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西大别山是安徽省主要茶区之一,而整个大别山区也是豫、鄂、皖的主要茶区。这里所产的茶叶早已名闻遐迩。在唐代皖西茶区就已经是很有名气了,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中,即描述为:“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薪州、黄州又下”。唐代封演拱《封氏闻见记》所载:“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由此可见当时的茶叶产量已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品质也属上乘。但是,这一古老的茶区,由于采、制历史悠久,加之历代茶类的变动,如早年的黄大茶改制红茶,再由红茶改制黄大茶,又从黄大茶改制炒青绿茶等等,使皖西的采摘方法变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2.
湄潭苔茶     
湄潭苔茶分枝多,生长快,苔子壮,持嫩性好,制绿茶味醇厚,香气高长,高产优质,是遵义地区当家品种。湄潭茶场苔茶大面积亩产干茶250—300斤,小面积500—700斤。1964年经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推荐为全国16个优良地方茶种之一,并参加全国茶树良种区域试验。据安徽省祁门茶科所试验,苔茶9年平均亩产鲜叶1621.1斤,比当地祁门种增产56.96%,制红茶品质亦优于祁门  相似文献   

3.
“祁门”红茶是中国红茶中品质最好的一种,以具浓强的玫瑰香而驰名。本次研究对“祁门”红茶和锡兰高香茶“Uva”、非高香茶“Dimbula”进行了比较,阐明了“祁门”红茶的香气特征。“祁门”红茶、“Uva”茶和“Dimbula”茶分别来自中国土产畜付产品进出口公  相似文献   

4.
吴满霞 《茶业通报》2012,(4):179-180
安徽省是我国重点产茶省份之一,是绿茶和世界三大高香茶祁门红茶的主要产地,产茶历史悠久,历史名茶颇多,祁门红茶、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久负盛名。但现在,福建以铁观音盛传,云南  相似文献   

5.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5,17(3):24-25
安徽红茶产区开发名优绿茶初探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安徽红茶产区包括祁门、东至、石台、黟县、贵池等县(市),长期以来主要生产传统的工夫红茶。但是近年来由于茶叶市场的变化,红茶产销矛盾日益突出,价格低。而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  相似文献   

6.
“秦巴红茶”在镇巴初试成功"秦巴红茶"已由陕西省汉中地区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秦巴红茶研制车间初试成功。镇巴,乃至陕西省,历史上只生产单一的绿茶。1993年5同邀请了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段建真老师亲临指导.终于6月1日制出了陕西第一批红茶,茶样送权威人...  相似文献   

7.
1 祁门红茶的二次崛起祁门生产茶叶的历史距今至少在 1 30 0a以上。“祁红”因自然条件优越 ,茶树品种优良 ,采制技术考究 ,而品质超群 ,成为红茶中后起之秀 ,1 91 1年前后达到鼎盛时期。据历史资料记载 ,当时的祁门、浮梁、至德 (今东至 )三县所产红茶 ,统称“祁红” ,年产量在 30 0 0t以上。“祁红”以其清高而持久的特殊香气 ,在世界茶坛独树一帜 ,成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 ,于 1 91 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被誉为“群芳最”、“茶中英豪”、“祁门香”而名扬四海。此为本世纪初 ,祁门红茶的第一次崛起。1 940年后 ,由于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我省茶叶产制自唐代始见诸文字记载,多是蒸青碾碎压制成片状的团茶。至明代初改制为芽茶,采取蒸青后焙干成绿茶,明中叶后逐渐改为炒青焙干或炒干的绿茶,至于何时始制红茶说法不一,其制法史料记录较少见。为此查考我国红茶有关史料与参考外传其他各国制茶的记载,来探讨我省红茶的起源与发展,由于红茶产制资料较少,加上水平有限,可能有偏差,为了抛砖引玉,兹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如下。 (一)我国红茶古籍记载,有以下版本。  相似文献   

9.
祁门红茶因其“似花、似果、似蜜”的优雅而迷人的香气,是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瓦红茶齐名的“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国际上称这种香气为“祁门香”.祁红也因其独特的品质获“王子茶”、“茶中英豪”和“群芳最”等众多美誉,驰名中外.  相似文献   

10.
<正>1山东茶叶市场考察所见在山东省历行5天,对济南、青岛、平度等茶叶市场考察,看到了不少好茶,福建、浙江、云南茶叶在各大批发市场比比皆是,然而就没有贵州茶,更谈不上有道真茶,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看,济南、青岛市民普遍都喝茶,茶叶品种主要以:绿茶、红茶、普洱、铁观音为主,而这几类茶的生产地为:福建红茶、绿茶、铁观音;云南红茶、普洱;浙江以松阳绿茶为主占据市场,山东本土生产日照绿茶、崂山红茶。  相似文献   

11.
采茶戏是流行于南方的、源自于茶乡人民茶事劳动的我国独有的一门戏剧艺术形式,在不同省份又有着多种的茶戏种类。本篇论文选择了安徽省的祁门采茶戏中《天下的红茶数祁门》这一剧目的唱词,对它的语言、形象以及情感方面进行了美学欣赏。此外还对这一剧目对戏剧与茶文化的意义做了简要讨论与说明,并对祁门采茶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祁门茶戏文化,促进祁门茶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掘和利用青阳、泾县等地优异茶树资源,分别在青阳、泾县开展茶树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皖茶8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5)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2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或略高;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或略高,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皖茶9号’(登记号为GPD茶树[2019]340006)发芽期比福鼎大白茶早3天;产量超过福鼎大白茶,与高产型品种舒茶早相当;品质优良,制绿茶品质评分超过舒茶早,比福鼎大白茶稍低,制红茶品质中等;抗逆性强,尤其耐寒性强;2个新品种适宜安徽省江南茶区种植,江北茶区可少量引种试种。  相似文献   

13.
测色技术在工夫红茶品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夫红茶代表性产品祁门红茶为对象,应用测色技术及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干茶外观色泽,干茶粉末色泽,茶汤色泽,完整叶底色泽及偻末叶底色泽各色度值与工夫红茶品质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茶区辽阔,茶树品种资源异常丰富。宝岛台湾就是我国重要的茶区之一,那里蕴藏着丰富的茶树资源,种类繁多,所产乌龙茶、包种茶、红茶、绿茶……蜚声中外,远销各地,是仅次于甘蔗的第二大宗经济作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加工桑叶茶类的适制性,以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果叶两用桑树品种‘粤椹大10’不同成熟度的桑叶为原料,分别采用绿茶、乌龙茶、红茶制备技术加工成不同发酵度桑叶茶,对所制茶样进行营养活性成分分析与感官品质审评。结果表明,以3种成熟度桑叶所制成的桑叶茶均呈现随发酵程度加深总多酚含量逐渐降低,而总多糖、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成熟度Ⅰ(1~4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绿茶的感官品质总评分最高,乌龙茶和红茶在滋味与香气方面略优于绿茶;成熟度Ⅱ(5~8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乌龙茶的总评分最高;在成熟度Ⅲ(9~12叶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中,红茶的总评分略高于乌龙茶,绿茶总评分最低。综合考虑桑叶茶的营养活性成分含量与感官品质评分结果,成熟度Ⅰ的桑叶更适于制作绿茶,成熟度Ⅱ的桑叶适制性较广,乌龙茶、绿茶或红茶均适合,成熟度Ⅲ的桑叶较适于制作红茶或乌龙茶。本试验结果可望为桑叶茶生产及桑叶的综合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阳茶文化研究会,5月4日在河南信阳茶区宣告成立。在首届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信阳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共83人。信阳是我国北方古老茶区,有着两千余年的悠久种茶历史,唐代属我国著名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信阳地处高纬度茶区,有着生产优质绿茶的得天独厚自然环境,所产信阳毛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获得金质奖。新中国诞生不久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90  相似文献   

17.
我省除了部分地区产“宜昌红茶”和“老青茶砖”外,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产绿茶。因为茶区地理条件不同,使绿茶的品质各有千秋。总之,平原和小丘陵地区的绿茶较高山茶要差,香低、味淡、苦涩、不耐泡,特别是夏茶。  相似文献   

18.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19.
祁门红茶以它的独特品质风格,尤其是特有的高香(国外谓之‘祁门香’)而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对于祁门红茶的香气,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祁门红茶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山西贞(1978)研究了中国祁门红茶和斯里兰卡红茶的香气成份,认为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香叶醇)、(牜龙)牛儿酸、苯甲醇、(α—苯乙醇的含量比斯里兰卡红茶多,而沉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含量则较少。竹尾忠一(1983)对中国各地红茶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证实祁门红茶中(牜龙)牛儿醇含量要比云南、两广红茶高3—4倍,因而祁门红茶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为了解“祁门香”实质,掌握祁红主要产区不同产  相似文献   

20.
以酸石榴叶为原料,在分析其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红茶和绿茶工艺加工酸石榴叶茶,研究不同制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石榴叶是一种良好的制茶原料,但是不同的制茶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红茶工艺更能有效钝化酸石榴叶茶中的多酚氧化酶,导致该条件下酸石榴叶茶中的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茶鞣花酸、儿茶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红茶工艺可显著降低鞣花酸及儿茶素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酸石榴叶制茶中的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P0.05)。通过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可以看出,绿茶工艺对酸石榴叶制茶抗氧化性无显著的降低作用,而红茶工艺能显著降低酸石榴叶制茶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