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究NaOH处理打破紫椴种子休眠的效果及NaOH处理后对紫椴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的影响。采用不同质量分数NaOH处理紫椴种子,结合变温层积,定期统计发芽势、发芽率,并在层积过程中定期随机取样进行贮藏物质的测定。结果表明:30%NaOH处理1.5 h对紫椴种子休眠解除效果最好,发芽势平均为38%,发芽率平均为71.66%,20%NaOH处理1.5 h及10%NaOH处理6 h效果次之。与对照相比,NaOH处理后种子在整个层积过程中,淀粉、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淀粉酶活性变化剧烈,呈“W”型。说明NaOH处理能够有效地解除紫椴种子的休眠,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种子的透水透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紫椴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生化反应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不同处理方法对白花曼陀罗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朝晖  卢林创  罗充 《种子》2012,31(7):95-98
以贵州中部地带野生白花曼陀罗种子作为实验材料,用蒸馏水浸种24 h作为对照组,采用砂纸摩擦处理、开水烫种处理、双氧水处理、硝酸钾处理和高锰酸钾处理种子,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记录,结果表明:(1)硝酸钾处理、开水烫种处理和砂纸摩擦处理均可提高白花曼陀罗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硝酸钾处理浓度在0.3%时白花曼陀罗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11%和56%;开水烫种时间为90 s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10%和46%;经砂纸摩擦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8.33%和34.67%;(2)高锰酸钾处理对白花曼陀罗种子的发芽没有促进作用;30%双氧水处理则抑制白花曼陀罗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
酸处理对蒺藜状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浓H2SO4、浓HCl、浓HNO3酸蚀、用砂纸将种子磨擦破壳处理蒺藜状苜蓿种子,结果表明:浓H2SO4处理5 min,可以有效打破蒺藜状苜蓿种子休眠,发芽率可达到84.4%以上,比对照提高48.89%,发芽势可达到20.0%以上,比对照提高3.5倍.发芽指数也可达19.64%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野生蔷薇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化学药剂及不同浓度处理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梯度设置在50~800 mg/L的GA3均能明显打破种子休眠和促进种子萌发,其中50 mg/L的GA3预处理种子24 h和200、400 mg/L浸泡种子12 h,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较高,发芽率和发芽势达90%以上;而NAA、6-BA和ABT-4不同浓度对种子萌发作用力不同,其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同程度抑制种子萌发,只有使用适宜浓度处理种子才能打破种子休眠和提高发芽率。研究表明,不红景天种子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出现在200 mg/L GA3处理12 h,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94%,发芽指数为20.14。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荒漠豆科植物种子休眠原因与破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小芳  韩路  王海珍 《种子》2016,(5):36-40
以塔里木荒漠区3种豆科植物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破除豆科植物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不同方法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探讨种子体眠原因并寻求打破种子体眠的最佳途径.结果表明:3种荒漠豆科植物种子属物理性种壳休眠,种皮障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热水、赤霉素、过氧化氢、乙醇、氢氧化钠等化学处理均可破除种子休眠,但种子发芽率与清水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效果不佳.机械破损种皮和浓硫酸处理均能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显著提高发芽率.种子发芽率随硫酸浓度增加与处理时间延长而明显提高,80%以上浓度的H2SO4处理效果较好,其中以80%H2SO4处理90 min,90% H2SO4处理50 min,98% H2SO4处理30 min为最佳,种子发芽率超过98%.因此,利用小型机械和浓硫酸处理是破除荒漠豆科植物种皮休眠障碍的最佳方法,研究结果可为荒漠区人工种植与荒漠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理化处理促进冬瓜种子萌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了超声波和双氧水处理对冬瓜种子萌发的影响。冬瓜种子经不同时间的超声波水浴处理,结果表明,处理5min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等种子活力指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3%、54.0%、39.4%和30.8%。种子用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处理,0.5%和1.0%的双氧水可显著促进冬瓜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活力。尤其是0.5%的双氧水处理效果最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4.8%、56.4%、48.8%和38.5%。  相似文献   

7.
<正>落叶果树的砧木种子,播种前需要进行适当处理,打破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这对提高苗木质量、数量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主要落叶果树砧木种子在生产中常用的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一、层积处理多数落叶果树的砧木种子,需要经过层积处理,完成种子后熟,打破种子休眠。如苹果、梨、山楂、桃、杏、李等的砧木种子,即便用激素、物理、化学等方法精细处理,发芽率、发芽势等也远逊色于层积处理的种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对野生柴胡种子萌发及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超声波对野生柴胡种子进行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以及种子的平均根长和简化活力指数.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25min,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13.33%、88.89%,比对照提高11.11%、44.45%;种子的简化活力指数为122.67,比对照高出98.23;处理时间在15~35min范围内,对种子的萌发以及种子的活力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苦参种子的硬实特性及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方法对苦参种子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物理方法砂擦、砂纸摩擦、热水浸种均可破坏种皮,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砂纸摩擦处理种子效果较好.用化学方法高锰酸钾、硫酸、赤霉素溶液处理苦参种子均可破坏种皮.高锰酸钾和赤霉素溶液对苦参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不显著.用98%浓硫酸处理种子以20 min效果最佳,发芽率可达87.9%.砂纸摩擦处理种子发芽率可达91.3%.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对2种蔬菜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波处理番茄和辣椒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以及种子的平均根长,研究其对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30 min时,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31%和51%,比对照分别高出14%和15%;种子的平均根长为12.3 cm,比对照长1,9 cm;种子的简化活力指数为627.3,比对照高253.9.超声处理20 min时,辣椒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为45%和88%,比对照分别高出18%和10%;种子的平均根长为5.9 cm,比对照长0.5 cm;种子的简化活力指数为519.2,比对照高98.0.二种蔬菜种子经超声波处理后,均能促进种子萌发,番茄种子活力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处理对褐鳞苔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摸清褐鳞苔草种子的休眠机理、萌发过程,解决种子繁育难题,对褐磷苔草种子用物理(热水浸种、机械处理、层积催芽)、化学(浓H2SO4浸种、NaOH溶液处理、GA3处理)及综合方法处理后进行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褐磷苔草存在休眠,且休眠程度较高,使用10%NaOH溶液可以打破休眠,将自然条件下不萌发的种子发芽率提高到13.75%,其次是切破种皮+GA3 1000 mg/L,种子发芽率达到12.5%。  相似文献   

12.
四种鸢尾属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刁晓华  高亦珂 《种子》2006,25(4):41-44
燕子花(Iris laeviga ta)、玉蝉花(Iris ensa ta)、溪荪(Iris sanguinea)、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是鸢尾科4种喜水湿植物。经萌发实验证明,除溪荪种子没有休眠外,其它3种种子都有休眠。经去除种皮、低温沙藏、赤霉素处理和胚培养4种处理,证明燕子花、玉蝉花、黄菖蒲中抑制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是胚乳。不同种打破休眠的有效方法不同,其中50 mg/L GA3处理可提高黄菖蒲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4.4%,而低温沙藏30 d可使玉蝉花种子的发芽率达到94.4%,低温沙藏90 d则可提高燕子花的发芽率达到87.8%。  相似文献   

13.
梁淑贞  丰锋 《作物杂志》2012,28(3):119-122
以淮山薯块茎和零余子为材料,研究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不定芽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20~30g大小的零余子,10mg/L的赤霉素(GA3)处理30min,出芽率(88.89%)最高;以块茎为繁殖材料的,最好选择块茎的中上部分,10mg/L的GA3处理50min,出芽率(97.79%)、芽长(17.53cm)和芽直径(7.37c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4.
破除红蓼种子休眠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许桂芳  刘明久  席世丽  赵刚 《种子》2005,24(1):24-25
红蓼种子由于种皮障碍,发芽率低.对红蓼种子种皮进行剪口处理,发芽率达82%,简易活力指数为3.26;98%浓硫酸处理3 min,发芽率达94%,简易活力指数为4.12.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芹菜种子的萌发机制,采用不同试剂组合(5 g/L NaOH+10% PEG、10% PEG+500 mg/L壳聚糖、5 g/L NaOH+500 mg/L壳聚糖)和不同温度(18、24、30℃)对芹菜种子进行处理,观察芹菜种子的萌发指标,并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抗氧化系统及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30℃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加快种子萌发进程。与蒸馏水对照组相比,试剂组合处理在18、24℃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升高,促进种子萌发,18℃时5 g/L NaOH+500 mg/L壳聚糖处理下的发芽势最高,24℃时5 g/L NaOH+10% PEG处理下发芽势达到最大值;30℃时不同试剂组合处理间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18、30℃对种子具有一定程度的胁迫作用,种子SOD和CAT活性较24℃条件下有所增加;18℃时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5 g/L NaOH+10% PEG处理能显著降低MDA含量。萌发过程中,芹菜种子内部ABA含量下降,GA3、ZA含量增加。试剂组合及适当高温有利于提高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促进种子萌发,提高种子萌发整齐度;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系统和激素水平会积极响应不同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黑龙江省农家桑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源钙浸种、提高温度和光照等对解除桑树种子次生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25℃)条件下,25 mmol/L CaCl2浸种24 h,可提高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其中,未休眠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81%提高到97%,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由16%提高到44%.在25 mmol/L CaCl2浸种基础上进行不同温度(25,28,30,35,37℃)处理,以及相同温度下照光和遮光处理,进一步探讨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光照的响应.结果表明,次生休眠的桑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35℃温度处理的发芽率达到最高,可达90%左右,说明提高温度是解除桑树种子的次生休眠的有效方法.桑树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且照光对桑树种子的根长和茎长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e expression of seed dormancy related to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was studied in 25 wheat genotypes grown in the field at two locations near Zagreb and ?upanja in Croatia during 2008/2009 growing season. Germin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15, 20 and 25?°C at harvest maturity (Time 1) as well as after 10?days (Time 2) and 15?months (Time 3) of seed after-ripening at room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P?<?0.05) differences among locations (L), temperatures (T) and genotypes (G) as well as significant L?×?T, G?×?L, G?×?T and G?×?L?×?T interactions were observed for weighted germination index (WGI) at both Time 1 and Time 2. At Time 3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enotypes for germination percentage were found only at the early stages of germination. The 25 wheat genotypes responded with decreasing WGI mean values (increasing dormancy) as temperature changed from 15 to 25?°C. The rate of dormancy increase with higher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varied among genotypes. Some genotypes, having similar values of WGI at 15?°C,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each other at 25?°C and vice vers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range of germination temperatures included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useful when testing genotypes for their temperature-dependent dormancy potential. The number of genotypes with WGI valu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mean, as a measure of the power of germination test to detect differences in dormancy level among genotypes, as well as heritability estimates for WGIs were the highest at Time 1 for 15?°C and at Time 2 for 20?°C.  相似文献   

18.
引发剂对黄檗种子休眠解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艳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2):209-216
黄檗种子具休眠特性,且休眠程度因种子产地和年份不同有较大差异,常规低温层积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效果不甚理想。为了解决黄檗种子的萌发率低的问题,探究最有效的打破种子休眠方式,采用了各种化学引发剂浸种处理,以及协同4℃或8℃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NAA、6-BA、KNO3、PEG6000溶液浸种可部分解除种子的休眠,并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用引发剂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其中GA3(1000 mg/L)、NAA(80 mg/L)、6-BA(400 mg/L)、KNO3(1.0%)、PEG6000(20 g/L)溶液浸种后4℃层积30天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分别将黄檗种子发芽率分别从11.50%升高到91.00%、94.00%、97.00%、94.50%、83.00%。引发剂可有效打破黄檗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并能缩短低温层积时间。  相似文献   

19.
以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药剂和不同水温浸种、不同储藏方式对红蓼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蓼种子在0.5 g/mL浓度的NaOH下浸泡45 min发芽率最高,达99.63%;综合NaOH浓度及处理时间,在0.3~0.5 g/mL范围,浸泡45 min可以使红蓼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发芽率高.低温贮藏可以打破红蓼种子休眠,室外地表自然放置发芽率较高,达19.93%,显著高于常温保存.红蓼种子浸种2h后吸水速度最快,24 h达吸水高峰;60℃温水浸种24 h发芽效果好于其他水温,发芽率达26.67%;70℃处理种子失去生活力.萘乙酸、吲哚乙酸处理红蓼种子效果不显著.种皮硬度及休眠是影响红蓼种子发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