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17β-雌二醇(E2)对体外培养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抗菌肽SB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E2添加剂量设10-6mol/L组、10-7mol/L组、10-8mol/L组、10-9mol/L组和10-10mol/L组,各组细胞于加药后2、6、12、24及48 h,分别采用real-time RT-PCR技术检测E2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2 m RNA表达量的影响,同时设相应的对照组。[结果]以剂量为10-8mol/L的E2处理输卵管上皮细胞6 h后,其SBD-2的表达量达到极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剂量为10-10mol/L的E2处理输卵管上皮细胞24 h和48 h后,也能显著促进SBD-2的表达(P0.01,P0.05),之后随着各时间段E2剂量的增加,SBD-2 m RNA的表达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一定剂量的E2能够在处理细胞后的特定时间促进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2 m RNA的表达,E2对输卵管上皮细胞SBD-2 m RNA表达的调节作用存在时间效应与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刺激,检测与分析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以5代内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添加10-8 mol/L的雌二醇(以等量培养基替代雌二醇作为对照组)作用0、1.0、1.5、2.0、2.5、3.0、3.5、4.0、4.5、5.0 h后输卵管上皮细胞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添加10-8 mol/L雌二醇后,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pik3r3、Akt、mapk3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作用0 h相比,pik3r3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量(P<0.05)在雌二醇作用1.5 h时达到最高峰,Akt、mapk3基因的mRNA表达量(P<0.01)及蛋白表达量(P<0.05)在雌二醇作用2.5 h时达到最高峰。雌二醇作用3.0 h时,pik3r3、Akt、mapk3基因的mRNA表达量相比0 h都显著(P<0.05)提高。[结论]输卵管上皮细胞中pik3r3、Akt、mapk3基因的表达受到雌二醇调控。高浓度雌激素促进pik3r3、Akt、mapk3基因的高表达,这可能与生殖道的天然防御有关,并可能通过该途径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孕酮(P4)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2(SBD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P4调节SBD2表达的潜在机制。建立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用不同浓度(10^-6、10^-7、10^-8、10^-9、10^-10mol/L)P4分别处理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0、2、6、12、24、48h,筛选P4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2mRNA表达的最佳条件。然后使用10-6mol/L孕激素核受体拮抗剂RU486,50μmol/L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阻断剂H7预处理细胞1h,再使用P4诱导SBD2mRNA表达的最佳条件处理细胞,同时设只添加阻断剂(RU486和H7)处理组、只添加孕酮(P4)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RT-qPCR技术检测SBD2mRNA的表达变化。10-9mol/LP4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6h和24h时SBD2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P4组相比,添加RU486和H7后显著抑制了P4诱导的SBD2mRNA的表达水平(P<0.01)。P4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增加SBD2mRNA表达,并且诱导可能通过孕酮核受体(PR)介导的基因组途径以及PKC信号通路来提高绵羊输卵管上皮的先天免疫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4.
选用益生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调节作用。首先,在体外成功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然后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刺激,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从mRNA水平检测刺激后上皮细胞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菌液浓度为1010 cfu·mL-1刺激上皮细胞8h后,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不同的菌液浓度诱导下SBD-1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增加,109、1010、1011 cfu·mL-1菌液浓度刺激下,SBD-1的表达量与空白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够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内SBD-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脂多糖(LPS)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LPS作用不同时间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经LPS处理后P38 MAPK通路的活化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经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SB202190)处理后LPS对SBD-1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PS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表达,100 ng/m L的LPS在12 h诱导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显示,100 ng/m L的LPS可以显著激活P38 MAPK通路,而其抑制剂SB203580和SB202190可以阻断LPS对SBD-1的诱导作用。这些结果表明,LPS可以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SBD-1,并且P38 MAPK参与调控这个过程。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β-防御素的调控机制,探索输卵管炎发病机理以及合理开发输卵管炎相关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脂多糖(LPS)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本研究设置不同浓度(10ng·mL-1、50ng·mL-1、100ng·mL-1、200ng·mL-1、1mg·mL-1)LPS,分别作用不同时间(0、1、3、6、12和24h),检测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1和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BD-1表达定位,并进一步通过TLR4阻断试验来证实TLR4介导LPS引起SBD-1表达。结果表明,SBD-1蛋白表达于输卵管上皮细胞。LPS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影响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表达,且100ng·mL-1 LPS在作用12h后,SBD-1的表达水平达到最高。阻断试验表明,TLR4介导LPS对SBD-1的表达调控。综上表明,LPS可以影响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SBD-1,且该过程通过TLR4介导。  相似文献   

7.
建立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根据体内雌激素浓度确定17-β-雌二醇添加的浓度分别为10-8、10-9、10-10、10-11mol/L,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测定sBD-1-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一定浓度范围内(10-8、10-9、10-10mol/L),17-β-雌二醇对培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sBD-1-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且呈正相关.结果表明:雌性生理周期下,雌性生殖道sBD-1-mRNA的表达与雌激素相关.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7,(1):6-11
旨在研究雌激素与前列腺素受体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合成与分泌的调控作用。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表达。同时,加入雌激素(10~(-10)mol/L)和butaprost(PE受体激动剂,10~(-6)mol/L),雌激素(10~(-10)mol/L)和fluprostenol(PF受体激动剂,10-6mol/L),分别观察对输卵管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激素与PGE_2受体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分泌调控具有协同作用;雌激素与PGF_(2α)受体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分泌调控具有间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53-1556
观察雌激素(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膜结合型前列腺素E2合酶-1(mPGES-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PGs调控的作用机制。采用胰酶消化法及机械法分离培养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mPGES-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Incell Western技术检测β-雌二醇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mPGES-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β-雌二醇能够显著和极显著地促进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mPGES-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本试验结果表明,β-雌二醇能够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mPGES-1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7):1394-1400
采用免疫荧光法,使用角蛋白鉴定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mRNA的表达;采用Wsetern blot法检测了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输卵管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加入butaprost(EP2受体激动剂,10~(-6) mol/L)能促进输卵管蛋白的表达,加入fluprostenol(FP受体激动剂,10~(-6) mol/L)能抑制输卵管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PGE2在奶牛输卵管上通过激活EP2受体上调输卵管蛋白的表达,PGF2α通过激活FP受体下调输卵管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 DBI)在动物组织广泛表达,与细胞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而脂肪酸参与早期胚胎发育能量供应。为研究其介导的母源分泌因子调控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物质代谢和哺乳动物早期胚胎能量供给之间的潜在生物学作用。本试验通过分离并建立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外源性17 β-雌二醇(0、1×10-6、1×10-7、1×10-8、1×10-9、1×10-10mol/L),作用不同时间后(0、6、12、24、48、72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PCR)、蛋白免疫印迹方法(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7 β-雌二醇对输卵管上皮细胞DBI表达的影响。试验成功建立了原代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与培养体系:输卵管上皮细胞接种密度4×105个/mL,DMEM/F12 培养基+10% FBS+100 U·mL-1链霉素+100 U·mL-1青霉素,24h换液一次,细胞的纯度高达90%以上;1×10-7mol/L 17 β-雌二醇作用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6h时,DBI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其它各处理组DBI表达水平降低,免疫荧光显示各处理组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可表达DBI蛋白。结果表明:17 β-雌二醇参与调控牦牛输卵管上皮细胞DBI的表达,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差异性,为进一步探索母源细胞因子调控输卵管上皮细胞的多重生物学机制提供了关键科学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酿酒酵母β-葡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β-防御素-1(sheepβ-defensin-1,SBD-1)表达过程中膜受体Dectin-1和TLR-2可能存在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Dectin-1是否在ORECs内表达,并且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β-葡聚糖刺激ORECs后细胞膜受体Dectin-1和TLR-2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而后用不同浓度的Dectin-1阻断剂昆布多糖或TLR-2特异性封闭抗体分别预处理ORECs后,采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SBD-1的表达变化,以确定β-葡聚糖诱导SBD-1表达过程中Dectin-1和TLR-2的参与情况。结果显示:1)绵羊瘤胃组织及ORECs内存在Dectin-1表达,且β-葡聚糖刺激ORECs后Dectin-1和TLR-2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2)不同浓度的昆布多糖和TLR-2封闭抗体均可以极显著降低β-葡聚糖诱导SBD-1的表达(P<0.01),且随着阻断剂和封闭抗体浓度的增加,其抑制SBD-1表达的作用越明显。结果表明,Dectin-1在绵羊瘤胃组织及ORECs内均表达,并且酿酒酵母β-葡聚糖在ORECs中诱导SBD-1的表达是由Dectin-1和TLR-2介导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β-葡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al cells,RECs)β-防御素-1(sheepβ-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建立绵羊R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用不同浓度(0、5、10、20、50和100μg·mL~(-1))的β-葡聚糖刺激RECs 8h后,利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RECs中SBD-1的表达变化,选出诱导SBD-1表达最高的β-葡聚糖浓度。然后用β-葡聚糖的最佳刺激浓度对RECs分别刺激0、2、4、8、12和24h,同样利用qPCR和ELISA方法对RECs SBD-1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诱导SBD-1表达最高的刺激时间。qPCR和ELISA结果显示,β-葡聚糖(5~100μg·mL~(-1))刺激RECs 8h后,SBD-1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β-葡聚糖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当β-葡聚糖浓度为10μg·mL~(-1)时SBD-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当用10μg·mL~(-1)的β-葡聚糖刺激RECs 0~24h后,qPCR结果显示,10μg·mL~(-1)的β-葡聚糖刺激RECs 2h时SBD-1mRNA的表达量最高(P0.01),之后呈下降趋势,而ELISA结果显示,在β-葡聚糖浓度为10μg·mL~(-1)刺激RECs 4h后SBD-1蛋白分泌水平达到最高(P0.01)。MTT测定结果显示,100μg·mL~(-1)β-葡聚糖会对绵羊RECs活力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能够提高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用浓度为10μg·mL~(-1)的β-葡聚糖分别刺激RECs 2和4h后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建立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用不同浓度酿酒酵母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刺激2 h后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导培养,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研究接受刺激后瘤胃上皮细胞中SBD-1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组内,SBD-1 mRNA的表达量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时表达量均达到最大,并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当菌液浓度一定时,SBD-1 mRNA的表达量先是随着诱导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诱导培养时间为12 h时SBD-1 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因此,当浓度为5.2×107CFU/m L的菌液诱导瘤胃上皮细胞12 h时,SBD-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且与此浓度下其他时间组的表达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菌能够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浓度为5.2×107CFU/m L的菌液诱导瘤胃上皮细胞12 h时,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5,(7):70-74
为了研究不同处理浓度的17β-雌二醇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表达和细胞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分别添加0、25、100、250和500μmol/L 17β-雌二醇处理原代培养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FASN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的脂肪酸成分。结果:25μmol/L 17β-雌二醇可促进FASN基因表达(P0.05),辛酸和癸酸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棕榈酸和硬脂酸的百分含量下降;100μmol/L 17β-雌二醇抑制FASN基因表达(P0.05),辛酸和癸酸的百分含量增加,亚麻酸含量降低,其他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显著;250μmol/L极显著促进FASN基因表达,辛酸、癸酸和月桂酸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的含量显著减少;500μmol/L 17β-雌二醇极显著促进FASN基因表达,辛酸、癸酸、月桂酸和棕榈酸的百分含量显著增加,豆蔻酸、硬脂酸和花生酸的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96-302
旨在研究酿酒酵母细胞壁对体外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途径,为揭示酿酒酵母细胞壁对机体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不同质量浓度的酿酒酵母细胞壁提取物(0,25,50,100,200,400mg/L)作用于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不同时间(0,2,4,8,12,24h)后,检测上皮细胞SBD-1和Toll样受体-2(TLR2)mRNA表达水平,并进一步通过TLR2阻断试验来证实TLR2是否介导酵母细胞壁促进SBD-1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酵母细胞壁刺激瘤胃上皮细胞时,随着细胞壁浓度的增加SBD-1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酿酒酵母细胞壁质量浓度为200mg/L刺激12h时,SBD-1 m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和其他时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质量浓度为200mg/L的酿酒酵母细胞壁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不同时间,同样在12h时,TLR2的mRNA表达量达到最大;阻断试验表明TLR2可介导SBD-1的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细胞壁可促进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质量浓度200mg/L时,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h时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而TLR2参与该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的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试验利用0,25,100,250,500μmol/L 17β-雌二醇处理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细胞外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乳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而且细胞增殖率随着雌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5,250,500μmol/L的17β-雌二醇对乳腺上皮细胞的损伤较小,而100μmol/L的17β-雌二醇会引起乳腺上皮细胞严重的病理组织形态性损伤。不同浓度的雌激素处理对乳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影响也不同,250μmol/L和500μmol/L 17β-雌二醇处理的乳腺上皮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增强,而且细胞核浆比例失调,部分细胞呈现瘤细胞;而100μmol/L的17β-雌二醇处理的乳腺上皮细胞代谢活动变慢,甚至出现细胞凋亡。说明一定浓度的雌激素不仅可以促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增强细胞的代谢活动,而且对细胞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8.
绵羊β-防御素的发育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蒙古绵羊个体发育过程β-防御素mRNA的表达。随着发育的逐渐成熟,SBD-2基因在十二指肠、肺及子宫中的表达均呈一致性地逐渐增长趋势;不同组织中的SBD-2基因表达有差异,十二指肠中的表达最丰;在同一年龄组的不同个体间变化较大,提示防御素的表达调控可能受到环境的多因子动态影响;β-防御素在胎儿体内表达较普遍,说明在胎儿先天性免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6,(4):604-612
为了解不同乳酸杆菌的刺激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的可能调节作用,本研究选用了2株具有益生作用的乳酸杆菌,即干酪乳杆菌Zhang(L.casei Zhang)和植物乳杆菌P-8(L.plantarum P-8),首先,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T-q PCR)检测与乳酸杆菌共培养后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中SBD-1mRNA的相对表达量;其次,探讨了2株乳酸杆菌诱导SBD-1 mRNA表达的差异性,选取优势菌株;最后,运用RTq 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检测优势菌株活菌、灭活菌及其培养上清液对SBD-1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乳酸杆菌均能促进SB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乳酸杆菌的浓度为107CFU/m L、刺激细胞8 h时能极显著促进SBD-1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而L.plantarum P-8强于L.casei Zhang;进一步的研究表明L.plantarum P-8的灭活菌亦可显著诱导SBD-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P0.05),但弱于活菌。本研究结果表明L.plantarum P-8和L.casei Zhang均可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内SBD-1的差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探索核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通路是否介导益生性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ECs)β-防御素-1(SBD-1)基因的转录。首先建立绵羊R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选用诱导SBD-1转录最高的菌液浓度和诱导培养时间进行信号通路初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对已建立的诱导SBD-1转录模型中的细胞膜受体——Toll样受体2(TLR2)、信号衔接蛋白——髓样分化因子(MyD88)以及NF-κB和MAPKs通路中的相关因子基因转录变化进行检测;然后选用NF-κB和MAPKs通路中的4种特异性抑制剂(即NF-κB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ERK 1/2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JNK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通过单独或相互组合处理细胞后再进行诱导培养,同时采用RT-qPCR的方法检测用抑制剂处理绵羊RECs后SBD-1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酿酒酵母菌刺激RECs后,NF-κB和MAPKs通路中各因子NF-κB、P38、JNK、ERK1/2、细胞膜受体TLR2与信号衔接蛋白MyD88的mRNA水平与未刺激组相比均有所升高,且呈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通过单独或组合添加抑制剂后再诱导,均发现特异性抑制剂PDTC、SB202190、SP600125、PD98059可极显著抑制酿酒酵母菌对RECs SBD-1的上调作用(P0.01),且P38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结果提示,酿酒酵母菌诱导绵羊RECs SBD-1的转录可能与TLR2-MyD88-NF-κB/MAPKs通路有关,但以TLR2-MyD88-MAPKs中的TLR2-MyD88-P38通路为主要的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