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水稻(Oryza sativa)多胺转运蛋白(polyamine uptake transporters, PUT)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水稻中OsPUT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并对OsPUT5蛋白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OsPUT5基因在水稻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最后利用水稻超表达(overexpress, OE)株系、日本晴(Nipponbare,Nip)株系和RNAi株系初步研究OsPUT5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水稻中含有6个OsPUT,其中OsPUT5是一种含有10个跨膜结构域,且N端和C端均位于细胞膜外,并具有腐胺-鸟氨酸逆向转运蛋白PotE特有结构域的膜蛋白。基因表达模式显示,OsPUT5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根、茎和花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生命周期内,正常条件下,OE株系、Nip株系和RNAi株系无明显的表型差异。在水稻幼苗期,4℃处理30 h后,RNAi株系、Nip株系和OE株系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P<0.05)升高,且表型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Nip株系和OE株系相比,RNAi...  相似文献   

2.
3.
多胺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营养液低氧胁迫对低氧耐性不同的网纹甜瓜品种幼苗叶片游离态、化合态、束缚态的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处理使幼苗叶片游离态、化合态、束缚态的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显著提高,但化合态和束缚态的(亚精胺+精胺)/腐胺比值却低于通气对照处理;低氧耐性较强的‘星光'品种叶片游离态、化合态,束缚态的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均显著高于耐性弱的‘西域一号',表明游离态、结合态和束缚态多胺与网纹甜瓜幼苗低氧抗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菜豆为试材,初步研究了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PAO的分布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主要集中在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的胚芽(或含顶芽的初生叶)和子叶,而在胚根、上胚轴及下胚轴中则一直检测不到PAO活性;吸胀而未萌发的菜豆种子检测不到PAO活性,待萌发起始后PAO活性便迅速上升,在吸胀后第3 d到达峰值后便逐渐下降;菜豆萌发前期种子的胚芽PAs含量及PAO活性的变化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消长关系;菜豆吸胀后第5d子叶的PAO活性达到峰值并且明显高于胚芽的PAO活性,之后则逐渐下降。另外,子叶的PAs含量在吸胀后1-5 d内都远远低于胚芽的相应含量。  相似文献   

6.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摘要)(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1.0mmol/L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在24℃黑暗环境下对莴苣浸种4h,播种于含0.5%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用于种子萌发率的测定,另播种于用处理试剂湿润的纱布上用于内源多胺、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H2O2含量测定。种子萌发率采用目测法,以胚根突破种皮大于1mm为准。以测定平均值±SE(n≥200)表示种子萌发率的大小;DAO、PAO活性测定参照Su等的方法;多胺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参照Flores和Galstonl的方法;H2O2含量测定参照Brennan和Frenkel的方法。[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h快速降低,24~60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7.
多胺与果树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多胺与果树萌发、座果、果实发育、根系形成、花芽分化、果树衰老的关系,以及多胺胁迫、多胺与激素的关系和多胺的吸收运转特性。  相似文献   

8.
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胺氧化降解在莴苣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多胺氧化酶专性抑制剂氨基胍(AG)对莴苣(Lactuca sativa)种子进行浸种处理,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多胺氧化酶(PA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变化。[结果]AG可强烈抑制种子的萌发,12 h后种子萌发率与对照相比差异就达极显著水平。随着莴苣种子的萌发,PAO和DAO活性发生显著的变化,2种酶活性都是先上升后下降,在24和48 h分别测得DAO和PAO活性高峰。AG对DAO和PAO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培养24和36 h后就检测不到DAO和PAO活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Put在前24 h快速降低,24~60 h降低趋缓;Spd在萌发前期降低缓慢,48 h后急剧下降;Spm含量低但略呈增加趋势;多胺总量逐渐降低。AG处理可显著增加内源多胺尤其是Put和Spd含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H2O2含量逐渐增高,36~48 h时出现高峰后一直维持较高水平。AG处理可明显降低种子H2O2含量。[结论]在种子萌发期间,内源多胺和H2O2含量的变化与PAO和DAO活性变化相对应,暗示在莴苣种子萌发期间进行着活跃的多胺氧化降解代谢。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连体和离体叶片衰老与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大麦连体叶片衰老与内源游离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薄板-荧光检测方法对不同衰老状况的大麦连体叶片及施氮后幼苗叶片的游离多胺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叶龄增大,叶片游离多胺含量下降,其急剧下降时期明显早于叶绿素、蛋白质含量的速降期。施用氮肥可延缓叶片衰老,同时也提高游离多胺的含量。叶片衰老过程中游离 ABA 与游离腐胺含量呈互为消长的关系,说明连体叶片游离多胺的变化与叶片的衰老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研究了黄瓜在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情况和多胺含量变化。通过贮前37℃处理24h和42℃处理12h可以显著延缓黄瓜2℃贮藏条件下冷害的发生,冷害较对照推迟2d发生,贮藏6d冷害发生率和冷害指数分别比对照减少38.2%和0.17、39.3%和0.13,均显著低于对照。热处理显著提高了黄瓜内源腐胺(Put)的含量,贮藏6~8d Put的含量是对照的2倍以上,而且高峰的出现时间与黄瓜冷害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亚精胺(Spa)和精胺(Spin)含量也有显著提高,在贮藏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内源多胺水平。研究表明内源多胺水平的提高与黄瓜的耐冷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榨菜瘤状茎形成与多胺变化及RNA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温和自然温度条件下榨菜瘤状茎的形成及其茎中相应的多胺,RNA及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25℃)明显不利于瘤状茎的形成,且后期植株茎趋向于抽苔;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植株瘤状茎可以形成,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植株茎在前期积累较多的多胺;多胺中的精胺变化主与瘤磁的形成有同步性。瘤状茎形成过程中单位茎切片中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RNA则早期上,后期下降,不形成瘤状茎的榨菜茎中蛋白质和RNA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盆栽二年生新红星苹果/湖北海棠为试材,10月份部施用2,4-D30μg.g^-1水溶液和主干环割,处理后第一周和第四周测定过渡根,延长根和吸收根内源多胺(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含量及根系活力。结果表明:2,4-D处理后第一周,根系活力和内源多胺含量升高;第四周除吸收根变化不明显外,其他两类根活力和内源多胺含量上升。统计分析表明,根系活力与内源多胺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是多胺总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多胺在水稻种子萌发初期的变化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胺在水稻种子萌发初期的变化和作用收稿日期:19950829黄雪梅,俞炳杲(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THEROLEOFPOLYAMINESINTHEEARLYGERMINATIONOFRICESEEDSHuangXuemei,and...  相似文献   

15.
赤霉素和多效唑对苹果叶片内源游离多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赤霉素(GA_3)和多效唑(PP_(333))处理苹果停长新梢上的叶片,于不同时期测定叶片内源游离多胺(PA)的变化。结果表明 GA_3和 PP_(333)都能导致 PA 的积累,但 PA 对PP_(333)的响应比对 GA_3的响应滞后;在0~500 ppm 范围内,GA_3物质的量浓度与效应呈正相关,PP_(333)有浓度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16.
17.
多胺代谢与植物环境胁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植物体多胺的存在状态及其代谢与矿质营养胁迫、渗透水分胁迫、盐胁迫和低温胁迫的关系,并对多胺提高植物抗逆境胁迫能力的作用机理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籽粒多胺含量与灌浆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期 ,籽粒多胺含量依次为:腐胺穴PUT雪>亚精胺SPD>精胺SPM;随花后时间的推移,各种胺 含量逐渐减小。势粒中,SPD与PUT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在雪灌浆期呈下降趋势;在灌浆 后期,各品种籽粒SPD和PUT含量差别不大,SPM含量下降幅度较PUT和SPD小。常规稻沈 农8714与沈农 8801在不同灌浆阶段SPD含量均高于杂交稻辽优18与辽优3225。弱势粒 中, 不同品种多胺含量在整个灌浆期间差别均较大, PUT、SPD和SPM含量降低速度均 较快, 而且峰谷出现的时间也提前。PUT含量最高时灌浆速率最大沈农8801, SPM 对 灌浆后期籽粒充实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多胺处理对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的影响。[方法]低浓度的腐胺、亚精胺、精胺处理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胺处理后多胺代谢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细胞计数、MTT法、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腐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MO、SMS、ODC、PAO mRNA水平显著下降;亚精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RM、ODC mRNA水平显著下降,SS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精胺处理上皮细胞可造成SAMDC、SRM、ODC mRNA水平显著下降,SMO、PAO、SSAT mRNA水平显著上升。腐胺和亚精胺可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活力增加,但精胺可显著降低细胞生长和活力。[结论]多胺处理可引起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内多胺相关酶类mRNA水平的变化,对细胞增殖能力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