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一、甜瓜(西瓜)/冬瓜—大白菜种植模式(一)甜瓜2月下旬至3月上旬温室育苗,4月上旬定植。1.3 m一带,种植2行甜瓜,宽行85 cm,窄行45 cm,株距55 cm,每667 m~2栽植1800株左右。栽种后覆盖120 cm宽的地膜,搭建小拱棚。甜瓜6月中旬上市,一般每667 m~2产量3000 kg,每667 m~2产值3000~5000元。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静海县良王庄乡王家院村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发展蔬菜种植,经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静海县设施蔬菜种植大村之一,拥有设施蔬菜种植基地80hm2,经过不断摸索,该基地总结出日光温室“早春甜瓜-夏秋生菜-冬春芹菜”高效生产模式,产量为14500kg/667m2,年产值为3.9万元/667m2,纯效益为3.3万元/667m2.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美国引进蔬菜新品种——太阳牌豌豆苗的营养品质及其在不同播种密度下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美国豌豆苗属于高水分、高还原糖、高粗蛋白、高可溶性固形物、高Vc、低硝酸盐的蔬菜;每667m2播种量为10kg的初始收获天数比每667m2播种量为12.5kg的处理提前了0.4d;每667m2播种量为10kg和12.5kg的处理之间的株高、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和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建议栽培豌豆苗时采用每667m2播种量为10kg的方式,既可降低成本又可保证其生长特性与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棉花间作反季白萝卜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间作反季白萝卜种植模式是利用棉花从播种到6月下旬盛蕾期或初花前,棉花未完全封垄,行间可利用空间较多这段时间,在棉花行间种植一行白萝卜,到棉花旺盛生长期前,自萝卜可收获上市,不会影响棉花正常生长。该模式每667m2可增收白萝卜3000~4000kg,产籽棉250kg,经济效益可观。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小麦-菠菜(或蒜苗)-西瓜(或甜瓜)-棉花一年四种四收间作套种模式 200cm一带,播6行小麦,行距20cm,占地100cm,留100cm预留行.10月上、中旬种麦时同期撒菠菜,11月上旬加盖塑料拱棚,春节上市.翌年3月底播种1行西瓜,株距45cm,667m2种植740株.4月15日前后在西瓜两侧地膜内各种1行棉花,窜行50cm,株距20~23cm,667m2植3000株,该模式一般667m2产小麦300kg、西瓜3000 kg、菠菜500kg以上、皮棉60kg以上,667m2总产值3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大棚草莓套种网纹甜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棚草莓于9月上旬定植,10月上旬覆盖地膜,10月下旬覆盖大棚膜,11月下旬开始采收,翌年3月中旬棚内套种网纹甜瓜,1 200株/667m2.3年套种效益比较,草莓平均产量约1 885 kg/667m2,产值15 500元/667m2;甜瓜平均产量约1 587 kg/667m2,产值10 500元/667m2.扣除物化成本3 500元/667m2后,净效益22 500元/667m2.单独种植草莓平均产量约2 150 kg/667m2,产值17 500元/667m2左右,扣除物化成本2 700元/667m2后,净效益仅14 800元/667m2,套种甜瓜比单独种植草莓净增收7 700元/667m2.利用现成的草莓大棚后期套种甜瓜,是一种新型增效种植模式,值得草莓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此模式是唐山市开平区2013~2014年成功推广的高效露地蔬菜—蔬菜—中草药生产模式之一,适宜冀东地区和环境条件相当地区,其中冬茬菠菜10月中旬播种,次年2月底收获,每667 m2产量2 500~3 000 kg,效益约2 000元;春茬水萝卜3月初播种,4月底至5月初中旬收获,每667 m2产量3 000~3 500 kg,效益约5 000元;夏秋茬紫苏6月上旬直播,9月中旬至10月底采收,每667m2可收鲜叶500 kg、种子200 kg、秸秆350 kg,效益6 000元。3茬年均效益约1.3万元。  相似文献   

8.
冬春茬青椒定植后正值严冬时节,生产上要特别注意加强防寒保温等措施.为植株高产抗病创造条件. 定植 一般采用双株定植.株距33~40 cm、行距45~50 cm,每667m2栽植3 300~4 300穴:单株定植,株距25~30cm、行距45~50cm.每667m2栽植4 500~6 000株.定植时应选晴天进行,按株距用圆筒打孔器取土形成定植穴,在穴内先浇足底水,然后以水稳苗的方式栽苗.  相似文献   

9.
<正>一、使用范围及主要技术指标该技术适用于濮阳县棉区的春棉及麦套春棉类型,每667m2产皮棉80kg以上,霜前花率85%以上;种植密度:常规棉每667m2种植3 000~3 500株,杂交棉每667m2种植2 500~3 000株。二、主要栽培措施(一)基础性技术措施1、品种选用。选用抗枯萎病的中早熟或中熟棉花品种,种子要经过脱绒、包衣技术处理。常规棉品种选用原种或原种1代、原种2代;杂交棉品种选用1代杂交种。2、麦棉配置模式。麦棉套种以"4-2"式和"3-2"式为宜,实行高低垄种植,小麦低处,棉花种  相似文献   

10.
1.五倍树的栽培管理栽植密度:一般株距1.6m,行距为2m,每667m2约栽200株。树苗栽植成活后,控制树高不超过3m,于离地面40cm处剪去主干,让其新发芽3~4枝,长到1~2m高就可以结倍投产;春、秋两季对倍树各施一次农家肥。2.苔藓的栽培管理倍蚜虫的冬寄主为侧枝匐灯藓,其栽植方法:距离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靠边屯村,2005年全村扣了6.7hm^2塑料大棚,春茬栽植了甜瓜,秋茬种植茄子、辣椒、大白菜等蔬菜。仅春茬6.7hm^2甜瓜,总产量达25.75万kg,平均每667m^2产量达2562kg,总收入达76.86万元,平均每667m^2收入达7648元,纯收入达4085元。靠边屯村塑料大棚春茬甜瓜高产高效主要采取了以下4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5号的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栽培密度为1.8万株/667 m2,底肥施复合肥15 kg/667 m2,出苗后42 d追施尿素10 kg/667 m2,每9 d浇1次水种植模式下可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炭基复合肥在棉花上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炭基复合肥施肥量45kg、41.8kg的处理,产量位居二、三位,分别为255.76kg/667m2、242.79kg/667m2。按每667m2底肥26.8~30kg,花铃肥15kg配合其他肥料一起穴施,肥效能满足棉花各个生育阶段需要。  相似文献   

14.
棉花"2+X"氮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增加棉花的株高、果节数和单株结铃数,提高单铃重;施氮肥18.0 kg/667 m2,皮棉较对照增产24.47 kg/667 m2,增产率35.5%;棉花氮肥的最佳用量为17.6 kg/667 m2,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为29.6%。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下游北岸通南高沙土地区,温、光、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粮经作物生长.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地适度发展春马铃薯、青玉米、青大蒜高效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般667m2产马铃薯1500~1800kg,产值900~1100元;667m2产鲜玉米棒1000kg左右,产值800元左右;667m2产青蒜3000kg左右,产值1200元以上.全年三熟合计产值2900~3100元,去除种、肥、药、工等农本,每667m2净收入1800~2000元,比麦稻两熟效益提高三至四倍.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北岸通南高沙土地区,温、光、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粮经作物生长.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地适度发展春马铃薯、青玉米、青大蒜高效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般667m2产马铃薯1500~1800kg,产值900~1100元;667m2产鲜玉米棒1000kg左右,产值800元左右;667m2产青蒜3000kg左右,产值1200元以上.全年三熟合计产值2900~3100元,去除种、肥、药、工等农本,每667m2净收入1800~2000元,比麦稻两熟效益提高三至四倍.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下游北岸通南高沙土地区,温、光、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粮经作物生长.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该地适度发展春马铃薯、青玉米、青大蒜高效种植模式,有利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般667m2产马铃薯1500~1800kg,产值900~1100元;667m2产鲜玉米棒1000kg左右,产值800元左右;667m2产青蒜3000kg左右,产值1200元以上.全年三熟合计产值2900~3100元,去除种、肥、药、工等农本,每667m2净收入1800~2000元,比麦稻两熟效益提高三至四倍.……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铜仁市的立体农业气候资源,加快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贵州省铜仁市2004年引进长型(棍棒状)山药块茎作商品栽培并取得成功.在铜仁市以棍棒状山药作主栽品种,可采用顶芽繁殖法和山药果繁殖法,良种繁育用种量(用山药果繁育山药鼻子)50 kg/667m2山药果,商品块茎生产用种量150~200 kg/667m2,采用宽窄行栽培,栽植时间2-3月份,单行种植在3 000株/667m2左右,双行种植可提高到3 500~4 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区设计,以当地常规施肥量为对照,2010年在都匀市坝固镇羊列村进行(在当地常规施肥量)增加沼液用量(分别为375kg/667m2、500kg/667m2、625kg/667m2)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量的增加,烤烟上部最大叶叶长、叶宽呈增加趋势;当施用量为375kg/667m2、500kg/667m2时,气候斑点病、赤星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较对照有所降低,上等烟比例、均价、每667m2产值均以500kg/667m2的施用量最优,2011年在都匀市坝固镇推广508667m2示范试验(增施沼液500kg/667m2)烤烟上中等烟比例增加0.25%,每667m2产量增加12.63%,在干旱严重影响下,增施沼液仍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