化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及逐级强化净化效果,以野外实地监测的方式,在螃蟹池塘中设置不同生物量的伊乐藻和水花生进行原位修复试验,并设置养殖池塘尾水逐级经过高密度的水生植物进行强化净化试验,并分析水体理化指标。结果显示:原位修复池塘中,伊乐藻和水花生对池塘养殖水体中氨氮、总氮、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8.52%、67.65%、59.26%和66.26%、68.95%、50.00%;且植物平均生物量越大,氮、磷去除率越高。单位生物量的水花生对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都略高于单位生物量的伊乐藻;2种植物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极显著,而2种植物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间差异显著。养殖尾水经强化净化塘处理后,水体的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均下降,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5.09%、54.58%、57.61%、69.18%和86.49%,试验结束时净化塘出水可达到《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所规定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淡水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的综合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水质标识指数法,以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氨氮(TAN)、总氮(TN)、总磷(TP)作为单因子参评指标和综合评价指标,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对淡水养殖小区进水源、池塘养殖尾水和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排放水进行综合水质的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在本集中连片池塘与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构成的淡水养殖小区中,进水源主要污染物为TN;养殖池塘主要污染物风险因子为TP、TSS;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尾水综合水质净化发挥重要作用,东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1)处理后,综合水质得到改善(IΔX1.X2=13%),主要污染物TN得到显著改善(IΔX1.X2=23%),西区池塘养殖尾水经尾水处理系统(S2)处理后,综合水质略有改善(IΔX1.X2=9%);利用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水产养殖尾水实施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或优于养殖小区进水源综合水质的水平,并符合《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排放标准,且未对邻近自然水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还略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常规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的超标排放等问题,是制约池塘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凤眼蓝+狐尾藻和黑麦草+蕹菜为受试植物,用聚氯乙烯(PVC)管及聚乙烯(PE)网片制成浮床,分析2种组合型植物浮床对常规养殖池塘水体中总磷含量、总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含量及亚硝酸盐氮含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在凤眼蓝+狐尾藻、黑麦草+蕹菜组合植物的生长旺盛期,池塘总氮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均能达到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一级标准,对池塘总磷含量也有较好的调控效果。凤眼蓝+狐尾藻浮床对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的调控作用优于黑麦草+蕹菜浮床,而黑麦草+蕹菜浮床对总氮和氨氮含量的调控作用要优于凤眼蓝+狐尾藻浮床。  相似文献   

4.
在生物絮团形成原理基础上,在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分别研究添加两种碳源对松浦镜鲤主养池塘鱼体生长及池塘水质理化因子影响。结果表明,①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添加糖蜜和复合碳源均能显著促进水体生物絮团形成(P<0.05);②在两个养殖密度池塘中,添加两种碳源均能明显促进池塘中鳙和鲤生长,而对鲢和草鱼促生长效果并不明显;③低密度池塘中,糖蜜组和复合碳源组池塘总饲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低8.94%和7.32%,而高密度池塘中,两个碳源组总饲料系数分别较对照组低10.43%和6.96%;④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糖蜜和复合碳源均能显著降低池塘水体氨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正磷酸盐含量(P<0.05),而对水体总氮和总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
刘成建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224-224,255
小龙虾与茭白共生种养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其二者相互利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本文从池塘选择,虾坑修建,防逃设施,施肥,茭白种植,小龙虾放养等方面介绍了小龙虾与茭白的种养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利用农田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选用茭白-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下的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开展了生活污水原水、厌氧出水、接触氧化出水和尾水等4种处理梯度污水灌溉茭白和水稻的研究,分析两种植物对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净化效果以及植物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茭白和水稻对生活污水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对接触氧化出水的总磷去除效果较差;水稻对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的整体去赊效果优于茭白;随着污水处理程度的提高,植物对氨磷的消纳量逐渐增加;污水灌溉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茭白、水稻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茭白-水稻轮作在高浓度污水处理中可发挥巨大优势,且有利于茭白、水稻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7.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 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高密度养殖尾水的高效净化和循环利用,选择由具有弹性填料的接触氧化塘、稳定塘和沉水涵养塘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接触氧化塘填料生物膜挂膜成熟后,当养鱼塘尾水(总氮浓度为6.84~13.98 mg/L,总磷浓度为0.92~6.52 mg/L)与多功能生态塘之间水体交换量处于6.25%~37.50%时,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对高密度养殖尾水的总氮、总磷、硝态氮、亚硝态氮和氨态氮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净化后水体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浓度均低于中国渔业养殖水标准值0.12 mg/L和0.02 mg/L,可循环至养鱼池再利用。因此,本研究耦合的多功能生态塘可达到改善水源水质,高效净化养殖尾水并循环利用的目的,对中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空心莲子草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水质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中设置空心莲子草种植对比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水体的pH值、溶氧(DO)、透明度、氨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结果表明,与对照塘相比,试验塘水体pH值和溶氧较优,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氨氮和亚硝态氮分别降低了53.71%、8.08%,COD值降低,总氮值、总磷值分别为对照塘的67.69%和87.97%。这说明空心莲子草的种植对池塘循环流水养鱼系统具有重要的水质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分析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环境的差异及探讨简易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试验借助常规的水质检测方法,对比两系统水质因子,分析处理系统废水处理前后各水质因子的变化.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7.1~12.6mg/L;池塘养殖排放废水DO含量的变化范围为2.9~4.8mg/L,远低于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0.4~140.0mg/L:工厂化养殖废水TSS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72.6~220.4mg/L.方差分析表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TSS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1);工厂化养殖排放废水的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P<0.05).经沉淀池处理后,TSS含量降低了66.9%;经栽培有裙带菜的养殖槽,废水中TAN、NO2-N、NO3-N和PO4-P分别降低了58.1.0%、43.0%、55.9%和29.1%.来自工厂化养殖的废水含有较多的污染物质,直接排放可能对环境的危害更大;该实验设计的简易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仿自然建池养鳝,即在池塘栽植水生经济作物(茭白、莲藕、水芹、芡实等)或水草模拟黄鳝生态环境。黄鳝生活在这样的生态环境里,投饲量大大减少,经济效益显著,每平方米可收获黄鳝5公斤~10公斤以上。一、池塘条件。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场地。池塘大小依据养殖水平和自  相似文献   

12.
9种水生植物对模拟污水中氮、磷的生物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9种水生植物在模拟污水中的培养试验,研究其对模拟污水中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从中筛选出适用于治理城市污水的水生植物.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9种水生植物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率逐渐增加.低浓度下,空心莲子草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53.79%),荷花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48.75%),凤眼莲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70.10%);中浓度下,凤眼莲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61.39%),茭白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52.23%),凤眼莲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80.15%);高浓度下,茭白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55.70%),凤眼莲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均最高(分别为40.42%和69.58%).可见,凤眼莲、空心莲子草、茭白3种植物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是较好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模式对池塘水环境和环境负荷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养殖环境,减少排污,研究和分析了6种池塘养殖模式下水体理化指标、底质养分状况、尾水排污量、环境负荷量、氮磷利用率和鱼获物净增产量的变化,明确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养梭鱼(T3)水体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Mn)及悬浮物含量都最大,且极显著大于混养模式。单养模式氮磷利用率显著低于混养模式,但环境负荷量显著大于混养模式。60%异育银鲫+30%梭鱼+10%鲢、鳙(T5)是最优养殖模式,其底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含量最低,其尾水排放氮、磷、CODMn量最小。T5的氮、磷环境负荷量最小,分别为51.81 kg/t、12.84 kg/t,饲料的氮、磷利用率最高,分别为30.09%、19.15%,饵料系数最小,净增产量最大,是环境、经济较优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 Gaudich)和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在漂浮环境培养条件下对不同氮磷水平养殖尾水的适应性及对氮磷营养的吸收和去除效果,为促进2种植物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绿狐尾藻和空心菜为供试植物,设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分别为5、10、15 mg/L和1、2、3 mg/L的低(A)、中(B)、高(C)3组模拟养殖尾水,比较2种植物在培养42 d时的生物量、氮磷累积量,以及对水体氮磷的去除能力。【结果】绿狐尾藻在A、B、C组持续生长42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生长时间延长、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在A、B、C组正常生长28 d,其42 d净增生物量和氮、磷累积量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下降,最大值出现在A组。在42 d的试验期内,绿狐尾藻对水体氨氮(NH4+-N)、TN、活性磷(SRP)和TP的去除率最高,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上升且去除氨氮能力最强,最大值出现在C组;空心菜的氮磷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且28 d后植株生长和去除能力下降。植物氮磷吸收贡献率结果显示,3组模拟养殖尾水中,绿狐尾藻植物吸收的氮磷贡献率介于33.65%~99.82%,高于空心菜的2.34%~62.21%。绿狐尾藻对低、中、高氮磷水平模拟养殖尾水的适应性优于空心菜;植物吸收是绿狐尾藻去除水体氮磷的主要途径。【结论】绿狐尾藻对水体氮磷的适应范围较广,表现为喜高氮磷,对水体氮磷水平的适应能力、生长和水体净化能力优于空心菜,可用于南方池塘养殖尾水的长期净化,应用潜力优于空心菜。空心菜的生长和对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随水体氮磷浓度增加而降低,应用于夏秋季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时宜定期收割以保证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2011,(6):12
●权威专家授课●种植大户传经●专业基地参观●5000元创业基金扶持水生蔬菜是指在淡水中生长的、可供作蔬菜食用的维管束植物。我国水生蔬菜包括莲藕、茭白、慈姑、水芹、菱角、荸荠、芡实、蒲菜、莼菜、豆瓣菜、水芋和水蕹菜,共计12种,多利用低洼水田和浅水湖荡、河湾、池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空心菜在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的生长状况及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高纬度地区鱼菜共生模式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无浮床不种植物为CK,6-9月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进行水体中不同TN(总氮)、总磷(TP)负荷的长方体塑料水箱浮床覆盖率为50%的空心菜种植试验。【结果】空心菜能够适应较为广泛的营养条件,在池塘养殖水体中生长状况良好,相对生长速率(RGR)平均为0.116/d;相同覆盖率的空心菜浮床对不同TN、TP负荷的池塘养殖水体的去除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空心菜在北方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水体中生长良好,能促进养殖池塘水体水质净化,有效降低水体中NH_4~+-N、NO_2~--N、NO_3~--N、TN、TP、COD_(Mn)等污染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评价浮床种植空心菜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的净化效果,为实现罗非鱼健康养殖和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罗非鱼养殖池塘水面分别设覆盖率为10%、15%、20%和0(对照)的空心菜浮床,从池塘水质指标[溶解氧(DO)、pH、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氮(NO2--N)]、罗非鱼生长指标(体长和体重)、存活率和池塘产量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覆盖率空心菜浮床的净化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搭建空心菜浮床,池塘水体pH基本维持在7.2~8.0,DO浓度维持在7.59~8.12 mg/L,透明度维持在45~51 cm,水温维持在28.5~32.5℃;空心菜浮床能有效控制池塘水体中的NH4+-N、NO2--N、TN和TP,且浮床覆盖率为20%的控制效果最佳.从试验第30 d起对照组罗非鱼的体重和体长均低于各浮床组,即在池塘中设空心菜浮床能促进罗非鱼的生长.对照组罗非鱼存活率(81.10%)显著低于各浮床组(94.90%~96.24%)(P<0.05,下同),各浮床组间的罗非鱼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在罗非鱼养殖产量方面,对照组池塘罗非鱼平均产量为17250.75 kg/ha,各浮床组池塘罗非鱼的平均产量为19291.95~19520.00 kg/h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各浮床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罗非鱼养殖池塘中搭建浮床种植空心菜,能将池塘水体中的氮磷化合物控制在较低水平,减少罗非鱼疾病发生而提高其存活率,同时增加罗非鱼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且以浮床覆盖率为20%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水产养殖尾水环境负效应大的问题,根据养殖尾水特征,设计了机械结合植物净化系统。结果表明,该净化系统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降低水体中悬浮物、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亚硝酸盐氮等的含量,经处理净化后尾水可以实现循环利用,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3种水生植物在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混养池塘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elatinoides)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为建立罗非鱼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主养罗非鱼、混养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的池塘中,分别设置占池塘面积10%的绿狐尾藻、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薸(Pistia stratiotes)3个浮床处理组及无植物对照组。试验初期和末期分别测定鱼类重量、植物体重量和氮磷含量,试验期内每月监测试验水体的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及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计算池塘中植株生长及氮磷移出量、鱼单位净产量、水体氮磷含量及氮磷比(N/P),以及水体TN、TP、CODMn与BOD5排放达标率和排污量,对比分析3种植物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末期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净增生物量分别为1076.4、2278.4和3545.1 kg,单位面积氮磷移出量分别为0.37、0.23和0.35 kg;对应的池塘鱼单位净产量分别为14497.5、12857.5和11274.7 kg/ha。试验期内TN和TP变化范围分别为0.53~2.21和0.108~0.279 mg/L,3个植物浮床组水体N/P值介于4.41~12.11,适合3种试验植物生长;凤眼莲和大薸生长迅速但后期植株出现发黄腐烂现象,后期绿狐尾藻生长优于凤眼莲和大薸。绿狐尾藻、凤眼莲和大薸3个植物浮床组水体营养物质TN、TP、CODMn和BOD5均达到淡水池塘养殖尾水二级排放标准,水体排污量分别为221.32、229.62和229.24 kg/ha。绿狐尾藻组池塘单位面积鱼净产量及植株氮磷移出量最高,水体排污量最小,大薸组居中,凤眼莲组较差。【结论】绿狐尾藻能在池塘环境中漂浮生长且生产和生态效果俱佳,可替代凤眼莲和大薸用于淡水鱼池塘综合养殖模式构建和养殖尾水处理。  相似文献   

20.
●权威专家授课●专业基地参观●种植大户传经●5000元创业基金扶持水生蔬菜是指在淡水中生长的、可供作蔬菜食用的维管束植物。我国水生蔬菜包括莲藕、茭白、慈姑、水芹、菱角、荸荠、芡实、蒲菜、莼菜、豆瓣菜、水芋和水蕹菜,共计12种,多利用低洼水田和浅水湖荡、河湾、池塘等淡水水面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