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家禽孵化生产工艺进行了无精蛋、死胚自动剔除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对系统中的主要电路进行了介绍 ,为家禽孵化生产工艺全面自动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设计具备人工暗室和消毒杀菌条件,且照蛋灯采用不发热LED光源的照蛋箱,并通过89C52RC单片机系统实现了对照蛋箱的恒温控制,在照蛋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清晰度,并且避免了孵化机与外界的温差以及光源发热对鸡胚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该智能型照蛋箱能满足养殖场、实验动物中心以及药厂等单位的鸡胚照蛋管理要求,有助于高效剔除无精蛋、坏死蛋。  相似文献   

3.
孵化早期用光电法剔除无精蛋的两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光电测试装置,对632个和150个胚胎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利用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孵化早期剔除无精蛋。一次照蛋法的优点是,只需鸡蛋在上孵后,测试一次便可将无精蛋剔除,而二次照蛋法需在上孵前及上孵后各测一次才能将无精蛋剔除,缺点是剔除无精蛋的时间较二次照蛋法落后一天。  相似文献   

4.
李天华  李海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17-14119
[目的]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鉴别无精蛋,提高孵化生产过程中剔除无精蛋的准确率和速度。[方法]首先用CCD照相机获取入孵蛋图像,再将入孵蛋图像传输到计算机主机,主机测控软件对图像进行灰度特征分析、比较等,对入孵蛋进行检测,主机输出信号给核心控制器,由核心控制器控制检测台对无精蛋进行分选。[结果]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在入孵后第6天快速准确地剔除无精蛋。[结论]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鉴别无精蛋,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同批入孵番鸭种蛋分为6组:新鲜种蛋,一照时的健胚蛋、死胚蛋,三照死胚蛋,正常出雏蛋,毛蛋(啄壳时死胚蛋),分别测定各组种蛋大端、中部和小端的气孔数、厚度及蛋壳结构,并研究它们对出雏的影响.结果表明:一照、三照死胚蛋和毛蛋的气孔数(52.28、55.32和71.60个·cm-2)极显著少于一照健胚蛋(83.60个·cm-2)和正常出雏蛋(86.28个·cm-2);而在蛋壳厚度上,三照死胚蛋(0.401mm)和毛蛋(0.395mm)均极显著高于正常出雏蛋(0.363mm).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新鲜种蛋、毛蛋和正常出雏蛋蛋壳结构.结果显示,新鲜种蛋壳由壳膜、乳锥层、柱状层、垂直晶体层和油质层构成,正常出雏蛋及毛蛋的乳锥层因胚胎发育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造成部分缺失;死胚蛋蛋壳厚度(0.395-0.401mm)极显著高于正常出雏蛋(0.363mm).可见蛋壳过厚、气孔较少是影响番鸭蛋孵化后期气体交换,导致死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行设计的光电测试装置对孵化早期的632枚受精蛋的透光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用来早期剔除无精蛋。  相似文献   

7.
<正>种蛋在孵化过程中,通过照蛋、称蛋重、解剖以及啄壳出雏时的一系列检查,可及时发现胚胎发会是否正常,了解胚胎死亡情况。一旦发现胚胎发育异常或死亡,就应认真地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孵化效果和经济效益。1照蛋照蛋可以全面了解鹅蛋发育情况,了解所用的孵化条件是否合适。如孵化条件不合适即应进行调整,使胚胎发育正常,以利提髙孵化效果。照蛋时要拣出无精蛋和死胚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孵化早期无精蛋自动挑选系统,结合各执行机构,对系统的电路及软件作了详细的研究。选取种蛋立位透光图像中的各部分的面积值作为无精蛋的识别特征。系统以TMS320DM642型DSP与EPM7128AETC型CPLD为控制核心,蛋盘设计为可自动切换的两种状态(孵化状态与检测状态)。种蛋的图像由CCD采集,由DSP经图像处理,神经网络识别后并由喷墨装置标记出无精蛋。  相似文献   

9.
肉鸭种蛋重与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肉鸭种蛋按蛋重、蛋形指数大小各分为5组,在相同条件下孵化.结果表明,蛋重、蛋形指数对受精率和早期死胚率无显著影响(P>0.05),蛋重为85.5~100.6g(D,E)组、蛋形指数为1.15~1.25(F)和1.59~1.69(J)组中后期死胚率显著升高;蛋重为75.3~85.4g时,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1.4%~95.7%和85.3%~89.3%;蛋形指数为1.26~1.47时,受精蛋孵化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分别为90.9%~97.2%和86.7%~93.3%.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芳香化酶对鸡胚胎发育的影响,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鸡胚孵化到第5天时,将无精蛋和死胚蛋淘汰出孵化器,对试验组胚胎采用芳香化酶挥发渗透处理直到雏鸡出壳。结果表明,芳香化酶处理可以加快胚胎发育,使小鸡出壳时间提前;试验组胚胎死亡数增加,出壳率低于对照组,卡方分析,χ~2=12.424,P(Sig.)=0.0000.01,呈差异极显著;从第19天开始出壳到第22天出壳终止,试验组和对照组雏鸡的出壳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郭晓霞  俞国胜  肖爱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588-12589,12597
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开发了一套生物质燃料常温成型机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将目前的液压手动阀控制作业方式转变为自动控制方式。介绍了以MSP430单片机为主控芯片的硬件电路图设计,以及基于该硬件的相关软件编程的方案,并通过调试电路板的测试,完成了该控制系统的制作。该系统在模拟环境下工作稳定,可实现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鹅种蛋孵化性能,针对现有鹅孵化机孵化过程自动化程度低、温度波动大、鲁棒性差,现场操作复杂等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和云平台的鹅孵化机监控系统。【方法】根据鹅种蛋孵化工艺要求和鹅孵化机工作原理,采用PLC作为主控制器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孵化机温度、湿度、翻蛋和喷水晾蛋的自动控制,利用触摸屏和组态软件设计了孵化机现场监控的人机交互界面,并利用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智能网关、云平台服务器和移动端设计了远程监控系统。系统工作时,GPRS智能网关读取PLC中的存储数据,通过4G/5G网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服务器,移动端通过微信公众号、APP或网页可以直接访问和下载云平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并以图表形式显示出来。【结果】该监控系统运行稳定、状态良好;孵化过程中的温度采样数据鲁棒性高,100%达到控制要求;自动控制有助于提高鹅孵化机自动化水平;孵化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狮头鹅受精蛋平均孵化率为87.84%,比现有记载最高纪录高1.44...  相似文献   

13.
试验对樱桃谷SM3父母代种鸭一年的入孵种蛋数、受精蛋数、出雏数进行了跟踪观测.并对种蛋受精率(x)与受精蛋孵化率(y)之间的相关与回归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孵化技术水平和孵化条件相对稳定时,种蛋受精率与受精蛋孵化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得到如下回归方程:y=0.433x+57.735;应用该回归方程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制定科学饲养管理和孵化新技术,并可望大幅度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羽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卵黄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和功能,及卵黄微生物对肉鸡胚胎肠道早期微生物定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黄羽肉鸡种蛋100枚,放置在全自动孵化箱中孵化。种蛋入孵前对孵化箱进行清洁消毒,检查内部通风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孵化温度控制在(37.5±1)℃,湿度控制在(60±10)%。在种蛋孵化的第7、11、15和19天随机选取6枚种蛋在无菌操作台中剥去蛋壳及尿囊膜,使胚胎露出卵黄囊后通过无菌注射器刺入,收集卵黄样品。在孵化的第19和21天在超净工作台中使用经灭菌的手术刀和镊子解剖鸡胚,切开鸡胚腹部后收集胚胎中全肠道样品。样品采集后迅速放入液氮中速冻,随后转入-80℃冰箱中保存待测。对卵黄微生物进行DNA提取,并进行16s rDNA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黄羽肉鸡种蛋卵黄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区系,共注释到4 305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al unit),在不同孵化时间点卵黄和胚胎肠道中微生物共具有18个门(Phylum),34个纲(Class),53个目(Order),89个科(Family),126个属(Genus)。门水平上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re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属水平上以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为主;2)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区系在不同孵化阶段的Alpha多样性中Chao1指数(P=0.027)和Shannan指数(P=0.043)出现显著差异。随着孵化时间的推移,卵黄微生物区系趋于稳定,同时卵黄中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不断提高,在E07、E11、E15和E19分别为0.53%、0.84%、1.43%和3.10%。卵黄微生物区系在属水平上主要包括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等;3)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4)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区系和胚胎肠道微生物区系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主,在属水平上均以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为主。【结论】黄羽肉鸡种蛋卵黄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其对卵黄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及胚胎肠道早期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未孵化的鸡受精蛋与未受精蛋在形态及化学成份上差异不大,采用适度冷冻的方法收集受精蛋胚盘及未受精蛋胚珠的细胞,进行了3种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蛋的谷丙转氨酶(GPT)、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都高于未受精蛋,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自动变量播种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设计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变量播种控制系统,将播种决策信息代码通过RS232从PC上位机传输到单片机、以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检测播种机前进速度,以此通过控制输出给步进电机驱动器的脉冲频率来实现自动变量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单片机可将播种决策信息代码、播种机前进速度进行综合处理控制步进电机转速.在前进速度为3.3~5.8km·h-1.决策信息代码为1~5时,控制步进电机转速误差小于4%.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为探究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发育到仔虾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对澳洲淡水龙虾前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形成期、孵化准备期受精卵及初孵仔虾的营养成分组成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表明:水分含量随着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仔虾而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灰分含量以初孵仔虾最高(P<0.05);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呈味氨基酸(DAA)均随发育过程而显著降低(P<0.05);在AA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Met+Cys,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Leu,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Ile。在CS模式下,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也是Met+Cys,前无节幼体期受精卵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Val,复眼色素形成期之后的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Ile。受精卵和初孵仔虾的EAAI随着受精卵发育到初孵仔虾而显著降低(P<0.05)。澳洲淡水龙虾受精卵和初孵仔虾共测出主要脂肪酸10种,初孵仔虾的PUFA及DHA含量显著低于受精卵(P<0.05),EPA+DHA含量却显著高于受精卵(P<0.05)。综上,澳洲淡水龙虾初孵仔虾灰分及EPA+DHA含量显著高于受精卵,故在澳洲淡水龙虾仔虾开口饵料配制中可考虑适当提高磷酸二氢钙及EPA+DHA添加量。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温室的特点设计开发了温室温度和光照度测控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STC89C52为微控制器,选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对温室温度进行采集,选用TSL2516光强传感器,通过光电耦合器和继电器控制加热器和光源,从而控制温室温度和光照度,实现了温室中温度、光照度自动控制与报警系统,同时通过串行总线将温度和光强数据经过微控制器送上位机进行数据分析。该系统解决了人工控制温室温度和光照度误差大,且费时费力、效率低等问题,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温室大棚的产量,带来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犊牛的科学喂养,提高经济效益,设计了犊牛自动饲喂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C机为管理平台,基于奶牛信息化管理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以8位CMOS单片机STC89C52、温度传感器DS1820和MPX2100型压力传感器为核心硬件,解决了饲喂时温度和奶量的科学控制问题,实现从奶牛识别到精确饲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