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饲用谷子种子清选加工的技术要求、程序控制、种子检验、种子质量、工作记录(台账管理)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饲用谷种清选加工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饲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实现饲用高粱生产技术的标准化,编制饲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方法]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按照GB/T 1.1的要求进行编写。[结果]规定了饲用高粱生产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基本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刈割收获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生产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结论]为饲用高粱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饲用甜高粱种植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种植基本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刈割收获、运输和贮藏以及台账管理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为无公害饲用甜高粱种植提供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富硒饲用谷子种植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种植要求、播前准备、播种要求、田间管理、刈割、运输和贮藏以及台账管理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富硒饲用谷子种植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油葵—饲用谷子复种栽培的要求,以及油葵栽培、饲用谷子栽培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油葵—饲用谷子复种栽培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的试验总结,研究油葵—饲用谷子复种栽培的要求,以及油葵栽培、饲用谷子栽培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油葵—饲用谷子复种栽培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根据畜牧业生产需要,经过试验总结出饲用大麦复种燕麦种植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品种选择、产量指标、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技术要求,明确了该技术规程的具体措施与技术指标,旨在提供饲用大麦复种燕麦在饲草生产种植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覆盖栽培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生产持续增长,研究了饲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与技术规程,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播种与覆膜、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以期为饲用玉米的持续稳定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乌嘴鸭是我国唯一集药用、保健及膳食于一体的鸭种,具有口味独特、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等特点。但由于其体形小、生长速度慢,制约了乌嘴鸭的开发利用。为充分挖掘该品种的资源优势,在加强其自身选育的同时,我们选择樱桃谷肉鸭与之进行正反交试验,探索一种简捷快速的利用乌嘴鸭资源的方法。现将主要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杂交亲本的选择与分组试验用乌嘴鸭为17周龄种鸭,樱桃谷种鸭为26周龄父母代种鸭,试验按樱桃谷种鸭(♂)×乌嘴鸭种鸭(♀)、乌嘴鸭(♂)×樱桃谷种鸭(♀)、樱桃谷种鸭(♂)×樱桃谷种鸭(♀)、乌嘴鸭种鸭(♂)×…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水平对樱桃谷种鸭产蛋性能的影响。选取29周龄樱桃谷种鸭4 9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32只(公鸭57只,母鸭275只)。5组试验鸭分别饲喂代谢能水平为11.08、11.29、11.50、11.71和11.92 MJ/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19周(29~47周龄)。结果表明:种鸭的产蛋率、只产蛋数和只产合格蛋数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以代谢能水平为11.29 MJ/kg的组最高。饲粮代谢能水平对种鸭合格蛋率和畸形蛋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合格蛋率线性降低(P<0.05),畸形蛋率线性上升(P<0.05)。各组间破蛋率和双黄蛋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代谢能水平为11.08 MJ/kg的组破蛋率最低,代谢能水平为11.29 MJ/kg的组双黄蛋率最低。随着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种蛋受精率呈二次曲线降低(P<0.05),而种鸭死淘率呈线性上升(P<0.05)。由此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在11.08~11.29 MJ/kg范围内时,樱桃谷种鸭可获得较佳的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预干处理、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制剂对饲用谷子青贮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灌浆期106号和107号饲用谷子为原料,采用双因素(含水量×添加剂)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用新鲜及预干处理的谷子调制青贮;利用2种不同含水量的谷子调制的青贮中,无添加为对照组(CK),添加1%糖蜜和0.2%植物乳杆菌的混合制剂为试验组(ML),每个处理3个重复,于20~30 ℃室温环境中发酵45 d。开封后测定青贮干物质含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pH值、乳酸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预干处理极显著(P<0.01)提高2种饲用谷子青贮的干物质含量和pH值,显著(P<0.05)提高106号饲用谷子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同时,极显著(P<0.01)降低乳酸和乙酸含量。106号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干物质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的新鲜和预干青贮ML组的pH值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组,乳酸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CK组。2种饲用谷子预干青贮ML组的乙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CK组。[结论]预干处理有利于营养成分的保留,但对青贮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糖蜜和植物乳杆菌对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青贮乳酸发酵,显著降低pH值,提高乳酸/乙酸值。  相似文献   

12.
Our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the intake and digestibility of pearl millet as influenced by the brown-midrib (BMR), low-lignin trait an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cceptability of BMR pearl millet in relation to its normal counterpart. Two field replicates of brown-midrib pearl millet and its normal counterpart were harvested as hay at the boot to heading stage twice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2 genotypes x 2 cuttings x 2 field replicates). Twenty-four wethers had ad libitum access to a total forage diet (pearl millet forage), water and trace mineralized salt. 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21 d (14 d for adjustment and 7 d for sample collection). Lignin was 23% lower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1) and in vitro DM digestibility (IVDMD) was 4% higher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1) in BMR vs normal genotype forages. Wethers preferred first-cutting millet to second-cutting millet, as evidenced by 62% higher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01) DMI for first-cutting forages. Dry matter intake of second-cutting forages was higher (P less than or equal to .10) for BMR pearl millet forage than for normal pearl millet (2.0 vs 1.5% of BW), but first-cutting forages were similar in DMI (2.9% of BW). In an acceptability trial of pearl millet regrowth (4 wk), grazing lambs with access to both genotypes displayed a marked preference (P less than .01) for the BMR genotype, spending an average of 2.6 min on plots containing the brown-midrib pearl millet for every minute spent on the normal genotype.(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3.
牛伊宁  南志标 《草业科学》2012,29(9):1422-1427
针对陇东黄土高原作物-家畜系统中家畜饲草质量和供给数量不足的现状,对饲草作物的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试验种植了8种饲草作物包括饲料玉米(Zea mays)、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湖南稷子(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frumentacea )、谷子(Setaria ital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cv.6625 )、燕麦(Avena sativa)和多年生饲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以及玉米、高粱和谷子混合后种植的和草(当地传统的饲草作物,是家畜的主要饲草来源,以收获植物营养体为主)。饲草作物采用轮作序列:玉米-箭筈豌豆-燕麦轮作(MVO)、苏丹草-箭筈豌豆-燕麦轮作(SVO)、湖南稷子-箭筈豌豆-燕麦轮作(PVO)、谷子-箭筈豌豆-和草轮作(MVM)和多年生苜蓿连作。结果表明,玉米的产量最高,达到9.5 t·hm-2·a-1,苏丹草(5.8 t·hm-2·a-1)次之,燕麦(5.4 t·hm-2·a-1)和湖南稷子(4.0 t·hm-2·a-1)的产量依次降低,谷子的产量是3.7 t·hm-2·a-1,苜蓿为3.4 t·hm-2·a-1,和草的产量最低,是2.1 t·hm-2·a-1;轮作系统中,产量顺序依次为MVO轮作系统(7.4 t·hm-2·a-1)>SVO轮作系统(5.6 t·hm-2·a-1)>PVO轮作系统(4.8 t·hm-2·a-1)>苜蓿(3.4 t·hm-2·a-1)>MVM轮作系统(2.9 t·hm-2·a-1)。在生产实践中,春季饲草作物饲料玉米、苏丹草和湖南稷子适合在当地生长,夏季饲草作物燕麦在当地表现良好,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张杂谷"是具有高产、节水、耐贫瘠、秸秆便于转化饲草料优势的谷子杂交品种,其干秸秆粗蛋白含量约6.22%~7.35%,蜡熟期秸秆粗蛋白含量更高,约11.99%~13.34%,远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其营养价值接近苜蓿,产量显著优于苜蓿;谷子具有丰富且均衡的营养,其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除了赖氨酸稍低以外,其他7种氨基酸含量与鸡蛋相当。大量的饲喂试验表明,其可部分替代进口及国产牧草、秸秆作为羊、牛、兔等动物的饲草、饲料。在由于降水量过低不能种植其他饲草的地方种植杂交谷子,将"张杂谷"转化为饲草料,增加优质饲草量,可为新时期的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为饲用谷子育种提供优质种质资源,为高品质饲草生产奠定理论依据,对日粮饲料配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研究河北省17份夏播饲用谷子品种(系)鲜草产量、干草产量、茎叶比等农艺性状,测定灌浆初期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饲料相对值(RFV)和饲料分级指数(GI)3种评价指标对17份饲用谷子进行了品质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S2014794、S20151375和S2014742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均较高(最高分别达37.26和18.92 t·hm-2),可用作高产饲用谷子品种资源;而虎的尾2、郑10和Z281的籽粒产量较高,并且其灌浆初期与成熟期鲜草和干草产量也属于中上等水平,因此可用作高产粮饲兼用谷子品系资源;茎叶比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升高,成熟期>灌浆期>抽穗期,S2014907、S20151375、K2908和K1955茎叶比较低,可作为叶量丰富型品种资源;衡HN201026和虎的尾2可作为高杆型品种资源。2)S2014907、S2014742的CP含量分别为11.81%,11.63%,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品种;郑10和金绿谷的NDF分别为39.95%和40.06%,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品种;饲草4号的ADF为14.73%,极显著(P<0.01)低于其他品种。不同的饲草评定方法对饲草等级划分结果不同,但总体趋势一致,采用豆科与禾本科等级划分标准,饲用谷子的品质为中上等水平,是较好的饲草品种。利用GI划分的饲草等级比利用RFV划分的等级普遍降一级,综合3个等级划分,郑10、K3970、金绿谷、饲草4号、K359、K2908、YC264、冀草谷1号饲用价值比较好,可作为高营养价值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环渤海盐碱旱地不同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的生产潜力,本研究通过2年的栽培试验,比较了23个饲用谷子的产量性状、农艺性状、营养成分指标,并采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及粗饲料分级指数(Grading index,GI)对不同饲用谷子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饲用谷子品种间的各性状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武安莠谷杂交-1-1’、‘HG001’、‘印90-39’、‘古川粟’、‘邯郸莠谷-11’、‘印度0907’干草产量能达到11 000 kg·hm-2及以上;‘承03-992’、‘饲草4号-4’、‘衡谷15号’、‘豫谷18号’、‘大同37号’、‘邯郸莠谷-11’、‘K3201’粗饲料分级指数在12.45以上,饲用品质优良;结合抗倒性综合评价,以‘邯郸莠谷-11’、‘衡谷15号’、‘印度0906’、‘太选2号’较好。因此,在环渤海盐碱旱地种植饲用谷子具有可行性,可优先推广‘邯郸莠谷-11’、‘衡谷15号’、‘印度0906’和‘太选2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育种方法较为落后、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国家牧草种质资源、牧草遗传育种及良繁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农业部赴美国草种生产、加工与检验技术培训团在美国学习与考察的主要成果,分析了美国草种生产的主要特点,介绍了美国在草种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提出促进我国草种业发展的具体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草种业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8~2020年,对国内12份谷子材料进行饲草生产适应性与成本效益评价,以期筛选适宜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饲用谷子材料。结果表明:参试材料株高、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变幅分别为146.8~202.2cm、38819.40~63181.6kg/hm2和10469.9~16698.2kg/hm2,3项指标在不同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年平均鲜草产量与株高的回归方程为:Y=-20245.917+384.250X,干草产量与株高的回归方程为:Y=-4792.872+99.097X;材料DXXM-13-2饲用品质优于蒙金谷1号;成本效益分析表明,净利润最高的是DXXM-13-2,为8712.75元/hm2。综合分析表明,材料DXXM-13-2和蒙金谷1号较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饲草。  相似文献   

20.
刘亚钊  王明利  杨春  修长柏 《草业科学》2012,29(7):1176-1181
为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中国牧草种子产业,本研究首先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及地理分布等角度分析了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现状,其次,探讨了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未来趋势及启示。结果显示,中国牧草种子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牧草种子进口量短期内将会继续保持高位,但主要牧草品种终将依赖国内市场解决供应;而当前紧迫的任务则是推动进口草种制度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中国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及实施科技兴草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