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毕节地区地处黔北,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玉米,居第二位,提高其种植水平,对毕节地区粮食生产、食品加工等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站在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专用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后,用2005-2006年两年时间,对净作种植制度下马铃薯合理群体结构进行研究,以提供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各项最佳质量指标,为指导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现将两年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的粮经饲菜兼用作物,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种植业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在两熟制稻区增种一季秋马铃薯,是发展马铃薯生产的重要方式。为适应现代农业对生产技术简化、高产、高效的要求,秋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集成了免耕、稻草覆盖还田、间套作三大技术为一体,有着广阔  相似文献   

3.
棉薯间套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棉花与马铃薯间套作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以及蚜虫、棉铃虫危害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实行间套作后利大于弊,两者有互补作用;提出了棉薯间套作在栽培管理上必须掌握好5个关键技术,方能取得理想效果。通过1992~1996年大面积生产示范,每666.7m2籽棉可产200~250kg,马铃薯可产1500kg,可增收2000~2500元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毕节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其产量、播种面积均居全区第二位,提高其种植水平,对于毕节地区粮食生产、食品加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为此,在国家下达的"专用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的实施中,2002年在贵州省纳雍县对单作条件下马铃薯的种植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指导马铃薯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345-20347
分析了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毕节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必须因地制宜对马铃薯生产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建立规范化良繁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并创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建立加工企业提高马铃薯生产的附加值,使毕节地区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珠街镇马铃薯间套杂交玉米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对马铃薯间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操作规范,为指导当地群众发展生产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农业中粮食生产与牧草发展争地矛盾的实际问题,采用马铃薯和燕麦为试验材料,设置了3个处理:马铃薯净作、燕麦净作和马铃薯燕麦间作.结果表明:马铃薯和燕麦间作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和前期营养生长;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的经济产量达43 450.4 kg/hm2,比净作马铃薯经济产量增加28.07%;但间作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商品薯率,间作马铃薯块茎产量仅是净作的32.38%.结果初步表明:马铃薯间套两茬燕麦,一茬收获籽实,一茬收割牧草,这种缓解粮食与牧草生产争地矛盾的粮草间作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系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各种性状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间套作马铃薯和玉米的主要性状的调查,并且与净作马铃薯和净作玉米的主要性状相互比较、研究,从而对马铃薯的间套作的理论依据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不仅依赖于毕节地区的资源条件,更是依赖于农业经营的体制和基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背景和产业发展能力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在全面深入调查毕节地区马铃薯生产现状,探索了马铃薯生产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对毕节地区今后发展马铃薯产业对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秋马铃薯能充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即可增种一季晚秋作物,又不影响油菜产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多年的试验和生产经验,将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间套作等技术内容进行集成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