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一、发病特征及发生条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头麦、半截穗,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属兼性寄生菌。赤霉病菌为害小麦穗部,严重影响麦粒品质(病麦籽含有致呕毒素及雌性毒素,人畜食后发生头晕、呕吐、腹泻现象,中毒严重时造成家畜死亡)。小麦赤霉病一般年份发生病穗率为5%~10%,大流行年份重病田病穗率高达30%。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极易导致病害流行。菌源量大,品种感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偏多,  相似文献   

2.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3个方面的因素,即气候条件,菌源数量和感病期及其吻合程度,小麦抽穗扬花期高温、多雨、高湿是造成小麦赤霉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方法,以供农业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的流行规律与予测方法尚未见报道。我们在1959—1982年通过系统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体越冬,在小麦扬花期侵染率最高,侵染率与小麦扬花期相对湿度的相关值r=0.893。该省小麦赤霉病流行与越冬菌源间的相关性不大。在大面积栽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当年赤霉病流行强度直接受小麦抽穗扬花期的相对湿度,雨量、雨日和日照时数的影响。对有关因子进行相关性测定,得出黑龙江省小麦赤霉病流行强度的中长期予测四元回归方程:早熟品种y=-26.61 0.28x_1 0.15x_2-0.2x_3 0.003x_4;中晚熟品种y=-27.27 0.12x_1 0.31x_2 1.122x_3 0.03x_4。并根据赤霉病流行与小麦抽穗期旬平均相对湿度、雨量和雨日的相关性,采用气象点聚图,提出小麦赤霉病点聚图短期予测法,制定出单因子短期予测方程y=1.1x-82.9。  相似文献   

4.
小麦赤霉病是江苏省小麦后期对小麦生产威胁最大的病害,今年小麦赤霉病在我省沿淮及淮河以南地区偏重至大流行,沿淮、沿海、里下河部分地区特大流行,流行程度为近30年来最重的一年。分析今年我省小麦赤霉病流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气候特别适宜赤霉病菌是腐生菌,自然界中大量存在,流行关键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否遇到  相似文献   

5.
<正>小麦赤霉病又叫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小麦穗期"三病三虫"中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小麦感染赤霉病后要么没有产量,要么是有了产量但小麦卖不出去,没有收益。近期,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户对赤霉病的认识仍然不够,防治赤霉病中仍存在诸多误区。误区一:依赖老经验解决新问题小麦赤霉病病害的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当春季平均气温为9℃以上,雨天时间达3-5天,越冬菌源便产生子囊孢子。小麦抽穗扬花期,在遇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  相似文献   

6.
<正>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的丘陵区。气候温暖,春季多雨,适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近10年中,1973、1975、1977年是流行年,病穗率在20%以上;其余7年为轻病年,病穗率0.5—15.6%。为了摸清我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我们做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一、气象因素 (一) 气温与病害发生的关系。1975—1979年小麦病穗始见期在4月19日—5月2日,4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在10.8—14.6℃,4月中旬旬平均温度在15.2—18.2℃,都以1976年为最低,病穗始见期也最迟。一般说,15℃以下不发病。历年大麦扬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旬平均温度为12.1℃和13.7℃,都低于发病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气候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早迟和轻重的决定因素。在菌源存在的前提下 ,病害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温度和湿度 ,尤其是湿度。一般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 ,雨日达 9~ 14d可导致其大流行 ,6~ 12d可致中流行 ,少于 5d可致轻流行。而据统计 ,江苏省靖江市常年 4月中、下旬和 5月上旬雨日分别为 4 .6 9d、4 .6 2d和 5 .2 3d ,降雨量分别为 2 5 .92mm、2 0 .78mm和 36 .78mm ,日照时数分别为 5 7.6 9h、6 0 .2 0h和 6 1.72h。气候条件属于中流行至大流行的范围。该市推广种植弱筋小麦扬麦 9号以来 ,赤霉病均属中等偏重发生 ,影响了产量和…  相似文献   

8.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关系密切。分析2014年洪泽县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气温及湿度综合效应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影响,初步明确了高湿低温和雨后降湿快不利于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适宜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和关键影响时段,提高小麦气象型病害监测能力,通过分析赤霉病历史发生特点和规律,结合江苏省历史气象资料、小麦赤霉病系统田和大田调查资料,给出不同关键时段小麦赤霉病的气象促病指标。在此基础上,从小麦自身受病害侵染敏感性和促病气象条件发生概率出发,分别定义感病风险指数和促病风险指数来构建发病风险指数,从而实现了在病害监测时段中单点和区域的发病风险评估。研究表明,小麦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阶段适宜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不同,日平均气温14℃、16℃、18℃和相对湿度70%、68%、70%是各个阶段易于促进赤霉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江苏4月下旬开始小麦赤霉病存在发病风险,累积发病风险度超过70%的集中发病期在5月4—21日,且苏南大部和沿淮淮北中部地区为病害高风险地区,须要结合关键发病时段和区域加强病害防御。  相似文献   

10.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遂平县突出表现为暴发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受不良天气的影响,2016年遂平县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全县普遍发生,田间病穗始见期在4月24日,发病盛期在4月27日至5月20日,发生面积3.29万hm^2,病田率58.7%,最高病田率96%,病穗率平均19.3%,最高病穗率98%,病情指数平均27.2,最高病情指数76.4,达到严重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本报讯(记者李竟涵)目前,正值冬小麦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关键期。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段时期,江淮、黄淮冬麦区降水显著多于常年,并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将加重赤霉病发生流行,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技术》2014,(4):18-19
<正>1.小麦赤霉病。在推广种植耐病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的基础上,把握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主动用药预防,遏制病害流行。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控制中后期小麦群体数量,并做到田间沟渠通畅,创造不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二是主动用药预防,长江中下游和黄淮等常年病害流行麦区,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遇有阴雨、露水和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应于小麦扬花初期主动喷药  相似文献   

13.
正新野县属于南阳盆地平原麦区,处于黄淮麦区和长江流域麦区过渡地带,常年小麦播种面积6.3hm~2,是国家小麦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产粮大县。赤霉病是新野县小麦后期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病频率和危害程度呈加重趋势,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及越冬菌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新野县常年在赤霉病的预报防治方面主要参考依据是小麦抽穗期至灌浆期(尤其是扬花期)雨日多少。根据天气预报如果抽穗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正值冬小麦孕穗抽穗期,也是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关键期。据预测预报,未来一段时期,大部冬麦区降水偏多、气温偏高,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预测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麦区将大流行,在黄淮北部、华北麦区将中度流行,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对此,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及早落实防控措施,遏制病害大范围流行成灾,防病治虫夺丰收,科学用药保安全。  相似文献   

15.
《河南农业》2013,(10):2
4月24日,省农业厅下发《省农业厅关于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小麦赤霉病防治科技行动的紧急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当前,我省小麦生长由南向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菌侵入的关键时期,也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唯一有效时期。为切实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用药适期,进行了两种不同药剂的适期用药试验。结果发现,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期是小麦扬花期;影响小麦赤霉病流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小麦扬花期的温度、湿度。  相似文献   

17.
“95-8“为较易感白粉病的小麦品系。拔节期见病,孕穗期发展迅速,大发生年能侵害麦穗,病害每上升一个等级,产量多损失9.18%,白粉病对每穗粒数影响最大,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防治该品系白粉病的技术要点是:大发生年应在孕穗初期和抽穗扬花期确保单独防治2次;普通发生年在孕穗初期和抽穗扬花期防治1-2次。  相似文献   

18.
正4月份以来,河南省由南至北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各种病虫草害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小麦赤霉病有偏重发生的趋势。河南省农业厅及时下发《关于加强小麦赤霉病研判和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要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确保做到防在发生流行之前。同时,各地积极整合各种涉农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此外,河南省农业厅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正邓州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大县,但是,2020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给邓州市小麦造成了很大危害。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重大生物灾害。其中,小麦条锈病具有蔓延速度快、成灾频率高、大区域流行的特点,重发地块可造成产量损失40%以上,甚至绝收。而小麦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0.
据4月1日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组织的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专家会商分析,预计今年小麦穗期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其中沿淮及淮南大部大流行风险高。各地要全力打好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防治总体战,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小麦赤霉病的流行与否,关键看扬花期与高温高湿阴雨天气重叠的机率,因此准确把握小麦生育进程及关键时期的天气情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