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毛囊进行观察,结果显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与其他绒山羊基本一致,由表皮层、真皮毛囊层和真皮网状层组成.表皮极薄,主要由角质层和生发层构成.真皮毛囊层以疏松的结缔组织为主,内有毛囊和皮脂腺等结构.毛囊群由1~4个初级毛囊和若干个次级毛囊组成.初级毛囊发生较早,附属结构齐全;次级毛囊发生较晚,无汗腺.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皮肤毛囊结构有其品种特征,具有较高的密度和S/P(次级毛囊/初级毛囊)值,所以研究其皮肤毛囊结构对于提高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羊毛品质和产绒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KAP6基因家族成员在胚胎期山羊皮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KAP6家族成员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胚胎期皮肤毛囊中的表达,在体外合成用地高辛标记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KAP6基因家族成员的cRNA探针,通过原位杂交法在山羊皮肤组织切片上进行定位,检测KAP6 mRNA在绒山羊胚胎期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KAP6mRNA在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的皮质层有强烈的表达信号,表明KAP6是绒山羊毛和绒皮质蛋白的组成成分,是皮质层中起角质化作用的重要蛋白质,直接参与了绒毛和粗毛的合成,对毛发的理化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选择初生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公,母羔各6只,测定其皮肤毛囊发育规律。另选择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成年母羊6只,公羊4只,测定其皮肤毛囊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初生时,初级毛囊已发育成熟,而次级毛囊发育熟至4月龄才完成。成年白绒山羊皮肤中的初级毛囊和次毛囊活性的季节性变规律相似,其活性在冬季最 。组织学研究表明,在前一产绒周期绒毛脱落之前,次级毛囊就已开始活动。  相似文献   

4.
寄生虫病对山羊的健康影响较大,对内蒙古鄂托克旗7个苏木进行了粪便寄生虫卵检测,同时对患有腹泻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健康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所患寄生虫病主要是球虫病和线虫病。腹泻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血清中TG、ALT、AST、ALP显著(P<0.05)高于健康阿尔巴斯白绒山羊,TC和CK指标极显著(P<0.01)高于健康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而TP、ALB和GLU-God均低于健康阿尔巴斯白绒山羊(P<0.05)。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chi-miR-107-3p和菱形家族蛋白2(rhomboid family member 2,RHBDF2)基因在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兴盛前期(5~7月份)皮肤毛囊重建时的表达差异,本试验在7月份采集内蒙古阿拉善型绒山羊、敏盖绒山羊和光控增绒技术处理的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体侧皮肤毛囊组织,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组织形态比较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皮肤毛囊兴盛前期,阿拉善型绒山羊次级毛囊正处于重建阶段,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次级毛囊重建已基本完成;在阿拉善型绒山羊皮肤组织中chi-miR-107-3p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盖绒山羊和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光控增绒)(P<0.01),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其他两品种(系)(P<0.01),且RHBDF2基因表达量在敏盖绒山羊皮肤组织中显著低于阿尔巴斯型绒山羊(P<0.05)。不同品种(系)和光控增绒绒山羊皮肤毛囊兴盛前期组织显微结构与chi-miR-107-3p、RHBDF2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结果相一致,次级毛囊重建初期chi-miR-107-3p表达量较高,而RHBDF2基因表达量极低,随着次级毛囊重建完成,chi-miR-107-3p表达量明显降低,RHBDF2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且在不同品种(系)内蒙古绒山羊绒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机制基本相同。因此,chi-miR-107-3p和RHBDF2基因是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皮肤毛囊周期性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皮肤及毛囊的组织学周期性变化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表皮生发层细胞从3月份开始活动并向下延伸,此时毛囊也开始重建,绒山羊毛囊8-9月份进入兴盛期,12月份进入退行期,2-3月份为休止期。它们进入兴盛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期是影响产绒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对产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患有食毛症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健康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患有食毛症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血液铜的含量显著低于健康的绒山羊(P〈0.05);血液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的绒山羊(P〈0.05)。上述指标的差异表明患有食毛症的鄂尔多斯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机体内出现微量元素缺乏和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皮肤毛囊的发生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绒山羊毛囊包括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试验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45~150日龄胎儿为研究材料,从体侧部取皮肤进行切片。经Sacpic法染色后发现胎儿期体侧部皮肤初级毛囊在50日龄前已开始发育,而次级毛囊数目上迅速增加的时期为70~90日龄间。90日龄后主要为毛干的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阿尔巴斯绒山羊是内蒙古绒山羊中的优良品种,试验在研究了不同饲养条件下8~9个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饲养条件下1.5岁阿尔巴斯绒山羊瓣胃的形态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瓣胃有最小瓣叶;瓣胃的大瓣叶上偶尔可见到次级瓣叶;在网瓣口处有明显的网瓣口括约肌。圈养条件下阿尔巴斯绒山羊瓣胃的容积(包括瓣胃大、小弯)会缩小;网瓣口括约肌的厚度会变薄;瓣胃瓣叶的高度会缩短。  相似文献   

10.
作者在包花尔[1]研究的不同饲养条件下8~9月龄阿尔巴斯绒山羊前胃形态、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1.5岁阿尔巴斯绒山羊瓣胃的形态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阿尔巴斯绒山羊在天然放牧条件下和圈养条件下瓣胃胃壁肌层的厚度变化、瓣叶形态学(包括瓣叶高度、瓣叶中央肌层、角化层厚度、瓣叶角质乳头)变化,为阿尔巴斯绒山羊的合理饲养提供一定的形态学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绒山羊FGF-2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分析,通过原位杂交发现该基因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毛囊毛干表皮和内根鞘有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与毛干表皮和内根鞘的形成和发育有关,这将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成功建立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利用核移植法获取转基因绒山羊,试验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细胞冷冻技术,并根据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对胰蛋白酶的耐受性不同,采用酶消化法纯化细胞获得成纤维细胞系S1和S2,并对该细胞进行性别鉴定、生长曲线测定与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供体细胞S1为雌性,S2为雄性,其生长旺盛,状态良好,核型正常,有30对染色体。说明试验成功建立了辽宁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可用于通过核移植法获取高产绒量的转基因绒山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绒山羊毛囊性状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绒山羊是世界公认的羊绒品质最优的绒山羊品种,通过对内蒙古绒山羊阿尔巴斯品系和二狼山品系毛囊结构观察和数据分析获得了内蒙古绒山羊毛囊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群主要以三毛群为主,阿尔巴斯品系和二狼山品系皮肤中的三毛群比例分别为73.18%和75.93%,次级毛囊呈楔形群穿插在中心初级毛囊和外周初级毛囊中间,每个毛囊群中的次级毛囊和初级毛囊个数、毛囊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S/P值在18月龄时达到最大值。品系间的毛囊密度显著不同(P<0.01),S/P值在品系间差别不显著(P>0.05)。毛囊密度与产绒量相关较大,与S/P值相关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从阿尔巴斯绒山羊及蒙古绵羊血中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绒山羊及蒙古绵羊的BMP2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DNA测序,和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山羊与蒙古绵羊BMP2基因片段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达99%,与人、小鼠、牛的同源性分别为87%、85%、99%。将克隆得到的山羊及蒙古绵羊BMP2基因片段体外转录成用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BMP2基因片段在绒山羊75d胎儿皮肤和成年羊10月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在75d胎儿皮肤的毛球部位有表达信号,成年羊在10月皮肤毛囊中没有表达信号,说明BMP2基因和绒山羊毛囊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15.
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及对内蒙古草地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市场上对山羊绒原材料的需求日趋增多,决定了绒山羊饲养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绒山羊饲养头数的急剧增长,对草场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综述了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和适应性,以便为合理饲养阿尔巴斯绒山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市场上对山羊绒原材料的需求日越增多,决定了绒山羊饲养业的快速发展。但由于绒山羊饲养头数的急剧增长.对草场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综述了阿尔巴斯绒山羊的经济价值和适应性.以便为合理饲养阿尔巴斯绒山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白绒山羊产绒量遗传参数的估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半同胞相关法估计了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场周岁羊产绒量和成年羊平均产绒量的遗传力和二者间的遗传相关,得到结果为:①周岁产绒量遗传力为0.44,属较高遗传力;②成年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26,属中等水平;③二者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34,属中等偏高正向遗传相关。研究得出结论:依据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的周岁产绒量进行个体选择,可以达到提高羊群周岁产绒量的目的,而且也能够通过早期选种提高成年羊产绒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建立细胞系,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冻存前和复苏后的存活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年龄的二狼山绒山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年龄对二狼山绒山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年龄对细胞形态无影响;冻存没有降低细胞的存活率(P0.05);细胞的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且年龄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的山羊耳组织成纤维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 n=60(XY/XY),无染色体畸形。说明不同年龄,甚至年龄比较大的二狼山绒山羊个体(13岁)都可以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建成稳定的成纤维细胞系,本试验使二狼山绒山羊种质资源在细胞水平得到保存,为二狼山绒山羊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以及开展其种质资源的保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薄层电泳扫描方法,对阿尔巴斯绒山羊血清蛋白各组分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试验区阿尔巴斯绒山羊的血清蛋白各组分及其含量与辽宁盖县绒山羊的血清蛋白生理性状相近,且受季节、营养等的影响。同时,饲喂甘草浸膏副产品的试验羊其γ-球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显著,说明以甘草浸膏副产品为主的饲料添加剂有提高绒山羊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绒山羊与辽宁绒山羊毛囊周期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毛囊各统计性状的周期性变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表皮厚度从3月份开始增加,此时毛囊也开始伸长,绒山羊毛囊在8~9月份达到最长,为兴盛期;以后毛囊又逐渐变短,2~3月毛囊各性状基本不再变化,说明它已进入休止期.它们进入兴盛期和持续的时间不同.比较来看,初级毛囊除毛球宽外,其它各性状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均大于辽宁绒山羊,而次级毛囊各性状辽宁绒山羊都大于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在大多数月份二者差异显著,说明毛囊深、密度、S/P、毛球宽和生长期是影响它们产绒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