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市土地管理工作的发展,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人口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出现了较为突出的人口与土地矛盾,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矛盾,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现象。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土地的需求量在逐步加大,城市土地的利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用地面积和规模过大,无序外延扩张,由于要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大量的城郊农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然而对于一个人多地少、耕地相对不足的国度里,土地利用浪费严重已不可行,必须要解决好吃饭与建设这一个两难问题.我们必须切实的保护好我国现有的耕地资源,才能在建设城镇的同时,也解决好吃饭问题.这就需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做好土地资源的总体配置合理,充分发挥城市整体功能,走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定西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选取定西市1980、1990、2000、2010和2018年5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近38年土地利用结构和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定西市土地利用以草地为主,建设用地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处于中低等水平,人为利用程度低.总体来看,耕地逐年减少,净转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人民生活、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定西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为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推动城市建设的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96—2005年10年间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提取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子。区域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主要是受城市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发现城市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因素,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积极措施调控主导因子,减缓城市用地的扩展,减少对郊区农用地的占用,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加速了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过程中的用地粗放与人均耕地锐减之间的矛盾,是提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依据。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必要性,探讨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的原则,从城镇存量土地产出率、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投入强度和土地可持续度4个方面建立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总系统。指出城镇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同地区食物消费对土地资源需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甜  唐增  孙廷艳 《草业学报》2017,26(2):53-60
通过对1980-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的食物消费和土地资源需求量的研究,发现植物性食物(谷物类)的消费量下降明显,而动物性食物肉禽类、蛋奶类和水产品的消费都呈上升趋势。人均植物性食物生产土地需求量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从1116.88 m2下降到了431.08 m2,中部地区从931.84 m2下降到了460.06 m2,西部地区从985.97 m2下降到了446.55 m2,人均动物性食物生产土地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年均东部地区从497.22 m2增加到了906.18 m2,中部地区从189.55 m2增加到了693.67 m2,西部地区从226.23 m2增加到了666.75 m2。东、中、西部的食物生产土地总需求量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对土地需求量最多,西部地区最少。分析食物消费对土地总需求量的影响发现,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已经超过人口增加成为了土地需求量增加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未来调整食物生产结构和引导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是实现食物安全和土地资源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常虹  翟琇  石磊  刘亚红  谢宇  王洋  孙海莲 《草地学报》2021,29(3):583-592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脆弱,近年来开发强度大,土地利用变化明显。本文以内蒙古牧区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拟的方法,通过2000—2015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变化动态分析,了解生态系统服务碳固定、土壤保持演变特征,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固定、土壤保持评价,为牧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内蒙古牧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和未利用地;16年间,该地区建筑用地、林地、耕地、盐碱地面积增加,水域、沙漠、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从草地向耕地、建筑用地、林地转移,从沙漠、水域向草地转移;全域碳固定和土壤保持均呈增加态势;各土地利用类型提供的碳固定和土壤保持服务,草地占比最大,其次为沙漠和耕地。该区域应注重保护草地、林地,扩大草地面积,治理沙漠区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盐城市为研究对象,在了解盐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持续性4个方面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对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盐城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偏低,各县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平均处于初级集约水平,且存在较大差异,在地域上呈由北向南不断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土地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国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最近不到10年的时间内,耕地减少了1亿多亩。因粗放用地造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滥占耕地的经济增长思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运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领导曾多次强调,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  相似文献   

10.
王翠梅 《山东饲料》2015,(3):277+289
0.引言从建国初至今,中国农村先后进行了几次全国性的土地改革,1949年-1982年土地从私有到共有,二元体制形成。国家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工矿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实行以农地价值补偿为标准的征地制度。1979年开始的农村土地承包,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国家鼓励土地承包权流转;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不得买卖、出租、抵押,但可以以入股方式办企业。1987年开始的城市土地出让,所有权与使用权分  相似文献   

11.
三、草场利用现状及其潜力我国草场资源的利用可追溯到夏商时代,距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象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完整地保存这么辽阔的天然草场,的确不是件易事。目前,我国已经利用的草场,主要是天然草场,而在天然草场中,放牧场多,割草场少,割草场占天然草场的比例呈现出从东到西的地区差异。以内蒙古为例,东部地区割草场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丰都县为代表研究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并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趋势,为制定合理措施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法。(1)丰都县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闲置率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投入——产出水平是影响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2)随着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全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以丰都县为代表的三峡库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受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均用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该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自1996年以来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该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用地动态变化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一部分。文中介绍了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研究,并借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的部分成果,在总结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特点、影响及趋势的基础上构建了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研究模型体系。针对建设用地变化的不同方面构建了不同的动态模型并阐述了模型成果的应用,预测建设用地需求的两种不同方法:因果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  相似文献   

14.
对丰都县1996—2004年的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对建设用地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对今后研究类似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1996—2004年丰都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量变化出现了两个增长期和一个减少期,交通运输用地平稳增长,水利设施用地波动较大;(2)丰都县土地利用变化受政策因素影响大,除此之外,利用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表明,人口因素和第一产业是其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笔者认为丰都县建设用地变化社会驱动力应改变为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导因素驱动,并重视人口因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高寒区,是全球生态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在3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全面揭示研究区25年的LUCC时空变化特征,并借鉴已构建的景观弹性度指数分析了研究区的景观生态系统稳定性。结果表明,1977~2000年青海湖流域刚察县土地利用类型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生产用地、退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县内1987~2000年冰川及永久积雪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7.7%,而裸岩沙地面积增加速率显著上升达0.41%,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从1977~2000年,刚察县景观弹性度持续增加,维持景观稳定性的能力相对较高,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和产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保障要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和跨越式发展时期,土地需求十分强劲.在国家土地控制政策日趋严厉、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双重压力下,正确处理保护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交织的矛盾,有效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用地保障的重要保证.本文就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为全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地矛盾异常突出,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必然。本文运用地价理论,分析了地价杠杆在城市土地经营中的作用,研究指出:土地价格对土地利用量的调节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朝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城市土地经营主要应走内部挖潜的道路,避免因为地价过高而导致城市规模过度蔓延;地价对土地利用性质和利用强度的调节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及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现象日趋成为城市发展的症结,于是对城中村的改造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作为城中村改造的切入口,其意义重大。通过城中村的改造,实现了土地产权的转变,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所必需的土地,是土地利用更加充分、合理、有效,但在改造的同时一些关于土地的法律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本文从城中村的土地问题出发,对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概念、基本模式进行梳理,阐述土地在城中村改造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现阶段我国城中村土地利用现状并分析土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土地产权转变模式进行分析,以期更有效的开发利用土地以及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土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我国城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运用灰关联度的相关理论分析阐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的因素,确定各评价指标,依靠计算该系统的特征变量和相关变量之间的关联密切程度,构建出新的灰关联矩阵,以此得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研究表明,评价指标符合客观实际,灰色关联评价模型能够比较科学、客观地反映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的主要因素,对我国城市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将继续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上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是国土资源部部长周永康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上说的。 周永康指出,除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线型工程必须占用农地外,其他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工业企业项目不得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新占农地,坚持在经批准的开发区、工业小区和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尽量调剂使用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房地产项目、经营性项目原则上只能安排到存量建设用地上,通过旧城改造、企业搬迁腾出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