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吴天侠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0,9(2):103-111
本文研究江淮下游8个大豆品种(系)双列杂交F_2至F_4表现的亲本配合力;证实F_2与F_3间有产量配合力与世代互作;评选出7206—934、诱变30、493—1、1138—2等具优良一般或特殊配合力的亲本与组合。按Hayman方法推演了综合F_2至F_4三世代信息的多基因体系遗传分析;除每株粒数外,产量、百粒重、生育前期、株高等均有上位性作用;从加性、显性效应估计值及上位性度量的组成对优良亲本与组合作分析和解释;进而对亲本性状基因显性方向及分布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2.
粳型两系杂交水稻数量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088S等6个粳型两用不育系与02428等6个广亲和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36个F_1组合,估算了株高等8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粳型两系杂交稻的产量与其它性状,同时受双亲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作用.本试验中,3088 S,3035S.N5047S和培矮64、02428等具有较理想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是较好的两系亲本材料,36个F_1组合中,以3035S×培矮64、N5047S×轮回422、3088S×P1664的F_1单株特殊配合力最高.按随机模型估算了性状遗传力,结果表明,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而有效穗、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的狭义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四倍体普通栽培种(Solanum tuberosum)、新型栽培种S.andigena和二倍体杂种(2x S.tuberosum)、双单体×S.phureja 品系为材料,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5个组合。试验结果表明:a.二倍体杂种品系M6、四倍体普通栽培种中的极早熟品种东农303和结蕾期较早的中晚熟品系T8073一般配合力效应较好。东农303×M6和T 8073×M6组合产量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较高,但其小区产量和单株块茎重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低于T×A 组合中的T8024×N2167。因血缘关系,东农303×W5295. 7(二倍体杂种品系)组合产量较低,特殊配合力为负效应。b.相对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和相对配合力总效应与产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γ_(1,4)=0. 66;γ(3,4) =0. 81) 。相对特殊配合力效应与相对一般配合力总效应及产量间关系不密切(γ(1,2) =0. 23;γ_(2,4) =0. 22) 。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选择亲本和尽早地确认优良组合是杂交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育种实践告诉我们,亲本的优良性状与杂交后代的相应表现,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但是,亲本配合力的高低则可作为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主要依据。因此,高配合力亲本的选配和鉴定对杂交育种(包括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甜菜配合力的研究,近年已有报导。本试验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两套甜菜亲本(n_1=4、n_2=11)共15个不同品系组配的n_1n_2=44个F_1组合的4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的测算。本文通过优良亲本系的评选和较好组合的确定,进而分析和讨论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间及总配合力与杂种性状之间的关系,以便为甜菜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豆高蛋白育种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5个亲本配制的10个双列杂交组合的F_2、F_3代的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蛋白含量高,一般配合力往往有较高的趋势。亲本、F_2、F_3代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与亲本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1和0.667。高蛋白亲本Sioux的G、C、A最高,它和较高蛋白质含量亲本杂交的组合S、C、A也高。F_2、F_3代蛋白质含量分离的上限、下限及均值受双亲均值的影响大于受某一亲本的影响,F_2代受亲本的影响大于F_3代受到的影响。F_2和F_3代株系间蛋白质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单株蛋白质含量的世代间相关系数。分离上限、下限、均值的F_2—F_3代的单株或株系间的相关系数相近,表明针对分离群体的高蛋白方向的样本的选择,其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用Griffing(1956)的分析方法1与2的模型1以及Gardner和Eberhart的模型(1966)对8个亲本双列杂交(包括反交)的F_1和F_2代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F_1与F_2的试材均同期播种在两个毗邻的试验地上.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F_2重复3次,F_1重复2次.  相似文献   

7.
两组大豆亲本配合力在杂种后期F_5~F_8世代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6个长江中下游大豆亲本和4个黄淮亲本于NCⅡ交配设计下产量、产量因素和生育期等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在F_5—F_8世代的表现。几乎全部研究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F_5—F_8世代间表现基本一致。产量等绝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变异极显著。即使在显性作用很小的后期F_5—F_8世代,仍有显著的特殊配合力变异并相当重要。说明有较大的加性×加性上位遗传变异,可为纯系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双列杂交对花生叶片形状的遗传属性及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窄叶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F_2代窄叶与宽叶的分离符合一对基因遗传(3:1)的分离比例。在不含典型窄叶亲本的组合中,叶片宽度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但一般配合力的效应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说明叶形指数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9.
有关影响小麦重要生育进程的根系特征的遗传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1)确定春小麦根系特征的多样性及其同幼苗性状的关系;(2)研究所选择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3)确定根系和幼苗性状的相关性。3个试验均在温室内进行.小麦种植在装有蛭石的透明塑料管里。试验1中.种植了42个春小麦品种,3 week后测量根长、叶片长、根条数、叶片数、根干重和冠层干重。试验2研究了6个品种双列杂交产生的15个F_1.同时对生长4 week后的亲本进行评估。采取Griffing方法4(固定模型)对根长、叶片长和根条数进行双列分析。试验3研究了2个F_2群体,每群体由141株组成。试验1的42个品种所有6个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双列分析表明根长、叶片长和根条数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显著。鉴定出了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根系和幼苗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对F_2群体根长分析表明根长属数量性状遗传。  相似文献   

10.
选取5个广亲和品种,采用半双列杂交,配制10个F_1进行评价。测试广亲和品种的亲和力和亲和谱,以比较5个广亲和系是否存在类同的广亲和基因。并对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亲和性最好的是CR44-38。IR4-114-3-2-1与02428及与MCP231-4杂交的F_1结实率(亲和性)未达正常水平(70%)。一般配合力最好的是CPSLo17,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CPSLo17×IR4-114-3-2-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东北地区4个主栽品种和两个国外品种为亲本,采用Griffing4双列杂交设计,对亲本及F_1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_1代主要产量性状有较高的正向杂种优势。文中探讨了配合力分析的目的。指出MSg/MSs是杂交组合后代性状选择早晚的一个重要遗传参数。产量一般配合力大的优良亲本为黑农33、MA1388和吉林20。产量高,特殊配合力大的最佳组合为黑农33×MA1388。  相似文献   

12.
甜菜育种和生产实践证明,杂交优势品种是提高产糖量有效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育种中评价亲本的配合力,从表现型来说,是根据F_1代在全部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来确定,这就是通常说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特定杂交组合性状数值,在其双亲平均表现的基础上,与予期结果性状数值的偏差。从遗传型方面说,一般配合力主要是亲本的加性基因效应,而特殊配合力则主要是双亲的非加性基因效应。一般具有较大加性方差的亲本材料是改良群体性状的基础,而具有较大非加性方差亲本,通过群体间杂交或互交,可筛选出优良的基因组合和强杂交优势组合。因此掌握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育种,特别是对杂种优势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完全双列杂交法估算配合力实用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向群 《玉米科学》2000,8(Z1):001-002
由于亲本的配合力对选育玉米高产杂交种十分重要 ,所以育种家越来越重视对亲本配合力的测算 ,多采用格里芬 (GrriffingB .1956 )试验方法Ⅳ[1] 。为了取得准确的估算结果 ,对亲本的多少 ,曾多次见过报导 ,本文研究亲本的配合力结构对估算配合力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用贵州省旱粮研究所提供的 2 0个亲本 (1991) ,并引用原四川农学院 15个亲本 (1973)、山西省作物遗传研究所 10个亲本 (1981)的玉米自交系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资料 (分别简称为黔 2 0、川 15、晋 10 )。为了便于对配合力分级 ,对配合力的估算采用比值的方法 (仿 кн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75—17,张亚1号,宁亚10号,天亚2号,681—3—3和77134—269,瑞士红7个胡麻品种(系)作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包括正反交和自交)49个组合,对胡麻含油率的配合力进行了初步分析。配合力方差分析表明: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别达11%和5%的显著水准,说明胡麻食油率的遗传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作用,但加性基因效应是主要的。7个亲本当中,高油含量的张亚1号、75—17品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居第一、第二位,低含油量的瑞士红和77134—2(?)一般配合力效应居末一、二位。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多数有一个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亲本。含油率数值高(40%以上)的组合,至少含有一个含油率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配合力及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5个亲本及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56个杂种F_1的5个性状进行杂种优势、配合力与遗传距离分析,以研究两系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的选配规律及其亲本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1)5个性状均表现正向中亲优势,其大小顺序为:株粒重>穗粒数>株穗数>千粒重>株高,其中株粒重、穗粒数、株穗数的超高亲优势和超对照优势均为正值;(2)强优势组合的产生是产量构成因素优势相互补充与积累的结果;(3)根据遗传距离的大小,15个亲本可划分为五大类群,不育系与恢复系完全划分为不同的类群;(4)在亲本选配上,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综合表现较好、遗传距离中等者为佳。  相似文献   

16.
两系杂交籼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分别在海南和湖北进行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考查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配合力。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基因的加性作用大于非加性作用。5个新育成的不育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华885S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是参试不育系中产量配合力最好的亲本;华893S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是提高每穗粒数的优良亲本;播始历期以华328S表现最好,以华328S作母本可以选育到生育期变化较大的组合,既可以培育中籼型组合,也可以培育晚籼型组合;株高一般配合力以华884S的负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显著大于组合平均值,表明用华884S作母本,容易选育出植株较矮、抗倒性较强的组合。恢复系中,华恢2185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千粒重、穗长、结实率和播始历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排在参试恢复系首位,是一个理想的亲本;株高、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的配合力,以华1108表现最好。特殊配合力效应最大的前10个组合和单株产量最高的前10个组合顺序完全对应,表明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亲本之一有良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另一个亲本或双方都具有良好的特殊配合力,就有可能育成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7.
选用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及种间高世代材料按异黄酮含量不同配制杂交组合,对亲本和后代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母本配合力F值均达到显著水平,将方差分解成母本组P1(高、中、低)和父本组P2(高、中、低)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并进行F测验后发现,母本组一般配合力方差F测验达到了显著水平,表明杂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小麦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指导小麦优质育种的亲本配组,选择8个品种和2个新品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25个杂交组合,对F_1代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面筋指数、稳定时间等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杂种优势整体表现为负向优势,千粒质量为正向优势,其它品质性状整体表现为正向优势;4个亲本材料新麦26、洛麦47、藁优5766及洛麦41的多个品质性状GCA值均较好,可作为综合性状优良的优质亲本;丰德存麦13在产量性状上GCA值最大,适合作为产量改良亲本使用;组合洛麦47×丰德存麦13、洛麦47×丰德存麦5号、郑麦366×藁优5766多个性状SCA效应值和杂种优势值均较高,可作为重点组合进行后代筛选;相关性分析表明,F_1各性状均值与亲本一般配合力之和(GCAs)均呈极显著相关,产量、千粒质量、湿面筋、蛋白含量的F_1值也与杂种优势值和SCA值紧密相关,沉降值、吸水率、面筋指数和稳定时间的F_1值受组合影响较小,主要与双亲的GCAs值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YS与1B/1R两类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差异,利用1B/1R类型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A1)和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732(A2)、A3017(A3)作母本与7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对所得F1代的株高、穗长等7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和各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SCA)均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类, 它们在一定基因型均值的基础上表现为加强或削弱该性状的作用.21个杂交组合中,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最高值都出现在2个YS型温敏雄性不育系组配的组合中.其中A3017/新乡9408、A732/新乡9408和A732/温6有较高的生产利用价值.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个YS型不育系在产量性状上GCA均表现为正值,K3314A的GCA表现为负值.亲本中A732、K460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12个粳稻新不育系的配合力及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2个新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和8个恢复系为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其F1代13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除单株穗数的特殊配合力方差不显著外,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测性状主要受亲本一般配合力的影响,主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作用较突出。穗长、穗颈长、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受不育系的影响较大,其余性状均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是相互独立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与杂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不育系以六盐A、丹阳941A、98G26A、99 9A、香粳8016A和95122A较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恢复系以C418、J16、晚161和C76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