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七、经济植物荟萃用途广泛奇妙保护区的经济植物种类极为丰富,组成复杂,是广西岩溶经济植物荟萃的中心,有热带、亚热带、也有温带的种类。保护区综合考察时记载的经济植物共有860多种,按用途可分为:药用、纤维、淀粉、油脂和蜡类、芳香、橡胶、野果、饮料、饲料、栲胶、紫胶虫和白腊虫寄主、绿化、花卉及其它用途等13大类,每类都占广西同类植物种数的20%以上。进入保护区,你就会被众多的经济植物团团围住,犹如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宝库。在保护区漫游,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些古老的棕榈科植物。它们中的桄榔、董棕、鱼尾葵、槿棕,…  相似文献   

2.
南瓷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约寒温带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寒温带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含量衍栖息的重要场所。区内典型的寒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低山立陵性地貌、保存完整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构成了该区独具一格的生态旅游资源。在区内开展一定规模的旅游活动,既能起到对游客进行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知识的科学普及教育,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的自觉保护意识;又能为保护区带来经济效益,提高自身造血机能,为保护区进一步地发展和建设筹集资金,以期能对保护区更好的加以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9年12月南涧凤凰山候鸟州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访问调查、植物标本采集和整理分类,初步查明了保护区范围内的植物资源种类,分析了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和区系,结果表明:(1)保护区共记录维管束植物113科313属451种,其中人工栽培植物有11科29属38种,野生植物有102科284属413种;(2)保护区内共有12个群落组成;(3)保护区内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唇形科、蓼科植物为主;(4)保护区的植物在科级水平热带分布较温带分布更具紧密性;属级水平与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有紧密联系,说明保护区在植物区系上具有典型的温带特征;从种级水平来看,保护区分布着数量众多的中国特有植物;(5)保护区内资源植物比较多,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植物,对于经济价值较高,原料需求量大的种类,应积极进行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保护区大多处于周边社区的包围之中,保护区与当地居民关系密切。但是保护区的建立使部分生物资源受到控制,从而对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影响。从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社区共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和查询有关资料,保护区内共有鸟类169种,隶属16目,40科,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31种。在分析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现有鸟类资源区系、居留型和分布规律基础上,结合保护区所处区域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情况等,找出保护区当前鸟类资源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性地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阔水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适于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针对该保护区旅游资源特点,明确了在保护区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发源地。该处水系纵横,水资源丰富,是鱼类极好的生存地。多年来,有关长白山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尚无专题资料报道。为更好地保护、利用鱼类资源和开展人工增殖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93~1994年夏季,对长白山保护区主要水系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76年成立以来,除了每年进行的海南坡鹿专项调查以外,没有开展过该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由海南省林业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海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及有关保护区组成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队,于1997年6月和11月对大田保护区进行了重点地区专项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的迅速发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有效持续地管理这些保护区,这是各个保护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经过调查发现,经费不足是各保护区普温存在的问题。由于经费不足,各保护区纷纷利用自己的资源进行资源开发,特别是开展旅游,由开展旅游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保护区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进行可持续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作了一些探讨,重点对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容量问题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在1999年生态环境旅游年里,众多旅游区纷纷推出了冠以“生态旅游”之名的活动,结果是由于对“生态”的泛泛理解使得保护区的环境遭受了严重危害。据统计,在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中,有24%的自然保护区及其保护对象受到了损害;11%的保护区出现了旅游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