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极低温(-196℃)条件下γ射线辐照大麦干种子和极低温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1.与常温条件下辐照相比,极低温条件下辐照及结合热击冲后处理均能显著减轻大麦M_1代的生理损伤和染色体畸变率,其半致死照射量分别提高13kR和30kR;2.M_2代的突变率随照射量升高而增加(r=0.9922~(··)),而与不同温度条件没有关系;3.在极低温条件下用50kR辐照及用60—65kR辐照结合热冲击后处理,与常温条件下用35—40kR辐照相比,没有加重M_1代的辐射损伤,而M_2代的突变率则显著增加,其诱变效率分别平均提高30%和48%。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60)Co γ射线处理山茶花的嫩枝插条,1年生小苗和3—4年生植株,研究其辐射敏感性和诱变规律。结果表明,嫩枝插条的适宜剂量范围为1—3krad,成长植株宜控制在2krad以下。不同品种对射线敏感性不同,所引起的花色、花型突变频率亦不同,其辐度在2.5—12.0%。经3年选育,已获得观赏价值高的突变体。  相似文献   

3.
γ射线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S1.90号菌株以生理盐水和肉汤为辐照介质时,在常温和0—4℃条件下经~(60)Coγ射线辐照,不同辐照剂量对该菌致死效应不同。上述介质和辐照温度对该菌的致死效果虽有影响,但差异不显著。在以上试验条件下,该菌的D_(10)值在0.1—0.2kGy之间。当该菌存在于鸡肉中时,辐照安全剂量应不低于3.0kGy。  相似文献   

4.
柑桔大实蝇Dacus citri (Chen)辐射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大实蝇的辐照适期为羽化前1—2天的末期蛹,即黑复眼黑翅期。9krad的辐照剂量对柑桔大实蝇的羽化率、寿命和交尾时间无影响,而卵的孵化率为零,是适宜的辐射不育剂量。  相似文献   

5.
鹅肉制品的辐照保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温度、包装和辐照剂量条件对鹅肉制品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铝箔袋真空包装,辐照前贮藏于低温条件(4℃)并尽快进行辐照处理,其中盐水鹅辐照剂量应大于6kGy、风鹅应大于4kGy,鹅肉制品常温条件下的货架期可延长至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栽培大麦的辐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0—40krad~137Cs γ射线照射47个不同类型栽培大麦。结果表明,裸麦的辐射敏感性极显著大于皮麦。不同类型栽培大麦辐射敏感性的次序是:四棱裸大麦>六棱裸大麦>二棱裸大麦>四棱皮大麦>六棱皮大麦>二棱皮大麦。供试品种的敏感性可分为5个类型,即极迟钝型,迟钝型、中间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试验还表明,不同基因型大麦的细胞核体积与辐射敏感性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核体积的剂量效应曲线在30krad时出现一个峰值。  相似文献   

7.
低温肉制品辐照工艺剂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低温肉制品的辐照工艺剂量 ,确定了合理、规范的辐照剂量和运行参数。工艺剂量下限为 6kGy ,上限为 1 0kGy,总体平均吸收剂量不大于 8kGy,吸收剂量不均匀度不大于 1 5。选择了适宜的等剂量曲线、翻转移位方法和堆码高度。采用该工艺进行了商业化应用试验 ,实现了低温肉制品的常温贮藏、销售。  相似文献   

8.
用60~(Co)γ射线25—400krad的不同剂量辐照甘著黑斑病菌及带病甘薯(Ipomoeabatatas Lam.)薯块,发现200及400krad剂量的辐照对菌丝体和子囊孢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抑制作用甚微;200krad在20天内基本抑制薯块上病斑的发生和发展,薯块外观良好,接种发病率比对照低75%,病斑平均直径不及对照的五分之一;400krad的抑茵效果更高,但尚不能完全杀死病菌孢子,并对薯块外表有伤害,使其色泽变暗,贮藏后期易产生干腐。本试验表明,200krad剂量的辐照处理对甘著贮藏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温敏型雄性不育系LT-1-3A选育及育性转换与遗传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连续 9年对冬小麦“津丰 1号 济南 1 3 矮秆早 济面小佛手”F0 代60 Co辐射处理后代选系LT 1 3A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 1 )基因型LT 1 3A属于温敏型雄性不育系 ,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性。 ( 2 )雌雄蕊分化期———花粉粒成熟期是该不育系育性反应敏感期。 ( 3 )敏感期内 ,日平均温度是影响育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1 8℃为该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日均温度 <1 8℃ ,表现不育 ;日均温度 >1 8℃ ,表现可育。 ( 4)不育系的不育性受 1对隐性基因遗传控制。 ( 5 )在衡水 (东经 1 1 5°42′、北纬 3 7°44′,海拔 3 1 7m ,小麦适宜播期为 1 0月 1日~ 1 0月 1 0日 ) ,1 1月 5日及以前播种表现不育 ;1 1月 1 5日至早春顶凌晚播 ,表现可育  相似文献   

10.
辐照诱发木耳营养缺陷型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60)Coγ射线10—200krad辐照木耳单核担孢子,获得9株营养缺陷型菌株,其中光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8株,琥珀木耳[Auricularia fuscosucinea(Mont.)Farlow.)1株,诱变频率为2.38×10~(-3)-44.4×10~(-3)。辐照诱变有效剂量,光木耳为200krad,琥珀木耳为10krad。突变体生理生化研究表明,突变体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氨基酸含量、酯酶同工酶酶谱等均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11.
刘军利  李一为    孟强    沈毅    岳永杰  王晨晨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44-47
采用盆栽试验法,以高寒地区常见植物羊草为供试材料,内蒙古阿荣旗至博克图段高速公路示范工程采用的厚层基质为基质原材料,对比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在15℃、20℃、25℃恒温和室温条件下羊草的出苗及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羊草的出苗率及平均株高均表现为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配方在4个温度水平下羊草平均出苗率为配方2 > 客土 > 配方3 > 配方1;平均株高整体上表现为配方2 > 配方1 > 配方3 > 客土,且温度越高,配方2平均株高与其他配方差距越明显。因此,配方2能显著增加植物出苗率及平均株高,是适应温度变化最优的基质配方,即客土与泥炭土的比例为4∶6的基质配方是高寒地区厚层基质护坡最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12.
空间技术诱发的水稻变异及育种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空间技术诱为3个水稻中籼品种表明,诱变当代SP1生理损伤轻,对发芽率,成苗率和育性基本无影响,但对苗高和株高影响较大,整个SP1群体表现抽穗不整齐。SP2叶色突变频率低,突变谱窄,其中遗传工程稻未发现有叶色变异;早熟突变频率高而效应明显,同时因选用基因型的不同,SP2早熟突变的差异明显;伴随着早熟突变出现了诸如半矮秆,多蘖,粒重,粒色,叶色,叶形等其它农艺性状突变。  相似文献   

13.
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低温对莲雾苗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1a生莲雾嫁接苗(黑珍珠)进行低温处理,日最低温度(Tmin)分别设定为2.0、1.0、0.0、?1.0、?2.0℃,气温日较差分别设为15℃和6℃,按照固定程序设置日内温度变化过程,每个处理持续1~3d。处理结束当日分别对莲雾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常温下放置10d后再观测其恢复状况,依此对造成莲雾苗叶片和枝条受害的界限低温进行分析,初步构建莲雾苗冷害指标等级。利用地理移置试验观察莲雾苗形态的变化,以对人工控制试验建立的指标进行检验和订正,得到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地理移置试验结果与人工控制试验结果相一致。莲雾苗的冷害指标等级分别为:(1)Tmin≤?2℃致死,(2)?2℃<Tmin≤?1℃严重受冻,(3)?1℃<Tmin≤2℃中度受冻,(4)2℃<Tmin≤5℃轻度受冻,若Tmin在2~5℃间持续3d以上,且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低,莲雾苗的部分叶片会因低温而干枯脱落,并影响后期生长;(5)Tmin>5℃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4.
马海鸽  蒋齐    王占军  刘华  何建龙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225-229,235
为确定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温度和光照条件,利用生化培养箱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浓硫酸预处理、清水预处理的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浓硫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甘草种子发芽率,且发芽更整齐;(2)甘草种子从10~40℃都可以发芽,但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延缓甘草种子的发芽进程且抑制幼苗生长,乌拉尔甘草出芽和幼苗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3)清水预处理的种子适宜在光照10 h/d条件下萌发,浓硫酸预处理能够降低甘草种子萌发对光的依赖性,全黑暗条件能够促进甘草幼苗胚根和胚轴的生长。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适宜在20~30℃、光照10 h/d条件下萌发,20℃最适宜甘草幼苗胚根生长,30℃最适宜胚轴生长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越夏代日本松干蚧发育和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松干蚧是为害松树的外来入侵害虫,一年发生两代即越冬代和越夏代,目前在东北地区逐渐向北扩散蔓延.随着地理纬度升高,夏季热量条件能否满足越夏代日本松干蚧的生长发育并产下健康的卵是其进一步为害和扩散的基础.本文通过温度控制进行了10、15、20和25℃共4个温度梯度的模拟试验,同时,对日本松干蚧的高温耐受能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25℃条件下日本松干蚧发育最快,20℃时生长发育进度与当地野外条件下相当,15℃时发育较缓慢,10℃条件下日本松干蚧卵孵化迟缓,无法完成正常发育并繁殖下一代,故10℃可以作为阻止日本松干蚧北扩的下限温度,根据这一指标,越夏代日本松干蚧可以继续向北扩散至黑龙江所有区域.耐高温测试结果表明,持续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日本松干蚧耐高温能力仍很强,若传到南方高温区域仍可继续生存扩散.研究结果可为探究东北地区越夏代日本松干蚧适宜生存范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梅    张飞      姜红涛    张严峻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51-157
采用单窗算法,利用1989年和2011年两期Landsat数据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与实时陆面地表温度进行对比检验,其反演精确度分别为94.9%和95.9%。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表温度分布格局,并将反演的地表温度划分为6个等级:低温区9.9~13.9℃,次低温区13.9~19.9℃,中温区19.9~25.9℃,次高温区25.9~31.9℃,高温区31.9~37.9℃和极高温区37.9~41.9℃。通过两期图像的反演可以得出:(1)从时间尺度上来看:1989年的温度低于2011年,比2011年多一个低温区;2011年比1989年多出高温区和极高温区两个温度段,1989年和2011年的最低温和最高温的温度差分别为5.13℃和13.51℃;(2)从空间尺度上来看,各温度区间的分布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3)由于戈壁、沙漠在日照下增温比绿洲快得多,因此,绿洲的温度基本符合中心低,四周高的“冷岛”现象。此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渭干河—库车河土壤—植被—大气系统能量交换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间诱变因素对不同粳稻基因型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27  
徐建龙 《核农学报》2000,14(1):56-60
研究结果表明,空间搭载种子的发芽率、存苗率和结实率均低于对照,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刺激和抑制两种作用,生理损伤比地面γ射线处理的轻得多,个别品种M1 代出现了谷粒颜色的突变。M2 代在株高和抽穗期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基因型材料差异较大,而且一些性状的突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经同一材料的空间和γ射线辐照处理比较,其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因不同的突变性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空间处理的M2 代就出现较多综合性状优良的突变体,可望直接育成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覆盖免耕能够减缓土壤侵蚀,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但在我国东北黑土区,可能会引起春季土温较低,影响玉米生长。因此,研究条带覆盖免耕(NT-SRC)技术模式下玉米行间土壤水分和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为科学应用NT-SRC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玉米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吉林省南部进行,采用田间条带覆盖免耕技术模式。玉米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行距为100 cm,秸秆全覆盖;窄行行距为40 cm,无覆盖,为玉米播种带。选择玉米行间进行原位连续监测,监测点包括玉米株下(0位点),宽行距植株10、20、30和50 cm (简称为10、20、30、50位点),窄行距植株10和20 cm (简称为–10和–20位点),每个位点土壤水分和温度监测探头埋藏5、10和20 cm 3个深度,自动连续监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  【结果】  1) NT-SRC管理下,玉米行间含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宽行>株下>窄行,其中含水量50位点处最高,–10位点处最低;不同监测点土壤含水量在时间尺度上的稳定性为 –10<–20<10<0<20和30<50 位点;土壤水分在玉米生育期内的稳定性表现为苗期>成熟期>拔节期和吐丝灌浆期。2)与窄行相比,宽行在水分较低的拔节期和吐丝灌浆期能够分别提高土壤储水量13.1% 和11.1%。3)宽窄行的行间温度差异主要表现在苗期和拔节期,土壤温度由窄行20 cm处至宽行50 cm处依次降低。相较于宽行,苗期窄行的日均温提高1℃~2℃。  【结论】  在吉林南部地区免耕配合带状秸秆覆盖模式下,秸秆覆盖使宽行的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在全生育期高于窄行,且土壤含水量更加稳定。无覆盖窄行提升了苗期和拔节期苗带土壤温度,对吐丝灌浆期和成熟期行间温度分布几乎无影响,缓解了吉林南部黑土区全覆盖免耕管理下玉米生长过程中的水热矛盾。  相似文献   

19.
平阳霉素对水稻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本试验用0、5、10、15、20、和25μg/ml的平阳霉素处理水稻种子。结果表明,平阳霉素在M1能引起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并对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植株结实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效应;在M2能诱发频率较高的叶绿素、株高与抽穗期突变,三者的总突变频率以浓度为15μg/ml的最高。就诱发有益突变而言,平阳霉素诱导早熟的效果不如EMS,但诱导矮秆突变的效果则优于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