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正>重金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重金属包括金、银、铜、汞、镉、铬等约40余种元素,由于化学性质相似,砷元素也通常被归于重金属一类。重金属并非都具有毒性,如锰、铜、锌等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国际上公认影响比较大、毒性较高的重金属有5种,即汞、镉、铅、铬、砷,这些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或者分解,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元素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化学中一般是指相对密度≥5.0的金属元素,包括Fe、Mn、Cu、Zn、Cd、Hg、Ni、Co等45种元素.As是一种类金属元素,但由于其很多性质和环境行为都与重金属元素相类似,所以也将它归入重金属元素.而环境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Pb、Cd、Cr、Ni、Cu、Zn、Hg及类金属As.  相似文献   

3.
正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矿物采集、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重金属超标制品的使用等人为因素造成。重金属污染不同于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1重金属污染概况当前,世界各个国家的土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约排放1.5万吨的汞、340万吨的铜、500万吨的铅、1500万吨的锰、100万吨的Ni。随着我国城市不断发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元素没有严格的界限,在化学中一般是指相对密度≥5.0的金属元秀,宙磐Fe、Mn、Cu、Zn、Cd、Hg、Ni、Co等45种元素。As是一种类金氍元素,但由于其很多性质和环境行为都与重金属元素相类似,所以也将它归入重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农药、化肥种类、数量逐渐增加,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己越来越严重,污染程度日益加剧,污染面积逐年扩大,重金属污染己成为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是指比重≥5.0的金属,包括铜(Cu)、汞(Hg)、镉(Cd)、锌(Zn)、铅(Pb)、银(Ag)、铁(Fe)等40多种金属,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是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砷由于其化学性质和环境行为,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  相似文献   

6.
以高粱品种N5D61号为材料,研究了5种种植密度(16.50、14.63、12.75、10.88、9.00万株/hm~2)高粱对耕地5种重金属(镉、铅、铬、砷、锰)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低密度种植(12.75、10.88、9.00万株/hm~2)时,单株生物产量较高,但16.5万株/hm~2的高密度种植可获得高于另外处理的实际生物产量;在对重金属的吸收修复作用上,植株各部位对不同重金属的吸收效果有差异;通过对富集系数进行分析发现,N5D61对镉和铬的富集系数较高,根部的富集系数达6.00以上;对锰、砷和铅的富集系数小于1,其中对铅的富集系数只有0.1左右;种植密度16.5、14.63、10.88万株/hm~2下对重金属的吸收总量较大。综合考虑,16.5万株/hm~2为获得高生物产量和高重金属吸收量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石灰岩山地"岩石-土壤-植物"生态系统(The Rock-Soil-Plant System,简写RSPS)的重金属元素迁移累积规律。【方法】以江西省瑞昌市石灰岩山地淡竹(Phyllostachys glauca)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岩石、土壤和植物,包括建群种淡竹和伴生种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枸骨(Ilex cornuta)中Cu、Zn、Co、Pb等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①从岩石到土壤,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Pb含量增幅较大,是岩石的35.92倍;植物的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其中植物的Co含量相比土壤有较大幅度地降低,占土壤中元素含量的1.15%;②枸骨的Zn含量高达(331.92±67.71)mg/kg,是其他植物的十几倍;淡竹Pb的含量只有(2.63±1.41)mg/kg,远小于其他3种植物;③从岩石到土壤重金属的迁移系数排序为:PbCoCuZn,植物体内重金属的累积能力趋势为ZnPbCuCo。【结论】赣西北石灰岩山地重金属元素从岩石到土壤重金属元素均相对积累,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差异;不同石灰岩地区重金属从岩石到土壤均相对累积,Pb元素在赣西北石灰岩山地RSPS中具有较强的累积能力;根据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研究结果,该地区发展淡竹和油茶作为经济林木可行。  相似文献   

8.
对广州市番禺区榄核河沉积物中5种典型重金属(Cu、Zn、Pb、Ni、Cr)的含量水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榄核河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远远高于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由大到小顺序为CuNiPbZnCr,总体表现为强或很强,表明研究区域沉积物呈现多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运用土壤重金属富集因子分析法及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汉江上游某铅锌尾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铜(Cu)、锌(Zn)、铅(Pb)、钴(Co)、钡(Ba)、锰(Mn)、锗(Ge)、钒(V)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Ge元素达到显著污染程度,Pb、Zn、Cu达到中度污染程度,Co、Ba、Mn、V属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程度;8种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Zn可交换态比例相对最高,为6.0%~41.5%,Ge相对最低,为1.6%~5.9%;Zn、Cu、Pb的生态风险评价为中等风险,Co、Ba、Mn、Ge、V的生态风险评价为低风险;重金属富集程度主要受地形特征、距尾矿库直线距离、主导风向等因素影响,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还受重金属元素总量值、地表植被密度、种类丰富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贵州省农业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GIS技术为依托,用指数法评价了贵州省46个县(市)农业土壤的环境质量,土壤样本1820组。结果表明,贵州省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相当严重,综合污染指数为11.8。花溪、清镇、安顺、水城和丹寨属于As重污染区;修文、安顺属于Pb重污染区;Cd的污染情况普遍严重;Cr的污染相对较小;Hg除了铜仁市属于重污染区外,其余市(县)污染均较小。  相似文献   

11.
达里诺尔湖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及柱芯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基于形态及上覆水、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探讨了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了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的水体环境污染是以Cu、Pb和Zn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Pb有从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的显著趋势,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迁移的微弱趋势;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主导形态因其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而存在差异,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生物有效态的主导形态分别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占总生物有效态的61.64%、60.72%、71.50%和53.59%;水平方向上,总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表现出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沉积柱芯中4种金属有效态之和波动变化,但在40 cm以下均随深度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沉积物中4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RI)为41.18~155.64,空间分布上表现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达里诺尔湖尚处于轻微生态危害,但南部湖区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以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共采集46个土壤样品,分析农田土壤中5种重(类)金属(Cd、Pb、Cr、As、Hg)的含量,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评价农田土壤重(类)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样品Cd和Cr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1,这两种重金属元素均存在一定的累积现象,其中Cd平均污染指数远高于Cr平均污染指数,累积趋势最为明显。内梅罗指数法显示土壤重(类)金属内梅罗污染指数平均值为3.19,属于重度污染。研究区农田土壤5种重(类)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处于低潜在生态风险的占45.65%,处于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的占54.3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三七种植农田土壤中5种重金属(Cd、As、Pb、Cr、Hg)的污染风险及植株对5种重金属的累积差异。【方法】采集来自10个三七种植地的250株三七植株及其根际土壤样品,通过电感耦合等方法检测土壤和植株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进一步分析三七根际土壤及植株地上部、地下部5种重金属的超标率、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10个采样地三七根际土壤重金属超标率为Cd (75.56%)>As (40.23%)>Cr(8.89%)>Hg (0.00%)=Pb (0.00%),超标重金属未超过管控值,4个采样地属于轻度污染。三七植株地上部及地下部均超标的重金属为Cd、Cr和Pb,地上部重金属超标率为Cd (67.90%)>Cr (22.22%)>Pb (10.84%),地下部重金属超标率为Cr (49.43%)>Cd (32.05%)>Pb (3.70%)。除了Hg,三七植株地下部对Cd、Pb、As和Cr的富集能力均强于地上部,且地上部和地下部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结论】大部分采样地属于轻污染等级,但三七植株地下部及根际土壤Cd、As和Cr有潜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托竹荪与覆土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竹荪品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红托竹荪中菌柄+菌裙、菌托、菌盖、覆土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Cd、Pb、Hg、As、Cr)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对红托竹荪及其覆土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评价,分析红托竹荪中不同部位对这5种重金属的富集特性及各元素的相关性。【结果】红托竹荪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dCrAsPbHg,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5.38%~65.66%,相对应的覆土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CrPbAsCdHg。覆土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中仅Cd元素含量超标,其余4种元素均未超标。红托竹荪3个部位对元素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5,对元素As的富集系数均小于0.5,对元素Pb、Hg和Cr富集系数小于0.1。对红托竹荪中重金属元素进行的Pearson相关性统计显示,Pb与Cr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呈完全正相关关系,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明显,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对红托竹荪各重金属元素与覆土土壤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除元素Hg呈正相关之外,其余4种元素均为负相关关系。【结论】红托竹荪中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红托竹荪的3个部位均受到Cd重度污染,Hg含量属于清洁水平,Pb和As尚属清洁。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竹荪全部受到污染,且污染相当严重。红托竹荪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有明显差异,除Cd元素相对富集之外,其他的4种元素都相对贫化。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Pb与Cr存在协同效应,其他重金属元素之间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铜陵矿区周边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的转移特征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研究铜陵矿区周边菜地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向两种蔬菜(萝卜和辣椒)可食部分的转移特征。运用5种单一提取剂DTPA、EDTA、HCl、NH4NO3和NH4OAc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并结合土壤化学性质运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H4NO3提取态Zn和Cd以及NH4OAc提取态Zn均可以较好地反映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样品中P的含量对Zn和Cu析出有显著影响;与果实类蔬菜相比,根类蔬菜可食部分具有更强的富集重金属能力。土壤-蔬菜间重金属转移系数(TF)均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而减小,且TF与土壤提取态金属含量间能建立显著模型,因此用TF来预测蔬菜中金属含量是一种可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铜选冶场地重金属污染特征,为场地污染评价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场地土壤重金属(Cd、As、Hg、Cu、Cr、Ni、Pb)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Cu、Pb、Cd、As、Hg 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结果表明Cr元素属于重度污染,As元素属于轻度污染,其余Cu、Ni、Pb、Cd、Hg元素均为清洁状态。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属于重度污染。地累积指数结果显示Hg元素为中度累积,Cd、As元素为偏中度累积,Cu元素为轻度累积,Pb、Cr、Ni元素为无累积。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单项指数Hg>Cd>As>Cu>Pb>Ni>Cr, Hg、Cd元素为很强生态风险,其余5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整体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属于强生态风险。研究区属于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影响。【结论】研究区土壤中Hg、Cd、...  相似文献   

17.
对甘肃省5个县(区)的7个无公害中药材基地64份土样进行了砷(As)、汞(Hg)、铅(Pb)、铬(Cr)、镉(Cd)5种重金属含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所检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定西地区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DB62/T822-2002)的标准限量,符合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质量要求,其中以As和Cr含量相对较高,Cd次之,Hg和Pb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产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铅、镉、汞、砷、铬等金属或类金属。也包括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钻、锡等。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危害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基于PMF和Pb同位素的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阐明九龙江中下游沿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来源,测定了该区域土壤中Cr、Ni、Cu、Zn、As、Cd、Pb的含量及Pb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域过去20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Cd增长幅度最大;空间上,除Cd外,不同功能区组间重金属差异显著,反映出研究区域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显著影响,高Cd浓度现象可能是农业污染造成的一种普遍的共有现象;潜在危害指数评价法显示该区域大部分站点属于中等生态风险区域,主要贡献因子为Cd;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MF)分析结果均显示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5种污染源,PMF法得出这些污染源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工业源(26.3%)交通源(23.2%)自然源(22.0%)农业源(16.2%)其他混合源(12.0%);三端源混合模型结合Pb同位素示踪法得到交通源、燃煤和工业源对九龙江土壤中重金属Pb的贡献率分别为57%、34%和9%。三种源解析方法所得结果吻合,三者均能较好地解析土壤中重金属,可以构成互补的多元源解析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13  
施肥作为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增产措施,也具有促进重金属形态转化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从其影响重金属有效性的机理及植物效应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氮肥主要通过硝态、铵态氮的根际碱化和酸化效应来影响重金属的活性;磷肥不仅通过三种酸根(H2PO-4,HPO24-,PO34-)形式来影响土壤表面电荷,进而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而且其陪伴阳离子(Ca2 、Mg2 )也有一定贡献;钾肥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伴随阴离子的作用,氯离子可降低土壤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硫酸根、磷酸根作为专性吸附离子对其作用相反,硝酸根的影响较小。肥料对重金属的作用实质上是在不同条件下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了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文章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