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长白落叶松种源区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凉水、帽儿山、草河口和龙江四个代表试点10年生种源试验的资料:树木生长、物候、材性、形态、种子品质、适应性和抗性等性状,采用主分量分析(PCA)的方法,参考了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区划的结果,将长白落叶松天然分布区域划分成四个种源区,即白刀山种源区(编号Ⅰ)、小北湖种源区(编号Ⅱ)、白河种源区(编号Ⅲ)和桓仁种源区(编号Ⅳ)。  相似文献   

2.
帽儿山地区21年生兴安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兴安落叶松自然分布区内17个种源21年生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及树干通直度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是,种源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并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的生长性状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呈明显的经向为主,纬向为辅,经纬双向连续渐变的特点;利用生长性状材料结合17个种源的地理集团对种源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源在2.7遗传距离上分成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南、西、北部种源区(编号为I);小兴安岭北部、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III);小兴安岭东南部种源区(编号为IV),用LSD法对各种源进行多重比较,结合综合指数法,确定帽儿山及其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有友好和乌伊岭种源。  相似文献   

3.
帽儿山地区10年生白桦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10年生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种源试验林14个种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树高、胸径、材积和纤维素质量分数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各种源4个性状的遗传参数比较和主成分分析表明,东方红、帽儿山和乌伊岭种源为优良纤维材种源,其纤维素质量分数遗传增益分别为5.29%.9.96%和2.85%,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43.26%,38.07%和36.96%。各种源性状与对应的地理气候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主要受温度和日照的影响.即白桦生物性状的地理变异的实质是对温度和日照时间的高度适应。聚类分析将14个种源划分为3个种源区.即大兴安岭种源区、辽东种源区和小兴安岭及长白山种源区。  相似文献   

4.
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红松优良种源区内采集7个种源的种子,并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太平沟林场育苗、帽儿山实验林场进行造林。通过对各种源的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对照红松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各性状种源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7年生幼树高、地径的F值分别为12.59、4.13,各性状的遗传力均大于75%。根据幼树高、地径等性状多重比较结果,选出乌兰乌德为最佳种源,其幼树高、地径较生长量最低的后杭爱种源分别提高了44.95%、12.77%。苗高(幼树高)、地径与各个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地理纬度对地径影响较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引种的种源范围内,西伯利亚红松的地径生长量随着纬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影响这种变异的主要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生长季节内,7月份的均温、相对湿度、年降水、5—8月降水等与苗高(幼树高)、地径呈现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苗高(幼树高)、地径与种源的海拔高度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西伯利亚红松这种地理变异呈现为连续的冷—暖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满归参试点16种源生长、气候资料的主分量分析(PCA)和模糊聚类(FUZZY)的综合分析,对我国境内的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划分成5个种源区。它们是:①大兴安岭中北部种源区(编号为Ⅰ),包括两个亚区:满归亚区(Ⅰ-1)和根河亚区(Ⅰ-2);③大兴安岭南部种源区(编号为Ⅱ),包括两个亚区,阿尔山亚区(Ⅱ-3)和绰尔亚区(Ⅱ-4);③大兴安岭东部种源区(编号为Ⅲ);④小兴安岭北部种源区(编号为Ⅳ),包括桦皮窑亚区(Ⅳ-5)和三站亚区(Ⅳ-6);⑤小兴安岭中南部种源区(编号为Ⅴ)经7年生幼树高生长的显著性测验(SSR测验),选出了满归及毗邻地区的最佳种源,即小兴安岭的三站种源。利用最佳种源育苗造林,其高生长的遗传增益将为当地种源的12.55%。 文章还对兴安落叶松8年生树高生长及其节律的地理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ANKOM公司的A2000i型全自动纤维分析仪即滤袋法进行测定,研究了20个水曲柳种源的14年生多点试验林的木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同一试验点20个水曲柳种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差异显著。其中,海林、西丰和带岭3个种源水曲柳的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与其他种源间差异显著,取材于帽儿山和带岭两试验点的相同种源水曲柳的3性状差异亦显著。水曲柳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与种源地、试验点显著相关。水曲柳的半纤维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在种源间、地点间、种源和地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显著。  相似文献   

7.
白桦种源区划及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以4个试验点7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地)径、保存率、采用方差分析及多点种源试验联合分析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生长性状、保存差异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用Tai法进行种源稳定性分析,得出栾川、黑河、帽儿山种源为稳定型种源。利用各种源的生长性状、保存率与各种源的地理气候因子做聚类分析,进行种源区划,初步划分为10个种源区。综合各种源的生长量和适应性,初步为4个试验点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8.
应用RAPD技术对东北地区白桦种源遗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白桦13个种源11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比较分析。通过14个随机引物扩增共检测到233个位点。各种源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在20.17%-32.19%之间,多态位点百分率最高的是帽儿山种源和清源种源,最低的是绰尔种源。遗传变异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3个区域间占23.88%,种源间遗传变异占27.99%,种源内个体间遗传变异占48.13%。根据种源间的遗传距离,构建了白桦13个种源的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大兴案岭地区的白桦和源聚为一类,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和长白山分布区的白桦种源聚为另一类。同时,根据地理气候因子和遗传距离对白桦13个种源进行了种源区的划分,为种子调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0.
以8个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UPGMA)等多种分析方法,对7个表型性状(叶片长、叶片宽、叶长宽比、叶形、树干通直度、树皮颜色和树皮形状)进行研究,探讨米老排种源间和种源内的表型变异规律。结果表明:米老排各表型性状在种源间和种源内均存在较丰富的变异,种源内变异(18.08%)大于种源间变异(5.68%),种源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35.10%。在7个表型性状中,树皮颜色的变异系数值最大(21.16%),叶长宽比的最小(11.26%);在不同种源之间,广西德保种源性状变异平均变异系数值最大(18.41%),广西龙州种源最小(16.10%)。米老排的树皮颜色随纬度增加而由深向浅变异,叶片则随纬度增加叶面积越大。8个米老排种源可划分为3个种源分布区,即东部的广东封开种源区,中部的广西上思和防城种源区,西部的广西德保、靖西、凭祥和龙州种源区。米老排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家系间,而且主要是因纬度变化而导致变异。  相似文献   

11.
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的代表性区试点布尔津、富蕴和哈密的种源子代综合性状的主分量结果为依据,参考气候因子和阻隔基因交流的自然条件,将新疆落叶松区划为2个种源区和4个种源亚区,即阿尔泰山种源区(编号Ⅰ),含西部种源亚区(编号Ⅰ1)和东部种源亚区(编号Ⅰ2);天山种源区(编号Ⅱ),含东部种源亚区(编号Ⅱ1)和中东部种源亚区(编号Ⅱ2)。  相似文献   

12.
班克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班克松(PinusBanksianaLamb.)7年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冠幅差异极显著,并与纬度紧密相关,随着纬度的增高,生长量递减。轮枝层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经纬度相关不显著。来自北纬46°附近的2号、1号种源最好,北纬50°和55°的3号和5号种源最差  相似文献   

13.
哈密林区新疆落叶松地理种源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哈密林场开展新疆落叶松两次年度重复地理种源试验。结果表明:种源间生长性状达显著差异水平;种源间主要代表性状随经纬度呈现不连续变异;奇台、和丰和布尔津种源是哈密林区最佳种源。其中奇台种源7年生高生长量超过对照57.7%;依据种源生长性状1~7年生秩次相关分析和年度重复方差分析。证明该试验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中亚热带东部山地引种柳桉种源的评价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个柳桉种源速生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择出速生性和适应性强、耐寒性较强或中等,适合福建省中亚热带东部山地发展的柳桉优良种源有14435、13340、14508、14429、15011和13263等6个,5年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分别可达2.4m和2.2cm以上,其中前3个种源可耐-4℃左右的低温,可在该区重点发展,后3个种源可耐-3.5℃左右的低温,较适合在该区沿海或低海拔山地引种栽培。而14526、14507、14524和14054等4个种源,适应性较强、耐寒性强但速生性中等,可在该区较高海拔山地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15.
香樟优良种源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香樟不同种源的生长量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肥料、密度、混交方式及坡位对香樟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湖北宜昌的香樟种源在试验地的生长量较好。不同肥料、坡位对香樟生长有显著影响,施有机肥对促进香樟生长效果较好,山腰位置的香樟地径、冠幅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